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像不像处女座
新加坡这朵奇葩
如果说华人在世界上建立了两个国家,在遥远的热带地区,有个小小的主权国家,名叫“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社会”,这是一般人对新加坡应该都有的概念。但是,我们《原来酱紫》不能这样说啊,拿本书出来读给大家听,好意思说自己“颠覆常识”吗?所以,许光头就去翻新加坡的各种资料。其中就看到它的人口比例,发现有看头。基本上,说新加坡是“华人社会”也没有错。但是,新加坡的“华人社会”跟我们说的“华人社会”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华人”,其实就是“汉人”,在有些海外地区也叫作“唐人”;而新加坡的汉人人口比例其实没有很大。
以内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例,内地少数民族人口只占8.49%;香港、台湾地区,汉族也是稳稳地在90%以上。而新加坡呢,其实华人不过74%左右。也就是说,4个人里面有3个人是华人。但是,你可千万别小看这1/4的少数族裔。你想,新加坡500万人口,500万的1/4,足以引发任何社会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可能就能看懂新加坡很多“奇葩”之处。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新加坡这个国家真的很“怪”。如果你看它的国旗,大概会以为它是******国家——星星和月亮嘛,典型的******文化。如果你去听它的国歌,那是用马来语唱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马来西亚国歌。如果听新加坡人说话,虽然官方语言有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但是英语才是新加坡的王中王,地位那是绝对的,你说新加坡是不是个英语国家呢?再如果去看新加坡的文字,人家是用简体字。这个国家到底怎么回事?国旗、国歌、国语、官方文字,好像所有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全都分了。你只有弄清楚新加坡的这个“华人社会”并不是我们普通理解的那个“华人社会”,你才能看懂。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不在中华文化的辐射圈内。你要说香港、台湾,那肯定是在中华文化之内没错;甚至日本、韩国、越南这些地方,传统上都是受中华文化影响很大的地方。但是新加坡夹在马来西亚的中间,距离中国山高皇帝远,除了人家的血统跟华人有关系外,文化上真是差得很远很远了。
但是,说到新加坡,这个国家真是了不起啊!1965年才独立,独立的时候,准确地说,是被马来西亚给踢出去的。因为,英国殖民者走了以后,这两个国家在1963年合并,才短短两年,就因为各种矛盾不得不拆伙。举目四望,新加坡真的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什么资源也没有。所以,你看过新加坡独立的时候李光耀在电视上流泪的画面吗?当然,也有人说李光耀哭是因为他没有机会统治整个马来西亚。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担负着几百万人的命运,那种窘境与压力,我们设想一下,也是不难理解的吧?
这要说到,包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内,整个马来亚地区在独立以前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说实话,马来西亚真的是块风水宝地,资源丰富,大片大片的热带雨林、橡胶。但在英国人的概念里,无论东马来亚还是西马来亚,就是婆罗洲那一带,包括沙捞越、沙巴这些地方在内,新加坡才是整个马来西亚的经济中心,因为占据重要的港口。所以,李光耀对此有个比喻,新加坡就像是马来西亚的心脏,马来西亚则像是身躯,新加坡独立,相当于身躯都被砍掉了,这个心脏还能活得下去吗?在独立以前,李光耀自己亲口说过:“没有马来西亚,新加坡根本无法生存。”但是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李光耀带着几百万人,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当时要是你,给你选做马来西亚人还是新加坡人,你会怎么选?许光头觉得,从实际的角度看,真的是选择马来西亚的机会大过选择新加坡。然而,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大家都看见了吧?新加坡把马来西亚,甩出去不是几条街的问题。新加坡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国家。而马来西亚呢?
李光耀这个牛人
如果评论其他国家,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我们可能都没有办法完全赖到一个人的头上。但是对新加坡来说,我们可以说,新加坡的成功绝对是李光耀一个人的功劳。你说他独裁吗?绝对的,西方媒体骂他骂了几十年。2000年李光耀来香港中文大学领取荣誉博士学位,那反对他、抗议他的人乌泱乌泱的。李光耀的态度是,你说我独裁,来嘛,我们公开辩论。你不敢来新加坡,走嘛,我们去你的主场跟你辩论。最有名的故事,就是1990年李光耀大战英国《泰晤士报》。
那年,《泰晤士报》一名记者说李光耀“疯狂地决意阻止任何人在他的王国里违抗他”。李光耀说,好,你点名下战书,那我就接着呗,公开邀请这名记者去伦敦来场现场直播的电视辩论。你猜对方什么反应?你以为人家多牛?被吓住了。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没有电视台会感兴趣给直播时间。李光耀会放过你吗?人家不仅是堂堂的一国政要,还是剑桥大学高才生,在英国人脉杠杠的,马上拿起电话打给BBC的主席,叫人家为这场辩论腾出半个小时。这下子,人家记者那边?得都语无伦次了,说我是在报纸上批评你,你不能换媒介回应啊。李光耀立刻回了封信过去表示,你不能跟我辩论真是遗憾啊。《泰晤士报》也没脸登。李光耀就掏钱买了《独立报》(英国一份很重要的报纸)的一个很大的广告位,把自己的信全文刊登了。你看,李光耀就是这样一个人。
但我们要说的不是新加坡或李光耀的历史,而是李光耀是怎么看现在的世界格局的?尤其是,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指日可待的前提下,李光耀眼中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下注的话,他会赌谁赢呢?
