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晨和英杰是初二时的同桌好友,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课间的时候快乐地聊天,感情很深。子晨是一个外向型的女孩,而英杰则是一个较为内向的男孩,平日里,英杰只和子晨及附近的几个同学说话。因此,英杰一直很在意子晨如何对待他。
有一天,英杰发现子晨基本上没有主动和他说话,英杰和子晨说一句,子晨才爱理不理地答一句。这让英杰感觉很奇怪。第二天,英杰发现子晨与张波频频接触,一下课他们就在一起低声说话,而且不时露出诡异的笑。这让英杰感到无法接受。他猜测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伤害了子晨,所以子晨不理他;他猜测是不是子晨不把他当朋友,而更喜欢和张波交朋友……就这样,英杰猜了许多莫名其妙的可能性,整日忧心忡忡。后来,英杰还在其他同学面前说子晨和张波关系不正常,说他们在谈恋爱。这件事情让子晨感到非常烦恼,并引起了子晨父母和老师的重视。
英杰是一个小心眼的孩子,他敏感多疑的心理给子晨造成了伤害,断送了他们之间的同桌好友关系。有小心眼的毛病的人,很可能会把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一句平平常常的话,理解得离题万里,也会给别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可见,如果孩子与朋友之间没有信任和坦率,他们的人际交往就会出现问题。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小心眼的毛病。例如,以自我为中心,把一切物品都当做自己的东西,不懂得分享与合作,而喜欢独占;朋友说话的时候语气稍微不对劲,就觉得对方与自己有矛盾,对自己有看法,于是耿耿于怀。
每个人都喜欢和坦率的人交朋友,不希望和那些斤斤计较、自私的人交朋友。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小心眼,那么应该消除孩子的猜忌、计较的心理,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大度,学会分享,学会与人坦诚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当然,即使你的孩子没有小心眼,也难保孩子的朋友中没有小心眼的人。专业机构调查显示,讨厌小心眼的人是很多孩子的共同心声,孩子们希望自己的朋友不要小心眼儿。
项绗说:“我不喜欢和小心眼的同学交朋友,可是最近我发现一个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余榭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原来,项绗和余榭原先是无话不谈的哥们,遇到困难他们能互相帮助。可是自从上个月项绗在班长竞选中胜过余榭后,他们的关系就出现了点问题。表面上,余榭装出无所谓的样子,强颜欢笑地和项绗打招呼,但是这总让项绗感觉不自然,总觉得他们之前的那种关系不复存在了。果然,一段时间后,余榭开始不和项绗交往,并不太支持项绗的工作。项绗感到苦恼极了,他不知道余榭为什么与他疏远,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当孩子遇到小心眼的朋友时,由于对方鼠肚鸡肠、捕风捉影、自私嫉妒,常常会使他们的交往出现障碍,如果孩子没有处理好他们的关系,就会让孩子感到苦闷,而不会从交往中获得快乐。
“小心眼”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状态,“小心眼”的人或者经常生气、委屈、愤怒、忧思不断、耿耿于怀、痛苦缠绕,或者吵骂、寻衅、歇斯底里地发作,不但让自己感到不快乐,还会让别人受到牵连。
如果孩子遇到了小心眼的朋友,当他感到苦恼的时候,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面对这种朋友。例如,让孩子敞开心扉,宽容对方的所作所为,不与之计较;让孩子主动和对方分享,以友好的行动感染对方;让孩子一如既往地帮助对方。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因为对方的小心眼而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同时会赢得对方及更多朋友和同学的尊重。
5想让同学还钱,又怕伤了和气
如今,孩子的零花钱也多了。有时候,同学急需用钱的时候,他们也会慷慨解囊。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借钱后都能及时还钱的,这就使小小年纪的孩子有了很多成人的烦恼,即借钱给同学后,想让对方还钱,但又怕伤和气,影响了和同学的关系。于是孩子在一种矛盾的境地中徘徊,不知怎样开口向同学要钱。
鸣浩和泽辉是同班同学,关系还不错。鸣浩喜欢吃零食,所以有时候零花钱用完了就找泽辉借,虽然不多,但1元2元在孩子的心里不是一个小数目,再说泽辉的家境并不富裕。还好,每次鸣浩借钱了几天之内就会还给泽辉。
有一次,鸣浩想找泽辉借10元钱,但泽辉并没有立刻答应。因为10元钱是他一个星期的早餐钱,如果全部借出去他就没办法买早餐了。看着泽辉犹豫的样子,鸣浩不耐烦地说:“你借不借啊,还怕我不还你呀,咱们都什么关系,再说了我以前借你钱都按时还了,借给我吧,我明天就还给你。”泽辉觉得如果不借显得自己很小气,于是就勉强借给了鸣浩。
可是第二天,鸣浩并没有履行承诺。于是那天早上他饿了肚子。他想鸣浩明天一定会还钱,所以就忍了一天没说。但是第三天鸣浩还是没有还钱,这可让泽辉着急了。他几次想说却不知怎么开口……
