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晰从来没有想过,只是一个朱文文,就会成为她与沈谦渐行渐远的开始。初一那年的冬天,寒假刚刚结束,学校里就传遍了沈谦与季昕的事,不是放在台面上的,但确实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而她莫小晰,似乎是注定了要退出沈谦的生活,差别只在于,是在怎样的一个时间点。
刚上初一的时候,莫爸爸和莫妈妈就已经决定,在这个城市的西面、新开发的商住区里,买了一套新房子,虽然是楼房,却是跃层式的楼中楼,160个平方,30多万的房子,在1997年,对于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来说,还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一年开始,莫爸爸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起来,虽然莫小晰不太关心爸爸妈妈在做什么,还是在偶尔夜里去上厕所、去倒水喝的时候,听见爸爸妈妈在房间里说话,讨论着莫爸爸打算离职专心做生意的事情。
然后,就在1998年的初春,沈谦渐渐开始不再跟莫小晰一起上学的时候,莫家搬家了。
搬家那天,沈谦一家人也来帮忙了,到了新家,沈爸爸和莫爸爸一道爬上爬下摆放大件,沈妈妈帮着莫妈妈打扫卫生,莫小晰则被派到了最简单的活: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和东西。没有任何争议地,沈谦当然是要去帮她的忙。
莫小晰的房间,装修成了她喜欢的样子,十来个平方的房间,用地板做了层次,休息区的地面比学习区抬高了十公分,又在窗前留出了大块的空地,任由她放娃娃,还可以坐在娃娃堆里晒太阳看书。当然,她最心爱的大抱熊是一定要占据主要位置的。
两个人都没有多说话,莫小晰从打包的纸箱里一样样地把娃娃、衣服、书拿出来,沈谦就默默地帮她归类,书搬到书架前面的桌上,娃娃放在床边地上,衣服放到床上,再由女孩子自己一样样地摆到该摆的位置上去。
整理到最后,一切完成了,仍然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女孩子跑去楼下拿了莫爸爸前一天就买好的可乐,一人一罐,然后两个人爬到和窗台相连的书桌上坐着,看着楼下刚刚种上的树苗,突然沈谦就来了一句:“这里真漂亮。”
“嗯。就是现在住的人太少了。”莫小晰静静地顺着他的话往下讲,是十年来习惯的样子,却又仿佛,那么疏离。
“小晰……”似乎是犹豫了许久,男孩子终于开口叫她,是她很少听到的柔和语调。她没有答话,只是等他说下去,却终于,也没有下文。停顿了好长的时间之后,他的话锋却突然一转,好似不经意地问她:“听说张胤家也要搬到这一带来了啊?”
“哎?”听到张胤的名字,莫小晰似乎是起了应激反应,脸上微微烫了起来,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难过一闪而过。
“哦,上次我们几个小学同学约了打球,他也来了,好像听他这么说吧。”
“嗯……我没听说啊……大概,是碧潮路那边的市府宿舍区吧……比这里离市区近多了啦,差三站路呢。”
“哦,大概吧。”
这么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话,艰涩到连沈谦都觉得无趣起来,最后只是静默地靠着墙,喝着可乐,看楼下保安骑车自行车巡逻经过,然后又有一个遛狗的住户,穿着居家服牵着只喜乐蒂,让狗狗在楼下的矮树丛边撒尿。
