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管理者在与沟通对象沟通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缺乏沟通前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沟通过程中“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局面,既浪费双方的工作时间,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管理者要想实现有效沟通,必须要有明确的沟通主题,事先安排好沟通提纲,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管理者还要注意沟通的艺术性,比如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到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先肯定其成绩和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学会积极倾听
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通过沟通双方的积极配合,即通过双方的沟通、倾听、反馈,再沟通、倾听、反馈的循环交流过程,才能使沟通的目的得以实现。很多人以为,沟通就是用嘴说。其实不然,沟通的基础是听,只有听清、听懂了对方的话,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只有充分理解了对方的意思,才能获得对方的理解,从而为良好的沟通打下基础。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沟通的过程其实就是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是发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因此,管理者应该广开言路,闭口、开耳,积极去倾听。为此,管理者要创造一种让员工可以畅所欲言的沟通环境,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用以倾听员工的心声,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员工期望与切合实际的制度和措施,从而赢得员工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获得良好的工作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管理者还要注意,在倾听员工讲话时,一定要尊重对方,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并且要精神集中,这样才能获得大量有益的信息。
注意减少沟通的层级
信息传递的参与者越多,信息的失真率就越大,因此,管理者要想实现有效沟通的目的,应该尽量减少沟通的层次,最好能与沟通对象直接面谈,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对方,达到沟通的目的。
沟通要有多变性
在一个企业中,员工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专业、家庭背景以及工作分工的不同,对同一句话、同一份文件或其他东西的理解就会千差万别。比如人们说的“行话”,置身其外的人根本不理解它的意思,所以说出来也只是“对牛弹琴”。
有一个秀才出去买柴。刚一出门,他就看到一个担担卖柴的农夫,于是他对农夫大声喊道:“荷薪者过来!”农夫根本听不懂“荷薪者”是什么意思,一下子愣住了,不敢朝秀才走过去。秀才见状,只好自己走上前去问价:“其价如何?”农夫虽然没有听懂这句话,但听懂了其中一个字——“价”,于是把价钱告诉了秀才。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农夫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转身要走。见农夫转身要走,想到这么冷的天气,没有柴怎么取暖?秀才一下子急了,一把抓住农夫的柴担,说:“你这柴禾表面上看起来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烧起来肯定会烟多焰少,请降低些价钱吧!”
这个故事给管理者的启示是:要使沟通有效,必须根据沟通对象的不同适当改变沟通方式,即管理者要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使沟通具有多变性,这样才能使你的语言更容易被别人理解,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让倾听者对沟通产生反馈行为
沟通的最大障碍在于员工的误解或对管理者的意图理解得不准确。在工作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自己对员工布置工作时说得唾沫喷飞、滔滔不绝,而员工在执行过程中却常常变形走样,与自己的期望南辕北辙或相去甚远。这说明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沟通问题,要么是管理者传达得不到位,要么是员工理解得不到位。事实上,这种沟通问题通过有效的方法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管理者在与员工沟通问题时,在沟通结束后特意加上一句:“你明白我的意思吗?”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就可以增强员工对管理者意思的正确理解,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管理者要充分重视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找出对每个员工最佳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通过沟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建立企业内部沟通机制的四大要求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的沟通效果如何,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效率。畅通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机制,有利于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充分流动和共享,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民主管理,促进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利于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
对一个企业而言,建立一套畅通的内部沟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建立企业内部沟通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沟通方式单一、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机制的建设是企业管理者必须紧抓的一个问题。
具体来说,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沟通机制:
沟通要制度化、规范化
在企业内部,沟通需要规范化,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格式、什么样的语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范,这样就不会因为沟通方式不同而产生信息差别。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使沟通形成一种制度,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企业内部沟通渠道,这样员工才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与管理者保持实质性的沟通,使员工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能够以公开、正面、肯定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从而提高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管理水平。
沟通要有信息化
当今时代,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最重要实现手段)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信息化要求企业内部的沟通也要信息化,因为信息化能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沟通效率。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办公,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沟通信息化也为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管理开辟了畅通的渠道,而且能节约办公成本,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内部整体的运营效率。
沟通要具有双向性
企业的沟通不是单向的,必须具备双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沟通信息必能实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双向互动,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沟通的正向性和准确性。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只注重自上而下的沟通,却忽视了自下而上的沟通,这种沟通只是单向的,只偏重于管理者传达命令,而缺乏来自员工的反馈,这样一来,很可能使企业内部沟通信号被误解或曲解,造成沟通的障碍。因此,企业沟通必须遵循双向性的原则,尤其要重视“下情上达”的沟通过程。这样才能消除员工的疑虑,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参与意识,营造出一种民主、进取、合作的健康氛围,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沟通方式要多样化
目前,大部分企业最常见的沟通方式是书面报告和口头表达。这两种沟通方式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和缺陷:书面报告容易掉进“文山会海”当中,大大降低沟通的效率;而口头表达则容易受个人的主观意识左右,无法客观地传达沟通的内容。因此,企业内部的沟通方式需要多样化,拓宽沟通的渠道和途径。
第一,需要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直接沟通。企业管理者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走到基层员工队伍中去,与基层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管理者还可以通过与员工代表座谈的形式,听取员工对企业决策或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员工的心声和意愿。
第二,需要企业管理者与直属单位、部门负责人相互沟通。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会议和非正式会议及拓展活动来进行沟通,如每月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每周召开例会等,通过这些形式对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和经营状况进行上传下达。
第三,需要部门之间或下属单位之间相互沟通。企业各部门以及下属单位之间,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联谊活动等形式互相沟通,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需要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部门的例会、交谈、布置工作等形式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第五,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企业可以通过举办体现企业团队精神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晚会、拔河、篮球比赛等,为管理者和员工构筑一条轻松、愉快的沟通渠道。
第六,需要积极办好企业内部刊物。企业可以通过自办的报纸或刊物,及时刊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或员工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将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或重要活动等及时传达给员工,从而使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与企业保持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