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曾晔早逝,生有儿子二人,女儿二人,曾巩在《亡兄墓志铭》里说:“娶李氏。子曰觉,曰黉。女二人。”其子曾觉也是英年早逝。曾巩曾撰《亡侄韶州军事判官墓志铭》,从中可知,曾觉字道济,少时胸有大志,且读书发奋,“力学问,知道理,善于属文。”等到长大后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不愿碌碌无为。他“为人恭谨,循循寡言”,治平二年(1065年)中进士,任吉州司法参军,在任上“有能吏名”,升任韶州军事判官。不幸的是,熙宁三年(1070年)的十一月,他前往韶州赴任,病逝于途中的虔州(今江西赣州),时年只有三十七岁。生有一子,名修偃。
1.曾巩子
曾巩本人生有儿女多人,其弟弟曾肇在《子固先生行状》里说:“元配晁氏光禄少卿宗恪之女。继室李氏,司农少卿禹卿之女。子男三人:绾,太平州司理参军;综,太庙斋郎;纲,承务郎。二女早卒。孙男六人悊、怘、愈、恴、怤、憇。悊假承务郎,余未仕。孙女五人。”其子孙情况主要见之于家谱,现依家谱可知:
绾,字公权。嘉祐元年(1056年)生,大观二年(1108年)终。娶大学士同知枢密院林希之女,封淑人。生子五:长,惁,授文林郎衢州录事参军,生一子宜,不传;次,怘;三,恴;四,怤;幼,憇,字季安,袁州录事参军,娶张氏,不传。
综,字仲文,知越州转运判官,嘉祐三年(1058年)生,宣和元年(1119年)终。娶开封平章国事李公之女,封恭人。子二:愈、。
纲,字元礼,授承务郎监常州酒税,迁奉议郎,赠丝鱼袋。娶都城侯氏,生子虑。
2.曾巩孙
曾怘,字仲常,熙宁九年(1076年)生,娶丹阳苏氏,补太学内舍生,以父阴任郊社斋郎,累官司农丞。曾怘曾任温州通判,而须驻扎在越州。而越州离金国不远,属于次后方。建炎三年(1129年),金人攻陷绍兴、宁波一带,接着以巴拜为帅攻打越州,越州知府李邺贪生怕死,向金兵投降。金人向越州城内的文武官员等发出通牒,要求他们出来投降,如有不来的,或者藏匿的必然是死罪。而曾怘并不吃金人那一套,他没有去向金人投降,后被人告发而被捕。曾怘被押解到了巴拜的面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不屈之气概,他说:“国家何负汝?乃叛盟欺天恣为不道。我宋世臣也。恨无尺寸柄以死国,安能贪生事尔狗奴邪!”此时,金兵都为之愕然,面面相觑。巴拜即下令手下将曾怘的家属全部捕来,并在同一天将其家属四十人杀于越州城南门外。被害后,当地百姓怀着沉痛的心情将他们的尸体进行了掩埋。数年后,他的弟弟恴任余杭知县。恴制作了一口大棺材将他们的遗骨收集起来埋葬在天柱山,并写下了祭文。作《题仲兄死节》:“同寅惊胆落,骂贼风飕飕。君父纲维重,华彝道不侔。魂随金刃远,血溅越江流。原隰裒人处,余杭涕泣求。”还写有《兄曾怘死事状》。
曾怘全家遇难时,他的儿子崈只有四岁,崈和他的乳母张氏也被杀。那一夜,天下起了小雨,张氏未死,被雨淋着苏醒了过来,而崈也未死,苏醒过来并吮着乳母的乳汁。而此事被越州府小吏陈海发现了,于是陈海将崈偷偷地抱走了,并将其扶养成人。崈长大后曾担任了南安军的知军。据明代学者刘宗周所撰《曾氏家乘序》可知崈后居越州,其为越州之祖。他说:“曾氏自宗圣十六传而据徙豫章,又二十五传而延铎始分居南丰,又四传而文定公巩,以文章学行鸣天下,为宋名儒。文定公再传怘,通判温州次越州,合门死金人之难,少子崈独免,遂家于越。是为会稽曾氏祖。”
