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吃过午饭后,母亲在收拾碗筷,父亲坐在门槛上抽旱烟,杨如风就跨出了门,去沿河边溜达。从北京回来这一个月他都是这么过的,因为奶奶有病,爷爷最近身体又特别不好,所以他把北京的工作给辞了,打算回来好好陪陪爷爷奶奶,毕竟他自幼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他生怕爷爷那一天就去了,留给他一份深深的遗憾。他当时走的时候,他们公司的主任找他谈了话,说可以给他拿这一个月当成是公假,工资照常给他发,但一个月后必须赶回,毕竟公司培养他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也答应主任,一定会回来。可当杨如风回到家里才明白,所有的这一切不是一个月能够处理完的,家里弟弟结婚要花好几万,父母又经常吵架。虽说他有一份好的工作,但这两年来,他自己的花销都紧张,而且每年回来都要给一家人买这买那,他在北京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回家过个年基本就没有什么了。
这次听说弟弟结婚,他向同事借了五万以备回家之用。
可是回到家里,如风才明白原来父亲不同意弟弟这个婚事,就和家里人闹的不可开交。他回家当天父亲就给他诉了一通自己的委屈,他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觉得弟弟的婚事在即,家里的什么事都先放下,可父亲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在父亲那里没有什么里可以讲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父亲不爱他们,父亲这么多年一直早出晚归为这个家奉献着,这是一种最纯真的感情,是像牛一样劳动,向土地一样贡献的精神,但是,父亲的独断和小肚鸡肠有时是家里人最不能接受的。农民思想的局限性,让父亲总觉得这个家除了他之外,没有人可以对家里的主事挑战,这种封建式的统治一旦被打破,他就觉得似乎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其实,再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国家有好多这样的人,面对改革的大潮,持着冷眼相看的态度,这是一种社会弊病,传统思想的弊病,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积累的毒瘤,一直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杨泉的这种思想,我们只能说他是受害者之一。
我们继续叙述我们故事。自从杨如风上了大学,父亲为了他的学业开始出门务工,其实他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开始在外面打工,给杨如风自己能给的一切,所以这么多年了,如风依然很爱自己的父亲,父亲为这个家默默的付出着,这是杨如风看在眼里的。特别是自从他上了高中后,父亲对他的支持和鼓励。为此杨如风还写了一篇文章记载过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的文字《皮鞭——父之魂》:
昨天父亲打工回来了,我去接他。
今天我又去送他回家。
回来的路上听到音乐演播室传来一阵阵震人心弦的歌声:“我的老父亲,我最爱的人……”不由的就想起了我那衰老的父亲。
印象中,父亲永远都是凶神恶煞的,父亲的皮鞭是我童年的良伴,童年的深刻回忆中,惟有父亲的皮鞭让我难忘终生,自幼,恨注满了心灵,我就立志长大后我一定会找父亲算帐的.
当然,在一个幼小的心灵中那种和父亲的默契早就丧失殆尽了,更谈不上感受父爱是什么。上学的一段日子里曾经有过多少写父亲的文章,可每每提起笔,我总无话可说,挨打的场面又时不时的在脑海中泛起,被父亲拿着皮鞭追赶着逃窜于人群中,逃如山林中,半夜不敢不回家的我。自然而然成了没娘娃。虽然天黑了,我听见母亲在村头焦急的呼唤,却也不回家,因为我学会了赌气,谁让你们把我往死里打,我就不回,叫你们也别睡(后来才知道这么做是多么的幼稚)。可寒冷的逼迫我无奈又无助,又是灰溜溜的回了家。当然这次父亲肯定不会再抽我了,可我还是气憋的慌,几天都不和他讲话,有他在的场合我一定会溜走,这到不是怕父亲,而是恨。
