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项羽分封天下十八诸侯王之前,就有人劝说项羽,如果不分封齐将田荣、赵将陈余,那么这二人必将心中不服,很有可能会造反。但是项羽是个记旧仇的人,他认为田荣以前曾多次负于项梁(比如:没有派军夹击章邯的秦军,定陶之战不早派援军等等),之后,又没有率军跟从楚军入关灭秦,所以不封;赵将陈余自己私弃将印,又不跟从楚军入关灭秦,所以也不封。那么现在,天下重起硝烟,项羽的决定是北伐,还是西征?
其实北伐还是西征主要取决于:刘邦集团和田荣集团哪一个对项羽的威胁更大。我们通过后来的历史发展知道了项羽选择的是北伐,我觉得项羽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
1。齐王首恶
俗话说的好:“枪打出头鸟。”我(项王)才刚刚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平定了天下,成就了自己的霸业,你田荣就敢跳出来造反,公然挑战我的权威,而且还有我叔叔(项梁)的过节都还没算,那现在好,老账新账一起算,不灭了你,我就不是西楚霸王。睚眦(yazi)必报,这是项羽的一贯作风。
2。张良的书信
张良在给项羽的书信中,在信中,张良先大肆吹捧项羽英明神武、恪守信义、尧舜再世之类的,接着就替刘邦辩解,说汉王刘邦忠厚(看着不像)、可怜(失去关中王)、委屈(你就接着编吧),所以刘邦得到关中之后,就会满足,不会再东进。
然后,张良接着又说,“齐国想要与赵国联盟,共同灭楚(这个挑拨得好)。”高呀,真是一个高招,张良既说汉王刘邦胸无大志,不会东进,还提起义帝的约定,暗中使项羽陷入到了理屈(先强夺汉王刘邦的关中,又将其贬到汉中、巴、蜀之地)的地步;又挑拨齐国、赵国与楚国的关系,把祸水引向齐国。
3。先北后西的战略
此时项羽率军已经深入齐境,如果此时回师西征刘邦,那么北伐齐国会半途而废。所以项羽想先在北伐中消灭了齐王田荣之后,北境就能够安定下来,齐地广阔富饶,是著名的渔盐之地,工商业十分发达。当初不分封齐国大将田荣,就是因为担心他的势力太大,现在项羽有了一个最好的进攻理由,一举将田荣灭之。之后的赵国、彭越没有了齐国田荣的支持,也就不足为虑。最后,我(项羽)再次率大楚精兵进攻函谷关[7],刘邦是我的手下败将,到时还不手到擒来。
那么在项羽决定继续北伐之时,刘邦集团(在得到关中之地以后)又在做什么?请看下集。
[7]这边解释说明一下:为什么用“再次”一词呢?
公元前206年,刘邦最先入关,为了独霸关中,听从了手下的建议,派出将领把守——函谷关。可是他忘了,在乱世,凭借的是实力说话。俗话说:“要想不被挨打,你手中的棍子要比别人粗。”项羽派出自己的第一猛将——英布,只用了短短的不到一天时间,就攻破了函谷关,项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关隘,笑了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楚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