恴,字叔明,承议郎建康军通判,娶王旦孙女为妻,封安人。子三:长;次宭,迪功郎,子逵,不传;幼宥,不传。
怤,字季悦,知处州青田县事,娶晁氏,生子二,长宾,不传;次寘。
愈,字好古,迪功郎知岳州神泉监。生子四,次子清、三子况,其他无考。
,字恒中,又字执礼。迪功郎监台州盐仓,娶郭氏,生子一,宙。
虑,字仲远,娶黄氏,子一,实。
3.曾巩曾孙辈
崈,字伯山。官至朝请郎,知南安军事。靖康二年(1127年)生,娶四明王氏。生子三:迈、适、逊。
寘,生子四,长选;次道,字理之;三述,字重之;四逢,字幸之;俱无考。
定,一名冲,任助教。娶吴氏,生子五:天伦、天理、天德、天瑞、天祥。
宙,字德广,娶周氏,生子一,份。
实,字德叔,娶饶、继胡氏,生子一,柏。
4.曾巩玄孙辈
迈,字才之。任宣教郎,至武威军佥判。娶赵氏,继陈氏、熊氏,生子二,,璿。
适,字行之,官至将仕郎江淮制使,娶潘氏,继熊氏。
逊,字有之,官至瑞州军事,子二:玟、琚。
迁,字正之,娶雷氏。子二:琢,珎。
据元代理学家李存所作的《曾子翚行状》载,曾巩的七世孙“子翚幼而端慤好读书”,长大后根据父亲的要求经商,又与朋友一道曾学习陆象山的心性之学,从此,他的言行更加谨慎,经商更加重义而不妄为。
曾巩支下并非枝繁叶茂,一是其支下子孙并没有能够一群一群地生儿育女,因而繁衍的人口较少;再者由于有孙死于国难,对其后代发展以致命打击。另一方面,在两宋期间,卓有成绩者少。这些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之事。
其同父同母弟曾牟只有一子,名维。似乎建树很少,于史也鲜见记录。
5.从孙曾纮与曾绎
曾巩从弟曾阜的两个儿子曾纮与曾绎长大后事业有成。长子曾纮,字伯容,因其父亲曾阜在湖南为官而定居于湖北的襄阳,并号临汉居士。嘉泰三年(1203年),著名诗人杨万里作《江西续派二曾居士诗集序》,这是为曾纮父子诗集《二曾诗集》所作的序。他在序中说:“伯容一世豪俊,而能文。其诗源委山谷先生,然以不肯伈俔于世,有官而终身不就列。”据杨万里所说,曾纮能文,诗学黄庭坚,为人不肯屈从,他曾受从叔父曾布的恩荫而得官职,但有职而不愿履职。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九)记载: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秦希甫奏:‘曾纮等言王赡、王厚盗取邈川青唐府库,已差纮一就往河州体究。’”从此看,则曾纮曾入仕,秦希甫还想“徇情”提拔曾纮,但被曾布所制止。赵宋南渡之后,不见有曾纮入仕的记录。杨万里在诗集序里对于曾纮诗歌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
伯容放浪江湖间,与夏均父(夏倪)诸诗人游从唱和,其题与韵见于均父集中者三十有二篇。予每诵均父之诗云:“曾侯第一。”又云:“五言类玄度。”又云:“秀句无一尘。”想其诗而恨不见也。行天下五十年,每见士大夫,必问伯容父子诗,皆无能传之者,此又君子之一不幸也。……今日忽得故人尚书郎江西漕使雷公朝宗书,寄予以《二曾诗集》二编,属予序之。欣然盥手,披读三过。蔚乎,若玉井之莲敷月露之下也;沛乎,若雪山之水泻滟滪而东也;琅乎,若岐山之凤鸣梧竹之风也。望山谷之宫庭,盖排闼而入,历阶而升者欤?