十年之后莫小晰想起来,那一天竟然就是最后的最后了。在那一段艰涩的对话结束以后,整整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两个,都再也没有走进对方的家门一步,这样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空间和对话,再也没有了。
搬离师大之后,莫小晰和沈谦之间的往来,渐渐只剩下了在学校里遇见时的招呼,还有在食堂吃饭时,偶尔坐的比较近的时候,一群人一起的闲聊。若要说还有,就是心照不宣的,每年的生日,还是会给彼此打个电话,倒也不知道该多说什么,生日快乐还是要讲的。
两个人都不知道的是,在背后,彼此都还是一样的心情,和过去的十年一样,帮着另外一个人:没有男生敢欺负莫小晰,因为沈谦放过话,莫小晰是他妹妹,谁都不许动她;女生堆里常有沈谦的“桃色新闻”传来传去,莫小晰也总是会站出来,虽然不会像从前一样争得脸红脖子粗,还是会坚决地说“沈谦不是那样的人”。
遇到年级或者学校活动的时候,莫小晰忍不住,还是会在睡前整理书包时,打个电话给沈谦,提醒他不要忘了统一着装的要求,或者不要忘了带学校规定的东西。
十年,他已经是她的习惯,而她,或许也是他的习惯。
两个人总还是有很多默契的事情,比如初二那年的那个傍晚。
那个星期轮到二班值周,沈谦被安排的岗位是校门口,一同站岗的还有季昕,三男三女,六个人,分别站校门的两边,迎送同学上学和回家。那天有企业到学校搞食品的推广活动,每个出门的同学,都能拿到两小包的推广零食,如果是推着自行车的,则会由值周同学分放到车筐里。
莫小晰那天值日,擦完黑板锁完教室门出来,天色已经渐黑。去自行车棚取完车,莫小晰想着这天的作业,低着头推着车走,眼看拐个弯就到校门口了,却突然有人放了什么东西在她的车筐里,然后听见男孩子低沉但好听的嗓音:“同学你好。”
她倏地抬起头来看他,这时间学校还没打开路灯,只有传达室昏黄的灯光远远地映过来,虽然是这样近距离的一个人,却只能依稀分辨出轮廓来。但她却清楚地知道他是谁。沈谦。虽然只有简短而快速地从舌尖滑过的四个字,她却就是能听出他的声音来,仿佛是演练了一千遍一万遍,在身边嘈杂的自行车铃声、谈话声、街上的汽车喇叭声之中,就那么几秒钟的时间,她就是能听出他的声音来。
女孩子在黑暗中直愣愣地看着对面的男孩子,隔着自行车车筐的距离,虽然无法看清,她却知道,他也一样看着她,仿佛空气一瞬间都凝滞,就这么无言以对的,两个人停在那里。
不知道过了多久,或许是几秒钟,或许是几分钟,男孩子主动打破了沉寂,迅速地跑去一边拦下了另外一个推着车出来的学生,还是一样的一句:“同学你好。”然后,再换下一个。
莫小晰默默地推着车走,拐弯到了校门口,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背影,在黑暗中,完全无法看清的背影。不知是不是学校突然打开了路灯刺得她眼花,灯光亮起来的一瞬间,她仿佛看见男孩子从她的房间把头回转了过去,就好像刚才他和她一样,回头看过对方一眼一般。
女孩子扭头推车出了校门,经过季昕身边的时候,竟有一点心虚。骑车回家,一路上在车流里穿行,车筐里那两包小小的零食随着震动跳动着,包装摩擦出“呲啦”“呲啦”的声音,一下一下,竟听得她心里空荡荡地难受起来。
这是莫小晰跟谁也没有说起过的事,1998年,11月,25日,的傍晚,他和她,曾有过那样几秒钟的地久天长。
然而,她和他,是永远也回不去了的。即便他到了初三的时候突然又撇清了和季昕的关系,即便他始终以她哥哥的身份在众人面前存在着,她和他,却都已经没有了时间去重新回到他们不曾疏离的当年。
中考过后,莫小晰没有任何悬念地,考上了最好的市一中。张胤也顺利升上来了这学校的高中部,从初二开始,以前最不爱念书的他就突然好学起来,最后竟然是以超过中考重点线30分,比莫小晰还高一分的分数考取的。沈谦却没有进这所全市最好的高中,而是突然地,没有任何预兆地,就在沈爸爸的安排下出国念书去了。
