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174200000012

第12章 苦把流光换画禅(3)

生,心系两地,不过抑制着,忍含而已。这一年也是丁丑年。《自述》里,齐白石说早年曾经算过八字,说他“丁丑年辰戌相刑”,“宜用瞒天过海法,今年七十五,可口称七十七岁,作为逃过七十五一关矣”。因此,从丁丑年1939起,齐白石本该七十五,就偷偷加了两岁,改称七十七岁了。作为一个旧式老人,无论在艺术上有多少创新,根底里的某些东西是难以改变的。那种长期以来的传统的心理性影响,会一直影响着画家的取舍。第二年,齐白石《自序》里写道:“(1938年)六月二十三日,即阴历五月二十六日,宝珠生了个男孩,这是我的第七子,宝珠生的第四子。我在日记上写道:‘二十六日寅时,钟表乃三点二一分也。生一子,名曰良未,字纪牛,号耋根。此自之八字:戊寅,戊午,庚寅,为炎上格,若生于前清时,宰相命也。’我在他的命册上批道:‘字以纪牛者,牛,丑也,记丁丑年怀胎也。’号以耋根也,八十为耋,吾年八十,尚留此根苗也。”中国传统文化,凡文人大率都懂得一些天文地理、命相医术,也因为这些知识的宽博,对自然万物的盛衰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齐白石也不例外。

齐白石晚年照《花鸟扇面》(局部)作为一个农民的后裔,齐白石内心还有着甚至连他自己也大愿意承认的一丝自卑心节。赢得文人的认可,也一直是齐白石的努力。即如书法的承袭,遇到胡1沁园、陈少藩之后,齐白石放弃了馆阁体,开始在书法上学习何绍基,遇到王湘绮之后,更是在书法上追慕金冬心。虽然是为了书法的进益而断然改变,但是很1937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齐白石从未经历难说没有一丝虚荣在里面。1932年,齐白石请在京城的文化名人为其诗集题辞亦过这样的事情,坐卧不宁,遂辞去艺术学院和京华艺专教职,闭门不出。唯一的出门,是亡友陈师曾的尊人陈散原九月间因郁愤绝食而亡。齐白石作对挽联:为大臣嗣,画家爷,一辈作诗人,消受清闲原有命;由南浦来,西山去,九天入仙境,乍经离乱岂无愁。

下联的末句,亦是齐白石的苦楚,离乡背井卖画刻印为有此意。这一阶段齐白石已经绝少画山水,但还是精心画数幅山水一一回报。其中赠吴北江的《莲池书院图》,赠张次溪的《葛园耕隐图》,一繁茂浓郁,一疏朗淡雅,都是精妙之作。上世纪30年代,齐白石也曾请金松岑为其写传,不能说齐白石全然不慕名利。只是后因金松岑去世作罢。后又请胡适为其写年谱,后胡适约黎锦熙、邓广铭参与校改、审定。也许,我们只能说,齐白石是亦新亦旧之人。北平沦陷后,第二年南京、长沙相继失陷,白石老人心绪不宁,《三百石印斋纪事》就此停笔。齐白石深居简出。因慕齐白石大名,前来形形色色求画者络绎不绝,与敌伪有牵连者亦不少,老人无奈,在大门上张贴告示:“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1940年,又贴出告示:“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之,恕不接见。”2国难闭居时期,无奈一垂垂老矣画家,只能在郁愤之余,读书刻印画画而已。这阶段齐白石山水不多,偶尔为之,却都堪称杰作。画僧弘仁有诗: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齐白石的作画习惯,若非应酬之作,都是在躺椅上闭目养神,神魂缭绕,待打好了腹稿,才慢慢画来。画好了还要悬壁上,似睡非睡,久久审视之。国难避居时期,想来这样的时候是更多的。1938年的《舍利函斋图》,结景开阔,疏朗,着色清雅,尤其是那几株虬曲的老柏树,着笔不多却显得苍郁。着笔不多的用意,是为了更能显出黑瓦白墙,以及白墙上的窗子和窗子里的安逸的人。那人正“新得一舍利石函”,沉浸于其间不能自拔呢。左上方的大段题跋,不仅在构图上起着平衡作用,且有生发画意的作用。也类似于平远之远山。中下一横折阑干,亦有齐白石的妙谛在。真个画面唯屋子有横直之线条,余者虬曲,为了呼应,齐白石应该是有意在中下的位置,那临江水的岸边,如同勾勒,写上这一段阑干。可以试着把阑干用手遮去,会觉得画面不够稳定,除开左上的长款外,这阑干犹如定海神针,缺不得。白石心意,可是如此?