有人说,当友谊中掺杂了金钱,友谊就变得复杂了许多。如果说同学借了一支笔没有及时归还,孩子要用的时候完全可以直接提醒对方,但是如果同学借了钱没有及时还,哪怕是1角钱,孩子催对方还钱的时候也会有所顾忌。
其实,孩子和我们有同样的想法。如果开口叫人还钱,对方很可能觉得我们不太信任他,于是对我们产生看法;如果不让对方还钱,又怕对方把借钱的事忘了,而且时间越长忘记的概率越高。这在孩子的心里确实是一件让他们苦恼的事情。
熊金和汪银两家是紧挨着的邻居,他们打小就在一起玩泥巴,上小学、中学时都在同一个班,到上了高中才分开。
上高中的时候,为了准备学校组织的足球比赛,熊金和汪银一起去买足球鞋。在鞋店里他们各自挑选了自己喜欢的球鞋,可是要付钱的时候,熊金才发现自己的钱没带够。汪银毫不客气地说:“我这儿有,先借给你。”熊金高兴极了,忙说:“回去就还给你。”就这样,汪银借给了熊金50元钱。
回去后,他们就兴奋地去练球了。直到天黑了,他们才大汗淋漓地回家。汪银的妈妈问他买足球鞋花了多少钱,可是当汪银把剩余的钱交给妈妈时,妈妈发现少了50元钱。经妈妈提醒,汪银才想起来那50元钱借给了熊金。汪银很肯定地对妈妈说:“放心吧,他说很快就会还给我。”
第二天放学回家,妈妈见熊金仍然没有把钱还给儿子,就对汪银说:“儿子,你明天让熊金把钱还给你。”虽然汪银答应了妈妈,但是他却不知道怎么开口。犹豫了半天,汪银对熊金说:“熊金,你可以把那50元钱还给我吗?”只见熊金沉默了片刻,然后有点不高兴地说:“急什么急,我又跑不了,不就是50块钱吗,回家就给你,我现在没带钱。”
回家后,熊金果然把一张50元的钞票给了汪银,汪银拿起来观察了几下,当时熊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虽说他也明白这不过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但心里还是有种说不清楚的感觉,这种令人不舒服的感觉就像心中一个硬硬的疙瘩。
从那以后,两人之间好像有了隔阂,开始疏远,在一块儿待的时间无形中少了许多。又过了一段时间,熊金和汪银见面也仅仅是打个招呼。再后来,彼此甚至连点点头的形式也省略了。
无论在成人眼中还是在孩子眼里,钱总是一个很敏感的东西。因为与钱扯上了关系,不知道有多少亲朋好友之间闹出了矛盾,关系很好的同学变得形同陌路。所以,有人说:“借钱是破坏友情的最好方法。”
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处理借钱这件事情,即让孩子尽量不要找人借钱。如果借了,必须记住还钱的期限,做到信守承诺。面对有困难的同学,尽量不要以主动借给他们钱的方式为其提供帮助。如果对方向自己借钱,有能力的话当然借给对方比较好,但要委婉地约定归还日期。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敢提醒同学还钱,这有一个面子问题。他们认为,如果我催他还钱,他肯定会在同学们面前说我“小家子气”、“特抠门”。同时也是照顾对方的面子,给人留有余地。这是一种善良的想法。可是一旦人的善良被没有诚信的人所利用,那么这种善良就不可取了。
试想,当孩子提醒对方还钱时,如果对方真是忘了,经过提醒,他一般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而且会很快还钱;如果对方拖着故意不还,还说着伤人的怪话,那就是对方的品质问题了。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之交往的。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抛弃这种“面子”心理,轻松地让对方还钱。
6为什么和同桌摩擦不断
同桌之间,故事连连,有欢声笑语的趣事,也少不了让人掉泪的摩擦和矛盾。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里很受宠,养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惯。在学校里,在与同桌的相处中,因为缺少宽容和谦让,经常产生小摩擦,有时候还会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刘逗是一名小学生,她的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
我是刚转来的,上学的第一天,同桌就告诉我要把我们桌椅的中线找出来,他说以后谁也不许超过那条线,自己位子上的垃圾自己捡,他经常提醒我这条规矩,我听得都可以原原本本背下来了,可他就是不觉得厌烦,而且他并没有遵守规定。他的手经常“越界”碰到我,因此我的字经常写得歪歪扭扭,他经常把书和本子放“过了界”,占用了我的桌子,为此我还责怪过他,但是他并不认错。于是我决定整整他。
一天早晨,我比他来得早,于是我在他的抽屉里找了又找,翻了又翻,终于找到了他的本子,我用铅笔把他的作业涂画几下,把许多作业涂得都看不清楚了,然后再放进他的抽屉。过了一会儿,同桌来了,我装着没事的样子,其实心里偷着乐。交作业的时候,他瞧也没瞧一眼就把本子给了组长。我心想:这一次他要挨骂了。
铃、铃、铃……开始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用棍子一拍桌子,大声说:“这是谁写的作业,请这位同学站起来。”同桌仔细看了看,才发现是自己的本子,于是一脸无辜地站了起来,并急忙向老师解释,老师非常生气,狠狠批评了他。看着同桌委屈地流下了泪,我不再那样快乐,而是非常难过。
后来同桌知道是我干的,于是经常和我作对,有时候故意把垃圾丢在我的桌子底下,我不想和他闹下去,一直忍着,但是我好烦恼,为什么别人和同桌相处得开开心心,而我和同桌总有摩擦呢!
