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醒后不可马上起床,应注意起床前后的3个半分钟。高血压病人,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因动脉硬化,血管的顺应性差,对血压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血液循环差。在睡醒后如立即起床,体内的血压调节机制难以适应从卧位直接到站立位的体位变化,可导致大脑出现短暂的缺血、缺氧,患者可感到难以忍受的眩晕,严重者还可出现脑血管意外。因此,专家强调,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或已并发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在起床前后(包括夜间起床小便)不要立即起来,应注意在醒后继续躺半分钟,然后在床上坐半分钟,双腿下垂在床沿再坐半分钟。通过这3个半分钟的坐位训练,可使体内的血管和血压调节机制逐渐适应体位的变化,有效地防止因体位变化太快诱发的心脑血管病变。
(2)在起床洗漱完毕后,建议患者立即饮用白开水一杯,可补充夜间丢失的水分,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
(3)在起床后,大多数人都有如厕大便的习惯。对高血压病人而言,清晨血压就逐渐升高,而解大便时血压也会发生短暂的升高。因此,患者切忌屏气用力排便,以免诱发脑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蹲位解大便易疲劳,有条件者应采取坐位,这样可以省力、持久。对大便干燥或有习惯性便秘的患者,要多吃蔬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也可服用麻仁丸之类的润肠通便药以助排便。
(4)原则上,不赞同高血压病人在清晨,尤其是在气候寒冷的清晨外出体育锻炼,因为这带来的危害可能大于带来的益处。患者可在室内或室外适当活动,或做柔软的体操,或打太极拳等以舒展筋骨,促进血脉的流通。
47.高血压患者不宜从事哪些工作?
适量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利于气血通畅,健脑强身,增进健康,防止疾病。高血压患者患病后可以继续学习、劳动和工作,但不可过度,过则伤人。长期过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可使气血耗伤,降低机体抵抗力,加重病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和稳定。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工作中切记不可用力过猛。一方面,用力过猛,会使血压突然升高,进而给身体带来严重损害。例如:低头弯腰搬重物时若过度用力,血压急剧升高,已经硬化的脑动脉承受不了血压的冲击,可能出现脑血管破裂出血。另一方面,过度用力还会使心跳加快,心脏供血供氧量相对不足而出现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
医生对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跟踪观察。研究表明,轻度高血压不影响劳动力,可以胜任工作;中度高血压,且无心、脑、肾等并发症者,可胜任一般性工作与不超过中等程度的体力劳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注重劳逸结合;重度高血压,且有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损害者,劳动力下降,应结合具体情况适当休息。
另外,凡需高度用力、屏气使劲、劳动强度大、精神高度集中、竞争意识很强的工作都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做,工作地点环境恶劣的对高血压患者也不适宜。具体来说,飞行工作、潜水员、高空作业、高温车间作业、司机、搬运工作及重体力劳动等,高血压患者不适宜,最好调离。如果高血压患者并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或脑、肾并发症时,不管何种工作均应暂停,经休息或治疗后,视情况再恢复工作。
48.高血压患者为什么退休前后要注意血压的波动?
