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温情的眼神,鼓舞人心;一句安慰的话语,抚慰情绪。
人的目光和谈话之间存在一种同步效应,所以人们可以借助目光来表达心里丰富的情感,以便增强语言的效果。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家长不该仅仅刻板地说教,更应该注意运用语言和目光的交流方式。真正能使孩子平静的是父母那双充满关爱的眼睛和话语中透露出的真诚。目光虽然无声,却有震慑人心的力量,语言虽然简短,却能直达孩子内心深处。
在家里,我会对孩子微笑,在学校上课,我也会对学生们微笑,哪怕他们不是特别乖巧。我觉得当一个人微笑的时候,眼睛是闪烁光芒的,眼神里流露出的肯定和赞赏更容易被他人接受。
我的班级有个学生,是个内向的男孩子,他个子很矮,多少有些自卑。学校一有大型活动,他就找理由请假。有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我特意找到他,希望他能参加,他自然是推辞的,我微笑着注视他,然后说:“别怀疑老师的眼光,你能行。”他终于答应试一试。
在赛场上,我屡次投给他鼓励的目光,还不时竖起拇指给他加油,他的表现果然很出色,并和队友配合默契,他们一起为我们班赢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篮球比赛之后,他开朗了很多,也愿意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了,重要的是,他获得了自信。
每个孩子都愿意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认可,这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成年人还要强,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靠责骂教育出来的。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千万别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训斥,应该先稳定一下情绪,弄清楚问题的根源。微笑的面容、和蔼的目光能帮助你和孩子像朋友一样交谈,这样做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
我认识一位母亲,她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的女儿今年初中毕业,十几年来,她从没用激烈的言辞跟女儿对话。孩子偶尔会犯错,她只用眼睛看孩子一眼,女儿马上心领神会,及时纠正错误,过后她会指出女儿什么地方做错了,说话始终是和颜悦色的。
教育应该是和谐且温暖的,家长的眼神和表情就是最温暖的表达,孩子身处这样的家庭中,会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与孩子交流时的情绪是最直观的表达。利用眼神来表达意情,让孩子根据经验和体会自己去领悟眼神里的信息,是非常合适的。
相对于目光,运用语言则更为直白一些。但是如果对孩子说的话没有掌握好“力度”和“火候”,不注意用词和语气,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们学校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之后,我在校门口看到这样一幕:一位母亲手里紧紧攥着试卷,大声训斥站在她面前的孩子:“你真是比猪还笨,我对你失望透了,看看你的成绩,你连白痴都不如!”男孩低着头,脸上的表情从难过到愤怒,最后淡漠了。
我也是母亲,很理解那位女士“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她是不爱她的孩子吗?是真的认为孩子笨得无可救药吗?当然不是,她是一时气急才口无遮拦说出这些话。但是孩子心里会怎么想呢?他还能对学习感兴趣吗?还能树立起信心吗?
孩子很在意父母给他们的评价,多用一些诸如“你能行”“你很棒”“不错”的字眼,而不要动不动就说“你笨死了,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或者“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我的脸都让你丢光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班里有个叫小雨的女孩儿有些奇怪,即使放学了也不愿意回家,而且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主动找她交谈,她委屈地说出了原因:“爸爸妈妈很辛苦,他们起早贪黑挣钱供我上学,我很想成为让他们骄傲的孩子,可是我越是想成为好孩子,越是经常做错事,被爸妈知道了,他们就会暴打我一顿,还说我什么都干不成,比别人差远了。他们说的话像刀子一样刺伤我,我不想面对他们,虽然我回家晚了他们还是会打我骂我,但是我很开心,觉得报复了他们。”小雨的语气沉重,丝毫感受不到“报复”的快感,后来她抽泣起来。
小雨的话让我的心一颤,这个女孩显然承受了与她年龄不相符的压力,父母口中的“好孩子”成了一堵无形的墙壁,横亘在小雨和家长之间。父母无所顾忌的话更是让小雨产生深深的挫败感,中伤了她的心。
