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以北京的名义:公司战略
关于公司发展战略,燕京啤酒在其官方网站上是这样描述的;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燕京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坚持从四个方面做强:
(1)把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做强,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把品牌做强,使燕京成为世界啤酒行业的国际知名品牌。
(3)把市场网络做强,掌握竞争中的主动权。
(4)把经济实力做强,每年资本积累2亿元以上,使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资本动力和资本保障。
燕京将坚持“发展民族啤酒工业,争创国际知名品牌”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燕京下一步的目标是:
(1)2015年啤酒产销量达到800万千升,进入世界啤酒前六名,形成世界级的大型啤酒企业集团。
(2)积极开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实现燕京品牌的国际化提升。
(3)按照“一业为主,相关发展”战略,向矿泉水、饮料、生物食品、生物制药领域进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我们可以解读其战略思路如下:
(1)通过大力度的技术与设备投入,到达技术领先的行业地位,在提升产品差异化能力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2)通过扩大对国外市场的开发力度,与国内市场的发展形成两腿走路的格局,从而提升品牌的国际化程度。
(3)通过自有品牌的市场拓展和适当的兼并与收购来掌控市场终端,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的竞争地位。
(4)坚持民族品牌的发展思路,不采取与国外资本合资经营的方式进行发展。
(5)多元化发展以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节 梦回唐朝:燕京的人才观
以下是燕京啤酒集团掌门人的公开资料:
L君:男,1954年9月生,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本公司董事长,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局副主席,北京燕京啤酒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董事长。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全国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次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并荣获全国酿酒行业特殊贡献奖、北京影响力人物奖、首都杰出人才奖。有第十二届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2008年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突出贡献人物,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年度最受关注企业家;2009年品牌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被推选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酒界领袖人物,被评为中国啤酒工业杰出企业家,当选“为共和国干杯·推动中国酒业发展60人之卓越人物”,建国60年60位功勋品牌人物,2009品牌中国(食品行业)年度人物,获2009年企业自主创新人物奖;2010年获首届中国酒业“仪狄奖”卓越成就奖,2010年度中国食品安全最具社会责任感十大人物奖,品牌中国啤酒行业功勋人物,2010品牌中国(酒行业)年度人物,2010 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特殊贡献津贴。当选第十四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持有“燕京啤酒”82506股。
公开的记者采访中,是这样描述的:
L君以身作则、待人和善,身上透着一股“儒商”气息。他常说:“企业小赢靠智,大赢靠德。”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燕京啤酒把“以情做人”作为企业理念的重要内涵。
在L君的带领下,燕京啤酒形成了自身特色的人才观:
1.人才战略
以事业留人:
(1)用燕京取得的成绩和美好的前景,吸引留住人才。
(2)创造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其感到在燕京大有可为。
(3)把实现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与发挥人才作用结合起来,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以感情留人:
(1)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在思想上引导,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留住人心。
(3)树立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的观念。
以机制留人:
(1)制定人才奖励政策,体现知识的价值。
(2)完善用人制度,依法办事,履行合同。
(3)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拔领导干部制度。
2.该公司的人员结构与教育背景
3.培训与发展
公司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轮岗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公司设有培训中心,每年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分批、按需、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同时公司还通过聘用专业讲师、开展拓展训练、安排优秀的员工出国学习考察、到高校深造等方式,为公司发展储备了一大批后备人才。同时,公司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和基层岗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通过为员工创造、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施展个人才华的各种举措,公司已形成了敬业爱岗、公平竞争、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企业风气,达到公司发展与员工职业发展的共赢。
公司于2012年建立了燕京学院,公司人才培养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的道路。
4.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公司建立了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机制。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激励、奖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与考核,使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考评和激励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在任免方面,公司根据年轻化、专业化的原则,通过公开考核、择优录取高级管理人员;在约束方面,公司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管人员的经营管理进行审计监督;在考核方面,公司按年度从专业技能、管理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对高管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业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定;在激励方面,采取薪金、奖金相结合作为主要激励方式,根据考评结果按月确定奖金的发放,同时公司开展内部培训、外派深造等活动,以增强对高管人员的激励。
对于其利润来源的广西,他们采取了独特的激励策略以保障其团队的斗志。
10年前,燕啤股份收购民企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社会法人股东和内部职工股东时,L君就承诺,不仅保持管理层和员工稳定,还有多重激励。
除了股权的激励之外,燕京啤酒还会为来自漓泉啤酒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类似北京的待遇,将他们派出到其他收购企业担当重任。这一招也是非常奏效的安抚计策。
看起来一切似乎一派君王有德、群臣有序的和谐局面,然后,掀开L君的家底,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危机:
(1)今年已经59岁的老L接下来的去留问题是大家不得不关系的话题。
(2)管理层老化现象严重的事实不容忽视。
(3)如果失去老L的燕京啤酒团队,谁会是那个可以与之匹敌的接班人?
