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讲起癌症我们还是有很多疑问,因为它和其他很多尚未攻克的疾病可不一样。比如艾滋病,1981年才有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虽然今天谁都知道它,但发现的时间还很短。癌症的历史可是源远流长。你可能知道,十二星座里的巨蟹座,英文叫Cancer,和癌症的英文一样,区别在于一个大写,一个小写。为什么癌症叫cancer呢?传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次解剖因癌症而离世的病人的尸体,看见一个巨大的长得像只螃蟹一样的肿瘤,脱口而出惊叹了一声“螃蟹”,后来,人们就以“螃蟹”代称癌症。希波克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人,这起码说明,癌症被发现已经好几千年了,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办法预防或治愈呢?像天花、麻风病这些病,早就被完全控制住了,为什么癌症迟迟不见动静呢?难不成说,根除癌症是根本没有希望的?
其实,癌症虽然被发现得很早,但是很长时间以来都不被重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发病率不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称癌症是“现代病”也没有错。很多现代生活方式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病率上升。例如,20世纪50年代,肺癌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医学家研究后发现是吸烟造成的。今天吸烟导致肺癌是常识,但是在那个时候可不是。
还有,一方面是癌症的病例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别的病陆续被控制住以后,癌症自然就越来越受到重视。1900年的时候,当时全美国最常见的死亡病因是结核病,癌症只位列第七。但是过了40年后,癌症一路高歌猛进,冲上第二位,仅次于心脏病。这样一来,人类就不得不正视癌症了。
第三个原因,是最吊诡的,就是因为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导致癌症增多。转个弯想想也很快就能明白,前现代社会的人,根本来不及得癌症,多数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掉了,那癌症的发病率可不就得低嘛。而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一方面接触的致癌物质也越来越多,癌症的病例随之增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癌症最好不要“治”
早在希波克拉底的时代,他就警告过世人说,癌症最好不要治,这样病人活的时间最长。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医学界才掀起了一股“英雄式”的热潮,觉得癌症是可以“根治”的。首当其冲的是乳腺癌。而所谓“根治”,说白了,就是彻底切除,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但是,医学界有个残酷的逻辑,就是阿拉伯的一句古语,叫“没治死许多病人的医生就不能成为医生”。总是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有时候才能达到试错的结论。另外,就算乳腺癌可以这样治,也不代表其他癌症可以这样治,你说胃癌也可以,宫颈癌也可以,就算都可以,那么血癌呢?起码,切除手术不能“根治”所有的癌症吧?著名的居里夫人,就是为了提炼高纯度的放射性物质镭,日复一日地反复蒸馏,结果她自己受了太多的辐射,导致1934年因为白血病去世。
但是,这里就引出了癌症的另外一种治法,也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化疗。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化疗是一个中国医生发现或者说发明的,他的名字叫李敏求。怎么发明的呢?是通过一个偶然性事件碰巧撞见的。
李敏求于1919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盛京医科大学,也就是后来的辽宁医科大学,是现今中国医科大学的一部分。毕业以后,他到美国,在纽约纪念医院待了一阵子。当时正好遇上朝鲜战争,李敏求为了躲避战争,便随便找了一间诊所留了下来。原本,他是准备等战争结束之后就回国的。但是,1956年8月的一个晚上,命运之神彻底改变了李敏求的后半辈子。