如果她的父母不是用这样激烈的方式教育小雨,而是亲切地关怀她的生活,帮她缓解心理压力,我想,小雨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茫然无助。
孩子的心很脆弱,他们就像羽翼未丰的雏鸟,需要父母的呵护与关爱,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在我还没有涉足教育业的时候,我曾上过一堂难忘的课,我的老师说:“你们即将教书育人,不要忘记,你们不能把孩子当橡皮泥一样捏来捏去,孩子的个性和天赋不该被抹杀,他们像树苗,你们要做的,是不断修剪枝叶,而不是把树连根砍断。”
我始终记得老师的这句话,也就是从那时起真正理解了“尊重”这个词——是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提到“尊重”,很多家长的观念存在误区,认为尊重就是顺从,其实不然。尊重代表地位的平等,家长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们尊重了孩子,也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如果对孩子大呼小叫,孩子也会予以还击;如果用了商量的口吻,他们就算表情严肃,也会心平气和地好好谈,因为诚恳的态度和言语让他感到了“尊重”二字,所以尊重是相互的。
还有的家长认为尊重就是放手,然后真的对孩子放任不管,这也是不对的。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协助者,当孩子出了差错或者不够完美时,应该体谅他、包容他。孩子每增加一项能力,都是靠自己努力,父母的角色就是协助他们战胜困难,并且不断激励他们前行。
现在看来,我们的教育完全不必像从前那样喋喋不休,而是应该让所有的古板教育方式“退居二线”,用目光和语言赠予孩子真诚的关怀吧。
让孩子学会感恩
有一次,和同事闲聊,他兴致很高的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有位家境富裕并且乐善好施的面包师决定帮助城里最贫困的几十个孩子。于是他把孩子们集合在一起,拿出盛满面包的篮子说:“你们每个人领一个面包,在饥荒结束之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我这领取一个面包。”
顿时,饥俄的孩子们一窝蜂似的围上去,互相争抢着,都想拿最大的那个面包。他们拿完面包,一边心满意足地吃着,一边离开了,却没有人向这位善良的面包师道谢。
有个叫伊娃的小女孩例外,在其他孩子都抢夺面包的时候,她只是安静地站着,等其他孩子都拿完了面包才走上前去。那时篮子里只剩下一个最小的面包了,她诚恳地亲吻面包师的手,并且道谢说:“感谢您给我食物。”然后才回家。
第二天,面包师又提着篮子施舍面包,情景跟昨天一样,孩子们又哄抢了一通,伊娃又拿了最小的面包回家了。晚上,伊娃的妈妈切开面包,里面居然滚出许多崭新明亮的银币。妈妈认为一定是面包师在揉面的时候不下心把银币掉进去了,就让伊娃去送还。伊娃赶紧找到面包师打算把银币还给他,面包师却面露慈爱地说:“不,我亲爱的孩子,银币是我故意放进最小的那个面包里的,是你的感恩之心感动了我,这是我给你的回报。”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故事中的伊娃因为懂得感恩,所以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感恩是温暖且诚挚的词汇,歌中这样唱到:“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把握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现在,由于家长的溺爱,很多孩子不知道感恩,认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唾手可得,只要跟家长提出要求,没有难办的事情。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温暖并没有错,但是这样往往使孩子善良的天性扭曲了。
感恩包含很多内容,对父母家人的感恩,对朋友的感恩,对老师的感恩,大到对社会和国家的感恩。我们有义务让孩子知道,在这个社会生存不是孤立的,不应该惟我独尊。孩子会不会感恩,和家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家长本身很冷漠,那么孩子怎么能有颗感恩的心呢?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里的一则广告:孩子看到母亲为年迈的奶奶洗脚,他也按照母亲的样子端来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说:“妈妈,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正是因为有母亲的榜样在先,孩子才能明白这么做是对的。
古人有句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说的就是要懂得感恩。英国作家萨克雷也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如果给生活一张笑脸,它回报的就是笑脸,反之将得到阴暗。
感恩的真实事情无处不在,有时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