包括莫小晰在内,所有的人都觉得突然,那时大家都觉得,在国内读不下去了的人,才会花钱到国外去念书,但沈谦,他是师大附中尖子生中的尖子生,老师们都看好他,指望着他去替师大附中摘取市一中的新生奖学金这个荣誉,虽然他去了美国也是念那边最好的高中,虽然他拿到的是那所高中那年给中国的唯一一个名额,仍然是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然而谜底很快地揭开,在2001年的春节。
正月初八,各单位结束年假恢复上班的第一天,莫小晰去许安然家找她,打算跟她上街去买新学期的文具。在她熟门熟路的师大宿舍区,才走到2幢的楼下,就看到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挂的是公安牌照,然后她就看到两个表情严肃的男人和沈爸爸一道从楼里走出来,气氛莫名地沉重。沈爸爸看到了她,却没有像过去一样微笑着喊她“小晰”,没有招呼她过去聊几句,只是默默地坐进了那辆车,然后小轿车迅速离开了师大,几个附近宿舍楼的教工家属站在3号楼下的阳光里小声聊天,莫小晰听不真切,只是耳朵里刮到了只言片语,“沈副校长……检察院……难怪……儿子……美国……”
一个星期之后莫小晰在饭桌上听爸爸妈妈说起,才知道沈家出了天大的事:不久前市里两个副市长被检举有经济问题,扯出了一大串涉案人,沈爸爸也是其中一个,罪名是贪污,以权谋私。
一个月后新闻出来,法**开庭公审,黑压压地站了一排被告,都穿着看守所的背心,莫小晰看了许久,也找不出哪一个是她熟悉的、疼爱她的沈伯伯,只在念起诉书的时候,听到了沈爸爸的名字。后来一年的时间里,辗转从莫爸爸莫妈妈还有几个常见到的叔叔阿姨口中听到,沈爸爸最后被确认的贪污金额是十万元,判了十年。沈妈妈把师大宿舍的房子卖给了年轻的等房结婚的老师,好像搬去了她炒股赚钱买的一套中套房子住,和师大的这些老邻居们都没了往来,沈谦在国外,听说寒暑假也不回来的。
莫爸爸和莫妈妈聊天的时候,不避讳地让莫小晰听见,说是沈爸爸其实早知道要出事,才把沈谦送了出去,又转移了大部分的资产,还留够了钱供沈谦念书,而且沈爸爸是因为副市长的事被牵扯出来的,算不上是主要的打击对象,所以也没被深究到底有多少不清不白的收入,就定了个十万,按照一万一年判了。
只是,毕竟是出了这样大的事,都在电视上公审了的,虽然不见得能看得出被审的那一个是沈爸爸,却是真真切切在电视上点名道姓地说了的,还放了穿着看守所背心的大头照和简历。大概是人言可畏,也或许是觉得羞耻,沈妈妈和所有的老邻居都断了联系,即便是莫妈妈这样跟她几十年交情的老朋友,她也避而不见,彼此知道联络电话,却也只是在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沈妈妈躲避着,倒是让莫妈妈也不好意思非要跟她见面。
两家关系就这么淡了。莫爸爸和莫妈妈渐渐也很少提起沈家人,偶尔说到的时候,多半是惋惜的语气,叹息沈谦是个不错的孩子,只是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将来可能很麻烦,也未必会愿意回国来,又叹息沈妈妈,老公进了监狱,儿子在国外不回来,不知道日子要怎么过。
每年沈谦生日,莫小晰还是会上QQ给他留个消息说生日快乐,头两年,还有个回复,到了后来,也没动静了,也不再见他上线。渐渐的,念想也就淡了。她始终记得他这个人,记得小时候那十年的好,只是,慢慢也就剩下了那些好,有时候想起来,竟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在面对面的情况下认出他来。
沈谦,莫小晰,他和她,就此一别,七年。她一度都以为,此生便是永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