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下朝中的格局,以东宫太子为储君的规矩,未来要继承王位的,当然就是住在东宫的李旦了。与世无争的李旦尽管已经被武姓的皇帝母亲赐予了武姓,但是作为武周的继承人还是有点不够纯粹,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因为女皇深知她的这个儿子无论在名义上怎样姓武,他的骨子里也是姓李的。而一旦她的武周王朝被骨子里姓李的子嗣继承,那无疑就意味着李唐的复辟。武兆怎么会把她辛辛苦苦从李唐手中夺下的江山又拱手送回给李唐呢?而她作为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况,年迈的女皇对她最小的这个儿子不仅不放心,而且没信心。她怎么能把这偌大的江山交给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呢?
就在女皇为此而困惑不已的时候,朝中以狄仁杰为首的一些臣相们开始在武皇帝的面前不断地提起那个被贬至房陵的庐陵王李显,后来这成为了一种很强的朝中势力。显虽然曾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但是比起唯唯诺诺的旦来,毕竟还显得有作为些。特别是随着显的被流放多年,朝野上下就更是怀念起这个已有十三年不能回京都的前太子来。人们满怀热忱地期待着圣上能高抬贵手,网开一面,给显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他们不停地在女皇的耳边吹着接回庐陵王李显的风,他们说唯有显才是真正拥有一代君王的气象的。
与此同时,朝中还有另一股暗流在涌动。那就是主张武姓的王朝当然应当由那些纯正的武姓子嗣来继承。而在这些武姓的后代中,最让武皇帝满意的,自然就是武三思了,且武皇帝同她的这个侄子几乎是朝夕相处,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很深的默契和感情。女皇是欣赏武三思的,而且她越来越需要他。而此时的三思也可谓是蒸蒸日上,政绩斐然。他不仅把他的姑母伺候得舒服自在,在婉儿的鼎力帮助下,他在监修国史上也是功劳卓著。这样的一个杰出人才自然是也在女皇的视野之中,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武兆是更倾向于武三思的,她坚信武三思就是她大周帝国的未来。
于是这三个都具有竞争力的孩子就这样摆在了武兆的面前。她摸摸这个,拍拍那个,思前想后,觉得他们都不错但也都不够好。其实自武兆六十二岁在则天门上登基以来,她就已经把这个继承人的问题摆在了议事日程上。然而整整七年过去,她却仍然被这心病困扰着,找不出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来。
于是年迈的女皇就干脆不去想这些烦心的事了。她转而朝向了她自己的生活,她的晚年的欢乐。那就是她七十岁时开始的对那美奂美轮仿佛天界尤物的张氏兄弟的宠爱。这是女皇七十八岁仙逝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整整八年,她始终和她的这两个妖媚的年轻情人生活在一起。倘若七十岁的武兆是一个男性的皇帝,那么他身边的美姬们就是再年少,人们也能够接受的。但一个七十岁的老眼昏花步履蹒跚的老妪,竟终日将两个豆蔻年华的美少年拥在怀中,那样的一番景象怕就是不堪入目的了。然而老女皇就是这样做了。她就是决不放过生命的这个最后的机会,就是每日每夜拥着这年轻貌美且又阳具伟岸的男人。与他们无尽无休地荒淫放荡,缱绻柔情。她将他们牢牢地拴在裙带上竟有八年之久,以至于后来她的衰弱的生命就是被他们撑持的。
后来这张氏兄弟就成为了女皇退位前很多事件的导火索。他们不仅纠缠于女皇的床帏,还透过枕边之风参与到朝政乃至于继承人的选择中。女皇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将她远在房陵的儿子李显接回,其实就是因为听了受李唐朝臣之托的张氏兄弟的鼓噪。足见这枕边之风对一个昏聩之君是怎样地厉害。因此一时间巴结张氏兄弟在朝宫中蔚然成风,且甚嚣尘上,成为所有想不断升迁的朝臣们削尖脑袋所要挤进的一条捷径。
在巴结张氏兄弟的朝臣中,自然也不会缺少武三思,只不过比起当年巴结薛怀义来,他显得多少有点暖昧和矜持。因为他毕竟已身居高位,因为他毕竟已经拥有了那个号称冰清玉洁的婉儿。当然这些并没有真正影响他为姑母的新情人鞍前马后。既然是他的天性中就拥有那份天才的奴性,他可以为薛怀义牵马,为什么就不能为易之、昌宗折节呢?在某种意义上,武三思就是靠着给这些女皇的情人溜须拍马起家的,他也就是靠了这些而不断博得女皇好感的,否则女皇怎么会那么信任他重用他,让他威权日盛呢?史书在介绍武三思这个人的时候,也总是屡屡提起他为姑母的情人海每折节。仿佛武三思的天职就是侍奉女皇的情人似的,他是通过侍奉女皇的情人而取悦于女皇,这是武三思曲线救自己的技法,他毕生乐此不疲。固然这可能是武三思做人的短处,但是作为女皇的近臣女皇的晚辈,他这样尊老爱幼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只是这——次武三思的路走得不太顺,因为他尽管千方百汁地巴结张氏兄弟,他还是没有能成为那个武周王朝的合法继承人,而是让李唐的朝臣们占了先机。不过武三思并不为此而沮丧,也继续对张氏兄弟一如既往。因为武三思知道朝中永远是风云翻卷,变化多端;他还知道,他唯有继续做张氏兄弟的走狗,才能保住他眼前的来之不易的位子。
面对朝中如此复杂的局面,婉儿的处境自然也就更尴尬了。她当然首先要获得一个自己的态度,而她的态度就是在这纷繁的人物关系中,找出一条她自己的生存的路。应当说自从婉儿来到武则天的身边,她为自己所做的唯一的事情,也是唯一成功的事情,就是在重重险境中找到自己能生存下去的路。她顺从也好,依附也罢;无论她为女皇的帝业鞠躬尽瘁,还是她躺在春官尚书武三思的怀中,其实都是为了能活下去而且尽量能活得好。所以她从不违抗女皇,也不拒绝武三思,因为无论是女皇还是武三思,都是婉儿能活下去的最大的保障和可能。所以婉儿不违抗也不拒绝,那是她不违抗也不拒绝她自己。她可能太爱自己了,或者,她认为她的生命太有价值太不该这样白白毁灭了。慢慢地,这种人生的态度成为了婉儿的一种世界观,一种想事做事都不会偏离的原则和尺度。所以婉儿给人的印象才会是如此圆融的,暖昧的,中庸的,晦暗的,莫衷一是的,而又是模棱两可的。于是人们永远也无法探到这个终日跟随在女皇身边的女人究竟有多深,可能直到大唐江山眼看着就要断送在淫乱的武三思和韦后手中,人们才真正意识到武三思和韦后背后的那个女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此刻的婉儿在眼前的这复杂的宫廷格局中,就仿佛是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她很踌躇,很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以她目前的状态,她究竟该朝哪条路上走。这是需要婉儿调动智慧、审时度势、反复斟酌才能最后决定的。这将是一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棋局。而婉儿输的,还不是她的荣辱,而是她的生死。
婉儿此刻就是站在这个如履薄冰的当口上。她想要活下去,首先就要调整自己。她要让自己更深刻地认识到,在这泱泱帝国中,她尽管已经握有了很大的实际的权力,但是她依然只是女皇脚下的一粒最微小的尘土。而她是没有立场的,她的立场就只能是女皇的立场,所以她首先要弄清的,就是她和女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