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在写给费正清和费慰梅的信中,这样描述他们在李庄的生活:
……很难向你描述也是你很难想像的:在菜油灯下做着孩子的布鞋,购买和烹调便宜的粗食,我们过着我们父辈在他们十几岁时过的生活但又做着现代的工作。有时候读着外国杂志看着现代化设施的彩色缤纷的广告真像面对奇迹一样。……我的薪水只够我家吃的,但我们为能过这样的日子而很满意。我的迷人的病妻因为我们仍能不动摇地干我们的工作而感到高兴。
尽管生活艰难,尽管长期卧病,但她依然为自己能继续自己的工作而高兴不已,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她的热情始终支持着她,让她能坦然面对。
找到正确的方向
林徽因之所以令人崇拜,不仅仅为她的绝世才华和对建筑学的开拓性贡献,更是因为她的坚强,她的眼光,她的文化使命感和她的价值趋向,她的取和舍——她选择了最有价值的事去付出毕生精力。虽有贫困,但从不卑微;虽有艰辛,但激情四射。
韦尔奇曾经说过:“有效的使命感需要在可能的目标与不可能的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它既要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方向感,以赢得最终的商业利益为导向,也要充满雄心壮志,让参与其中的人们感觉到自己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同时,使命感决定着“我们应该如何去赢”,它要求我们做出取舍和选择,从而避免陷入常见的、盲目的陷阱之中。它要求我们异常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白自己能够在哪种竞争环境下赢得胜利。
工作热情是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有才干而缺乏热情,什么事都干不好、干不成,其工作成果可想而知了;而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却能干好他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无论他们是从事的哪种职业,也无论他们的才智高低,他们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这是促成他们取得不凡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林徽因之所以在建筑行业拥有那么大的成功,就是因为她的热情,而她对文学和艺术的热情同样也让她在这些领域内享有盛名。
陶孟和小百科
陶孟和(1887~1960),原名履恭,字以行,直隶天津县人,祖籍浙江绍兴。社会学家。他开创了中国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机构之一,并积极将所作社会调查成果推介到国际上,主导创立《社会科学杂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等重要学术刊物,对中国社会学奠基与发展贡献卓著。林徽因好友之一。
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爱
不是谁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如果不努力,漫不经心,不会反省自己,照样干不好,得不到公司的认可。只有喜欢上自己的工作,爱上自己的工作,你才会精神集中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地做好工作。
挽救北京古建筑
结核病一直纠缠着林徽因,但她仍然坚持工作,似乎对生活和事业的这种热爱能减轻她的痛苦。
1948年年底,解放军包围了北平(今北京)。林徽因和梁思成一想到古城无数百年建筑可能毁于战火,日夜不眠,寝食不安。1949年年初的一天,林徽因家里突然迎来两位不速之客,这两人是解放军,他们拿着一张北平军用地图来找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希望他们能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被迫攻城时尽可能予以保护。这一举动让梁思成夫妇十分感动,欣然地在地图上将古建筑的位置一一标出,挽救了北平的无数古建筑。
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题。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夫妇二人共同在此执教,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建筑师。当时中国正值百废待兴,他们的学生们后来有很多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大贡献。
荒凉的辽金陪都
为了能看到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判断这座建筑的建筑年代。梁思成寄了一封信到应县,收信人地址写的是“探投: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信中,他请应县照相馆的人帮忙拍一张近期应县木塔的照片。幸运的是,“应县最高等照相馆”居然有了回音。山西省应县白云斋照相馆给他们寄来一张木塔照片。
梁思成看着照片和信,兴奋地对林徽因说:“太幸运了,八九百年的木塔居然还这么完好!你瞧这家照相馆多有意思,他们不要拍照片的酬金,只想要一点北平的信纸和信封。”
于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及营造学社的刘敦桢、莫宗江一行五人前往大同。他们到了大同才发现,在这里居然找不到投宿的地方。街道上厚厚一层混合着煤尘的灰土,毛驴是这里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车马店是唯一的“接待站”。
“谁能想到,”林徽因说,“这里在辽金时代曾是陪都!”
无奈中,他们回到了大同火车站,找到了市政当局。市政官员吩咐一家餐馆供给他们饮食,一日三餐的伙食是一人一碗汤面条。他们便是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测绘了建于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和善化寺。
要不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及他们同事的付出,现在我们申遗、申奥,亮出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能根本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的房子上有个大屋顶,屋顶上还有那么多装饰,每个部件叫什么名字。
精神不老
解放北平时,林徽因夫妇挽救了无数古建筑,这一直是林徽因极为自豪的事情,她对自己的建筑事业充满了爱。正是她的这种爱,令她无法原谅那些破坏古建筑的人,以至于出口骂人。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这个城市开始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当时,负责解释拆除工作任务的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梁思成被吴晗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后来更是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
其后不久,文化部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她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对当时的情景记忆深刻:“她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如今,牌楼早已随着那场文化浩劫一起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林徽因对建筑的热爱以及她对文化的良知令她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这年十月,中国建筑学会成立,梁思成被推举为副理事长,林徽因被选为理事。他们二人还兼任了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也是这年,第二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林徽因应邀出席,会上遇到萧乾,萧乾坐到林徽因身边,握握她的手,叫了她一声“小姐”。林徽因叹道:“哎呀,还小姐呢,都老成什么样子了。”萧乾安慰说:“精神不老,就永远不会老。”
同年12月,林徽因和梁思成银婚纪念,请来了他们的学生们来家庆祝,事后,林徽因因天气寒冷先进卧室休息,梁思成感慨地与学生们提到林徽因近年疾病缠身,憔悴了许多,但她心灵却仍旧那么温暖,充满创作的生命力,仍不停地用心工作,对生活充满热爱。
稻盛和夫说“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林徽因正是由于她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所以她才在战争前夕和同事们一起耗费精力将当时的北平,现在的北京城内的古建筑一一圈出,只为了保住古建筑;在重建北京城时,古城墙和古牌楼的拆毁令她痛心疾首,怒斥市长,如果没有对自己工作的大爱,又怎会有这样的勇气?
林觉民小百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年少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和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徽因的堂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