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人民都反对腐败,腐败之所以引起公众的一致反对,主要是因为其破坏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秩序。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腐败虽然给寻租人带来收益,但是增加全社会交易成本,消耗相当部分的社会经济资源。不过,相对于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其引发的社会后果更广泛、更深刻:首先是产生社会不满,道德滑坡;其次是破坏平等竞争环境,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其三引发反对党对执政党和政府合法性的反对。因此有的学者更概括地指出:“腐败行为除了自然破坏之外,主要是其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性破坏。”而政党尤其是执政党作为一个国家最大的权力拥有者,最容易出现腐败,而党内腐败的危害性也更大,也最让群众反对,它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影响到党的群众基础。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印尼专业集团、台湾国民党,这些连续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纷纷在20世纪末丧失执政地位,党内腐败是致命原因。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败,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党内的腐败问题还不严重,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腐败问题愈演愈烈,20世纪末形成一个高发期,党内腐败已经成为群众最为不满和深恶痛绝的问题。中国规范的官方文献中第一次出现“腐败”一词是1988年,到1993年正式开始部署反腐败的各项工作。中国现阶段腐败现象的表现各色各样,拜金、拜物、聚宝、享受、徇私、徇情、贪色等应有尽有。具体讲就是,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非法贪污、挪用、侵占、聚敛公私财物,以至于受贿、索贿,大搞权钱交易和贪赃枉法,此谓拜金、拜物、聚宝。“上午随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搂着裙子转”,包二奶、养情妇、声色犬马、吃喝嫖赌,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腐化堕落,败坏社会风气,成为社会的寄生虫,此谓享受、贪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权谋私、纵容包庇、大搞裙带关系,为亲属、下属非法牟取政治和经济利益,此谓徇私、徇情。凡此种种,无不严重侵害党的健康肌体,损害党的良好形象,破坏党群关系,削弱党的执政地位。在过去的20年期间,被以各种方式揭露于公众面前的腐败案件数量、涉案官员数量、涉案中高级官员数量均在不断上升,在显示反腐败之空前成就的同时,也显示出腐败现象在中国社会里不断蔓延,已经到了群众深恶痛绝,影响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地步了。
与腐败紧密联系的,是党内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作风和形形色色、花样翻新的种种特权。这些不良作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不是一个小问题。党的作风包括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学风等几个方面。党的先进性必然要求党员具有先进性。党员思想上必须是先进的,组织上是有纪律的,工作上是模范带头的,学习上是自觉的、联系实际的,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党员。所以,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应有的作风,这是保证党的路线政策得以顺利贯彻的需要,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改善党群关系的需要。如果党员没有好的作风,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先进性,没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就不能团结群众一道前进,不能把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执政地位就难以稳固。
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诸多优良作风,包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其中,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贯穿于党的作风问题的各个方面,是党的作风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党的作风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衡量党的作风好坏的标准,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目前,党的作风整体是好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在某些地方或某些党员身上,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不良作风更具有普遍性,更容易在群众中形成不好的影响、造成党群关系紧张,使群众对党产生不满。问题反映在思想作风上,就是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反映在组织作风上,就是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党的纪律和用人唯贤,搞独断专行、自由主义和用人唯亲;反映在工作作风上,就是不能密切联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映在学风上,就是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反映在生活作风上,就是不能清正廉洁和艰苦奋斗的享乐主义、腐化主义。而群众最为不满、危害最大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搞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具体表现为: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不深入基层;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和群众;搞各种名目的“达标”活动,表面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作风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不讲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不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讲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生,不讲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先人后己;而是有利就想,有钱就图,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他们口头上喊的是为人民服务,做的却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口头上说要做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却成了人民的“老爷”。有的不是为人民谋福利,而是鱼肉百姓、剥削群众。从这些党员干部身上,已经一点也看不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他们的政治觉悟甚至不如普通老百姓。这两种作风严重违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违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会削弱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重拳出击,大量强调转变作风,推出八条实实在在的举措,目前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关键要形成制度化,要首先通过治标为治本扫清道路,然后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四、制度缺失和体制失范
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但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对党员干部权力和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制度,使权力和行为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社会民主的发展也要靠制度来保障和规范。制度缺失和体制失范,以及党的监督、制约、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党内腐败滋生蔓延和不良作风形成的深层原因,而党内民主制度和执政方式的不完善是社会民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其一,党对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腐败是不受制约的权力的伴生物,无论何种形式的腐败,归根结底都是权力的腐败,都是以权谋私的行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更需要完善有力的制度监督。然而事实上,党对干部的监督机制仍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监督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往往只有原则的规定,没有具体的可供操作的制度保障,监督难以真正落实;监督体制没有完全理顺。(2)党内监督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难以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乏力。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内监督不力,致使党内腐败滋生蔓延、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