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36年,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古建筑考察报告的心得中提及到古代服饰:
两种飞仙,一种着“印度湿折的衣裳而露脚”“肥笨而不自然”;另一种“短衣长裙,衣沼简而不韵,肩带长而回绕”“轻灵飘逸,极能表现出乘风羽化的韵致”,林徽因凭服饰判断着“印度式短裙”、有浓重异国色彩的是前期刻像,还停留在描摹印度飞仙的水平;而“体态修长”“短衣长裙”,肩上飘带曲折回绕,衣沼“筒而有韵”的,能体现出“中国神情美感”,显然是后期融会成熟的作品。两相比较,林徽因个人喜好,不言自明,从服饰角度考证云岗石刻,深入浅出,看似简单,凭借的却是多年研究的经验与眼光,由美术而服饰而建筑,林徽因的路,走得令旁人望尘莫及,她对服饰的喜好,也喜好得不同一般了。
服饰是女人的第一张名片
林徽因年轻时候穿衣服是很讲究的,结婚生子后容光依旧。郭心晖女士中学时代听过林徽因讲课,她告诉来访者:
一九三二年或一九三三年,林徽因到贝满女中为我们讲演“中国建筑的美”。她穿的衣服不太多,也不少。该是春天或秋天,当时这类活动一般都排在上午,在大礼堂。我们是教会学校,穿着朴素,像修女似的。见到林徽因服饰时髦漂亮,相貌又极美,真像是从天而降的仙女。林徽因身材不高,娇小玲珑,是我平生见的最美的女子。她讲话虽不幽默,却吸引人。当时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讲,只顾看她人。
云南大学中文系全振寰教授曾于1935年在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就读,当时林徽因在外语系教《英国文学》课,全教授修读过她上的这门课,忆起当年的情况,她说:
林徽因每周来校上课两次,用英语讲授英国文学。她的英语流利,声音清脆悦耳,讲课亲切、活跃,谈笑风生,毫无架子,同学们极喜欢她。每次她一到,学校立即轰动起来。她身着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摩登、漂亮而又朴素、高雅。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那就听不成课了。
两位女士眼里的林徽因正三十上下,自然风姿绰约。作家赵清阁见到的林徽因,已经人到中年,还是光彩照人:
林女士已经四十五岁了,却依然风韵秀丽。她身材窈窕,穿一件豆绿色的绸晨衣,衬托着苍白清癯的面色,更显出恹恹病容。她有一双充满智慧而妩媚的眼睛,她的气质才情外溢。我看着她心里暗暗赞叹,怪不得从前有过不少诗人名流为她倾倒!
由此,我们俨然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林徽因,她娇小玲珑,有一双充满智慧而又妩媚的大眼睛,她高雅精美时髦漂亮且充满了活力。中年后的她,依然姣好苗条风韵秀丽……她就是一道风景,走到哪里都能引起轰动,就是今天的这些女明星们恐怕也望尘莫及。怪不得从前有过不少诗人名流为她倾倒!
先不说林徽因怎样将服饰研究出了让人难以企及的专业度,即使是再普通平凡的女人,服饰也是可以改变她一身气质,彰显女性魅力的第二张脸。这世上没有不美丽的女人,只有不会穿衣服的女人。
不管女人们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但她们终身的目标,不外乎做个精致美丽的女人,或优雅的美丽,或婉约的温柔,或干练的帅气,或妩媚的风情,或淡雅的飘逸,或清纯的自然、或慵懒的高贵等,千柔百媚。女人的服饰常常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得体高雅的着装可以散发出女人的魅力,展现出女人的光彩。
闻一多小百科
闻一多(1899~1946),汉族,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与林徽因同在美国留学,都为新月派诗人。
用好口才把握谈话主题
好的口才是打开人与人之间沟通之门的钥匙,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别人乐于接受其想法,一个拥有好口才的人说出来的话大都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好口才能吸引人
林徽因的善谈是很出名的,她很喜欢和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林洙才从福建到清华时,作为同乡及远亲,林徽因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北京的历史:“北京城几乎完全是根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划思想建设起来的。”
林洙当时哪懂这些,林徽因便又向她详细地解释何为“左祖右社”,何为“经涂九轨”。谈颐和园的长椅时,林洙觉得特别有趣,林徽因便摆手说:“颐和园前山太俗气了,颐和园的精华在后山。沈从文现在正住在谐趣园,你可以去找他,请他做向导。”
时隔五十余年后,林徽因当初留给林洙的震撼仍十分清晰:
