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毛泽东到上海,在锦江小礼堂和周谷城、陈望道等看文娱节目,其中有个戏是有关李自成的一段历史。戏快开演了,周谷城随意说道:“现在有人说,洪承畴之投降清朝具有善意,目的是减少汉人的遭屠杀。”毛泽东慢慢而带着微笑说:“有此一说,不可不信,但也不可全信。事情不甚简单,怕还要有些调查研究才好。”(《握手风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265页)
“肚子里没有货,怎能写出好东西”
毛泽东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曾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对知识分子不敢改造。马寒冰等4同志对文艺工作的意见不好。苏联下面赞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上面有人说:“只能放香花,不能放毒草。”我们的意见,只有反革命的花不让他放,但是他要用革命的面目放就得让他放。田里有禾、有草,只准放禾,不准放草,事实上办不到。草翻转过来就是好肥料。我们作家的任务就是要和杂草作斗争。年年长草,年年除。只讲唯物主义,不讲唯心主义,只讲辩证法,不讲形而上学,你就不知道反面的东西,正面的东西也不能巩固。因此,不仅要出孙中山全集,蒋介石全集也要出。黑格尔、康德、孔子、孟子、老子、二程、朱王,都要讲。有人说,自从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文学衰落了。陆定一同志的报告才只有5个月,就单单文学衰落了?哪有那么快。大著作要长期准备,短时间是写不出来的。作家要做工作,不做工作不给饭吃。作家坐在家里不到下边去,肚子里没有货,怎能写出好东西。(《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活动》第163~164页)
谈越王勾践炼铁
1月,毛泽东在浙江视察工作时,对省委负责人讲了越王勾践炼铁的故事。他说,搞农业机械化,光靠大钢铁厂怎么行?还要依靠群众发展小钢铁。(《浙江日报》1977年9月28日)
与张謇侄谈张謇
2月1日晚,毛泽东在北京怀仁堂举行宴会,招待出席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席间,代表向毛主席敬酒,主席说:“我和总理分工,请向总理敬酒,香烟敬我。”主席大概看出我有些局促,就和蔼地同我谈起我的家世来,毛主席谈到我叔父张謇,告诉我,说我叔父壮年时,曾是吴长庆的幕僚,曾随吴长庆军出兵朝鲜等事。(《南通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1987年8月版)
“我的学问不及他呢”
2月6日,毛泽东在北京怀仁堂宴会上与词学家龙榆生同席。当时菜肴中有鲍鱼,在吃鲍鱼时,毛泽东问龙榆生:“是否秦始皇之鲍鱼,对此以为鳆鱼?”于是龙榆生便将鲍鱼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通,毛泽东听罢,诙谐地对大家说:“龙先生学问渊博,我的学问不及他呢。”(《毛泽东与名人》第626页)
念了一首杜甫诗
4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写成的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在中央讨论这篇文章时,毛泽东给大家念了一首杜甫的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苏杨《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页)
答伏罗希洛夫:万马齐喑究可哀
4月15日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以伏罗希洛夫主席为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并设宴款待。
“亲爱的毛泽东同志,我有几个问题,可以提吗?”伏罗希洛夫露出关切和隐忧。
“什么问题啊?”毛泽东笑容可掬。
“你们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是什么意思?”
“万马齐喑究可哀么。”(《毛泽东交往录》第359页)
说刘向反对厚葬
4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倡议实行火葬》的问题。他说,人死之后如何安葬,自古到今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国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名字叫刘向,可以说是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有识之士。他反对厚葬,曾经向西汉成帝写了一个《谏营起昌陵疏》的奏章。他在谏疏中,纵观历史,比较对照,总结了厚葬的教训。他得出的结论是“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因此,他规劝成帝不要营造那劳民伤财、挥霍奢华的昌陵。可是成帝不能从其计,卒蹈前代厚葬之覆辙,不十数年,西汉亡而王氏代。(《世纪》1999年第5期第34页)
百家争鸣是自由争论
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2000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林蕴辉等《凯歌行进的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657页)
“你们应该看看他的《坛经》”
5月,毛泽东在广州珠江东山小岛别墅,接见广东省领导人时,他说:“你们广东有个慧能。慧能在哲学上有很大贡献,他把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推到高峰,要比英国的贝克莱早1000年。你们应该看看他的《坛经》。(《毛泽东全国视察纪实》第67页)
据毛泽东秘书林克回忆:毛泽东十分欣赏六代禅宗慧能(亦称惠能),几次向我谈及慧能,要我了解他的身世作为,读点他的学说。我对佛学的有限知识,可以说都得益于毛泽东的教益。
毛泽东最先谈到慧能的身世:他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3岁丧父,家境贫寒,稍长即以卖柴养母。他皈依佛门后,一直是□米的下等僧。后来,禅宗五世祖弘忍寻觅新传人,要众僧做法偈,以观各人修行。其上座弟子神秀做法偈一首,深得众僧推崇,但弘忍并不满意。慧能反神秀意做一法偈,却得到弘忍的赏识。毛泽东流畅地背诵了两首法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一首为慧能所作,与佛教大乘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胜神秀一筹,于是弘忍将法衣传给慧能,为六世禅宗。
后来毛泽东又和我谈到慧能的学说,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他说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在他的影响下,印度佛教在中国至高无上的地位动摇了,甚至可以“呵佛骂祖”。后世将他的创树称为“佛学革命”。他这种否定传统偶像和陈规,勇于创新,以及把外来的宗教中国化,使之符合中国国情等特点,与毛泽东追求变革,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的思想、行为,似不无相通之处。(林克《我所知道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141~142页)
“不用全段话,是秦琼卖马”
