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在问着婉儿的时候,张易之就委屈地站在女皇身边。其实从女皇一提到崔浞,婉儿就知道这个张易之实在是个小人,甚至不是个男人。婉儿这样想着,便也就突然有了一种非要替崔湜辩护的心理,她到底要看看是她的正义能胜,还是张易之背后的小动作能胜。于是婉儿义正辞严,她说崔湜确实是在奴婢和张说张大人一道拟定的编辑原则下工作。我们都是为了陛下的这本书在努力。崔浞或许有些急躁,那是他的少不更事。但崔浞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会为陛下的王朝尽职尽忠的。如若真是有了问题,那也是奴婢的问题,与下边的人无关。
武兆看了张易之一眼。武皇帝的意思可能是,你看,事情并不像你说的。但是她还是对婉儿正盲厉色,她说,那你今后要好好管他们,否则朕就真要给他们定罪了。现在朝中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自以为是了。
奴婢以为,那正说明着陛下的王朝欣欣向荣。
你不要再说。朕当然要杀杀他们的威风。让他们时刻铭记这朝廷是朕的,而不是他们的。连他们也是朕的。只有朕才能君临天下,为所欲为。好了,易之,我们回去。今后你也不必费心去管那么具体的事了。朕做事情,就从来不是事必躬亲。那不是大将风度。真正的大将,是只需在帏幄中运筹,就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你要向朕学会这些……
如此,婉儿在圣上那里救下了崔浞。她也不知道那一刻她为什么会那么冲动,那么挺身而出,她不知道她为什么非要救下那个年轻人。
但是婉儿并没有对崔湜提起过她在女皇面前为他据理力争的事。后来,随着《三教珠英》的完成,崔浞他们那些文人们也离开奉宸府,回到了朝中。从此婉儿就几乎再也没见到过这个年轻人。
但是当然崔浞在婉儿心中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就像是,婉儿意识中的一道迷人的闪亮。那闪亮从此就停留在了婉儿的意识中。那是婉儿无法说清的感觉。婉儿从此难忘。
自李显复归之后,武周帝国又迎来了一个无比喜庆的日子。那就是新太子李显倾城倾国、美艳动天下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朝中重臣天官尚书武三思英俊但却平庸的儿子武崇训。这是武周帝国、特别是武皇帝的一件大事,因为李武两姓又缔结了一次伟大的婚姻。
当然这并不是李武的第一次联姻,也不是第二次。真正的第一次,应当是十四岁的武兆爬上了那个真正伟大英明的一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的龙床。然后名正言顺的第一次,才是她做了高宗李治的新娘,成为了那个李唐帝国尊贵的皇后。而第二次,是那个李唐唯一的太平公主,嫁给了武家风度翩翩的公子武攸暨。那虽然也是一场政治的联姻,但其中更多的是情感的结合。而到了这第三次,这样的一种联姻就几乎纯粹是为了政治的目的和利益。从此将睡在一张床上的两个年轻人还是那么小,他们甚至还不懂他们这样睡在一起,对他们的两个家庭,乃至于这两个家庭背后的两个家族、两个姓氏有多重要。这当然首先是武皇帝的心愿,但同时也是武三思和李显都非常需要的。他们需要这样的一场婚姻。他们需要靠这场婚姻来平息他们李武两姓对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哪怕仅仅是暂时的。
李显的归来,无疑使武三思感到了危机和不安;同样的,流放十数年每日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李显,对代表着朝中极强大的武姓势力的武三思,也是心怀恐惧和敬畏。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处在了心有余悸的位置上。他们都需要有个什么定心丸一样的东西,来缓解他们内心的紧张,那么好,联姻来了。联姻就是女皇给这两个姓氏两种势力的定心丸。他们两家都心甘情愿且急急渴渴地促成了这桩婚事,其实不单单是为了顺从圣上的旨意,那简直是他们自己求之不得的。
于是,这对年轻人的婚礼,就被当作了朝廷中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女皇要看到的最最隆重也是最最盛大的婚礼。加之不论是李显还是武三思,都是代表两个姓氏的最重要的也是级别最高的人物,可以说他们是女皇之下,朝廷中官位最高,或者是最举足轻重、炙手可热的人物了,这样的两个人物联姻,那婚礼也应当是最气势恢宏的。而能将这一切安排好的,似乎就只有这个如大内管家一般的上官婉儿了。由婉儿去操持,是不论圣上,不论李显还是武三思,大家都能放心的。
