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人的心思,往往是表面不能体现出来的。
要知道,别人隔着肚皮的心,是需要你深入观察、仔细体会、切实分析才能加以判断的。一个人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不是一次性、永久性地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经验的长期积累,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入经验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说话方式各不同
说话是一种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说话的方式不同,人们受欢迎的程度也就不同。好话人人都喜欢听,而说实话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通过说话方式了解对方的性格,应该是最容易掌握的识人方法了。
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通过察言观色去洞察他人的性格。在了解对方的性格、掌握对方的喜好的前提下,办起事来才会更顺利。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有一天,他穷困时的一个朋友从乡下赶到京城去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草民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他说的话很好听,朱元璋心里当然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所说的从前的事情,所以,立刻就封他为大官。
另外一个穷困朋友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吧?”于是也赶了过去。
一见朱元璋的面,他就径直的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我们两个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一起吃进嘴里了,叶子哽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并吞下去,这样红草的叶子才一起下肚了……”
他说的这些话,太不顾全朱元璋的颜面,没等他说完,朱元璋就大叫:“哪来的山野村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可见,说话方式是多么重要。在生活中,如果说话不择方式和时机,轻则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严重的还会得罪一些本不该得罪的人。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
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阴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企图上前去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就消失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看起来,说话必须注意说话方式,否则,就算再怎么能言善辩,也没有人买你的账。俗话说:“见什么菩萨卜什么卦,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情绪或思想都会在话语里表现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细揣摩,就会逐渐了解对方显露出来的性格。
说话速度能够看出对方的深层心理。
倘若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都变得迟缓,倘若有愧于他人或者说谎话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
例说,有一位男士每天下班都准时回家,这一天他下班后却留在办公室与同事在一起娱乐。回到家时,他就马上跟妻子说他加班了,而且还诅咒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活儿干不完等。在这时,他的说话速度一定会比平常快,因为这样可以解除他内心的不安。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有口头语。口头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却是在日常说话时逐渐形成的。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某一口头语,与其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不少人常说的口头语“差不多”,便反映了“随便”“圆滑”等性格。每个人都有着多种多样、不尽相同的口头语,归纳起来,可分为6种类型。
1.“可能是吧”型
“小董和阿强闹翻了,可能是性格不合吧。”“某个女生跳楼自杀了,可能是因为失恋导致的吧。”
说类似这些口头语的人,自我防卫本领比较强,不容易将内心的想法暴露出来。在为人处世方面比较冷静,所以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不错。“可能是吧”这类口头语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就估计到这一点了”。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多有这类口头语。类似的口头语有“或许是吧”“大概是吧”等。这一类口头语都隐藏了说话者的真心。
2.“说真的”型
“这事要拜托你了,说真的。”“我储足了10万元便结婚,说真的。”常说“说真的”一类口头语的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所以在说话时加说“说真的”,以表明自己的重视程度。说这种口头语的人,性格比较急躁,内心常有其他想法,故用“说真的”来表白。这一类型的口头语还有“老实说”“的确”“不骗你”……从事商业的人,有此类口头语,能够反映其博取信赖的心理。
3.“应该”型
常说“应该”的人,也常说“不该”。这类人有着极强的自信心,显得很理智,为人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另一方面,“应该”说得过多时,反映了有“动摇”的心理。
“必须”“必定会”“一定要”……也属这一类型的口头语。长期担任领导一类职务的人容易用此类口头语。
4.“听说”型
“听说××与他人同居了,是不是这样我不清楚。”“听说”这一个口头语有不少人常用,这种人有一种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心理。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却没有足够的决断力。从他人口中听说的明明是事实,也会说“听说……”
类似“听说”的口头语有“据说”“听人讲”……很多处世圆滑的人都使用这类口头语。
5.“啊”“呀”型
“啊”“呀”常是词汇少,或是思维慢,在说话时利用间歇的方法而形成的口头语。年幼时受到宠爱,也会养成说这种口头语的习惯。因此说这种口头语的人往往反应比较迟钝,也会有骄傲的性格。
类似“啊”“呀”的口头语还有“这个”“嗯”……公务员多有这种口头语,因为担心说错话,需有间歇来思考。
6.“但是”型
“这事好虽好,但是,我不能做。”“我虽然很想去,但是……”常说“但是”这一口头语的人一般都比较任性。所以总提出一个“但是”来为自己辩解,“但是”这一口头语也是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从一方面看,“但是”也反映了温和的特点,它显得委婉,没有断然的意味。
类似的口头语有“不过”等。从事公共关系的人会经常使用这些口头语,因为它听起来比较委婉,不致令人有冷淡感。
在交谈时,人内心的思想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所谓“流露”就是不明说,但是从措辞、语气、语调和体态等方面曲折地传达出言外之意。因此,在办事过程中,与人交谈要注意听,这样就能够感觉到对方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通过动作表情窥探内心
有一个人去某外资企业应聘。面试过程中,他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人事部主管在面试过程中不断地转着手中的笔,并且每讲三句话就要喝一口茶,而且西服也是敞开的。
由此对这个人进行判断,对方的性格比较开朗,不太习惯于一本正经地办事。这类人往往不喜欢死板的自我介绍和太过自信的人。于是这个人采取了拉家常式的自我介绍,并且临走时对那位主管说:“先生,您转笔的水平真高啊!”