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其中引了毛泽东1955年《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序言》中的话:“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不要勉强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毛泽东对这种观点和做法有意见,认为这是反冒进,对这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特别是对社论引他的话,很生气,说:“社论提法同魏忠贤的办法一样,君子小人。引我的话,掐头去尾,只引反‘左’的,这不对。不用全段话,是秦琼卖马,减头去尾要中间一段。”所说不引全段的话,指的是上述引文后还有“当然,现在的情况是不少人有右倾,本来可以办到的事,不去努力办”这层意思。(倪大奇《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8~79页)
乾隆的字有筋没骨
一次,舒同陪毛泽东游览大明湖,毛泽东兴致勃勃地谈起乾隆皇帝的书法,他说:“乾隆的字处处皆是,有筋没骨,我不喜欢。”(《一代革命家晚年纪事》第163页)
说力量大小的政治辩证法
7月14日,毛泽东同两位拉丁美洲人士谈话中说:“清朝,早被推翻了。什么人推?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孙中山的力量很小,清朝的官员看不起他。他多次起义总是失败。最后,还是孙中山推翻了清朝。大,不可怕。大的要被小的推翻。小的要变大。推翻清朝以后,孙中山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比如没有满足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对反帝的要求。他也不晓得镇压反革命,当时反革命到处跑。后来,他就失败于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之手。袁世凯的力量比孙中山的大。但还是照这个规律:力量小的,同人民联系的强;力量大的,反人民的弱。尔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同我们共产党合作,把袁世凯留下来的军阀系统打败了。”(《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89~290页)
唐明皇是懂艺术的
8月24日,毛泽东会见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负责人时谈话。他说:“中国的文化应该发展。外国的乐曲不会听,不会奏,是不好的。外国作品不翻译是错误的,像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又说:“中国历史上有好多东西没有传下来。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他是懂艺术的,他是导演,也会打鼓,但是没有把东西传下来。”(《人民日报》1979年9月9日)
连载《杜甫传》每期必看
9月22日下午,毛泽东会见德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雷曼,翻译是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作家冯至。当毛泽东会见完毕,送走了德国客人,而冯至也顺利完成了翻译任务以后,毛泽东便顺便问冯至:“你在哪里学的德语?”冯至答道:“先后在德国的柏林和海岱山。”“你叫什么名字?”“冯至。”“噢,你就是写《杜甫传》的冯至。”毛泽东一听,立刻记起了他过去读过的《杜甫传》,高兴地说:“你的《杜甫传》我看过。”毛泽东对1951年《新观察》连续登载的冯至《杜甫传》发生浓厚的兴趣,每期必看。当《杜甫传》在《新观察》上连载完毕以后,他曾对人说:“《新观察》现在《杜甫传》登完了,《新观察》我现在也不要看了。”(《毛泽东与名人》第753~754页)
“我们共产党不是李鸿章”
9月,据叶子龙回忆,那次是赫鲁晓夫到中国访问,在中南海吃饭时,毛泽东就与赫鲁晓夫争执起来。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毛泽东很少与别人面对面地争得面红耳赤。送走客人,毛泽东对我说:“我们共产党不是李鸿章。什么共同舰队。就是要控制我们么。这是原则问题,没有什么条件好讲,半点也不能让!”(《叶子龙回忆录》第252页)
“郭子仪可是位民族英雄”
据郭桂卿回忆:毛泽东在下专机后,问她:“叫什么名字啊?”
“郭桂卿”。
“郭桂卿,男娃的名字嘛。我看叫郭子仪吧,知道郭子仪吗?看过《打金枝》没有?郭子仪可是位民族英雄哪。”(李克菲、彭东海《秘密专机上的领袖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30页)
“希望你当‘鲁仲连’”
10月3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新加坡《南洋商报》特派员曹聚仁。毛泽东说他是“鲁仲连”。
据曹聚仁妻子邓珂云笔记:1956年,聚仁初回北京,毛主席首次接见他,对他说:希望你当“鲁仲连”。总理不熟悉鲁的故事,主席讲给他听了。这样,聚仁真的当起了现代的鲁仲连来了。……毛主席称他为“今之鲁仲连”。(《世纪》1998年第4期)“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11月30日,毛泽东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就中苏关系作了谈话。谈话中毛泽东感慨地吟诵了两句诗: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时举座愕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李健编《新中国六次反侵略战争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1月版)
我们的政策:香花与毒草共放
据王蒙回忆:毛泽东看了陈其通等谈整个文艺的形势的一篇文章后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王蒙反官僚主义我就支持,我也不认识王蒙,不是他的儿女亲家,但他反对官僚主义我就支持。他是共青团员吗?(别人回答说:不是,是党员。)是党员也很年轻嘛。王蒙有文才,就有希望。当然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也有缺点,正面人物写得不好,软弱无力,但不是毒草,就是毒草也不能采取压制的办法。这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接下来的,他还引了王勃《滕王阁序》中最有名的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我们的政策是落霞与孤鹜齐飞,香花与毒草共放。(《我是王蒙》,团结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210页)
“名称是封建时代的也可以”
12月7日,毛泽东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谈话。他说:内容改变,名称保存。王麻子、东来顺、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内容是社会主义的,名称是封建时代的也可以。“长城”和“省”,就是从元朝开始这样叫的。
韩愈有一篇文章叫《送穷文》,我们要写送穷文。中国要几十年才能将穷鬼送走。(《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71~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