这天李敏求上晚班,接诊了一位女士。他们的诊所是癌症诊所,隔几扇门就是国家癌症研究所,所以接诊的都是癌症病人。这位女士已经是转移性绒毛癌晚期,当天送过来治疗,流了很多血。三个小时后,李敏求眼巴巴地看着她死去。但是这时候,李敏求灵机一动,想起来曾听说过有位医生用一种名叫叶酸拮抗物的东西来治疗白血病。于是,简直是以一种直觉般的联想,把叶酸拮抗物和眼前的这个绒毛癌联系在一起。虽然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试过这样做,但如果这样做只要是能暂时缓解绒毛癌的爆发,也是值得的——这个时候,就看医生有没有魄力了——于是李敏求准备试试看。那么,他能不能找到类似的病例来完成试验,而这样做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医学史上,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靠运气,光环有时候就是属于运气好的人的。几周之后,李敏求就等来了他需要的病例,也是一位女士。
这位女士的病情非常严重,肿瘤像葡萄一样在她的肺里聚集,导致肺内膜流血,几乎无法控制。有个血液学家事后回忆说:“她的血流得太快了,我们认为必须把她流出的血输回她自己的身体里去。因此,医生们手忙脚乱地用管子收集她流出的血,然后把这些血输回去,就像内部循环的抽水机一样。”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一通抢救之后,病情总算是稳定了,然后开始用叶酸拮抗物。用完药之后,医生们就下班各回各家,谁也没有留下来等待、观察,说明大家心里面可能根本也没有把握,更没有抱什么希望。
但是,奇迹真的发生了。第二天,这位女士非但没有死,而且流血的现象轻微到可以再尝试用一些药剂。第四轮化疗结束之后,李敏求和其他医生原本只希望看到肿瘤大小有些微改变。但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肿瘤彻底不见了,病人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这就是化疗被发明的整个经过。但是,据说李敏求有点儿走火入魔,为了验证疗效,不断在女病人身上用药,后来被国家癌症研究所指控在人体上做实验,惹出一宗官司。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说。
不过,医学的战场,从来也不是医学内部的事情。因为医学研究是一件需要牵涉到巨大资源的研究。更关键的是,谁敢说,给我多少亿,我在多长时间内一定能把癌症攻克?所以,这是一项像无底洞般的投入。
以上所说的化疗的发明是一个意外。实际上,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完全无心应付癌症。因为当时的世界被各种来自外界的恐惧感所包围:原子弹和核弹头、水库中的毒水等。那边,是感觉原子弹随时都会射过来,整个地球毁灭;这边,谁还顾得上远在天边的癌症呢?
抗癌真正被提到国家层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政府的时候,才通过了《国家癌症法案》。从此,国家给予癌症研究的经费,从1972年的4亿美元,到1973年的5亿美元,到1974年的6亿美元……真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然而,今天我们回看历史,会发现癌症依旧没有被治愈。在这期间,无数的医生尝试了无数的方法,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一个治疗方法可以自称彻底治愈。”我们可以理解,医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彻底治愈癌症,因为医生最大的敌人是什么?是死亡。20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桑德斯(Cecily Saunders)的女医生发明了姑息疗法,就是让癌症病人不接受治疗,与癌共生,以期活到最长的寿命。但是,姑息疗法遭到大量医生的反对。后来,有一名护士这样解释医生们反对姑息疗法,她说:“医生对死亡的气息过敏,死亡意味着失败,和疾病斗争的失败——这是他们医生的死亡,是医学的死亡,也是肿瘤学的死亡。”看来,和癌症的战斗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斗癌大作战
癌症的战场绝对不仅仅是医学的事。比如,人类是怎么发现吸烟和肺癌之间的关系的呢?这个结论来自统计学。不是说先发现了焦油、尼古丁这些有害物质,然后证明吸烟有害健康,恰恰相反。有一对小哥儿,一个叫多尔,一个叫希尔,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去找和肺癌有关的原因。结果发现,吸烟和肺癌的关系最大。多尔本人,就是一个习惯性吸烟者。这个结论,1948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然后科学家们才去找烟草中对应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今天,吸烟会引发肺癌已经是大家都接受的常识了。