第五节 钦差大臣与父母官的斗法:公司运营模式
由于燕京啤酒控制股东的特殊身份,导致其公司的运营模式也是颇有政治意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虽然已经没有了党委书记这个职位,但是,在其公司的运营模式之中,还是时时刻刻体现着“北京风格”。
公司的管理架构从这个架构之中,可以清楚看出燕京啤酒的管理模式是以总公司为主导的子公司独立运营模式,总公司通过与用友公司合作开发的ERP系统,对子公司的管理进行指挥与监控。
而每一家子公司都有自己的法人代表,这些法人代表几乎都是北京总部派出的“钦差大臣”,有了这些北京委派的子公司董事长或者总经理,集团公司就可以给予其有效的授权,使其在自己的公司里面拥有非常大的决策权力。
作为一家规模不小、成员结构复杂的上市公司,加强内控也成为管理层的一个管理重点:
首先是明确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在董事会领导下形成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层次的管理架构:
(1)决策机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
(2)管理机构:内控办公室作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日常管理部门的办事机构。
(3)执行机构:总部各部门、分公司、子公司作为执行层,按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统一要求,具体组织落实。
(4)监督机构:审计部行使监督职能,负责对体系运行状况实施测试监督。
为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各子公司成立相应的内控体系决策机构。内控体系决策机构由各单位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由总经理担任内控体系决策机构负责人。内控体系决策机构下设办公室。
其次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范围:
(1)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范围的单位: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分子公司。
(2)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范围的业务和事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内容。
在这样的集权与授权的平衡体系里面,虽然总体上运作可以进行,但是,在快速变化的生意场上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大多来自原来被兼并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无法从根本上避免与总部派驻的“钦差大臣”之间的矛盾。
因此,总部所委派的“钦差大臣”就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是否能够充分有效地使用总部的授权,同时兼顾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且带领以当地管理人员为主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就是其生意结果好坏的关键所在。
第六节 领鲜世界还是清爽感动北京:燕京的生存法则
根据燕京啤酒在市场上的公开资料表明,他们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如此描述的:
燕京啤酒作为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优秀代表,在发展中开创了具有燕京特色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以市场优势、产品优势、品牌优势、管理和技术优势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然而,我们分析它能维持其江湖地位的真正法宝应该是:
1.具有北京市政府控股股东的金字招牌
在中国,北京对于中国人民的影响毫无疑问地达到了极致与顶峰,作为拥有北京市政府这块金字招牌的燕京啤酒,跟许多真正的企业相比,自然“高贵”了许多。
2.在适当的时机对强势区域啤酒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燕京啤酒之所以能够从一家总部位于北京郊区的小厂,发展到如今的集团企业,其成功的兼并与收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其最盈利的广西市场就是燕京啤酒于2002年通过对当地漓泉啤酒的兼并与收购取得的。内蒙古市场也是一样,如果没有2000年对当地雪鹿啤酒的兼并与收购,就不能获得内蒙古市场第一的位置。
2003年7月26日,燕京啤酒与惠泉啤酒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合作签字仪式,燕京啤酒拟投资36240万元,购买福建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1.8%的国有法人股权;2004年3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完成最后交割,成为惠泉啤酒的第一大股东;2004年7月16日,成立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对福建惠泉啤酒的收购,也顺利完成了燕京啤酒在东南沿海市场的布局,而当时的惠泉啤酒还是福建、江西两省市场的龙头老大。
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那样,在广西、内蒙古等燕京啤酒的利润来源市场,公司还对当地管理团队采用灵活变通的激励措施,以稳定军心来保障其市场地位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