我从梁家出来感到既兴奋又新鲜……她是语言艺术的大师,我不能想象她那瘦小的身躯怎么能迸发出那么强的光和热,她的眼睛里怎么又那么能同时蕴藏着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和热情。真的,怎么能包容那么多的内容。当你和她接触时,实体的林徽因便消失了,感受到的是她带给你的美和强大的生命力。她是那么吸引我,我几乎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
她唯一的女性知己费慰梅回忆说:
她的健谈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使人叹服的是她也同样擅长写作,她的谈话和她的著作一样充满了创造性。话题从诙谐的轶事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她总是聚会的中心人物。当她侃侃而谈的时候,爱慕者总是为她那天马行空般的灵感中所迸发出来的精辟警语而倾倒。
李健吾也曾有过这种表述:
她对于任何问题感兴趣,特别是文学和艺术,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的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辩论——因为她爱真理,但是孤独,寂寞,抑郁,永远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
好口才能让你成为圈子的圆心
林洙在《大匠的困惑》回忆里回忆起林徽因一次和人谈话时显露出的好口才:
记得在梁家的茶会上,林徽因有一天和客人们谈起天府之国的文化。林徽因说梁思成在调查古建筑的旅途上,沿途收集四川的民间谚语,已记录了厚厚的一本。梁思成说,在旅途中很少听到抬滑竿的轿夫们用普通的语言对话,他们几乎都是出口成章。两人抬滑竿,后面的人看不见路,所以前后两人要很好地配合。比如,要是路上有一堆牛粪或马粪,前面的人就会说“天上鸢子飞”,后面的人立刻回答“地上牛屎堆”,于是小心地避开牛粪。西南山区的道路很多是用石板铺筑的,时间久了,石板活动了,不小心会踩滑摔跤,或把石缝中的泥浆溅到身上,这时前面的人就会高唱“活摇活”,后面的人立刻应声答道“踩中莫踩角(jǒu)”,诸如此类的对话不胜枚举。有时高兴了前后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起山歌,词汇丰富,语言优美。
梁思成说:“别看轿夫们生活贫苦,但却不乏幽默感,他们决不放过任何开心的机会。要是遇上一个姑娘他们就会开各种玩笑,姑娘若有点麻子,前面的就说‘左(右)边有枝花’,后面的立刻接上‘有点麻子才巴家’。”
林徽因接上来说:“要是碰上个厉害姑娘,马上就会回嘴说‘就是你的妈’。”大家都笑了。林徽因又说:“四川的谚语和民谣真是美呀!只要略加整理就能成为很好的诗歌与民谣,可以把它编一本《滑竿曲》。”可惜生命之神没有给林徽因时间去完成这个有意义的工作。
怎样拥有好口才
林徽因的口才是因她的见识和学识,也因她经常和朋友谈论时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口才不是一种天赋才能,而是需要不断地训练的。
其实,要想拥有良好的口才,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发音,让自己吐字清楚。清楚的发音可以依赖平时的练习,注意别人的谈话,朗读书报,多听收音机广播等,这些均对正确的发音有较好的帮助。在说话的时候,要避免用艰涩的词汇,努力让每一句子明白易懂。用语艰深,并非是有学问、有魄力的表现,反而,不但会使人听不懂,弄巧成拙,误解你的意思或怀疑你的意思。好口才,是用大方熟练的语句,加上丰富的词汇,使说话内容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说话的速度要适中。说话太快有时容易让人听漏或是不易理解意思,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习惯了像机关枪一样讲话,其实说话的目的,是使对方领悟你的意思,而不在于讲话的快慢,如果因为你讲得太快让对方没听明白反而不美。当然,说话太慢也是不合适的,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会使听者感觉不耐烦。
同时,在说话的时候还要顾忌到对方的反应,别让人反感。平常谈话,每次不可太长,说话的时候不可唯我独尊,说话要清晰,让人明白意思即可;信口开河、放连珠炮,都是不好的说话方式。信口开河说明说话的人缺乏热诚,不负责任,而说话像放连珠炮,也使人厌烦,因为只要他一开口,别人可能就没有机会启齿了。
钱端升小百科
钱端升(1900~1990),字寿朋,上海曹行乡人。其著作除短篇外,有与王世杰合著的《比较宪法》,与人合著的《资产阶级宪法的反动本质》《民国政制史》。独著的《中国政府与政治》(英文版)《战后世界之改造》《政治与政治学》。译著《英国史》《法国的政府》《德国的政府》《法国的政治组织》。是林徽因“太太客厅”的常客之一。
适当的幽默让你更可爱
聪明的人不一定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聪明。幽默是一种风度,一种优雅,一个没有幽默感的女人,就像鲜花没有香味,只有形没有神,少了几分灵活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