可父亲从不计较这些,只要是做错了事,手中的皮鞭定会将我的身体吻成红红的条条。
不过,父亲就是父亲,他有他的事可做。
儿时,为了那几亩山地,他佝偻的体躯总是起早贪黑的忙活,后来,上了小学,他依旧没完没了的干着。待到我上了初中,为了家里的开支,父亲不得不踏上他的打工之旅。没有父亲的日子好自由、好自由,一天可以不回家,去田圪老上玩。去疯。我成立家里的“没治分子”成了学校的“逃课王”。
旅行一年的父亲回家听到的第一消息,便是母亲告诉了他我这一年的“业绩”。没坐稳的父亲将我老鹰捉小鸡似的逮回家,紧接着便又是皮鞭吻红了我的全身。于是我无奈,我恨深。
上初三的那一年父亲没有去“旅行”而是在家中看我,希望我能考上一个好高中,虽然是个众人不喜欢的还子,但,我的学习一直还是可以的。有了父亲的看管,我自然老实了好多。可父亲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但是,这一年父亲似乎意识到我已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不再拿皮鞭给我说明一切了,那支风干了的皮鞭也挂在柱子头上,随风摆动着。父亲经常也给我讲讲做人的道理,可我呢,只会用“昂”“啊”来敷衍父亲。似乎成了一个不是哑巴的哑巴了。
初三的一年工夫终于还是没有白费,高中录取通知书如约来了。那段日子里父亲年好象换了一个人,看起来年轻了许多,他整天忙着为我筹备这筹备那,而我则在暗地里笑他:为什么不早我好点,现在想讨好我,门儿都没有!谁让你小时候把我往死里打。
上学以后,父亲只是每两个月来看我一次。而且每次只在我宿舍呆一会儿,连一杯水都不喝就回了,我也不阻拦,其实我不喜欢和父亲独处一会儿。有时候,我也想:下午的车3:00钟才开,为什么父亲总是老早就走了呢?也许父亲有自己的干的事,我想到。
上学的第四个月,父亲确实来看我了,他给我拿了一些生活用品和一叠很旧很旧的人民币,当我接钱的一刹那我竟发现父亲的手像似松树皮,心不由的颤了一下。刚坐了不一会儿,父亲说要走,我送他出来。到了大街上,父亲说:“我们去吃点饭吧!反正你回去也得自己做。我说我不想吃,我让父亲去吃。毕竟家里距县城有一百多里路呢,回家时天肯定又黑了,回家还得他自己做。其实,主要是我不喜欢和父亲在一块,尤其是吃饭。父亲没有去吃,说他下车时已经吃过了,现在还挺饱。父亲让我回,我目送着他进了车站。往回走时,猛然想到给父亲买几斤橘子让他在路上吃吧。我称了橘子向车站走去,进了车站我呆住了,似乎空气都凝结在那一刻。父亲坐在车上正在啃家里带来的冷馍。顿时一股咸咸而又暖暖的味儿油然而生,父亲见我显然也是大吃一惊忙说:“我从家里带了馍,这比城里的饭好吃多了,还不用花咴”。我的眼里闪现出许多小星星,我强忍着泪水说:“我给你买了几斤橘子你拿着路上吃吧。”父亲硬是不要,我将橘子塞进父亲的怀里几步冲出了车站,内心负疚极了,我明白了父亲为何每次走的那么早,他是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在啃家里的冷馍。泪水终于忍不住了,它一个劲的流,似乎要洗刷我这么多年来对父亲的误会……
在上高中的日子里,父亲依旧打工,因为他明白我上了高中,家里的开支又大了许多。可每次他回家都不忘“请我”一顿好的,这次也不例外,可这次竟发现父亲老了许多,脸上的胡茬很浓很浓,加上那深深的皱纹真像长满苦艾的黄土高原。临走时他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打工也松活,不要像他一样给人出死力,我默默的答应他,看着渐渐远去的车子的背影和车上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身影我便泪如涌,这就是长年累月,起早贪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含辛茹苦,严厉又慈祥,把用皮鞭培育成人却从未过上一天好日子的父亲啊!
