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这样评价友情:“友谊对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在没有友谊和仁爱的人群中生活,那种苦闷正犹如一句古代拉丁谚语所说:‘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得不到友谊的人,必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当人遭遇挫折而心生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朋友倾诉郁闷和不快,可以使其心理得到疏导;否则,这种抑郁堆积下去,会使人致病。只有对朋友尤其挚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自己的忧愁与欢乐、担心与希望、猜疑与烦恼。总之,那沉重地压在人心头的一切,通过朋友的肩头,是可以被分担掉的。
实际上,友谊的重大功效就在于:“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向一个朋友倾吐忧愁和烦扰,你的烦恼将被分掉一半。”所以,友谊对于人生,就像空气对于人一样重要。
如果友谊能够有效地调剂人的感情,那么,友谊的另一种功效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因为,友谊不但能使人摆脱暴风骤雨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走入光明与理智的思考。
朋友间的友谊对于一个人的好处,其实多得如同一枚石榴上的果粒,难以细数下去。如果一定要说,那么可以这样来说:“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好处了。”
不要忽视朋友的“牢骚”
谈话可以使人精神愉悦、提高干劲,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会认为这不可思议,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结论。如果你是一个团体中的成员,那么不妨采取谈话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
美国芝加哥郊外有一家非常有名的电话交换机制造工厂,这家工厂出名的原因并非因为技术先进,而是因为一系列的心理学试验。这家工厂就是霍桑工厂,而那些试验的结论则被命名为“霍桑效应”,并被写入了心理学著作中。
在霍桑所有试验中,有一项访谈试验,而该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工厂生产状况不佳的原因。霍桑工厂虽有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完善的福利保障,但奇怪的是员工们仍然愤愤不平,以至于工厂的生产状况一再恶化。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该厂进行了“谈话实验”。
专家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找工人个别谈话达到两万余人次,并对被访谈者的言谈做了详细记录。所有的专家在谈话过程中都很耐心地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每一个访谈者都被要求不准反驳和训斥被访谈者的阐述。尽管所有的受访者都倾谈所谓的意见,但是旁观者一眼就可以发现其实那些记录上大部分都是些“牢骚”。然而没想到的是,“谈话”之后,霍桑工厂的产量很快就提升了。
这种奇妙的现象让社会心理学家倍感兴趣,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谈话实验”让工人觉得自己被重视,得到一种“发泄的满足”,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事实也证明,心理上的满足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在与人合作之时,要想让彼此的合作更融洽,并让工作顺利完成,心理满足就更加不可忽略了。
有的人公私分明,在公事上绝不谈交情。其实这大可不必,甚至完全没有必要。铁面无私固然是好,但是并不是“万金油”。事实上,你需要的不是公私分明,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要记住,你面前的不仅仅是同事,更是合作伙伴,你们的关系不仅仅建立在工作的交流上,有时还要有感情的沟通。
人们在不满的情况下发出的牢骚虽然流露于非正式场合的,甚至其中有些言语较为刺耳,但作为伙伴关系中的一方,你有义务去倾听。如果你无视对方的抱怨,依然我行我素,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那么对方的小牢骚就可能演变成为严重的不满,并最终导致伙伴关系的破灭。
善待对方的“牢骚”不仅能促进彼此的关系,提高你的影响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而且更有利于整个团体关系的健康发展。很多人以为“霍桑效应”只不过是领导者用来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事实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它能充分重视对方的心理需求,填补其心理需求的空缺。最大的好处在于,此法能够得到人们的一致称赞。