有一个孩子,从小家庭非常贫困,父亲得了重病去世了。没几年,母亲也患上相同的病瘫痪在床急需手术,学校知道了这一情况,便号召全体师生为他捐款,这笔钱真是及时雨,他的母亲顺利完成了手术。很多年以后,这个孩子通过刻苦努力当上了老板,有了自己的公司,每年他都给母校捐款捐物,还资助了几个上不起学的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把自己得到的回馈给需要的人,这就是我们从这个充满感恩之心的人身上学到的。别人给他爱,他很好地回报了这份爱,并且爱会一直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像上面所讲的懂得感恩的例子有很多,同样,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关怀别人、不懂得感恩的人也不少见。
去年我在电视里看到一则跟踪报道。
记者到这个特困生家里采访的时候,他的父母对着镜头哭诉,说孩子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却不再有钱供孩子继续读书,希望社会能满足孩子上学的心愿。采访进行中,那个孩子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似乎比较害羞。
报道一出,一笔笔善款很快带着爱心而来。过了1个月左右,记者到达学校询问此学生的情况,老师却反映说他已经辍学很久了。那么爱心款哪里去了呢?等到记者再次赶到他家才知道,他并没有用好心人的资助上学,而是用这笔数目不菲的钱帮家里盖了房子!看着添置了很多家电、焕然一新的家,记者久久无语。最后,镜头定格在这一家三口的脸上:父母的表情是局促的,孩子的表情是淡漠的。
我在震惊的同时也很心痛,他是怎么回报社会给他的爱呢?家长又是怎么回报的呢?显然,无论是这个孩子,还是他的家长,都不懂得何为感恩。社会给了他们足够的爱,他们滥用这份爱,伤害了很多关心他们的人。
我们让孩子懂得感恩是必要的,感恩的心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品质要从小塑造。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就是要他们知道世界上有爱存在,要他们懂得爱别人,尊重别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刻刻怀有感激的心。
有一次,我的女儿让我特别感动。那次我患了重感冒,正在医院病房输液,妮妮推门进来了,怀里还抱着保温桶,她像个小大人一样摸了摸我的额头,然后问:“妈妈,你好些了吗?我给你送饭来啦。”保温桶里装着她自己煮的粥,要知道她从没做过饭的,我惊喜地问:“宝贝,你怎么想起要给妈妈送饭呢?”妮妮认真地说:“每次我生病了都是妈妈照顾我,这次轮到我照顾妈妈。”
不仅如此,女儿还很贴心,比如逢年过节,她都会亲手做贺卡送给我们。父亲节那天,她用压岁钱和平时的一些积蓄给她爸爸买了一条围巾,我和爱人都特别高兴,女儿真是个有爱心、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感恩不仅仅是回报恩情,还有很多爱,是无法回报的。如果孩子学不会感恩,就无法理解关心他、爱护他的人,就不懂得什么是尊重,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让孩子感谢给自己爱心和帮助的人,也是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内容。
感恩能带来温暖,温暖是最强大的力量,给别人温暖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愉悦的心情。不能给孩子一味的宠爱,而是要让他们学会感恩于这个世界。
宽容是种好品质
宽容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让孩子学会宽容,与人友好相处,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能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中来。
我看了少年儿童研究专家孙云晓的书——《爱心决定成长》,她是这样写的:“爱心的培养决定孩子的未来,温暖的心灵成就健康的人生。一颗有爱的心,是健全人格的标志,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而宽容才能拥有真正的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爱时间长了,就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顾忌别人的感受,却对别人带来的一点点伤害耿耿于怀。
我给女儿买了一条纯白色的公主裙,女儿非常喜欢,高兴地穿着裙子上学去了。放学回家,她一头扑进我的怀里哭起来,哽咽着说:“妈妈,倩倩把我的裙子弄脏了。”我一看,裙子边上有一块很大的墨水污渍,女儿还在哭着,一边说:“等倩倩穿了新衣服,我就弄脏她的。”我给女儿擦去眼泪,说:“宝贝,你不能那么做,因为倩倩不是故意的呀,她弄脏了你的裙子,心里肯定也很难受,你原谅她好不好?”听了我的话,女儿停止了哭泣。她小声问我:“妈妈,新裙子被我弄脏了,你生气吗?”我笑着说:“当然不会啊,污渍是可以洗掉的,可是如果因为这一点点小事,你就和倩倩闹翻了,那才不值得呢。”女儿点了点头,相信她理解了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