通常情况下,每个孩子在班里与同桌接触是最多的,上课的时候坐在一起学习,下课的时候经常聊天。如果能处理好与同桌的关系,那么孩子可以开开心心地学习,开开心心地与更多的同学交往,有个好人缘也不是难事。
但是,如果同桌之间缺少谦让和友爱,缺少宽容和理解,那么两者之间就很可能对着干。在这种情况下,摩擦自然会不断出现,有时还会升级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把同桌关系搞得破裂,最后影响孩子的心情和与人交往的热情,影响孩子的人缘。
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谦让和宽容,不要对同桌犯的错耿耿于怀,而应该与同桌友好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这样,班里的同学看到你的孩子与同桌关系很融洽,自然觉得他是个容易相处的人,于是也愿意与他交往。相反,如果孩子不够大度,对同桌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斤斤计较,甚至“得理不饶人”,那么他的人际关系就会出现危机。
一天早上,张彻刚一进班就被同桌(女生)大声质问:“你把我的作文本带回家了吧,搞得我的作文都没写成。”张彻回答:“没有,绝对没有,哪有这种事呢。”同桌很肯定地说:“快点,马上检查一下你的书包。”张彻象征性地在书包里翻找了一下说:“没有。”“不可能,让我看看。”于是张彻又埋头在书包里找,结果找到了同桌的作文本。
同桌来气了,也不顾全班同学在晨读,大声说道:“你不是说没有吗?这从哪拿出来的?想抄我作文就直说嘛,干吗偷鸡摸狗的。还说没有!这本子哪来的?”张彻也火了(但明显底气不足):“什么,什么呀!我真不是故意的。”
这时全班同学基本上停止了早读,而是把目光集中到张彻和同桌这里。一位男生不耐烦地说:“你们有完没完啊,还让不让我们晨读了呀?”接着,又一个女生说:“张彻,你道个歉不就得了吗?跟她有什么可争辩的。”
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既显露出同桌对张彻的不尊重,还震动了全班同学,影响大家的学习情绪。因为一点小摩擦,就直接把同桌的关系搞坏,真是不值得。
家长要重视孩子与同桌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轻则让孩子觉得苦闷,不能开开心心学习,重则闹出人际关系危机,甚至造成灾难性的结局。例如,哈尔滨市一个初中生与同桌闹完矛盾后没有找到老师,一气之下从教室窗户跳下楼摔伤。
我们成人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即要学会大度地原谅对方的过错,特别是一些小事,学会谅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这样做,不要对孩子太过宠爱,否则孩子在学校里,在与伙伴、同学的相处中会变得蛮不讲理,或是得理不饶人。
7被同学误解、冤枉好难受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被人理解是快乐的事情。反之,如果被人误解或是被人冤枉,那就是一种痛苦了。孩子也希望得到理解,当他们被人误解、冤枉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难过和苦闷,他们不会开心地学习和生活。
一位母亲说,孩子做好事却被同学们冤枉了,放学回家后看到我就大哭起来。她觉得孩子在班里面没有得到支持和理解,如果孩子被安慰、理解就好多了。于是,她好好听孩子说完,并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也支持你,做好事是对的。”孩子听了这些话,才停止了哭泣。
母亲问孩子,要不要她到学校去解释,孩子说不要了,母亲高兴地说:“在学校有事要自己解决,这样才是一个能干的孩子。”然后,母亲又说:“你明天和老师谈谈,把事情说清楚,让老师在班里为你解释一下。”
当孩子在班里面受了委屈或被误解以后,他最需要的是支持和理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做一个支持孩子的朋友,去体谅、理解孩子。事实上,孩子被人误解和冤枉后向父母哭诉,并不是要父母为他做些什么,他希望得到的只是更多的安慰。
从父母角度来说,当孩子被人误解、冤枉时,家长不需要急着帮孩子“平反”,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给孩子支持和激励。如果家长听了孩子的哭诉后,不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而是自顾自地拿起电话与老师辩论一番,或者第二天到学校找老师面谈,替孩子表达不满,说出自己希望老师、同学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结果只能让老师和同学对你的孩子敬而远之。
一天,刘天的同桌说自己书桌里的20元钱不见了,于是把事情告诉了老师。老师随便问了刘天几句,例如,有没有看见有人到同桌的抽屉里找东西,刘天说没有。之后老师没办法,只好安慰刘天的同桌几句,让他再想想是不是把钱用了或是放在了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