其实连婉儿自己都不知道,她从什么时候起,就成为了这皇室中谁也离不开的人。她觉得她不曾用过很多心力,就非常自然而且自如地把这李武两姓的众多人物握在了手中。那真是婉儿始料所不及的,她竟然被皇室中老老小小的那么多人信任着,依赖着,并且请求着。当然她总是无条件地帮助他们。她的帮助又总是让他们十分的满意。他们不论谁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首先想到的就一定是婉儿。他们总相信韵,是婉儿那过人的智力。他们知道无论什么难事,只要到了婉儿那里,就一定能迎刃而解。
这就是婉儿。
大家的婉儿。
朝廷中百官在不断地更换着,甚至东宫的太子也在不停地进出着,而婉儿不换。几十年。婉儿始终在女皇身边,在呈室的成员们身边,所以唯有婉儿,是永远的。
其实,对李武两姓的这一次无比重要的联姻,婉儿很早就周旋于其间了。此间,婉儿同武三思还继续保持着那种若即若离的身体的关系。大概就是因为这身体的关系,婉儿才极力促成这场婚姻。她甚至每每将安乐公主带到武三思的家中,让她背着父母和武祟训幽会,而她只坐在门外寒冷的马车上等着那个正慢慢变得像公主的安乐。她有时候甚至一等就是大半夜,但是她也毫无怨言。安乐公主玩儿得美了,自然就把婉儿当作了天下第一大好人,并在未来的日子里,始终把婉儿当作了一个她依赖并且依靠的保护人。
婉儿所以任劳任怨,说到底还是为了武三思。她知道只有武三思成为了李显的亲家,当未来李唐王朝复辟时,三思才可能因这一层亲家的关系而得到显的庇护。所以,对于武三思来说,这场婚姻才是更为重要的,婚姻就是他的自安之策,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对这场婚姻满怀了热忱呢?但是武三思所表现出来的,恰恰就是那种有点冷漠的态度。至少是他对这场婚姻的进展程度不闻不问,令婉儿非常诧异。她想武三思可能依然在为显的归来耿耿于怀,或是他故意在显的面前端着架子。婉儿想以武三思屈尊折节侍奉权贵的能力,他何以偏偏要对这场婚姻自视清高呢?所以婉儿反复劝诫武三思,不能对他的未来盲目乐观。她要他一定要对显和韦太子妃表现出足够的热情来,而武三思说,我最最厌恶的就是那个太子妃了,她让人恶心。但是婉儿反唇相讥,那么张氏兄弟还有那个薛怀义就不让你恶心吗?
婉儿在不断告诫武三思的同时,还要时常出入东宫,特别是要常与韦太子妃和安乐公主商议婚礼的各种细节。这时已摇身再度成为太子妃的韦氏尽管依然跋扈,但是毕竟十四年流放地糟糠之妻生活的苦难,使她认识到了重新成为太子妃的生活是怎样地来之不易。当然也还有已变得谨小慎微的显对她的时时提醒。韦妃是在返回都城之后,才慢慢看清了朝中形势,看清了他们虽返回皇宫,显虽然被复立太子,但很难说显就能真的成为未来王朝的那个统治者。首先是女皇依然安康,她尽管已满脸皱纹,步履蹒珊,但是却一点放权的意思也没有;而且朝中武氏一族的势力也并不像有些朝臣们说的那样岌岌可危,不堪一击。且不说武三思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女皇最信任的人,就是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那场难舍难离的婚姻,也使李武两姓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地复杂迷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后的天下究竟是谁的,是谁也看不清的,所以聪明的韦氏对女儿的这桩婚事才格外地上心。
韦妃对这场婚姻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热情。她甚至不管她漂亮的女儿安乐公主是怎么想的,而独断专行地决定着那场婚礼的每一个细节,仿佛要结婚的那个人并不是她如花似玉的女儿,而是她自己。她令人难以理喻的亢奋。她对婚礼中每一件细小事务都无比热衷,她甚至不顾失去太子妃的尊严,而很多次跑到武三思的梁王府上,去和武家的人讨论婚礼的程序,弄得显和安乐公主都很不高兴,认为韦妃太过分了,其实她完全用不着这么下作。
而韦妃对此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也许只有同为女人尤其足同为与武三思有着关系的女人婉儿才能看得清楚。那是她在韦太子妃第一次见到武三思时的那目光中就看清了的。她知道那是一种疯狂的迷恋。她懂得那个女人的目光。也懂得那个女人为什么一提到武三思时就眉飞色舞,眼睛发光,那是一种无法掩饰的一厢情愿的女人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