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种剧烈变革即将到来的前夜,抱残守缺的势力会挣扎得最为厉害。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两种地方最乱、最没底线:一种是新兴行业,比如互联网;一种是即将被淘汰的传统行业。前者乱,是因为规则尚未建立,但是总的趋势是乱着乱着会越来越好;后者乱,是因为即将灭亡,负隅顽抗——读历史就有这个好处,我们看的不是现状,而是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这里要介绍这本书的题目尤其切题,叫《职场没有自己人》,作者是台湾漫画家马克。
马克不上班
关于职场的种种,过去早有过许多经典论述。比如说,职场就像一棵树,职场里的人就像树上的猴子——往上面看,全是屁股;往下面看,全是笑脸;往左右看,全是耳目。有的人觉得自己做了老板就好了,那你是忘了钱钟书先生的谆谆教诲。他在《围城》里说:“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相信这些话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马克在这本书里也有很多有趣的观察,告诉你很多职场潜规则,比如有一页他说“老板的这些话,听听就好”,意思就是别当真。哪些话呢?“没事就早点儿下班”“公司没有你不行”“公司不是我的,是大家的”等。
前段时间,我在香港见到了马克,和他聊了聊。我很好奇的一点是,据我所知,他也是个不上班的人,为什么会对职场这么了解呢?
这个先按下不表,许光头想先来说说马克为什么会不上班呢?
话说,2004年之前的马克,那时候还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感觉帮别人打工也没什么意思,不如就跟几个搞创意的朋友一起下海创业。但是在传统商业社会,这种创作人创业的结局往往总是产品很好,但是缺乏合理的管理和运营,结果盲目扩张,经营不善,失败告终。更为糟糕的是,在公司负债的时候,一起创业的朋友瞒着马克去借高利贷,结果朋友跑路,马克只好一个人背起过千万台币的债务——注意,那可是10年前啊。马克盘算了一下,如果去找份工作,你的工资算得出来的,一千万,这辈子也还不上。所以,干脆硬着头皮往前冲吧。直到2008年8月,一个叫“马克”的漫画人物在博客(blog)上诞生。
所以,马克虽然不上班,却能知道很多职场秘密。靠的是什么呢?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作,他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读者。以前的传统媒体时代,就是报纸、杂志的时代,所谓的“读者反馈”其实都是“假”的,因为中间的过程太曲折。你在报刊上发表一篇作品,读者看到,写信给编辑部,编辑部转给你,中间隔了多久?等信到你手上的时候,读者可能对你的作品已经有了新的解读。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你怎么保证编辑部不会把读者的信件筛选过才给你?
我们常说互联网时代,其实在互联网时代内部,已经划分出好多不同的时代。比如,马克是在博客时代出名的漫画家。而其后,互联网从博客时代转型到脸书(facebook)时代,也就是web2.0时代。马克说,在这个转型中,很多创作者都倒下了,都没能转型成功。不仅是漫画界,在文字界也见到类似的情况,很多博客时代的网络作家到微博时代就倒下了。
