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和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要反对他们还得要用结构和逻辑
请思考
为何乏味的演讲让我们昏昏欲睡,而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兴趣盎然?
为什么我们非常注意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演讲的哪一部分会给我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一、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实
人脑关机理论
人脑就像电脑一样有自动关机的功能。
人如不受有效的刺激,人的大脑10分钟就会自动关机。面对会议或讲座,无聊的开场,乏味的内容、将使听众昏昏欲睡。这就是大脑自动关机理论。
导演们谙熟这个道理。例如故事片的片长通常是120分钟左右,一部故事片通常至少设计6个故事情节,一般每10~20分钟就要叙述一个故事情节,目的是防止观众失去兴趣,而昏昏欲睡。
不可忽视的头尾
作为演讲者,不管你准备了多少演讲内容,最初的30秒都是最重要的。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开场白,它将决定此后你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命运。听众将根据你给他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来决定是否耐心聆听你的演讲。
如果你已经在开场中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又通过过渡将之保持下来,那么现在只需再简单地总结一下,就可以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无论你前面的说辞有多么精彩,你的结尾或总结才是最关键的所在;它是你的全篇演讲应该定格的地方。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将它放弃。正相反,你要尽力将它塑造完美,从而令整篇演讲令人激动不已,难以忘怀。
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反映了人际交往中主体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首因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印象的形成影响很大。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一般来讲,不熟悉或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如何利用首因效应取得良好的印象助事情成功呢?一、当我们初次拜访对方时,服饰着装要得体,尽量提前约好,不做不速之客,要选择对方情绪好的时候谈话,尽量顺应对方,首次拜访交谈时间不宜过长;二、作为被访者时,不要被来访者的首次表现所干扰,盲目下结论。
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一般来说,熟悉的人,如朋友、同学、同事,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例如,一直默契要好的同事或搭档,最近忽然冒犯了你,惹你恼怒,不欢而散。在随后的相处中,你轻则难以高兴,重则反唇相讥,针锋相对,挖苦对方。这是因为最近的事件严重影响了印象的形成,以至于原来的良好印象所剩无几甚至荡然无存。
二、你需要明白的道理
演讲的结构
演讲的结构可以形象地用盖房子做比喻,分为三部分:
开场,好比房子首先要建设的地基;
演讲的主体部分(即演讲的故事部分),就像房子的主体结构,演讲的主要内容将在这部分呈现;
结尾,就好比搭建房顶,这是房子基础建设的最后一道工序,一个房子的特色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独特的屋顶表现出来的,演讲也是如此。
需要说明的一点,精彩的开场和结尾一定要有联系,这种开场和结尾的呼应关系就如同你建房子的雨水管,不可忽视。
演讲三部分的要求
开场(如房子的地基)
吸引听众的最佳时机
帮助导入话题
要简洁、得体
主体(如房子的主体)
首要是切中话题
其次要有逻辑并简明(使用分级标题)
注意少用术语
结束(如房子的房顶)
一定不要忘记结尾
同开场呼应(如雨水管)
回顾或总结关键点
演讲的分类
演讲一般可以分为陈述型演讲和说服型演讲。
陈述型演讲,是为了面向大众陈述一个事件、过程、计划或其他。一般指汇报演讲等。
说服型演讲,是为了某一种或多种目的通过演讲渲染一种气氛,通过逻辑性的演讲达到演讲要说服的行为目的。
说服性演讲难度更大,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关于公众态度改变的研究对说服型演讲的提示:
用正面理由,还是正反两方面理由?
依照霍夫兰的观点,如果对方本来就赞同说服者的意见,只讲正面理由可以坚定其原有的态度。如果对方原先或当时反对说服者的主张,把正反两方面的理由都说出来,比只讲一面理由更好。如果对方教育程度高,说出两方面的理由更为有效;如果对方教育程度低,说一面理由较好,若说出正反两方面的理由,反而可能导致他会犹豫不定。
问题的排列技巧:
问题的排列秩序在改变公众的态度时显得比较重要。首先提出的问题,可以引起公众注意,有利的气氛的形成;最后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公众记忆。
有利说服的排序技巧:先讲听众赞同的或可能接受的观点;先唤起听众的需求,然后再提出问题。
如何准备一个精彩的演讲
ABC理论
Analyze your audience
分析你的听众
Build your story
构建你的故事(或演讲的主体)
Construct your messages
组织你的信息,这部分内容将在下节讲述。
分析你的听众
首先要了解听众的层次:
谁是首要的听众,谁是次要的听众
谁是决策者,谁是利益相关者
其次分析他们:
知识背景
地位
经验
态度
期望
参与度
关心的事情
兴趣
构建你的故事(主体)
故事的结构要遵循三个统一:
内容统一
主题统一
目的统一
“三”的法则
人们通常只会记住你演讲中的三部分或者三件事或者三个要点。因此让听众有深刻印象的演讲要围绕“三”构建你演讲内容。
演讲中尽可能将观点列为三点进行表达。列为三点这种方式已经从过去沿用至今,它们熟练的被政治家用来销售他们的理念,因为他们深知“三的法则”的价值。
有关“三的法则”趣闻就是丘吉尔盛名的“血、汗和泪水”的演说,人们普遍认为他当时说的是:我能奉献的唯有血、汗和泪水,实际上他说了什么呢?“我能奉献的唯有血、汗、辛劳和泪水”,因为“三的法则”我们仅仅只记住了血、汗和泪水。
会议发言的常见现象,无话可说的人很少,把话说散了的人太多。面对一个宽泛议题进行演讲,讲话者不能聚焦主题,讲的内容支离破碎,听众听后不知所云,这是个普遍的现象。
另一种普遍现象是拿着方案书这样的信息来讲话,因为那些厚厚的方案书有着多层信息结构,听众不可能听你讲完2.1.3之后再听你说“第二部分的第一点之后的第四小点”。你这样讲,不论你心里多么清晰,都会把听众搞乱。
在演讲中“少即是多”。如果你有四个要点需要被理解,最好去除一个,因为听众很难记下第四个。在演讲中“少即是多”,没有人因一场演讲太过简短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