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一次,武三思仿佛真的走了。自从那一次他离开了婉儿,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后来他们所有的人,又和女皇一道去了长安。长安当然就没有文史馆深处的那个深深的庭院了,也不再有他们的那张温情的床。而那一切对婉儿来说又是如此的重要。为此她甚至不喜欢长安,因为长安让她永远失去了她的那个男人。
到了长安的武三思因为是太子的亲家,便能够明目张胆地拜访太子的家。他做出一副安慰太子妃的样子,而多数是在和那个歇斯底里的女人调情。太子妃也多亏了这位武大人能时常造访,否则她可能真会为她失去了儿子而变成了疯子。
东宫里的这影影绰绰的绯闻自然也传到了婉儿耳中。那时候婉儿正寂寞难熬,她毕竟有过和武三思的夜夜风流,而这个男人竟然去取悦于别的女人,婉儿那心里的妒忌可想而知。婉儿不知道武三思为什么要这样做。她不知道武三思到底想干什么。她不知道武三思是故意做给她看的,还是他真的看上了那个庸俗浅薄的女人。
这一次是武三思不给婉儿他们单独见面的机会了。他不想听婉儿对他说的任何话。他以为他和太子妃搅在一块就万无一失了,婉儿想不到武三思口口声声说他爱她,而原本他竟是如此的见利忘义。婉儿很悲伤。婉儿又欲火难挨。她觉得是武三思在逼她。她觉得武三思已经把她逼到了死角上。结果,在有一次和武三思擦肩而过的当口,她终于恶狠狠地低声对他说,圣上是容不得东宫的淫乱和阴谋的。
婉儿说过之后,便流水般走过。
婉儿把这话甩给武三思后,便就再也不理睬也不再祈求这个男人了。因为她知道她这话的分量。武三思自然也知道这话的分量。毕竟太子妃还不是皇后。也毕竟,圣上是婉儿的。
就是这句话,果然把武三思顿时就置于了惶惶不安的境地中。他知道这就意味着,婉儿将会随时随地地向圣上告发他。而他已经很难接近圣上,而一旦被定罪,他便就有口难辩。单单是淫乱,就足以将他罢黜;而假若婉儿诬告他谋反,他就只能是死路一条。如此将性命断送在这个狠毒的复仇女人手中,那不是刚好就遂了那个女人的心愿。不。武三思还不想死。他这是何苦呢?被圣上太子和婉儿杀的,又不是他自己的儿子;而那个他与之纠缠的女人,也不过是在逢场作戏,也许就是故意做给婉儿的。他以为他如此便能降住婉儿,想不到她要比他凶狠歹毒一万倍,她不仅仅是要降服他,她是要让他去死,他又怎么能不向婉儿跪下呢?
其实自重润事件之后,武三思对婉儿的感情很复杂。他一方面是真的害怕这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担心有一天他真的会掉进这个女人为他所设的陷阱;一方面又觉得还有点舍不得这个女人,尤其舍不得她的智慧和能力,他知道如果他给予她,婉儿会尽力帮助他的。武三思便是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中徘徊着。他并没有就下定决心与婉儿一刀两断。他只是试着远离她,他觉得他已经对婉儿无穷无尽的索要力不从心。而刚好他们又迁徙到了长安。
但是这一次真的武三思不得不对婉儿跪下了。而他们之间的那种僵局也马上被打破,而婉儿是占了上风的。仅仅是流水一般游过的那一句话,就让武三思主动减少了去东宫的次数;他并且屡次三番地找到婉儿,说他要和婉儿好好谈谈。
反过来是婉儿端起了架子。
那是因为婉儿手中切切实实地攥着武三思的性命,她可以随时随地叫他死于非命。
所以武三思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他甚至于脆就不去东宫了,他拒绝了太子妃一次又一次的邀请,他宁可让那个迷恋他的女人饥渴,他跪了下来,向婉儿求饶。
但是婉儿端着。
那当然是婉儿的欲擒故纵。
后来武三思实在不能说动婉儿,于是他只得奏请圣上,说在长安也应该继续修撰国书,那将是大周留给后世的唯一记录,他并且再度请求圣上让婉儿和他一道继续监修国书。
于是圣上敕许。
于是武三思终于把婉儿带出了皇宫。