《冰庵刻印图》,物象朴厚拙稚,山峰院落,简而又简,但是屋中绝小刻印之人却历历在目,一丝不苟,引人目光。所谓粗细,省略可以省略的,而不能省略的,“惜墨如金”写之,细微到可以用放大镜那样看。叫人如现代的蒙太奇镜头那样,由远而近,由模糊到清晰,目光直接一追至于屋内、案上,亲眼看见那刻印之人,刻印之手,刀子,在印石上清晰劲道的字迹那样。要到了那颗印石上,才戛然停驻。写至此处,甚至笔者也禁不住用放大镜看一眼那人眉眼,果然那人正平心静气,左手执印石,右手执刀,正想着如何布局,如何下刀。《舍利函斋图》里案前坐着的人物,亦是“舍不得也”那样用目光摩挲着(手还来不及洗沐)舍利函,让观者急切就追随着那人的目光而在那件舍利函上。齐白石画这样的画,画毕,会站在案头想观画之人在此画前会如何,心想一定会由大而小,渐渐趋近了要看清楚那个极小的人物。若是近视,还必得寻了眼睛,盲目般趋近了几乎要趴在案上看那样,那才看清了窗子里面的人物在做些什么。做些什么?也许什么也没有做。也如同汪曾祺先生用一柄放大镜看《韩熙载夜宴图》案子上的果盘,一只果盘里几个红色果实是什么。汪曾祺看了半天,竟然看清楚了,他说:

“嗐!原来是几只柿子!”这样的效果,齐白石想起来也是要窃笑的。抗战期间,齐白石虽然多次贴出告白,停止卖画,但是紧闭的铁门后面,从未停止画画。满腔郁愤,统统悄然转而为笔墨。齐白石笔下的大写意花鸟鱼虫、猛禽小兽愈加精彩,花卉色彩比对更为鲜明,笔墨愈加老辣,而又宛若“池塘生春草”那般天成。如作于1939年的《秋趣图》,红花妍丽,墨叶浓重,清澈秋光之中,蜻蜓飞来,知了落在竹篱上,蟋蟀、蝗虫,各得自在。《荷花翠鸟》则用饱和的西洋红直接点画荷花,衬以黑浓墨叶,焦墨写梗,红与黑,墨的干湿浓淡对比,都无一不好。衔着小鱼的翠鸟碧翠,使得画面另有一种娇妍。《莲蓬蜻蜓》,莲蓬和蜻蜓居左,右边留下三分之二的空白。空白是水面,虽咫尺之水,浩渺无边。此一幅似有焦点透视的意味,从比蜻蜓略高的位置俯视,一望水何澹澹。荷梗依旧是苍苍焦墨,焦到难以走笔那样。应该是用羊毫,全然依赖笔力表现出荷梗。

