张仪又来到了韩国。张仪对韩王游说道:"韩国的地势非常险恶,韩国的人民居住在山区,一年四季都没有好收成,人民个个食不果腹。士兵也非常羸弱,军队实力不强。但强大的秦国却是兵精将良,军队势力强大,远远超于六国。秦国如果攻打弱小的国家,就像千钧的重量压在小小的鸟卵之上。现在秦国的心腹之敌就是楚国,韩国如果凭借自己有利的地势帮助秦国攻打楚国,不但能得到土地上的利益,还能转移自己的祸患。"
韩王认为张仪的话有理,最终听信了张仪的策略。
张仪回到秦国以后,秦王对他大加封赏,不但赏他五个都邑,还封为武信君。秦王又派张仪到齐国进行游说。
张仪见到齐渭王以后,以齐、鲁两国,秦、赵两国的几次交战为例对齐王进行游说。张仪讲道齐、鲁两国交战三次,鲁国三次均获胜,但却灭亡了。就是因为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赵、秦两国在漳河上两次交战,赵国虽然获得了两次胜利,但阵亡了几十万的士兵,赵国也因两次战争而残破不堪。这就是因为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如果齐国不依附于秦国而与之交战,只会受遭到鲁国和赵国那样的重创。
接着,张仪又为齐王分析了韩国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张仪:"现在秦国和楚国之间相互嫁女娶妇,结成了兄弟盟国。韩、魏、赵国也纷纷割让土地给秦国。齐国恰好与这些国家接壤,齐王如果不待奉秦国,秦国如果命他们攻击齐国,到时,齐国就是想依附于秦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齐王听了张仪的话以后,连忙俯首称是,接受张仪的建议。
张仪游说齐国成功以后,又向西游说赵国,向北游说了燕国。张仪用连横策略为秦国不断叩开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大门,秦国因此声威大振。
张仪游说完诸国回到秦国以后,秦惠王已经去世,继成王位的是武王。武王从做太子时就讨厌张仪,加之武王登基以后,大臣们又向武王讲了很多张仪的坏话,张仪备受冷落。各诸侯国在得知张仪与武王不合以后,纷纷背叛了张仪的连横策略。
就在张仪受到秦国大臣们的诋毁时,齐王又命人前来责备张仪。面对重重压力,张仪知道如果自己继续留在秦国迟早会被武王杀掉,便对武王说:"现在,齐国对我恨之入骨,我只要逃到哪个国家,齐国肯定会出兵攻打哪个国家。因此,请武王把我派到魏国,当齐攻魏之时,大王可乘机攻打韩国,直逼周郡,到时,大王就能挟天子而成帝业。"
秦武王认为张仪的话有道理,派张仪出使魏国。果然,张仪刚到魏国,齐国就派兵攻打魏国。魏王见齐国派兵攻打,非常害怕。张仪却冷静地说:"请大王不必担忧,我可以让齐国马上罢兵。"张仪派门客到楚国,请楚国派使臣出使齐国。楚国使臣对齐王说:"如果齐王攻打魏国,那么张仪就能重新得到秦王的信任。"齐王听后大惑不解,于是楚国使臣便把张仪对秦武王说的话讲给齐王听。齐王听了以后,幡然醒悟,立刻收兵。
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张仪于魏国逝世。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是一位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他有勇有谋,聪明机智,既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又在渑池盟会上保护了赵王,使赵国免受秦国的羞辱,从而被赵王封为上卿。蔺相如以自己的高风亮节令身经百战的大廉颇心服口服,共同上演了一出将相之和,传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