于是我问马克为什么会这样?马克认为,这跟多数在互联网时代中起来的创作者缺乏专业的团队管理有关系,时代的变化,需要专业来应对。没错,互联网可以令你很有名,动不动有成千上万的拥趸,但是把名气变成票子,这完全是两码事。那我又问,要怎样把名气变成票子呢?他说,比如出书啊,做活动啊,接广告案啊,等等。但听到这里,我立刻就发现不对劲儿了,那就是,虽然这些创作者是在互联网上成名的,但是听起来,他们的盈利模式似乎和传统时代没什么区别嘛!于是我又问马克:如果我们可以摆脱传统的盈利模式,不靠传统商业,比如现在微博上推出的“打赏”模式,不是经过书商,而是让自媒体的读者直接把钱给作者。这样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做到真正独立自主的创作者呢?马克听了,同意我的观点,但是又指出从现实层面考虑,在台湾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可能。
马克认为,像“打赏”这样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只有在大陆才能做起来。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大陆的人口基数足够大,每个人给一点点,总数就可以很惊人。第二个,在许光头看来更重要的,就是大陆的网络技术成熟度比台湾高得多。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做得好。而恰恰是这一点,不仅是在台湾,而且在香港做得也很不好啊。整天讲“电子商务”,实际上,是只有“电子”,没有“商务”;或者只有“商务”,没有“电子”。许光头很同意马克的观点。其实在我看来,这也就是这几年大陆有越来越多独立的创作人出现的原因。有那么多新玩意、新玩法,是让港台创作者很羡慕的。大陆对于年轻创作者来说真的是天堂。
我们讲“职场没有自己人”,真正的用意是想告诉大家,所谓“职场”其实是你想象出来的。如果你掉进这个被建构出来的框框,会把自己玩死。在“职场”之外,其实有无比巨大而美好的空间,可以给你大展拳脚。
在职场里,有太多身不由己的事情,有时候想想,真是浪费时间。比如,马克在书中也说到的,参加各种认识不认识的人的婚礼应酬,马克教你各种拒绝参加别人婚礼的办法。你说,如果我们的生命要花在这些琐事上,我们难道是为这些跟我们毫不相干的人和事而活着吗?我绝对没有批评参加应酬的意思,因为在所谓的“职场”内部,如果你选择玩这个游戏,这些全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你既在职场,又故作清高,那么会把自己搞得很惨。
那么有人会问,有没有可能搞“职场改革”,好像“五四”的时候搞“文明婚礼”那样,把“不文明职场”改造成“文明职场”呢?我的答案是:不可能。为什么?因为职场的结构,决定了它注定是个腥风血雨、你死我活的地方。
还记得前面所说的那个“猴子”的比喻吗?请注意,这个比喻中的核心,其实不是“屁股”“笑脸”和“耳目”,而是告诉你,职场的结构就是“树”型的。当你身在职场,就必须不断往上爬,直到爬到树的顶端。否则,你永远无法摆脱“屁股”和“耳目”。所以,你以为那些乱七八糟的应酬,真的是为了搞好人际关系吗?不是的,我们真实的动机,是为了安抚“屁股”和“耳目”,好让自己在他们不经意间超过他们——把我们的屁股露出来给他们看。
职场为什么这么残酷
为什么职场会这么残酷?因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场域内部,它会形成一个资源相对恒定的气场,为了争夺资源,必须拼杀。这样说或许又枯燥了,举个例子,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职务设定都是有限的,比如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几个副总经理。位置这么多,摆明了,大家就抢吧。所以,这个公司的规模越大,它的员工越多,那种为了争夺一个职位的竞争就会越激烈,越没有底线。只有在什么情况下,竞争才会稍微缓和呢?就是突然多出来一些新的职位,比如报社增加了“新媒体”部门,那么一些人才能通过并不那么惨烈的手段,获得晋升的机会。但是,我还是要说,残酷的竞争是职场不可避免的天性。归根到底,在职场这样的传统社会结构里面,一个关键词,就是“匮乏”。看清楚了职场的这一本质之后,你问问自己,真的还要在里面继续玩下去吗?