新加坡——脚踏实地
中国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论经济成就,我想没有人会否定。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甚至是不惜把劳动力成本压得低低的,来换取加入全球资本市场里去。有人老是批评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血汗工厂。问题不是没有,但是好的归好的,我们必须肯定。无论如何,中国在过去成功站住了世界工厂的位置,在全世界华丽转身成为“有身份证的人”。反观旁边那个老兄弟印度,你搞民主、搞高科技,好像高大上,全球市场还是不带你玩儿。
但是,在中国崛起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带出来的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说,中国人的世界观好像并不如我们的经济那样增长得那么快。换句话说,中国人对于世界规则的了解其实不是很清楚的。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突然崛起的一个国家,国民的那种没有来由的自尊心有时候蛮吓人的。李光耀就领教过,2009年的时候,他在一次英语演说的时候,提出要在全球“平衡”中国的说法,却被某爱国热血报纸翻译成要“制衡”中国。稍微懂点儿英文的人都知道,“balance”和“contain”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很多人在网上铺天盖地地表达愤怒,尽管李光耀事后也出来解释过了。在李光耀看来,“这显示,崭露头角的是一股未成熟的力量”。至于说为什么未成熟?建议大家去听罗振宇老师的《逻辑思维》,“一次大国崛起的背影”那集,讲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讲得很清楚,不需要许光头赘言了。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当然有很大的好处。在李光耀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拥有最大限度的“试错”的机会。他会告诉你:“如果新加坡是一个大国,我就不会那么担心我们是不是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因为弊端会很慢才显现出来。”
对,因为新加坡是那样的一个小国,李光耀几乎有种“处女座”般的洁癖,来要求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像圣人一样规范自己的生活。比如,很有名的不准吃口香糖,因为会把市容搞得不整洁。又比如,1986年新加坡的国家发展部部长郑章远,被贪污调查局查出收取了50万新加坡元贿款。李光耀知道了,质问他怎么不去死?郑章远真的就死了。死前还留下一封遗书,不是给家人的,而是给李光耀的,说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落款是:“你忠实的郑章远”。
我问过新加坡朋友,对李光耀的做法,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李光耀是否爱新加坡这点,至少我还没有遇到过持反对意见的。
无论你说李光耀怎么“实用主义”“投机主义”都好,在他看来,新加坡就是要脚踏实地,要务实,别异想天开改变世界。他告诉你:“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不过,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尝试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区域的‘巨树’之间穿梭。”
好了,既然是这样,其实李光耀对中国的态度早就明确了,1978年开始在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就是瞄准了中国改革开放,将来一定要和中国做生意。但是,跟美国保持了长久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加坡,怎么会轻易地放弃美国呢?
大国较量的关键是人才
首先,李光耀认定,今后的大国较量,已经不可能是军事方面的较量了。因为军事较量成本太高,只会相互毁灭。所以,大国之间的较量会主要转到经济和技术上的竞争。而在这些领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于是,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哪个对全世界的人才更具备吸引力。不卖关子了,李光耀认为是美国更具有吸引力。原因呢?
第一,美国的各项制度都更精简,无论是提出专利还是创业,甚至是申请破产保护。这些精简的制度,让美国人都很有“闯天下”的勇气。如果一个人成功了,他会受人钦佩;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失败了,他只会当作通往成功过程的中间阶段,很快就振作起来重新开始。
第二,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美国不断有新的、改变世界的发明产生。新发明代表什么?粗浅地看,是科技创新。往深里看,就是在制定游戏规则。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的,比如iPhone、iPad,都是美国人的发明。百度、微博,那也是学习Google、Twitter,源头还是美国人的发明——这些都是活生生的重新改革全球生产链的发明。美国人拥有这样的能力,他就掌握主动权——你学得快,我不否认,但你赶上来了,我随时变一个跑道,你怎么追得上?
第三,你想要创新、发明,就得有全世界的聪明脑袋来为你服务。在这点上,李光耀认为,中国在语言上有劣势,因为中文不是世界语言,而且又很难学,相反,全世界的学生从小就要学英文,人才都会往美国去,很快融入美国社会。
以上,是一位华人精英中的精英,对中美之间比较的看法,我们权作参考吧。
但作为新加坡来说,永远都不会死心眼地站在某一边,而是会权衡各方利益。李光耀身后,给新加坡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这一治国原则。有人曾问李光耀,如果中国强大起来以后,提出说不让新加坡再做美国的物流枢纽,该怎么办?李光耀说:“我们的答案会是:‘这里的物流基地也欢迎你使用,请把装备储放在这里。’”那人又问:“所以我们会同时接待中国和美国?”李光耀回答:“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李光耀和新加坡,李光耀的新加坡。
到这里,许光头想说:我个人对李光耀先生抱有十二万分的敬意。不夸张地说,如果李光耀这样的人能够管治全世界,又或者技术发达到可以克隆无数个李光耀让“他”永远执政下去。那我们还争什么民主呢?那时候谁还争民主,我第一个站起来反对。但是,问题是,怎么保证“李光耀”永远为人民服务呢?如今他与世长辞,我们更加想知道的是:新加坡往何处去?
网友评论吧
@Diego:我可不想因为吃口香糖而被打得屁股开花。李光耀不但对官员的道德操守要求严格,同时也十分严于律己,有这样的领导人的确是新加坡人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