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的关键在于行动,想说服别人但不去试,你这辈子都不可能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说服好比打仗,对方就是你要征服的对象,你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他投降。这就涉及到说服的战略战术,细心研究,不难获得好的说服技巧。
1.先了解再说服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老话,是很有道理的。战争如此,说服人也必须如此。
在说服对方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被说服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了解的内容主要有:
(1)了解对方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掌握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工作。
(2)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如有人对部队生活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人擅长文艺,有人擅长语言,有人擅长交际,有人擅长计算等。在说服人的时候,要从对方的长处入手。第一,能和他谈到一起去;第二,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他容易理解,便容易说服他;第三,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做供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明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3)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入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再对他进行说服,便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4)了解对方当时的情绪
一般来讲,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情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哪里;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所以,说服者在开始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被说服者当时的思想和情绪。
(5)了解对方的其他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绝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国家政策、集体利益或人之常情。但这常常不是他的真实想法,而他的真实想法难于表露。如果说服者能真正了解对方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凡此种种,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合适的说服方式。
了解他人是有许多学问的。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是因为他不仔细研究他人,不研究用何种表达方式,就急忙下结论,还以为“一眼看穿了别人”。
2.说服别人有方法
有些人说服人经常犯的弊病就是先想好几条理由,然后去和对方辩论,还有的是站在长辈的立场上,以教训人的口吻,指点别人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就等于先把对方推到错误的一方,因此,效果往往不好。
说服人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以下几种是比较实用和简便的:
(1)用高尚的动机激励他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推崇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风,都有起码的政治觉悟和社会道德。所以,在说服他人转变看法的时候,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比如说这样做将给国家、公司带来什么好处,将给家庭、子女带来什么好处,将对自己的威信有什么影响等。这往往能够很好地启发他,让他做应该做的事。
(2)用热忱的感情感化他
当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他最担心的是可能要受到的伤害。因此,在思想上先砌上了一道墙。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怎么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解决这种心态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诚挚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来对待他,使他从内心受到感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3)通过交换信息促使他改变
实践证明,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由于掌握了不同的信息而造成的。有些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不理解;也有些人习惯于老的做法,对新的做法不了解;还有些人听人误传,对某些事情有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把正确信息传给他,他就会觉察到行为不妥,进而采纳说服者的新主张。
(4)激发他主动转变
要想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某件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谈你所需要的,而是谈他所需要的,教他怎么去得到。所以有人说:“撩起对方的急切欲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可以掌握全世界;不能的人,将孤独终生。”
探察别人的观点并且在他心里引起迫切需要某项事物的愿望,这并不是要操纵他,使他做只对你有利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对他自己有利,同时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这里要掌握两个环节:一是要设身处地地谈问题,要把别人的事当作彼此的事;二是最好让他觉得这不是你的主意而是他自己的主意。这样他会更加主动和积极。
(5)用间接的方式促使他转变
