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如果稍微深入了解一点历史就会发现,赫德这个人可不得了。用今天的话说,人家是“打工皇帝”好不好?首先,受聘于清朝,人家清朝可看重他,堂堂正一品大员哪。而且,说中国的海关被他掌管,并不是很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的整个现代海关体系都是由赫德一手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赫德,中国根本不可能如此快速地建立起现代海关。更重要的是,赫德的中国海关一旦建立起来,马上成为当时全中国最高效、最廉洁的行政系统,帮清政府偿还当时的战争赔款的能力,让清政府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而赫德这个人更为了不起的一点是,他身为英国人却得到了清政府无比的信任。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全都有他在中间参与、调停。《辛丑条约》谈判的时候,赫德更是作为中方代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阻止列强把中国瓜分——当时列强可是想把中国彻底拆解、大卸八块的。咱就先不要说一个中国政府里的外籍官员,你就设想一下,作为一个外资企业里的中国职员,你怎么摆平各方面的关系,让老大把公司全权交给你去掌管——光是这样也很了不起吧?何况是把整个国家的命运交给一个外国人呢?赫德到底有什么能力与魅力,能够获得这样的信任?我们就来讲讲赫德的故事。
爱学习的赫德
话说1854年7月,19岁的少年赫德在英国崭新的殖民地香港登陆了。这一趟,他从位于西方的祖国远道而来。当时的交通可不比今天,从英国坐船到香港,得在大海上摇摇晃晃将近两个月。所以,抵达目的地的赫德精疲力竭。他要在香港停留两个月,学习中文,然后再辗转去宁波英领馆,出任见习翻译。
想当年,英国在全球的殖民地、租借地那么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像赫德这样的年轻人,不少都会选择前往海外创业。但是,这无异于一场赌博。当赫德抵达中国的时候,同时意味着,他没得反悔,没有退路。因为一张从中国回英国的船票,需要省吃俭用积攒整整一年的薪水。而且,中国的海域很不太平。在从香港北上上海的途中,赫德的船遇到海盗,差点儿丧命。
年轻人嘛,初来乍到,最重要的心态当然是谦虚学习。当赫德刚刚来到上海的时候,见到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他也是个传奇人物,中国海关的第一面旗就是他设计的。李泰国跟赫德聊天,感觉这小伙子不错。从他们的聊天中,可以看出英国人的整体布局。其实英国人在全世界都这样,一切“利”字当头,只要有钱赚,凡事好商量。当时他们给中国的长远规划是要把中国纳入英国人建立起来的世界贸易体系中。所以,要在中国建立全新的制度,比如廉洁的官场等。这不是为了中国好,而是对大英帝国比较有利。
然后,赫德就去了宁波。在宁波的工作很轻松,但是赫德一点也没有闲着,不断自学、不断观察,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官场文化等。这就看出他性格上的过人之处,他天生腼腆和谦虚。我相信如果你问他,中国官场上的那些习惯,比如爱面子、讲排场好不好,他一定会跟你说不好。但不好归不好,这就是现实,中国人几千年来养成的习惯,谁也不可能忽视。你到别人的地盘,先别忙着指手画脚。而宁波虽然比不上上海,但毕竟也是五口通商的其中一个城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年多下来,赫德已经是个业务熟练的领事馆职员了。
这里岔开说一句,很多大学生常常问许光头关于择业的问题。我都会跟他们说,首先你要看看自己有多少野心,对未来的抱负有多大,然后才能谈怎样择业。如果你没什么抱负,决定抱残守缺过一辈子,那就去大机构吧,考公务员、国企、大银行等。但是,如果你有很大的抱负,想开创一番事业,那就要选择一些新的行业,比如互联网企业。但是,即便是这些新兴行业,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去百度、腾讯这样的大公司,一种是去小公司。你要是问我,我的建议会是去小公司。为什么?因为在小公司里,只要你是个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赫德就是这样啊,他没有去上海——当时确实有人这样建议过他,但他选择去了宁波。机会往往就是给赫德这种人准备的,靠自己的出色表现,才在宁波干了4年,他就被任命为英国驻广州领事馆二等帮办,成为统治广州的联军委员会成员。这年,他才23岁。但是,他到广州前,当地出了件大事。