好了,又要说到互联网,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数千百万年来的匮乏状况。“地球村”三个字,很多人觉得只是一种文学化的描述——我跟美国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坐飞机好几个小时呢,怎么就是同一个“村子”呢?那你不妨想想看,现在世界上有个叫“维基百科”的网站,此前我专门看了一下现有的数据,共有词条79万条,页面373万个,注册成员将近186万人——这是来自全世界的网民,自发形成的百科全书编辑团队,全人类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汇聚在一起,你说跟一个“村子”有什么差别?而更为可怕的是,这么大规模的团队协作,有多少人是“管理员”呢?说出来吓人,只有82人。互联网正在逐渐打破所有传统社会的“疆域”“边界”的概念,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归根到底,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将通过这种全球的连接,彻底告别匮乏,从而进入“丰裕时代”。如果说“匮乏时代”的关键词是“竞争”的话,那么,“丰裕时代”的关键词无疑是“分享”。分享资源、分享智慧、分享创意……这个时代的发展快到你难以想象。前不久,还是在《夜夜谈》节目上,我跟郑佩佩大姐说到3D打印。我说,人类不久就不需要遗体捐赠,因为会有3D打印的器官问世。佩佩姐问我:“你这辈子能见到这天吗?”这不,就在不久前,第一颗3D打印的心脏已经问世,而且被成功放入一个婴儿的体内。所有的事情,就是这么快,让你来不及反应——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那么,那边有人问了:许光头是不是要叫我们立刻离开职场,现在就去辞职呢?难道“99%的人看完都辞职了”吗?绝无此意。非但如此,我还要奉劝各位想要创业的年轻人,对辞职这个决定一定要谨慎。马克也认同我的看法,他认为不要太年轻就创业,因为心智还不够成熟。心智成熟是很重要的,前路虽然光明,却同时布满荆棘,不见得每个人都承受得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在“匮乏时代”长大的,不见得能应对“丰裕时代”的挑战。
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马克是明白“丰裕时代”的精髓的。他说,互联网时代的创作者真要放下架子,“大家喜欢你,不是因为你很**,而是因为你懂我,所以我挺你”。没错,互联网时代不是谁说服谁的时代,而是寻求认同的时代。所以,你只要在网上随意去观察一下,那些还在和人急赤白脸吵架,装得好像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像个救世主或者权威一样的人,一定要跟别人争个你死我活的人,肯定还不是“丰裕时代”的新人类,终将被历史淘汰。
不要轻易辞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老板并不如你想象得那样轻松。有些人会被一句“替自己打工”骗到,以为好牛逼,想什么时候休假就什么时候休假。等你自己做了老板,你就再也不想休假了。自由是个很美好的词汇,但是你总是要不断问自己,是否做好接受自由的准备。不然,自由就是不能承受之轻。
我们不用急着辞职,我们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来迎接“丰裕时代”到来。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个创意无限的世界。那么,怎样的社会配得上创意呢?不妨给大家推荐一位美国的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他曾提出创意城市应该具备三个“T”,分别是:Technology(科技)、Talent(人才)以及Tolerance(宽容)。不要说那些假大空的话,就以这三条标准来衡量,你觉得你生活的社会做好准备了吗?
网友评论吧
@明仔挺住:作为一名苦逼的银行职员,哥真的很崇拜许光头啊!他敢从那么有名的《明报》辞职去经营自媒体,是不是因为他看透了职场的没意思呢?哥很同意许光头说职场没有自己人,身边傻帽儿一大堆啊!什么时候哥才能脱离苦海呢?
所有生活都是一场实验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上世纪80年代,有大量毫无底线黑苏联的段子。比如,有次苏共总书记**********和美国总统里根见面,里根就跟**********说:“你们苏联怎么搞的,一点言论自由也没有,你看在美国,随便一个公民开口就可以骂我,多自由!”**********冷笑一声,说道:“谁说我们苏联没有言论自由,在我们苏联,随便一个公民也可以开口就骂你,一样的嘛!”这就是当时人们茶余饭后最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也有人说,苏联就是被这些段子给说垮的。
这个段子肯定是假的,但是里面提到美国人开口就可以骂总统,这倒是真的。不要说是路人甲,就算在公开发售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拿总统进行各种没有节操的调侃,都是可以的。甚至于,拿总统为题材拍色情片都可以。
我们经常讲欧美国家,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他们都差不多。但只要你仔细观察这些国家,就会发现很不一样,美国的言论自由比其他欧美国家宽松得多。比如,二战以后多数欧美国家都立法,不许任何人在任何公开场合发表任何否认德国对犹太人进行过大屠杀的言论。但是,这在美国竟然是被允许的。为什么美国人有这样的言论自由?那主要是因为,美国有一条所谓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公民享有绝对的言论自由。
给大家讲一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