说服人时如果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他常常会防御,并竭力为自己辩护。因此,劝人时最好用间接的方式让他了解自己应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让他转变的目的。间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把指责变为关怀;用形象的比喻来规劝;避开实质问题谈相关的事;谈别人的或自己的错误来启发他;用建议的方法提出问题等。这就要靠说服者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6)注意平时的交往
被说服者是否接受意见,往往和他心目中对说服者的印象有关。如果说服者威望高,一贯言行可靠,或者平时和自己感情好,觉得可以信赖,就比较愿意接受说服者的意见;反之,就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作为说服者,平时要注意多与被说服者交往,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变得主动有力。
3.说服必须掌握技巧
说服最满意的结果就是你情我愿,皆大欢喜。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说服结果。对于一个初次尝试说服别人的人,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服技巧是相当有好处的。
(1)多制造见面的机会
为了及早开始说服,你应该多制造一些机会与对方见面。人往往就是这样,熟悉之后才会渐渐对别人敞开心胸。当然,无论是哪一次会面,你的表情和态度都要温和丰富,千万不可面无表情或态度恶劣,否则对方根本不会搭理你。
你的谈话不可以给对方造成负担,更不要让他们产生反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切忌在谈话一开始时就直接步入主题,最好先简单谈谈其他话题。不过,这一点是可以依据对方的性格而进行调整的。千万要注意的是,自始至终,你都应该保持温和的态度,必要时可以顺从对方。
想要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每次告辞之际,你要千方百计地让对方感受到你很想再见到他们,不过最好不要直接说出来。即使之前的对话对方与你某些观点仍有部分相违背,你也不可给对方留下坏印象。因此,告辞之际要记得面带笑容,记得与对方握手或挥手告别。这样对方会觉得你这个人很温和,很有礼貌,较容易产生想与你再进一步洽谈的念头。
(2)努力寻找彼此的共同点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吸引中相似性是个重要的因素,它包括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教育水平、职业、籍贯、兴趣、价值观、信念、态度等,其中以态度、信念和价值观最主要。因为相似的人彼此容易沟通,较少因沟通困难而造成误会或冲突。所以,在说服别人之前,要努力在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但这种“套近乎”也要讲求策略,否则,很可能越“套”越远。
(3)运用反复强调的方法
即重复相同的内容。一再接收到相同的信息,会让人形成一种它们确实很重要的感觉,因而将它们储存下来。通过反复强调,对方就能对你的想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转化成记忆保存起来。因此,优秀的说服高手,都会不断地使用反复法。
反复法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一是重复相同的语句;二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念。
重复相同的语言。一而再,再而三地运用字义相同或相近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某人患了癌,非得动手术才能存活下去。偏偏他十分怕动手术,这时你就必须说服他接受手术。为此,你得不停地重复告诉他“你想活下去,就得动手术,否则的话……还是尽快接受手术吧!”
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意念。如果老是重复相同的语句,会让人觉得你婆婆妈妈。因此,变换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比如,在上例中,你可以说:“你想继续活下去,对吧?如果你放弃的话,情况只会越变越糟!目前没有比动手术更有效的方法了!你看看人家小李,手术后不是痊愈得很快吗?如果你动了手术,也会跟他一样。振作点,别再说丧气话啦!”
(4)运用对应、对比的方法
说服他人的时候,运用大肆渲染负面结果的手法是相当有效的,可以使你的劝说内容被衬托得更有分量。比如,当你想说服儿子好好读书时,倘若能举出读书与不读书会有哪些不同的后果,让儿子清楚认识到读书的好处,效果会更好。
(5)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
站在对方立场来看待问题确实不容易,但却不是不可能。许多口才不错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为达目的,说服高手们会不厌其烦,努力地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并且乐此不疲。然而,他们也并非一开始就能做得很好,而是从一次次的说服过程中吸收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培养自己,最后达到轻易说动人的境界。因此,只要你愿意,这并不是件天大的难事。
4.说服而不是压服
林肯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略说几句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
你常和与你意见相反的人谈话吗?你在家中、办公室或是市场上,总是设法使人赞同你的意见吗?无论双方的意见发生怎样严重的冲突,说话的人多少都可以找出一些相同点来互相讨论。
任何人都坚持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别人来反对。凡是有人对我们表示反对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找寻许多方法和理由来辩证保护。假使你一开始就着重讲些和你的听众意见相同的事情,然后再提出听众乐于解答的问题,你可以做得好像在和听众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然后再把你观察得十分透彻的事实提出来,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结论,并对你十分信任。
美国的铁路专家曹顿到英国去做大东铁路的总经理,到任的时候,职员们对于他的敌意如春季的寒霜。原来铁路局里的职员有一个传统思想:没有一个美国人有担任总经理职务的资格。曹顿是美国人,竟担任了总经理,便激起了公愤。但是曹顿并不着急,他运用了一些策略,就平复了那些职员的敌意。他运用什么策略去消释那些铁路职员因传统思想所产生的敌意呢?他根据他们产生敌意的经验,来迎合他们的意志。
他作公开的演说:“我到英国来担任这个职务,并不是为了什么荣誉,也没有什么希望,所需要的,只是想有一个户外竞技罢了……”一场演说之下,竟说服了千万铁路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