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诗,表达的是女子思念远出行役的丈夫。《毛诗序》解此诗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后世解诗者基本赞同这个说法。
全诗三章,每章六句,开头均以雷声起兴。雷声响处不定,或在山的南坡,或在山的旁边,或到了山脚。正是这雷声勾起了诗中这位妇人的思夫之情。此时,这位妇人倚门而立,内心正在急切地盼望着出征在外的丈夫。在这恶劣的天气,他却要在外奔波劳碌,怎不叫人牵肠挂肚!因而发出了“何斯违斯”的感叹。这两个“斯”都是代词,前“斯”指人,后“斯”指地方。感叹之后,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有少许悠闲,是故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叹,“振振”在此解释为勤奋有为。然而,女主人公在作出这样的感叹后,却又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了女主人公希望丈夫早早归来的心情:振奋有为的夫君啊,希望你能完成公事早点回来。回来吧,回来吧,夫君,我在家天天盼着你回来!诗人用连续的叠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焦灼的思夫之情。
此诗通过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从“南山之阳”到“南山之侧”,再到“南山之下”,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出其对丈夫漂泊不定的生活的挂念,正如胡承珙所说:“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诗经后笺》)“遑”、“息”、“居”三字则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其丈夫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
此诗的每一章只用了二十四个字,但却跌宕起伏,展示了女主人公抱怨、理解、赞叹、期望等多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态。此外,此诗的语言简洁朴素,齐言中又有长短相错,在一唱三叹中倾吐女主人公的思夫之情,颇为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