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对婉儿怀有着一种姐妹般的感情。她不仅信赖婉儿,她甚至像崇拜母亲那样,对婉儿也怀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敬佩。她永远不能理解婉儿小小年纪,竟能在宦海中如此如鱼得水,将政治的权术玩得如此高妙。而太平公主在本质上其实也是对朝廷上的争权夺势感兴趣的。特别是当她看到母亲一个女人,竟能如此将大唐王朝的大权握在手中,她于是就更加羡慕母亲的人生,她想女人就是该像母亲那样波澜壮阔。而太平公主自从嫁给薛绍,远离父皇和母后,她的生活就黯然失色。而她作为女人的唯一作为,就是不停地为薛家生儿育女。她和薛绍之间的婚姻是纯粹的皇室联姻。她了解薛绍,从小就了解他,因为薛绍毕竟是她的亲姑母城阳公主的儿子。他们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说不上爱也说不上不爱,只是他们在一起待得久了,生活就变得越来越无聊。于是太平公主更愿意回后宫来,更愿意打听朝廷里的事,并总是积极参与她的意见。
武兆则喜欢女儿能像她一样关心朝政,她认为女人不能只是养育儿女,天地很大,为什么就容不得女人问政呢?武太后不仅鼓励女儿参政,她还很愿意听女儿的意见,就像她喜欢听婉儿的意见一样,她觉得太平和婉儿的意见,甚至比那些平庸臣相们的意见还要高妙很多。如果有时候武兆太忙或太累,她就让婉儿陪着公主说话。有时候她在她们身边静目养神,听太平和婉儿在那里你来我往地聊着天儿,她觉得那真是一种母亲的享受,而关键是,她会觉得她们的谈话有意思,她觉得这是两个智力相当的年轻女人的对话。她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女儿说,一定要和婉儿好好相处。她说一旦母亲没有了,婉儿是一定会帮助你的,婉儿是一个忠诚的人。她说她对太平公主和婉儿的这种情同姐妹的关系很欣慰。
而相王李旦继位后,他果然不负母亲,拿出了一副异常超脱的姿态。他虽然身为一国之君,却异常小心谨慎,事事请母亲做决定。旦是以他独有的那一份看似无能的精明,迅速为自己选择了一种在险恶中求生的方式的。那就是他可以是天子,但这天子一定要纯粹地徒有其名。那是因为他亲眼目睹了三个哥哥与母亲合作后所遭遇的悲惨结局。他深知要想留在京城,保住性命,就决不能真的参与朝中任何大事。他知道唯有这样,才不会和大权独揽的母亲发生冲突,如此他的生命也才是安全的。所以旦决心做一个天子傀儡。旦觉得他的这种选择才是最最明智的。
在一次为太后草拟文件时,婉儿与旦不期而遇,他们见面后都迟疑了一下,但婉儿立刻施礼,为圣上请安。然后他们便有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他们的这次谈话距他们相识差不多已有十年的光景。即是说他们在十年中很少讲话,无论是旦还是婉儿,好像都不想使他们的关系亲近起来。他们彼此了解对方。但是旦对婉儿这个女人,从未像他的两个哥哥那样产生过那么强烈的感情。当然他是钦佩婉儿的,他觉得婉儿这种有智慧有谋略的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他的姐姐,是他所不能驾驭的。尽管他还要年长婉儿两岁,但因为他在四个皇子中最小,所以,他就像是兄弟姊妹中所有人的小弟弟了。因为彼此的疏远,旦很少同婉儿讲话。他更多地是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远远观望着这个卓越的女人。他知道婉儿非常了不起,也知道她日夜待在母亲身边有多么不容易。应当说他对婉儿是始终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的,就像是他对母亲。他天生喜欢自闭。走不进任何人的世界,当然,也不让任何人走进他。
婉儿说,圣上很辛苦。
旦说,朕必得做出这一份辛苦。
婉儿说,太后很欣赏圣上。
旦说,我猜太后是欣赏朕根本就不是做天子的材料。
但至少陛下有清醒的头脑和难得的明智。奴婢以为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婉儿便是如此把握人生的吗?
奴婢觉得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奴婢和陛下很接近。俗话说大丈夫能伸能屈,可惜庐陵王就缺少这一份通达。他总是那么容易就被弄昏头脑,就得意忘形,张扬失态。
婉儿这些话是说给朕的吗?
奴婢只是更了解太后,知道她所喜欢的是一种怎样的合作方式。
你是说朕的方式还不够好吗?
陛下已经做得很好了。奴婢只是希望圣上能在皇位上坐得更长久。
你以为朕能做得长久吗?
奴婢认为唯有陛下最聪明。因为陛下从来就知道怎么做才合适才得体。陛下既像是在尽心竭力履行着天子的使命,又事事处处让太后感受到大权在握……
你是说朕很卑鄙了?
这朝廷上又有哪个不是卑鄙的?陛下的三个哥哥不卑鄙,可他们所抱的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总是不能审时度势,他们太看不清朝中的局势也太不了解他们的母亲了。所以奴婢万望陛下不要效仿陛下的那三个哥哥。为了一时的冲动而丢弃了生命不值得。所以婉儿希望陛下能深谋远虑。毕竟陛下还年轻,对陛下来说,才是真正的来日方长哩!