在工作上,尽管利益更加为人所重视,但若只是一味地给钱给物,忽视了对伙伴的尊重以及情感沟通,不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建议、牢骚和不满,对方就会长期生活在一种受压抑的氛围中,这样利益的价值就会贬值。如果你不知道补救,那么你的合作伙伴很可能就会远走高飞。
要想留住他人,绑住对方的脚是不行的,即使留住了对方,也不可能为彼此的梦想添砖加瓦。记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而欣赏并不仅仅限于口头的表达,更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倾听对方的牢骚与烦恼。
要想提升自己的人际活力,首先在于提升对方的心理满足感,而提升对方心理满足感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鼓励同伴说出自己的不满。事实上,激励伙伴,并不是一味地在旁边为对方打气和加油,一些“毫不起眼”的尊重和欣赏行为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鼓励对方说出不满,认真听取对方牢骚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朋友交往要“对等”
社会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喜欢那些同样喜欢我们的人。”人们在选择人际交往对象时,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一般都会成为首要考虑的人选。其实,这是人际吸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效应:交换对等定律。
一般来说,人们彼此间的交往都需要遵循对等律。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彼此间的交往大体上是一种对等的结合。事实证明,对等的交往才会有稳定的基础,不对等的交往往往就有不平衡的因素。所以,人们一般都在满足“对等”的范围内选择交往的对象。
人们都希望自己所交的朋友是一个不错的人,就算不比自己强,也应该与自己相差不远。人们希望自己所交的朋友能够帮助自己,最起码能够支持自己。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渴望。如果对方不能满足自己这种内心的需要,那么彼此的交往就很难维持下去,因而人人都在寻找有对等条件的交往对象。
但是,现实往往很难实现人们的这种愿望,因为要让彼此的情感完全处于对等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在生活中,“郎才女貌”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更何况人们在交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高期望,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朋友,因为这样对自己的帮助会更大、更明显,结交有身份的朋友,最起码可以给自己“长脸”。很显然,现实中要满足这样的心理需要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人们的内心转而把对等效应“变相使用”,成为一种“等值交换”。譬如,有些人无论在文化、学历上还是身份上都很一般,只因为长得英俊或漂亮,就可以交到身份显耀的朋友,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等。
一个人其他条件一般,但如果相貌特别出众,也可能会被评出高分。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美貌是一种稀缺资源,它不像学历、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获得。因为相貌是先天决定的,这种先天的优势往往能够弥补一些后天的缺失。就好像做房地产生意,好地段是稀缺资源,边远地区的房子盖得再好,可能都不及好地段卖得好。在交往过程中,这种先天的优势就可以与文化、学历、气质、身份等具有对等的价值,因而有优势,彼此的交往就能够维持住。相反,如果先天条件不足,人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提升自己其他方面以达到对等定律的要求,结交到好朋友。
尽管在人际吸引过程中对等律普遍存在,但是也有特殊对等的现象。有些人能够超值发挥,突破一般对等律,获得长久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就好像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并不一定要擅长所有的体育项目一样。如果一个人所具备的特质属于稀缺资源,那么只需要一条就足够吸引他人了。
有位男士很优秀,可他的妻子从哪方面看都很平常,两人的条件相差很多,但他们一直不离不弃。尽管从表面上看来,妻子和丈夫一点都不般配,可是人们都可以体会到丈夫对妻子的爱。后来,人们了解到两个人的过去,才知道了他们幸福的原因。
原来妻子与他曾经共患难过,不仅如此,她一直悉心呵护丈夫,这种理解和呵护是丈夫在其他女人那里根本得不到的。他的妻子还特别善于理家,承担着照顾孩子、赡养父母的责任,在安排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了丈夫不可或缺的照顾。这些特殊的要素是外人一时难以了解也不容易看清的。事实上,两个人的稳定关系就来自于这种特殊对等。
关于对等律,婚姻如此,人际交往更是如此。身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想与一个特别成功的人交朋友,本来论条件可能对等不上他,但是,假如能找到他的特殊需要,发挥对他的特殊作用,然后超值发挥,也可能取得成功。无论如何,都需要让自己的某一特殊资源触动对方。