《冰庵刻印图》的硬挺。莲蓬略染调了藤黄的赭石,而反差在蜻蜓上,淡青的蜻蜓,与莲蓬对比十分协调。莲蓬之老辣,蜻蜓之轻盈,构图奇特,着笔极简,情趣盎然。题款也放在右边,画面右边似乎更加滞重了,却悄然地给莲蓬头的略微右斜,蜻蜓落下的时候向左下四十五度角,画面而得到了微妙的平衡,似乎从蜻蜓那里有微妙的力量“霎”地下去,与水面的波纹,有了奇妙不可思议的联系。下面的水,是淡墨的水纹,水纹荡漾开去,清凉凉的漾漾的就似乎一直到了画面之外。这一类红花墨叶的草虫,因颜色的强烈对比和工细与写意的反差和谐地同处于一幅画面,而达到了相反相成的效果。齐白石亦有相对细致另一种风格的草虫画。在一幅画了五种草虫的册页上,齐白石有这样的题跋:“余画草虫必用五色使工致笔,得者能知也。”画中除了枝条小写意外,草虫、甚至连叶片都十分精细。在构图上,齐白石也殚精竭虑。另一幅《蜻蜓莲蓬》构图之险,令人惊讶。从右下角分别向上向左上的两枝莲蓬,呈交叉状,而后在左上画了一只蜻蜓。画面力量平衡之微妙,几在分毫之间。画面左下的落款,巧妙地应和着画面,使得画面有一份悄然不觉的沉稳。《知了图》亦是。但恰恰是因为如此险的构图,才会叫人觉得格外有视觉上的新鲜感受。观者会感觉那儿有微妙的力量忽悠着,轻而沉稳,有些什么引而不发那样的味道。《岱庙图》中松树的结构形式也是这样,几乎是曲折的连环,却让画面于静中寓动。这也和画家画鸽子的方法,有同样的玄妙。《嘤鸣求友图》里的两只水墨八哥,犹如写生般活灵活现。一上一下,两两呼应。略掺杂赭石的山石,粗笔写就,带有泥土向阳的温暖。八大山人的孤寂一扫而空。

齐白石的艺术,成于他的坚忍不拔,更成于他的苦心孤诣。他的画虾,即是一例。齐良末还记得父亲学画虾的过程:“最早的话,他就是跟着郑板桥画的。郑板桥画虾,画的就是一个肉虫子,软骨囊囊的一个肉虫子。我父亲这个虾呢,后来他经过了自己的改造,虾头上有浓重的一笔,增加了它的分量。那叫虾黄。原来的虾须画了很多,后来定了往前伸两条须,往两边侧着两条须,往后两条须,一共是六条须。小爪呢,那个虾的身上小爪子分成了五段。以前的时候,他画的很多,后来他自己也感觉零乱,又加以改造。”记者采访齐秉正的时候,她说齐白石的虾“大变的有三次。最后画的这个虾,虾一节一节之间,有它的游动性,透明度”。记者就齐白石写生问到齐秉正的时候,她说:“过去的时候,逮蜻蜓做标本。我爷爷那个水园里边养着小草虾,但是那个不是他画的虾。为什么呢?那小草虾只有这么小,和大虾不一样。他画的呢,是把对虾和草虾相结合,所谓的移花接木手段。就是他把没有夹子的那个对虾和有夹子的草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看起来既威武也够大。小写意虾画那么一点,就表现不出来,只有把它画大了。”对自己这样的画法,齐白石在《自述》有这样的话:“我画实物,并不一味地刻意求似。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显出神韵。我向来反对宗派拘束,也反对死临死摹。”杨晓阳评价齐白石的“不似而似”,有这样的话:“他的话不多,就是似与不似之间。这几个字已经把几千年的中国画总结完了。