1856年10月,广州清军收到消息,说有几个海盗跑到英国的船上。清军登船抓捕了12名疑犯,但是在过程中,英国的国旗被取下。当时广州的英国领事名叫巴夏礼(Harry Smith Parkes),找茬说英国国旗被玷污,要求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公开道歉。叶名琛碍于颜面,没有照做。事情拖到第二年12月,英军炮击广州。1858年1月5日,巴夏礼带一队水兵活捉了叶名琛。赫德到达广州的时候,正赶上这件事谈判的当口。当时,代表清政府去谈判的是广州巡抚柏贵。赫德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担任巴夏礼的中文翻译。
两边入座,那就谈吧,该怎么赔偿怎么善后。谁知,正当双方还在寒暄,没有开始正式谈判的时候,突然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个名叫巴特的英国上尉被发现死在广州东南门外的沙滩上。尸体上分明看得出是被乱石砸死的痕迹。一众人等,放下谈判的事情,匆匆赶往案发现场。巴夏礼暴跳如雷,当下把现场的所有围观人员扣下,质问是谁干的。没有人回答。巴夏礼命令把一个中国老头拉出来,下令用石头砸他,直到有人供出凶手为止。这个举动,立刻引发了小型暴动。巴夏礼命令步枪队,射杀试图上前的中国人。中国平民百姓怎么可能是现代化武器的英军的对手呢?于是,一排排手无寸铁的人应声倒下。中国人的鲜血,就这样偿还了英国上尉巴特的生命。但是,巴夏礼并不买账。
这一切,都看在赫德的眼里。他的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
在那个年月,其实中国民间和外国人之间经常擦枪走火,尤其是在福建、广东这些南方地区。赫德对巴夏礼有怨言,觉得他的基本态度就不对。巴夏礼是那种典型的受过“社会达尔文主义”灌输的人。在他眼里,中国就是落后嘛,落后就要挨打。那你中国人活该啊,我英国说什么你都得照办,你中国政府没有任何的议价能力。但是,赫德绝不这么看。在他眼里,巴夏礼只是个跋扈的自以为是的英国官员,对中英关系一点儿好处也没有。但他虽然心怀不满,却懂得隐忍。在广州做了3年公务员,1861年被调回上海。
这次,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因为李泰国腿伤,要赫德和另一名官员来代理总税务司。这年赫德才26岁,就掌握了庞大的中国海关。其实,李泰国也和巴夏礼一样,面对清朝政府的时候,满脑子的傲慢,根本看不起,虽然名义上他是两江总督任命的,需要对两江总督负责。赫德这时候清楚地知道,他必须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办好海关事业,更重要的是扮演好中英两国的“中间人”,帮助两国更好地沟通。马上,机会又来了。
6月,恭亲王奕?e844召见赫德。1861年,太平天国运动。奕?e844找赫德,是想听听他对镇压太平天国的意见。为什么奕?e844要找英国人赫德呢?因为这时候,俄国和法国都给出了他们的方案。俄国建议派出一支俄国舰队,前去轰炸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法国则表示,可以帮助清廷购买一支舰队。赫德深知这是千年等一回的机会,做足了功课。
在前往恭王府之前,赫德准备了七件章程,两件禀呈。因为他是海关总税务司,所以主要从财政危机出发,提出自己的意见。赫德认为,俄国的方案虽然比较省钱,但是俄国军舰只要开入长江,就不会撤退,得不偿失。而如果按照法国的方案,购买舰队的话,作为海关负责人,可以提供怎样怎样的帮助。最关键的一句是:“我可以负责具体落实这笔费用,不用户部另外支出。”
这个洋鬼子还挺上道儿
你看,赫德虽然是个外国人,但真的是懂得怎么跟领导说话。有些年轻人,不懂怎么跟领导说话,光顾着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考虑怎样让领导接受意见。领导是有架子的,你不能说,我的意见多好多好,你接受吧,那不变成领导执行你的意见了吗?你得说,我觉得某个意见好,作为身在某个职位上的马仔,我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帮助领导顺利完成任务。这样一说,奕?e844心想:这洋鬼子还挺上道儿的,不错不错。跟赫德说:“中国政府把你看作是自己人嘛。”就这样,赫德取得了中国政府的信任。两年后,他正式成为大清海关总税务司。
这里,我们不是想说赫德怎样在官场得意,如果你把这些当成官场晋升厚黑学,真可惜了。许光头真正想要点出的是,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从1861年到1911年,赫德掌管中国海关整整半个世纪,这段时间正是大英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用今天一个流行语来说,赫德是个如假包换的“强国人”啊。巴夏礼、李泰国都是“强国人”,赫德也是,但赫德跟他们有何不同?