结果,这个人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第一个被录取。
由此可见,学会观察对方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动作,再去分析对方的性格,判断对方的喜好,尤其是细微的地方更要格外留意,这样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对方的性格。
某公司业务员小胡与一位大客户进行生意上的谈判,在饭桌上观察一番之后,小胡得出结论:对方吃相难看,一脸奸笑,结账时不懂客套,由此可见,此人是贪图小利,毫无诚意之人,不能跟他合作。
果然不出小胡所料,此人一个月后由于犯诈骗罪而锒铛入狱。小胡准确地判断出了对方的性格,才使公司避免了损失,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智慧的表现。
除此之外,能够显露人们内心动态还有面部的一些器官。
要想成功地说服他人,需要有“适当的表达”。要知道,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表达。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脸部表情是好几个世纪才有的语言,是一种比嘴巴讲出来的复杂千百倍的无声语言。”
事实确实如此,面部表情由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眼、眉、鼻、嘴的动作组成。
在面部表情中,眉毛一般都有弱化或强化眼睛所传递信息的作用,但即使如此,眉毛的表情动作也多达二十多种。不过归根结底,面部表情中最会说话的还要数眼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通过许多的实验证明,人体各个器官中,眼睛能够表达出更多“无声的语言”。
美国作家爱默生就曾经这样说:“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一方让眼镜滑落到鼻尖上,眼睛从眼镜上面的缝隙中窥探,就显示出对别人的鄙视和不信任。
两个怀有敌意的人互相盯着对方看,如果有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别处,则代表他的胆怯和退缩。
在交谈中,多看对方几眼,可能是对他有兴趣或好感。
不敢直视对方,也许是有什么事不愿让对方知道,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怕羞。
如果对方不停地转动眼珠,就要提防他在打什么主意了,说不定是个坏主意。
频繁而急速地眨眼是一种反常的举动,常被用作掩饰的手段,与内疚或恐惧的情感有关。
从这些特别的举动中,人们可以判断出对方也许在撒谎。
人的眼神和目光所传递的信息比动作更微妙、更复杂,也更深刻。瞬息万变的眼神和目光,是人类丰富、复杂的思想和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自觉地流露。人们既可借着眼神和表情来丰富感情,也可透过眼神捕捉或分析人类内心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眼睛生辉、炯炯有神,是人心情愉快,对前途充满自信的反映。在谈判中,谈判的人为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合作,就应该努力使自己保持这种眼神。那种目光无神、神情呆滞的眼神,则会使对方觉得你无能,对谈判很不利。坚定自若的眼光,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使人不敢藐视、侵犯,这会造成对自己有利的气氛;正直敏锐的目光,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赖,促进沟通;游移不定的目光,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心神不宁或心不在焉,会使人对你心存芥蒂,拉大双方的距离。
此外,嘴部传达信息的能力仅次于眼睛。嘴的开合,嘴角的向上或向下,都能传递一定的信息。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不仅是招呼新朋友的手段,而且还是一种婉拒的手法。当别人问你问题,而你没兴趣却又不方便直接拒绝时,就轻轻地一笑,既可达到拒绝的目的,又不致得罪对方。
所以,人们把微笑看成是一种抵御无聊的、不近人情的、难以回答的问题的手段。微笑传达的信息常能促进双方沟通,增进双方感情,使彼此间产生共鸣。
当谈话气氛融洽,或谈判已达成协议的时候,双方能会心地微微一笑,常能化解或消除存在心中的疙瘩或隔阂,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
当交际或谈判中出现僵局,气氛紧张时,恰当的语言再配上适度的哈哈大笑,常能缓解尴尬的气氛。
各种不同的笑,能替代有声语言表达出人们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人们也能从不同的笑中了解一个人态度的真诚或虚假,处世的单纯或老练,心地的善良或丑恶,内心满意还是失望,进而研究适当的对策,以求得交际的成功。
“面无表情”是脸部表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当人极度失望的时候,会呈现出面无表情的脸;当人对某人某事极度厌恶愤恨时,也会呈现出面无表情的脸;当人对某人某事不想立刻表达己见,持观望态度时,会呈现出面无表情的脸;当对某件事有充分把握,头脑非常清醒的时候,会呈现出面无表情的脸;当人想将事情掩盖起来,不愿让人知道时,也会呈现出面无表情的脸。
因此,人类的脸部表情有真假之分。根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通常情况下,由右半脑控制发自内心的情感,而具体反映却在左半脸上,因此,左半脸的表情是真的。
而理性多由左半脑控制,通过右半脸反映出来,因此,右半脸的表情也许是经过伪装的,可能不真实。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情感,则必须学会细心、正确地观察对方的左半脸。
你要做的只是看一眼
有一种说法,写字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这种测字看性格的方法多少有些玄机和奥妙,需有高人指点才能略知一二,准确率和可信度还值得商榷。
穿衣看性格却比较直接,一目了然,准确率在95%,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