车子消失了,可耳边的歌声却阵阵回荡,的确“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这辈子作你的儿我还没作够,要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老父亲。”
2006年11月与X县一中
尽管如此,父亲的脾气还是没改,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估计这一辈子也是改不了的。所以,杨如风担心的是还是发生了。
风俗是人约定俗成的,特别是在我国西北偏僻的小山村,尤其看重风俗。弟弟的婚姻很幸福,结婚的那一天来的人也很多,其中还有他的好多同学,他忙里忙外的招呼,可人太多,他的一些同学来只是坐了一会都走了,也没有喝一杯水,杨如风觉得对不起他们,等有时间了再请他们吃一顿,然后好好叙叙旧。
酒席吃到一半的时候,女方的亲人因为没有把最后一轮就酒敬到,所以气哄哄的就走了,晚上的时候由于这一轮酒,弟弟的岳父找到了媒人家里,问为什么没有敬最后一轮酒,这时候父亲可能喝多了,他可能觉得没敬就没敬吧,可女方的亲人不同意,硬是要找麻烦,结果父亲就火了和弟弟的岳父吵了起来,好好的婚姻酒席弄的大家不欢而散。
第二天,杨如风就去给弟弟媳妇家人赔罪,可那边就是不依不挠,结果亲家弄得不和,让如风痛疼得很。
本来也不大的事,如风想两家人的矛盾会慢慢的解开,他准备回单位,就在走的前一天,他们一伙同学在韩强家里聚会。父亲又去喝酒,恰巧那天弟弟和媳妇去他岳父家,杨如风也不在,父亲不知道因为什么就把母亲给打了一顿,当如风回来的时候,母亲的脸已经肿的不像样子了,他那天就和父亲发火了,结果可想而知,父亲要走,不再回这个家了。他长这么大还没有和父亲吵过架,这一次,杨如风有点不知所措了。
眼看单位的假期就要到了,可家里的矛盾还没有解开他走不了啊,他就给单位打电话说他去不了单位了,暂时就离职,过几天就把辞职信给主任寄过去,主任和遗憾的说:小杨,你现在的状况我完全理解,等你处理完了家里的事就上来,我们随时欢迎你的到来,当他听到主任不但没有怪他,反而这么关心他时,他感动的泪水哗哗的往下流。
就这样,杨如风工作没有了。让杨如风更痛苦不是没有了工作,而是呆在家里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像他这样常年在外的人,一担闲暇下来就很烦。他大学上完,在北京打拼了两年。刚刚工作还算稳定了,可是,现在到手的工作有没有了。对于杨如风来说,他这么多年拼命地念书就是为了能够走出去,走出大山,找一份轻松的工作。尽管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就此做一个农民的打算。当然,这不是说他歧视农民和看低农民,只是在父辈们那深深的皱纹的脸上,松树皮似的手上,他看到了农民的辛苦和辛酸。尽管国家这几来来加大了对农村的帮扶投入力度,可是农民怎么生活还得靠自己的双手,早出晚归的劳作才能生活的充裕。再说,像他们西北这样的地方,就是国家给了你现代化机械设备它也派不到用场上,难道有人可以把收割机开到山上去收割麦子?这里的主要劳动还得靠人力。当初,父亲的意思是让他回家考公务员,可是国家的公务员考试那么不好考,当然这不是说他没有信心,主要是他觉得就是考上了以后也是下发到某一个乡政府里,平平凡凡过完一生。那种没有竞争和压力的生活不是他要的。所以,杨如风就没有打算再回到家,在家里这边发展。虽然说现在的大学生多如牛毛,可是你不到大的地方去看看,又怎知自己不行呢?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大学毕业后没有回家乡,而是直接去了北京,在北京呆了两年,在一家媒体也算稳定了工作。
他在那里干了两年,从一个实习记者开始,现在他已经是编辑了,两年的时间里他学了很多。记得刚刚去那里的时候,一个月600块钱的工资,除了交房租能给他剩下的就真没有多少了,他每天啃馒头,吃咸菜为的就是要有所为。这一切他还咬着牙关撑过来了。
单位的人对他都很好,可是这一次他真的去不了了,当他给主任打电话时,真不知大怎么开口,没想到主任没有怪他,让他心里稍微有了一些宽慰。
爷爷年龄大了,这几天身体极度不好,他也走不了。所以这一个月他就一直在家里呆着。
在家里呆着,他也没有什么事可干,一天懒散的过着,除了出去再沿河边透透气就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了。
这一天,弟弟要出门打工了,于是他就把家里人都集中起来,大家坐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
杨如风说:弟弟明天要走了。我们今天坐在一起,吧家里的事情可以说明白。我们家里的主要问题我分析了三点,一是,爸妈不和,导致我和弟弟很为难,爸妈的事情是你们大人的事情,按理说我不应该说的,但是你们都四五十岁的人了,不能再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当人家别人都想着怎么发家致富的时候,你们却在干仗,这一点我们共同努力,希望不要再发生了。其二,是弟弟这几年出门没有挣到一分钱,这是爸总骂弟弟的原因,我想说的是,弟弟你现在既然已经成家了,就是要当得起一个男人,把你自己的媳妇和爸妈照顾好,不能再到外面胡逛达了,我会尽量帮助你的,第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社会这么好,为什么要吵架干仗呢?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你们都懂吧,所以,以后我们大家努力共同把我们家建设好。
说话间弟弟不住点头,如风想这回弟弟应该听进去了,可父亲脸色不大好,尽管他没有说一句话,但如风看得出来。
弟弟走后,父亲依旧酗酒,酗酒后骂母亲。杨如风根本说不听,如风想这是一辈子形成的性格一下子改变不了,慢慢来。每当父亲酗酒回来,只要父亲不打不闹,如风就出去了。去沿河边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