朕记住婉儿的话了。一向冷漠的李旦在听到婉儿的这一番肺腑之言后,竟也一反常态地动了感情。他说朕知道婉儿的好意。朕也知道母亲是朕所见过的最勇敢坚强的女人。朕也知婉儿一样崇拜她。朕知道在我们的这个家族中,应当坐在这皇椅上的,不该是父亲,不该是三个哥哥,也不该是朕,而唯一应该的是母亲。母亲是如此伟大。是如此具有君临天下的风范。只是世世代代王朝的规矩阻碍了她。所以朕只好坐在这里。朕是多么想看到是母亲坐在这里啊!你能理解朕吗?
陛下才是最明智的。婉儿愿帮助陛下。
婉儿同旦的这段对话,事实上就定下了他们之间在未来的日子里的某种联盟、某种默契、某种基调。从此他们将共同遵守着某种不曾说出的诺言,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侍奉在武兆的身边。这大概是武太后身边的两个看似最忠诚最温顺,但却是最清醒最明智的人了。唯有他们才知道太后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他们在这场权力争夺中所应当扮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所以在太后在世的时候,他们都能善始善终地好好地活着。即或是婉儿最终死于非命,也不是死在武兆的剑下。而李旦也是沉沉浮浮,当武兆有一天真的登基,他便又不温不火地回到了东宫。明智的李旦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和婉儿一样地活下去。其实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那就是他们的全部所作所为只为了能拥有生命。好在李旦天生柔韧。他无论是贵为天子,还是被贬为相王,他都恪守着一种随遇而安的原则。只是在母亲的身边他从来就没有伸展过。只要母亲在,他就永远是一种屈辱的状态,以至于到了后来,这卑微屈辱竟成了他的常态,一种生命的状态。于是到了日后的某一天,他真的可以做天子,真的能统帅天下了,他反而惧怕了。他已经没有了天子高昂的气象。他已经被他的母亲扭曲成侏儒,他已经萎琐得不足以承载天赋神权了。于是他只能继续以他的清醒和明智,早早将王位禅让,退居到上皇的位置上。在彻底的超脱中,了此残生。
终于在则天门下。六十二岁已步履蹒跚的武太后在经历过重重险阻艰辛之后,走完了她向权力的最高峰攀登的路。她抵达了那个无限风光的顶峰。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那是空前绝后的公元690年。
那是一个九月的艳阳天。
那一天秋高气爽,人民聚集在则天门外,期待着那个如此令人振奋而又如此陌生的时刻。
伟大的太后终于气宇轩昂地登临了则天门,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开始了她女皇的霸业。一项多么辉煌的伟业。一个女人。唯一的。几十年来她是怎样冲破一道道重围,她是怎样冲决了那自古以来坚如磐石的世袭制度,她又是怎样地超越了她的丈夫和她一个又一个儿子的限制,直到她最小的也是最后最明智的儿子李旦无比真诚地连续三次请奏将皇位禅让于太后,武兆才终于能够以弥勒转世的神话或者谎言,将她梦寐以求的那顶女王的皇冠戴在了自己的头上,成为了那个真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副其实的女皇帝,那个真正的唯一。
当然,在这充满了艰难险阻的向权力的巅峰攀登的路上,则天大帝也曾经历过很多爱戴她的人对她的鼎力帮助,她每每想到他们,就总是会感慨万分。其中之于她最最重要也是最最刻骨铭心的,就是那个曾经是街头卖艺人的强壮英武的冯小宝。后来这个男人爬上了当时还是太后的武兆的床榻,他便改随了武兆女婿薛绍贵族的薛姓,并从此成为了白马寺中一个可以随意出入太后寝宫的和尚。便是这个僧人薛怀义给暮年的太后注入了无穷激素,使一个老态龙钟的女人不再美人迟暮。床上的缱绻柔情使太后的生命中青春再现,而身体中的这种生气勃勃使武兆终于萌生了一定要亲自荣登皇帝宝座而不再垂帘听政的愿望。亦是这个男人为女皇修建了气势如此浩大的明堂和天堂,使女皇未来的王朝有了一个隆重而恢宏的依托。还是这个男人为伟大的太后想出了这个弥勒转世的绝招以蛊惑人心欺骗世人,使女皇的登基变得愈加地神秘也愈加地顺理成章。所以这个男人很重要。他不仅是女皇后宫午夜的真正的君王,还是前台为女皇真刀真枪地杀出那条血路的真正的勇士。
而与这个男人几乎同时出现在为女皇登基扫清障碍、铺平道路的队伍中的,还有另一个男人,这就是十多年前被姑母接回都城的侄子武三思。谁也不知道武三思怎么就突然成为了武兆组阁中的一个炙手可热的重要人物。总之他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他姑母的身边,极尽阿谀之能事。他几乎时刻不离武兆的身边,他不遗余力地向他的姑母摇尾乞怜,就像是一条狗在搔首弄姿地舔着他主人的脚。他是忠诚的。忠诚得有点奴颜婢膝。他不仅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地为他的姑母效尽犬马之劳,而且心甘情愿不厌其烦地为他姑母的情人牵马执鞭。武三思的每每为姑母屈尊折节,时常引来朝臣们的侧目,但是他全不在乎。一时间,朝中似乎只有武三思才知道太后武兆想听和想要的是什么。后来直到武氏的子嗣们和薛怀义联手接连不断地组织民众吁请太后登基,又献上所谓的洛河宝图,提出所谓的弥勒转世,经过这种种的宣传造势,才终于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满朝文武亦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太后并不能满足于她垂帘听政的现状。她还想再向前迈一步。她与她的理想其实还只有一步之遥,她只要掀开她面前的那一卷珠帘。
她原来是真的要做皇帝。
她原来是要做一个真的皇帝。
她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武姓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