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发
我从未研究过古代教育,更没有研究过古代的家庭教育。自从去了一趟党家村,我才知道我国的民间家庭教育源远流长,这里虽只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缩影,但它完全可以反映出我国古代教育的情景。
党家村坐落在陕西省韩城市北郊,位于陕、晋两省交界处的黄河岸边,是一个已有六百六十多年历史的小山村。它以保存完好、独具民族风格的民居古建筑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中外游客,被称为“民居瑰宝”。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到这里参观访问之后感叹地说:“世界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在韩城。”我认为,更应让人感叹的是这里的门庭家训。
走进党家村的石砌的巷道,首先让人们看到的是一座座精美典雅的四合院,青堂瓦舍,气势雄伟。那高大气派的门楼格外引人注目,那精细别致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炫耀着主人物质上的富有和审美情趣。经考证,党家村起源于元朝至顺二年(公元一三三一年)。当时一个叫党怒轩的农民迁居到此,在这里建家立业,靠耕种庙田谋生。明朝永乐年间,党怒轩的孙子党真学业有成,外出经商,生意红火,逐年发展,曾有“日进镖银千两”的记载。明朝弘治八年(公元一四九五年),党家的外甥贾璋迁居党家村,两姓联合,财力更盛,村里家家户户都建起了非常讲究的四合院。明末清初,这个小山村进入全盛时期,家家生活富裕,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现存的山村建筑中,建于明、清的四合院达一百二十多座。这些精美的建筑表现了山村的富裕,主人的富有,人们安居乐业的景象。
党家村的子孙们之所以能常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得益于他们长辈们的道德教育。
做事先做人。党家村的先祖很重视对后人的道德教育,他们深深懂得,对人的教育,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无德便无才”。在建家筑舍时,他们把自己在生活中悟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修身之法、养性之规,用考究的书法、精美的雕饰,以家训的形式刻于大门、庭院醒目处所,教育子孙后代时时研学,获取教益。一家刻训,众皆仿习之。门庭家训成为党家村独特的一大文化景观,更加引人注目。尽管他们的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他们当时所提倡的做人准则、处世道德,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给人以启迪和教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又一绚丽的花朵。
在一座古老的四合院里,虽然门窗破旧,雕刻建筑饱经风雨,但篆刻的门庭家训清晰可见:“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这是这家主人在教育他的家人,举止要文明礼貌,生活要勤俭度日,行为要谦让谨慎,遇事要勤学好问。“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是另一座四合院的门庭家训。这是告诉人们,人不能有傲气,欲望不能放纵,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进取,享乐不可无度。这些处世之理至今仍需提倡。
党家村的门庭家训以“为人之道”居多。“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辛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这是一副近代家训,教育人们要善解人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决不可忘乎所以,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安安稳稳生活。“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这副古训是教育后人,说话要有教养,举止要规规矩矩;白天要有作为不要虚度年华,晚上要注意总结,肯定成绩,克服不足;要从一时一事中受益,哪怕是瞬间小事都应有收获。“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后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这人生哲理,寓意多么深刻。“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其含义是,处事应小心,志向应远大;思想要适应形势,行为必须规范;本领越多越好,是非越少越好。这些人生常识从古到今对人们都是很有教益的。
养性修身也是党家村门庭家训的重要内容。“薄味养气,去怒养性,处抑养德,守清养道。”这里讲的是如何养性修身,粗米淡饭最能涵养人的身心,处事平和最能培养人的性格,处在逆境能磨炼人的品德,坚持清廉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道路。“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和睦生活就要遇事忍让,处事待人要坦率真诚。“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这些生活哲理、思想格言至今都很有教育意义。
党家村的门庭家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祖祖辈辈勤奋好学,铸就了很好的山村风气,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村”,被韩城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良好村风的熏陶下,古往今来这个村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古有举人、秀才,今有学者、研究生。新中国成立之后,从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跨入高等学府大门的就有上百名,有的还进了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党家村的先辈们重视知识,重视教育,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令人敬佩。
党家村的门庭家训令人深受启发,同时也可以感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人之初,性本善。每当一个人初到人世间的时候,他的心灵都如同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人类生存的本领,周围环境条件对人的成长,时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在好的环境中成长,受到良好的教育,就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反之,就可能成为社会的无用之人或罪人。党家村地处偏僻山区,酿造了良好的人文生存环境,大家在健康向上的气氛中生活,营造了很好的村风、民风,互敬互爱,相互尊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人们群居的典范。在这里我也到各家各户走访,了解村民们常年生活的情况,所到之处都沉浸在热情的气氛之中。他们举止文明,说话和蔼,介绍非常耐心,使我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几百年来,人们祖祖辈辈在这里休养生息,过着富裕安稳的日子,并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人才,是和他们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这也是这个小山村的魅力所在。
党家村的门庭家训无疑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
(选自2007年5月《散文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