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中国近代闻名遐迩的学术巨人。1920年以后他退出了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在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梁启超的朋友周善培直言不讳地批评他的文章。周善培说:“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这不待我来恭维你。但是,写文章有两个境界:第一步你已经做到了,第二步是能留人。司马迁死了快2000年,至今《史记》里的许多文章还是百读不厌。你这几十年中,写了若干篇文章,你想想看,不说读百回不容易,就是使人能读两回三回的能有几篇文章?”梁启超听了这么刺耳的话,犹如挨了当头一棒。但他毫不生气,而且很虚心地向老朋友请教:“你说文章怎样才能留人呢?”周善培很认真地回答说:“文章要留人,必须要言外有无穷之意。使读者反复读了又读,才能得到它的无穷之意。读到九十九回,无穷的还没有穷,还丢不下,所以才不厌百回读。如果一篇文章把所有意思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意思先穷了,谁还肯费力再去搜求,再去读第二回呢?文章开门见山不能动人,一开门就把所有的山全看完,里面没有丘壑,人自然一看之后就掉头而去,谁还入山去搜求丘壑呢?”梁启超觉得周善培的话分析透彻精当,很有见地,击中了自己文章的毛病和要害。所以他连声称谢,虚心接受。
从此,梁启超写文章更加精益求精,果然受益匪浅。
假如你常常得意忘形,不拜别人为师,不接受别人的批评,自己拍自己的肩膀,把它当做一桩了不起的事情,那你无异是在欺骗自己,就像那些被魔术欺骗了的观众一样。从此,你将走上失败的道路,因为你早已没有了自知之明,盲人骑瞎马乱闯,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
7.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学无止境,成功需要终生学习,每一个想成功的人都应该认识到,学习将成为终生的需要。
过去一个人只要学会一技之长就可以终生享用,现在则不行了。今天还在应用的某项技术,明天可能就已经过时了。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要使自己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其实,中国古代哲人荀子早就说过:“学不可以已。”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退步。从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来说,一旦停止学习,也就到头了。
我们今天还谈不上到头不到头的问题。我们多数人还在如何适应生存,如何才能发展自己的问题上思考着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停止学习,你就要落伍,就要被时代淘汰,你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自我实现。
1994年,杨澜从一个学生成为《正大综艺》的节目主持人,把一个有着良好家教和较高文化素养的青春少女的形象与富有女性细腻情感的职业女性的形象统一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既高雅又本色,既轻松又令人回味的主持风格。
在完成了《正大综艺》200期制作之后,杨澜跨越太平洋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硕士学位。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杨澜已经取得了成功,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她完全可以在她的地位上享受她已经获得的荣誉。但是,越是有功底的人越能体会到功底和学识的重要,越能产生在功底和学识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渴望,所以杨澜离开了众人羡慕的主持人位置,去美国读书,又成了一名学生。
当杨澜再一次出现在媒体上时,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境界提升了,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人的潜能是很大的,成功没有止境,学习也是没有止境的。不断地学习,你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有些人浅尝辄止,满足于一时的成功。他们虽然值得庆贺,但不值得人敬佩。只有那些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值得我们敬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更不能停止学习。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学习,他就会成为社会的落伍者,他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斯托·卫尔原来想做一个营造工程师,并且一直在这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但是,在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他找不到他的就业市场,也就是说,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他无法实现原来的梦想。
他重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决定改行学习法律。他又一次回到了学校,去学将来可以当法人律师的特别课程,不久,他学完了必修课程,通过了法庭考试,很快就执业营运了。
斯托·卫尔回学校上课的时候,已经年逾不惑,并且成家立业,更加令人感动的是,他不回避困难,而是仔细挑选了法律最强的多所院校去选修高度专业化的课程,一般法学系学生需要四年才能上完的课程,他只花了两年就读完了。
很多人会找借口说:“我已经太老了,学不懂了。”或者说:“我有一大家子人等着我去养活,哪有时间去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托辞而已。这是一种得过且过、苟且偷安、贪图享受、安于现状、不图进取的心理在作怪,是在给自己找一个体面的借口罢了。
其实,人生是一个本我、自我、超我的过程。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
8.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近几年来,“核心竞争力”一词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经常谈论的热点概念,企业管理者强调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也认为拥有核心竞争力才有生存的本钱。一时间,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竞争力是成功的原因,核心竞争力则是持续成功的原因。
核心竞争力的增长是职业持续性发展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的职场人士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态,有的却越来越落伍,竞争力越来越弱。技术层面上,长江后浪推前浪;管理能力上,又没能适时进行进修,因此,警惕职场核心竞争力危机,是职场人士需要适时反省的问题。
通常上班族们总是感觉自己的能力的增长速度在减慢甚至停止,往往是职业危机的一个首要信号,对于30岁以下的职业人来说,这就显得尤为严重。因为在35岁前,职业核心竞争能力必须靠自己主动拼搏才能获得。对于如何摆脱这个发生概率极高的问题,还是要通过职业规划来客观科学地解决,了解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就可以尽快走出这个职业冬天。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各有长,人各有短。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样,如果大家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在所有领域都能精通,事实上,个人精力的有限也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真正聪明的人,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挖掘自己身上具有而别人不具有或者很少人具有的能力。独一无二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那些所谓的天才,就是把自己的某种独特性甚至是某种缺点发挥到极致的人。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寻找核心竞争力就是寻找差异,寻找自己身上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寻找自己身上的个性。美国MIT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说:“我们在招聘时,如果有人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全部是A,我对他不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大学考试中有很多A,但间有两个D,我们才感兴趣。因为往往在大学里表现得很好的学生,与我们一起工作时,表现得并不那么好。我们就是要找由于个性与众不同,在大学学习时并不是很用功的那些人。这些人往往很有创造性,对事物很警觉,反应非常机敏。人才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是指与传统思维完全不一样的那种人。真正的人才不是看他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不能承担风险,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没有或缺乏知识,就如同失去了应战的本钱。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才能便愈丰富,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强。
小沈和小陆同时被一家软件公司录用为程序员。小沈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学的是软件开发专业。她才华横溢,设计的程序简洁明了,而且很少会出现漏洞,一开始就赢得了老板的青睐。而小陆却是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她的本科学历也是后考的。有人传言说,小陆之所以能够被录取,完全是因为上层主管当中有她的亲戚。
平常的工作量对小沈而言十分轻松,所以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逛商场购物上,而小陆却只能起早贪黑,才能勉强完成工作任务。为此,小沈总是瞧不起小陆,她甚至说:“和这样的傻瓜在一起工作,简直是我的耻辱。”
一年之后,老板给小陆涨了薪水,对此,小沈愤愤不平:“只要高层有亲戚就可以加薪,完全不考虑工作能力,这样的公司有什么前途!”
这时,主管给小沈拿来了一份小陆的设计程序,小沈看后大吃一惊,小陆的程序和原来的相比竟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简直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