后几千年我认为也超不过他。你可以做不同版本的解释,可本质就是这样子。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个话就说的没有办法再说了。”齐白石画虾最初仿学朱雪个、李复堂等。到六十二岁始在案头水盂养虾,悉心观察摹写虾的结构和各种动态。数年之后,始谙熟虾的行进、急缓、跳跃、打斗等情态。稍浓的墨,水分的得宜控制,虾的头胸有了甲壳的坚硬感,身子也有了透明感。六十八岁时,用“破墨法”,水墨未干时在头胸部的淡墨上加一笔浓墨,浓墨呈现了虾的质感,淡墨则表现出虾的透明。为突出虾的眼睛,黑点略为夸张地改为向外的横点。到了七十岁后,齐白石笔下的虾才臻至完善,但仍旧不断在用笔用墨上精益求精。同时为了突出虾的特征而加以提炼,增加了虾的短须,减少了次要部位的虾腿。经历二十年的摸索,到八十岁后,齐白石的虾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欧阳中石是亲眼见过齐白石画画的人。他回忆他和哲学家艾思奇谈起齐白石画虾的艺术,有这样一件趣事。欧阳中石说:“艾思奇问(他的虾)为什么是透明的,我就说了,因为他用的淡墨。艾先生说,淡墨也不是透明的。我回答不上来了。他说你再好好地观察一下。我就到白石先生家去了。他墙上挂着一张虾,我就看,我发现白石先生的虾头上除了淡墨以外,有一块黑墨在那。我一看,哎呀,我怎么过去没看见呢?我很高兴,我回来我就跟艾思奇先生说,我说其中有一块黑墨。艾先生点头了,说你看到了画家的艺术。”《群虾图》,为白石老人七十五岁时的作品。群虾分出浓淡虚实、疏密层次、参差聚散,因而错落有致。

大群中有小群,既有整个群体的动势,又有各自体态的区别,注意了虾体部分的关联与虾钳、虾须的疏密组合布局,做到了雅淡清新、生动可人。在齐白石笔下,虾这个极平凡的小动物就变成了极不平凡的画中之物。齐石白尝对人言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几十年方得其神。”其间苦甘,唯画家一人方知。“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齐白石的总结,也是他作画的方法。“似与不似”,关键在美。齐白石画松针也是这样,有些松针竟然画到两尺多长,完全是为了画意之美。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10日日军在北平受降后,好友侯且斋、董秋崖等人来齐白石家中看望报喜,老人留几人小酌,并欣喜作。

高士虞危缘学佛,将官识字未为非。受降旗上日无边,贺劳樽前鼓似雷。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

人物画,雅而俗,俗而雅,全然脱开民间与古意,一派自家自然洒脱风致。这年的《挖耳图》,一老者竹榻上,眯右眼,右手执掏耳勺正掏耳。痒而舒服的缘故,惬意,为应和掏耳,右脚亦收回蹬在竹榻的竹撑子上。设色清雅,洁净。若此画仅如此,也就不是齐白石了。

在题款上,齐白石题曰“此翁恶浊声,久之声气化为尘垢于耳底。如不取去,必生痛痒。能自取者,亦如巢父洗耳临流”,将看似民间的,转而为清雅高士。在齐白石这儿,不唯人物而人物,题款不仅仅是为了平和画面,亦有点题甚或提升画面内涵的意味。《毕卓盗酒》亦是。“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齐白石恢复卖画刻印,在南纸店再次把润格挂了出去。1947年,八十七岁的齐白石重订润格:一尺十万。册页作一尺,不足一尺作一尺。扇面,中者十五万,大者二十万。粗虫小鸟,一只六万,红色少用五千,多用一万。刻印,石小如指不刻,一字白文六万,朱文十万,每圆加一角。时运多舛,对于一个经历过那么多人生磨砺的老人来说,生生死死,起起伏伏,已经算不了什么。政治上的不成熟,让白石老人不可能理解这场国内战争的意义。也许,正是这种不理解,不关心,却让白石老人在隆隆的枪炮声中索性彻底安下心来,“我欲远离尘俗事,入岩求与狐狸居”。(齐白石《峭壁丛林图》题句)在艺术上作最后的完成。

同类推荐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慈禧御苑外史:德龄公主文集

    这是一本独特的历史小说。<br/>作为慈禧身边的一等女侍官,德龄公主依据她所了解和亲历的事实,详尽描写了慈禧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与荣禄的初恋,成为皇帝宠妃,辅佐同治登基,扶持光绪即位,逃亡西北,重回北京,直到最后结束对中国将近五十年之久的统治。<br/>德龄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深入探索了这个神秘女人的内心世界,向我们展示了慈禧鲜为人知的一面,书中真实的历史写照,更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德龄公主则更希望通过这本书,停止那些荒诞的流言,让真实的历史得以保存。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热门推荐
  • 穿成古早狗血虐文的炮灰