在门诊接诊高血压病人时常发现,相当部分患者的血压在退休前后,其血压值波动较大,头晕、失眠等症状较重且较难控制,疗效较差。由于目前某些单位实行员工40多岁就可病退、内退等制度,使提前退休的患者增多,这对人体的血压、心脏、内分泌方面的影响是较大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专家认为,患者在退休前后之所以出现血压波动等情况,除了一般的致病因素外(如更年期),主要与这一特殊人群面临将要退休或已经退休这一事情引起的心理波动密切相关。一个人在退休前,面临着原社会生活角色的改变、生活中心的转移,随着退休时间的逐渐逼近,其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出现失眠、烦躁、消极悲观、自卑或过强的自尊等严重的心理失衡表现。如不及时予以指导调整,则会引起血压的波动,促进高血压病的发生或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于患者在退休前后的上述心理失衡表现,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予以调节:
(1)正确对待退休这一人生大转折,提高适应意识。专家建议,对退休前后的患者,医务人员、心理治疗师或其家人、友人等应积极关注其退休前后的心理变化,根据其年龄、资历、文化素质、工作环境、家庭情况等因素,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使之能真正适应退休后社会角色的改变和生活中心的转移,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对一些年龄不太大、身体条件尚可且极想做点事的退休人员,可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安排一些有益的工作,如培植花草、参加文体活动、培训人才等,使之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平衡,转移对退休后心理失落感的关注程度,以较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3)对患者出现的一些病症、体征(如血压升高、失眠、焦虑、消化不好等)要予以积极的防治,并进行解释。临床观察显示。一些患者自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故对退休前后出现血压波动等病症一时在心里难以适应。医务人员必须向患者耐心地做好有关疾病防治的解释工作,以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使之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应先开展非药物治疗一段时间,看是否能将血压恢复至正常。而对确需药物治疗者,则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以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49.高血压病人可以结婚吗?
结婚生子,是人生之大事。在门诊接诊时,不时会有一些患者前来询问,自己患有高血压,这对结婚有没有影响呢?
一般而言,只要患者血压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脑卒中恢复期、肾功能不全等),并坚持服用降压药物,是可以结婚的。但由于结婚后的性生活会对血压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患者在面临下述问题时,应妥善处理,方可论及婚嫁之事。
(1)年纪较轻的高血压患者(35岁以下)要结婚时,首先应到医院去确诊自己的高血压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由于有些使血压增高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为避免婚事的劳累和婚后的性生活对血压带来的影响,建议患者在这些疾病治愈后再结婚,或者是等疾病得到显著缓解,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再结婚。
(2)不论年龄大小,凡属急进型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完全得到有效控制前,不宜结婚。
(3)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或近期血压较高且波动较大的患者,应在将血压有效控制后,才可以结婚。
(4)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大,并发症多,在结婚前应详细征求专科医生的意见。原则上,凡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出血、肾功能损害或其他严重疾病以及处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脑卒中恢复期者不宜结婚。
(5)对女性高血压患者,如其结婚后要怀孕生子,必须慎重考虑。根据研究资料,在妊娠前就有高血压的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血压会进一步升高,收缩压可升高30毫米汞柱(3.99千帕),舒张压可升高15毫米汞柱(2千帕)。在这种情况下,母婴患病率及胎儿死亡率都会明显增加,子痫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严重者会危及孕妇生命。因此,结婚后欲怀孕生子的高血压女患者,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谨慎考虑。
50.高血压病人看电视需注意哪些问题?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看电视节目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事节目,一部好的电视剧,常能使人的情感随赛事的进展或剧情的变化而起伏,或怒或喜或悲,不一而论。这是人的情感的正常宣泄,本不为奇,但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却应高度重视这其中可能给自己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一个人在情绪过于激动(包括愤怒、焦虑、恐惧、大喜、大悲等)时,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可使体内的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系统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明显增加,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这对正常人没什么伤害,情绪平静后血压即会恢复正常,而对高血压病人,因其基础压高,动脉硬化,对血压的自身调节能力差,过激的情绪使血压突然升高,可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心绞痛等,严重者还会导致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不良后果。
有鉴于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注意以下几点:
(1)不宜观看过于惊险、刺激、血腥味重、悬念大的电视剧,当节目出现这些镜头时,患者或家属应该及时更换频道。对过于紧张的体育赛事,患者宜少看或不看为妙。
(2)观看电视节目时,一般每半个小时,患者宜离开座位起来略加活动。此举一方面是活动下肢,以免长时间的坐位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另一方面是转移患者对电视节目的注意力,避免情绪波动。
(3)年老体弱、血压高、已伴有冠心病的患者不宜单独观看电视节目,应有人陪看。一方面,可以调节收看的电视节目;另一方面,当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时,可予以及时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