交朋友要达到一定境界
每个人一生可能有很多朋友,朋友之间如家庭、经历、工作、容貌、能力等各方面不尽相同。在有的人看来,人不同,友情的深浅也就不一样了。对出身于高干家庭的朋友巴结逢迎,对工作不好的朋友产生歧视心理,这的确是处友的一大道德难关。作为已经领会人脉真谛的人,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梁山一百零八将里可谓是包括了三教九流,其中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有渔民,有农民,有商人,有出家者、开店的、庄园主……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他们中能力有大有小,但他们并不互相歧视,而是平等相待,结成兄弟和朋友,因为他们都重视“义”。
一些人把朋友作为一种工具,用到的时候在其鞍前马后,媚态百出;用不上的时候一脚踢开,如果这样,就失去了朋友的本意。巴结逢迎即谄媚是一种钻营奉承的态度,这种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降低自己的人格,卑躬屈膝讨好别人,媚上欺下,没有坚定的立场,像《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制台见洋人》中的制台等都是这种人。奥楚蔑洛夫为了讨好狗的主人(一个将军),对狗的态度变来变去,连对将军的厨师都十分恭顺;贾雨村为讨好新上任的知府,献计献策,不惜出卖别人;制台对下属是“喝了去,骂了来,轻则脚踏,重则马棒”,而一见到洋人就大惊失色,为讨好洋人竟然做出丧权辱国的事。这几种人媚态百出,如果对待朋友也是这样的话,是有意高攀,绝非真正的朋友。
在与朋友交往中,对待朋友不可盛气凌人,权势待人。因为这样,只能说明你是一位品德低劣的人。有权有势就作威作福,一定也会为君子所不齿。
汉高祖十二年十月,刘邦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后在归途中经过故乡江苏沛县,逗留了十多天。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见他的狂妄。又据记载,因为刘邦从人甚多,以致“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全县出动以贡献饮食。刘邦回乡并没有给乡亲们带来丝毫的益处,带来的却是许多骚扰。
像刘邦这样肆意妄为,凭借势力的人,的确为人所唾弃。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朋友,又有谁能信服你,愿意与你继续交朋友呢?
不仅如此,对待朋友不能以贫富而分别对待,厚此薄彼,必须平等对待。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以诚心待朋友,而不为富贵所动。古代有很多仁人志士视金钱为粪土,视为身外之物,而保持的却是高尚情操。
范仲淹青年时代就以诚实忠厚、勤奋刻苦闻名。为此,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交往,甚至一些年长的人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在他的家乡有一位阴阳术士(以占卜、看星相、炼丹等为业的人),他是个风趣幽默、知识广博的人。范仲淹在读书之余常向他讨教天文地理、阴阳八卦之类的知识,两人相处很是融洽。可惜这位阴阳术士患有痨病,加上他没日没夜地钻研炼丹术,就更加重了他的病情。
在他临终前那天,他让人把范仲淹请来,也算是和范仲淹最后一次谈话。术士对范仲淹说:“我早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青年,将来一定会干一番大事业,可惜我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范仲淹说:“您讲吧,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尽力去做!”
术士严肃地说:“不是尽力去办,而是一定要办到。要你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勤奋地读书,诚实地做人,将来去干一番大事,不要像我,一辈子碌碌无为。”
范仲淹含泪说:“我一定做到。”
术士又叫人拿来一个用火漆封了口,并加盖大印的裹囊交到范仲淹手里,说:“这里面有祖传提炼‘白金’的秘方,还有一斤炼成的‘白金’。我儿子年幼无知,传给他,我不放心。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希望它日后能对你有所帮助。”
范仲淹推辞说:“您的好意我感激不尽,可这样的宝物我实在不能接受。您可让家人收藏,待后再传给小兄弟。”
术士见他推辞,急得直瞪眼,又剧烈地咳嗽起来,他挣扎着说:“你若不收……我死……也不能瞑目了。”
术士就这样一口气没上来,离开了人世。范仲淹捧着这裹囊,泪如雨下。他知道这术士看他生活很难,想帮助自己专心求学,才将这珍贵的遗产传给自己,而术士家里也不富裕。他只有发奋读书,才能不负术士的这番美意。
此后,范仲淹更加勤奋读书,并常以那裹囊来激励自己,也从来没想过要用这笔财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一些富家听说他藏有神奇的秘方,都想花大价钱买,却被他一口回绝。连当时皇上的宠臣李太监想借那个炼白金的秘方看看都没得到应允。待那术士的儿子长大后,范仲淹便原封不动地把秘方交给了那青年人。
像范仲淹这样不为金钱所动的人,对朋友必然不会以贫富为标准,只有过了这一关,朋友之间的友谊才可能上升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