可是偌大的长安城却没有一处他们可以安安稳稳谈一谈的场所。
后来武三思就把婉儿带到了长安郊外的一片高高的荒原上。
然后他们就在那个星光灿烂的午夜在荒凉的土地上。武三思终于把婉儿的身体抱在了怀中,然后他进入她。是婉儿的那急切那渴望让他无比冲动。他们什么也顾不上了,他们甚至都没能脱光衣服。然后他们媾和着。两个都已经不再年轻的身体。在荒郊野岭,在大自然中。这样用身体拥有着婉儿,武三思才又重新觉出婉儿是最好的,婉儿才是他最想要的女人,也才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女人。
事完之后,婉儿和武三思在依恋中各奔东西。在这一次意义重大的交媾中,婉儿获得了她渴望已久的身体的满足,而武三思从中得到的,却是那种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生存的安全感。总之他们都很满足。他们就是这样交换了。他们也真的重归于好了。不断有荒原之上的疯狂。马在一边静静地吃着草。他们则忙着分手,又忙着约定下一次。
这种身体的交换几乎是立刻就给武三思带来了好处。譬如在婉儿的斡旋下,他可以更多地到后宫去探望姑母了,他和张氏兄弟的关系好像也得到了某种改善。因为毕竟女皇还活着,所以婉儿为武三思所做的这种努力就显得无比重要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武三思好像又成了女皇身边的那个大红人。他因此也遭到了那些拥戴李唐、敌视二张的朝臣们的憎恨。但是有得就必定会有失,这世间永远没有两全的事。
当然这也并不是婉儿把武三思引向绝路。因为这天下的真正权威者依然是女皇。婉儿同时也经常安排武三思同太子李显的会面。这样的会面通常是安排在政务殿。她觉得唯有在这里,这才像两个男人之间的会面。她要让显觉得,在他绝望的时候武三思是同情他的,也是和他同在一个阵线的。显一度甚至引三思为知己。他不在乎武三思与太子妃的眉来眼去。他觉得太子妃确实是需要安慰的。她到底失去了儿子。他想三思反正是自己人。自己人就应该相互安慰和帮助。他知道在这危难的时刻,彼此的宽容和理解有多重要。
当然婉儿也并没有阻止武三思去东宫。其实她并不知道武三思和太子妃的关系究竟有多深了。不论多深婉儿都知道这关系对三思来说是重要的。她只是不愿意让他们太张扬,太子妃还并没有站住脚,而如若有一天真的让二张抓住把柄,婉儿的努力也就前功尽弃了。
婉儿便是如此地帮助和提携着武三思。那么武三思还能理解婉儿这样的女人吗?仅仅是几次肉体的关系,婉儿就不能不对这个男人的处境坐视不救,袖手旁观。也许并不是婉儿内心想帮助武三思,而是她的身体她的欲望。她对这个她本来鄙视的男人可谓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她总想能为他找到一条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救他于危难的道路。自从他们在一起。十几年。婉儿就一直为他寻找着这条能使他自安的路。她一直在努力这样做。她处处为武三思着想,甚至不惜牺牲她自己。有很长时间,婉儿为武三思所设计的这条生存之路是成功的。武三思也在这条路上走得很好,很气宇轩昂。婉儿本来是想和武三思长相守,共存亡的。但是有一天,她再也救不了武三思了。因为他走得太远了,他脱离了她。而武三思脱离了婉儿的掌握和控制,就等于是脱离了他自己的生命。
没有人会像婉儿那样珍爱武三思的生命。婉儿是将那个男人的生命当作她自己的生命来呵护的。
三年之后,女皇从长安返回洛阳。
女皇大概是以为,她殇逝的儿孙们的冤魂已经散尽,不再会像梦魇一样地总是纠缠她。她大概还想要落叶归根。而她的根不在长安而在这中原的洛阳。她的命就悬在洛阳城那高高的则天门楼上。她如若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福祉中,那才是她梦牵魂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