    穿成古早狗血虐文的炮灰

    排雷:1、原男主不是现男主2、看文气愤产物,人设借用田鲤穿越了。然后,小鲤鱼碰到了一个少年,是个道士,叫常少清,他清冷无边但一派赤诚,小鲤鱼偷偷喜欢他。后来,道士遇到了一只真正的鲤鱼精黎念念,道士不喜欢小鲤鱼,他喜欢黎念念,黎念念懵懵懂懂,很多人都喜欢她。黎念念陷入危险,小鲤鱼为了救她,被迫离开了他们。最后啊,常少清在扶摇谷入了魔,小鲤鱼想去试试看看能不能叫醒他,然后她和一道的一百四十三个兄弟死在了那儿。历经人世险恶,小鲤鱼想回家,想家里妈妈浅淡温柔的笑,想和同学打打闹闹,想老师在讲台上念经似的讲课,想念晚读课是看到的窗外灿烂的夕阳。***********重生后的小鲤鱼被迫嫁给归元派的道君丌华。在被锁在婚房十几天后,小鲤鱼在丌华道君常少清眼皮子底下扯下了大红的盖头。她转头跑向高楼顶层的台阁,她越跑越快,在他破碎的目光中,一跃而下。**************年少无边风光,最后却惨遭背叛,被囚于深渊。晷凌以为他这一生都将在深渊沉沦,于是陷入了沉睡。却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人间日月。
  • 富有的鸭太太

    富有的鸭太太

    本书包含两个故事:富有的鸭太太很有钱,吃得太多却不羞于承认,最后她怎么样了呢?两只狗请了一群朋友参加派对,结果宴会上发生了很多意外……
  • 西游多了个狠人

    西游多了个狠人

    唐小凡魂穿西游记中的樵夫,为孙悟空指路斜月三星洞,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放弃吧!你打不过那猴子的。”“不,我想要试一试。”唐小凡目光坚定,这一劫哪怕千难万难,他也绝不会放弃。
  • 夏雨时缘

    夏雨时缘

    她五岁住进他家,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她喜欢他,而他。。。。
  • 江湖奇缘曲

    江湖奇缘曲

    “我苏氏村一百九十九人被贼人杀害,只留下我一个活口,那就是上天要我为他们报仇雪恨的......”自幼遭遇坎坷,身负报仇重任,为爱痴狂。苏枫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创立自己的门派,扫平天教,推翻朝廷,救普天之下的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身世的变更,同榻而卧的伊人逐一离自己而去,那种滋味比死还要煎熬。爱恨情仇集聚一身,悲欢离合充斥一生,实为精彩难忘,值得人无尽回味。
  • 在谈恋爱的时候冒出奇怪事情

    在谈恋爱的时候冒出奇怪事情

    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充满奇妙旅程的魔幻学校故事,请各位细品请勿白嫖
  • 何空自苦

    何空自苦

    人都会犯错的,这就是生活。每个人都会犯错,所以每个人都有被原谅的机会......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修仙怪谈

    修仙怪谈

    这是一个超级加强混合版的聊斋。这是一位混元大圣,不得已转世成了一个贵族公子,然后家破人亡,被迫浪迹江湖,经历各式各样奇遇的故事。这是一个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故事……这更是一个以惊悚吓人为目的,以光怪陆离为背景的长篇故事。前面稍显平淡,但却至关重要。不断的高潮,都从二十章以后开始。诸位小哥哥,小姐姐,收藏一下,可以么?
  • 少年亡灵

    少年亡灵

    这是一个亡灵少年的故事。(这是一个亡灵的乏味故事)
  • 炉石末日世界

    炉石末日世界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地球世界与炉石世界连接。满城的恶魔在肆虐,鱼人布满了沿海的地区,兽人、死灵、魔法、诅咒,一切超出科学解释的事物出现。在这个世界,人们是驱逐异界生物恢复地球昔日盛况,还是与这些生物在地球展开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