其实,你要是赫德,在他那个位置想想,多尴尬。一方面,他是英国人;一方面,他是清政府任命的官员。很多时候,左不是,右也不是。而两方面又都对他十分信赖,很多事不得不由他去做。比如在云南发生的“马嘉理事件”,也是赫德出面调停的。
什么是“马嘉理事件”?简单说,就是1874年,有一支英国勘探队从殖民地缅甸出发,勘测滇缅陆路交通,除15名探测队员外,还带了150名英军士兵。这个事情,直到今天也说不清,到底他们带士兵有没有别的企图。但是,作为云南当地的官员肯定是很紧张的。跟马嘉理交涉未果,双方交火,马嘉理被击毙。好了,事儿又闹大了,怎么办?英国公使威妥玛又借机发作,狮子大开口,要中国开通从西南经缅甸到印度洋的商道。清政府这边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你要不要民意?一支外国军队跑进来,谁知道他们来干吗的?驱逐他们本来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道歉,你这个政府还有没有统治合法性?赫德就得灭火,不断地跟英国方面解释,这真的只是个意外事件,保证不会再发生。
赫德希望双方能各自做出让步,建议中国增加重庆、宜昌、南京、芜湖、温州为通商口岸,调整关税,变相部分满足威妥玛的要求,中国政府也不失面子。但是,这个方案英国方面不接受,还是不依不饶,给中国最后通牒说要开战。末了还是美国介入,才息事宁人。总之,赫德几乎每天都在处理类似的事情。
我们经常想当然地认为,赫德肯定代表英国,帮英国说话。但是,站在赫德立场上,他真的有一份打工者的心态——既然是中国政府任命他,他就要恪尽职守。有次他跑去英国领事馆,跟公使说:“我以一个英国公民的身份跟你说话。”公使说:“少来这套,你不可能站在英国立场上,因为你是大清海关总税务司。”
但是你说赫德真的是清朝人吗?也未必。有次,他跟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聊天。郭嵩焘问赫德:“你是帮中国,还是帮英国?”赫德说:“我一辈子像骑马,不敢有任何偏袒,稍微偏一点儿就会摔下来。”郭嵩焘又问:“那必须不能中立的时候,你怎么办?”赫德说:“我毕竟是个英国人。”
赫德一生的梦想,其实都是希望中英能够结盟。中法战争的时候,他就极力主张英国站在中国这边,劝中国不赔款,然后中英结盟。我们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出于爱英国,让英国在世界上越少敌人越多朋友越好。但他的一生,大半辈子都住在中国,对中国肯定是有感情的。赫德本来有机会升任英国驻华公使——又清闲又名利双收,但他因为担心无人能管好海关而拒绝了。
赫德的很多决定,也看得出,希望中国能够变成现代文明国家——这对全世界都是好事。但是他在清朝任职半个世纪,眼看着清政府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这个他服务的国家,不仅没有变得文明,反而越来越腐败不堪。1898年,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赫德一直想中国自强,前后上书不下十次,但无一准行。以下这句话最重要:“今中国危矣!虽欲言无可言矣。”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之后,赫德代表中国出席《辛丑条约》谈判。他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他真的累了。1908年,赫德离开中国,北京火车站鼓乐齐鸣,欢送的人群挤满站台。1911年9月20日,赫德在英国去世。又过了10天,武昌起义,赫德没有看到他一生牵挂的大清帝国寿终正寝。但是,他为中国建立起的现代海关系统,直到今天还在运转。
赫德的一生,给我们示范了怎样做个“强国人”。其实,无非是《蜘蛛侠》里的那句话:“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强国人”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吧
@老六不是老三老四:大国崛起容易,大国民崛起不容易。中国人要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确实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