后来,癌症的战场还延伸到法庭。你觉得,谁对吸烟引发肺癌这个结论反对得最厉害?不用说,当然就是那些烟草商。这就要说到,1967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总顾问亨利·盖勒(Henry Geller),他决定要进攻烟草广告。现在的媒体上已经不允许有公开的烟草广告,但当时可不是这样。当时,亨利·盖勒鼓励一名年轻的律师班茨哈夫(John Banzhaf),说我挺你,你去告那些播出烟草广告的电视台。班茨哈夫去找美国癌症协会、美国肺脏协会,还有其他的公共健康组织,希望得到支持,结果全都吃了闭门羹。虽然班茨哈夫孤军奋战,但结果还是告赢了。烟草公司一直尝试反击,但是后来再未得逞。直到今天,你去网上查吸烟有没有危害,仍有各种各样的歪理,告诉你吸烟不会导致癌症。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癌症的研究主要分成三条路径,鼎足而三。
第一条道路,认为病毒引发了癌症。这个故事是20世纪初的时候,有个名叫劳斯(Peyton Rous)的医生,他怀疑病毒引发癌症。于是他做了一个试验。他在用梭形细胞肉瘤进行试验的时候,把肿瘤细胞从一只鸡注射到另一只鸡体内,发现癌症能从一只鸡传递给另一只鸡。所以劳斯断定,负责携带癌症的载体是潜伏在细胞内的小颗粒,后人就称之为“劳斯肉瘤病毒”。
第二条道路,就是前文提到的多尔和希尔,他们认为是外源化学物质引发癌症,尽管他们其实没办法提供对这一理论或结果的机理性解释。
第三条道路,是最高精尖的,认为是细胞内的基因可能引发癌症,但是这种假设在当时看来最不切实际。
其实直到今天,从各种防癌抗癌小知识可以看出,其实三条道路都还有人相信。那么,怎么证明三条道路谁对谁错呢?很简单,反推回去,看用这三种方法能不能人为地制造癌症。几十年下来,在1988年哈佛大学的菲利普·莱德(Philip Leder)终于成功完成了肿瘤鼠试验,证明用第三种方法,可以人为制造癌症。它的结论,也就是我们今天都耳熟能详的: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天生携带癌症细胞,只是当它被激活了以后,才会开始野蛮生长。而当人们发现癌症细胞需要激活这个事实以后,那么治愈它的方向也就明确了,那就是给它“去活”。这才有了前面所说的,中国科学家施一公教授的成就。实际上,他就是在研究怎样给癌细胞“去活”的。
信息量很大?我们尝试小结一下吧:第一,癌症不仅是一种生理疾病,更是一种心理疾病,对癌症的恐惧更会成为社会病;第二,从人类与癌症的战争可以看出,攻克癌症可不仅仅是医学的事情,它是需要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种因素配合才能打赢的战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互联网时代,抗癌事业也会进入全球协作。许光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坎儿就会被人类迈过去。
所以,我们身边或许都有不幸患有癌症的亲戚朋友,给他们多一点鼓励,只要再给医生一点儿时间,至少从整个癌症的历史来看,我们距离目标越来越近,我们没理由悲观。相信医生,相信科学,我们一定会战胜病魔的。
网友评论吧
@Ryan Cheung坏人杰:说起癌症,不如谈谈医学的治疗方向吧,以前医生以切除加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近年医药界都开始以“饿死”癌细胞为研究方向和治疗手段,就是减少或者折断血管向癌细胞供氧和营养物,当癌细胞没“食物”后自然会饿死,达到治疗的效果。再加上传统的化疗和切除手术,治疗工作事半功倍。
华人神探在美国
一个叫“陈查理”的中国人
中国跟美国这两个国家,真是一对冤家,不是冤家不碰头。
要说好,两个国家也真是好,比如说“庚子赔款”。《辛丑条约》之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叫海约翰(John Hay),算了一下,说我们是不是要中国赔的钱多了一点儿啊?当时中国驻美公使叫梁诚,听说了以后,赶紧抓住机会,向美国政府提出要求。双方一合计,不如这样吧,中国每年送100名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用这笔开支来抵多收的赔款。所以,才有胡适这些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
但要说不好,也真不好,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排华法案》。《排华法案》从1882年通过,直到1943年才废除。这是美国建国几百年以来直到今天,唯一针对特定种族的移民法案。都说黑人在美国受歧视,咱华人在美国还不如黑人呢。但你别以为1943年废除了《排华法案》,华人就可以随意移民去美国。按照规定,每年只给华人105个名额。真正让大规模华人移民到美国,那是1965年之后的事情,以通过《入境移民与国籍服务法案》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