从中可见夏倪、杨万里对曾纮诗歌的评价之高。曾纮著有《临汉居士集》(卷七),但今已失传,仅存一首《题蔡昌期梅斋》诗。诗云:“岁寒心事见吾徒,庭种江梅聊自娱。息国夫人静无语,吴宫西子未施朱。红酥缀萼承香靥,白玉团枝莹雪肤。寄谢后来桃李辈,谁能同汝作荣枯?”诗中以梅花拟美女,论者多认为有黄庭坚之傲气。他与惠洪、饶节等江西诗派诗人有赠答唱和诗篇。饶节《倚松诗集》中有近十首与曾纮赠答唱和的诗歌,如《用曾伯容韵赠不愚兄》《送曾伯容还汉上》《和曾伯容梅诗二首》《寄曾伯容》《伯容仲成均父诸友》《复用前韵寄伯容兼其三子》等,他的《寄曾伯容》诗云:“岂是从前踪迹疏,三年不送一行书。襄山傥有陪邻地,为问洲中种木奴。”诗中表达对曾纮的友谊。他的《送曾伯容还汉上》诗云:“轧轧篮舆来者谁,朝廷遗此一男儿。襟怀朗朗百间屋,局量汪汪万顷陂。异日小生端欲吏,迩来至徳益堪师。赠行一句西来意,雨后春江渌淼瀰。”这首诗里赞美了曾纮的胸怀与品行,也为曾纮不为朝廷所用而感到遗憾。
曾纮有子曾思。曾思,字显道,自号怀岘居士。他有官而不仕,据杨万里所作的《江西续派二曾居士诗集序》的介绍,曾思曾“宰祁阳,小不可其意,即弃去,隐于衡之常宁者三十年。”著有《怀岘居士集》六卷,可惜已失传,杨万里在《二曾诗集序》里认为,“显道得其父之句法,亦以气节高雅。”
曾阜之次子曾绎,字仲成。绍圣三年(1096年),举博学宏词科,任道州通判。大观年间知永福县。其后又任松滋令、茘浦令,晚年归隐园田。曾绎赴松滋令时,刘挚(1030—1097年)以诗相送,其《送曾绎松滋令》云:“粹行完圭璞,谭经得圣真。青袍尚腰折,素蕴喜民亲。友益予孤陋,官闲子隐沦。风骚应赋古,亭下蜀江春。”刘挚一生正直不阿,忠贞爱国,正气森严。正是这样一位朝臣对曾绎大加赞赏,由此也可知曾绎是一位难得的正直之士。曾绎能诗,但传世至今的诗极少,《宋诗纪事》据《墨庄漫录》录有其《还家途中》,诗云:“疏林残岭起昏鸦,腊尽行人喜近家。江北江南春信早,傍篱穿竹见梅花。”还有残句“已无丑扇几边乱,空见舂鉏天际飞。”张邦基的《墨庄漫录》认为七绝“近人亦多佳句,其可喜者不可概举”时特别列出了曾绎的这首诗,并认为“不愧前人。”曾绎与饶节等江西诗派诗人有往来。饶节有《次韵答曾仲成二首》,诗云:
曾侯果胜流,折节事膏火。年来何转穷,正以工诗坐。可怜哭鬼句,不救采薇饿。平生九品禄,团团蚁旋磨,归来卜我邻。步履得相过,剧谈到理窟。我义危欲堕,世人富贵忙。此乐渠不那,春山正可寻,我行公亦可。
我老不能世,百念久灰冷。偶随出山云,托迹暂人境。借问交游人,出处各形影。某或李广奇,某或卫青幸。如公不世才,跬步可台省。何为赋归来,欲近沃洲岭。夜半哦公诗,月寒心怲怲。
从饶节的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归隐后的曾绎有安贫乐道的襟怀,过着寄情山水,以诗自娱的生活,也可见其从仕途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是一首研究曾绎生平与诗歌创作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