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加藤信三将牙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毛的顶端都呈锐利的直角。这是机器切割造成的,无疑是导致牙龈出血的根本原因。
于是加藤信三向领导建议:公司应该把牙刷毛顶端改成圆形。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市场上一枝独秀。作为公司的功臣,加藤信三从普通职员晋升为课长。十几年后,他成了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有位职业经理人说:“机会是不平等的。”的确,机会从不青睐没有准备好的人!不要抱怨没有机会。如果你真想获得机会,先问问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果有,恭喜你,你的机会来了,抓住它!如果可以把问题当作机会,那你离成为一名不拒绝成长的员工也就不远了。
4.让自己成为“全频道”、“多功能”的人才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技术的实用性、应用性、时代性、可持续性和文化多元性等特性已经渐渐地被企业关注。在这种趋势之下,那些只掌握单一专业的人,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不拒绝成长的员工,想要不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就要补充外语、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不仅懂技术,还懂语言、懂文化、懂标准、懂规范的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而“21世纪什么最贵?还是人才!”
《天下无贼》里的贼头黎叔这样说。贼都需要有技术,而企业更是需要有技术、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具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是市场上最缺乏而企业又求之若渴的人才类型。各行业、各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企业更加偏爱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不仅要求我们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要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比如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之中,通晓金融、IT两大领域的金融业人才就是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十分抢手。
我平时在给企业做培训时,特别喜欢将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与其相对的知识结构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I”型
这种员工只有专业技能,但知识面很窄,深度够但广度不够。
就如同在原始社会,男人掌握狩猎或女人掌握织布就可生存一样,到了现在社会已经过时。
二、“一”型
这种员工能力很全面,是一个杂家,博采众家之长,但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创新。也就是说,宽度很广,专业能力却不强。这就是社会上出现大学的必要性。
三、“T”型
这种员工不但有一门专业技能,还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在做专业性工作时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缺点是不能冒尖,没有创新。
四、“十”型
这种员工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点上有较深入的研究,他们适应能力强,敢于出头、冒尖,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但是掌握的技能还不够多。
五、“Π”型
这种员工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两门或以上的专业技能,他们能同时做好多种专业性工作,在目前市场经济中有较强的适应性。
六、“木”型
未来世界倡导多元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木”由一竖一横一撇一捺组成。一竖代表大学专业,一横代表综合素质,一撇和一捺可以代表毕业后自己进修的两种能力,比如计算机和英语。我觉得,这样的员工集中了前面几种员工的优点,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之所以吃香,就在于“复合”二字。所谓“复合”,是指知识、技能和思维等方面的复合。要想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需要从以下四个切入点入手:
一、知识嫁接
知识嫁接不是简单的知识“拼盘”,而是将各类知识进行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依存,自觉渗透、交叉,促进交叉知识、边缘知识在头脑中生化、成长。可以跨专业、跨地域学习,接受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学习,打破人为的专业“藩篱”,让知识自由流动。
二、学好外语
我们与外国朋友的交往日趋频繁,必须会外语,既要会“读”,又要会“说”会“写”。不仅要掌握一门外语,如果学有余力,还要掌握第二外语、第三外语。因为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是面向世界所有国家的。
三、熟练电脑
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化,不仅要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还要结合专业和工作,学会编程和设计,进行上网学习和交流,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前沿状况及发展趋势,利用因特网交友和进行大型工程的协同作战。计算机已成为复合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
四、思维转换
大力进行发散型思维训练。面对同一个问题,要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出多种不同的结果,拓宽思路。面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要善于用发散型思维方式去思考,并将思考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异同点,将知识信息加以对流、连接。
艺多不压身,多一门技艺,就是给自己多开一扇方便之门,不但有活路,而且有金路。
人才是多类型的、多层次的。适用即人才,有用即人才。对此,那些在职场打拼的人,如果能够正视自己,调整自己,多学习和掌握一门技能,使自己成为“全频道”、“多功能”人才,更能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及企业的需求,职场的竞争力就更大,成为一名优秀员工的机会也就更大。
5.成功不会从天降,勤奋是最简单的成长途径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要想使自己脱颖而出,你就必须付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比周围所有的人都更多的勤奋和努力,拥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否则你只能由平凡走向平庸,最后变成一个毫无价值和没有出路的人。
美国着名的《时代周刊》总编在开始时一个星期只能挣到可怜的6美元的《论坛报》的责编费,可是他为什么后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我们可以从他日记中的几句话里找到原因:“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在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他坚持平均每天工作13至14个小时,正是这种足够努力的精神使他获得了成功。
已故台湾前首富王永庆一次应台北大学邀请作演讲,一名大学生这样请教王永庆:“您能告诉我,在您一生成功的路程中,到底是勤奋重要还是运气重要?”王永庆答:“年轻人,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我用一生的勤奋就是为了证明我的运气比别人好!”
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成功来自勤奋,勤奋是职业化员工成长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勤能补拙,勤能使自己不断地超越自我。长时间坚持勤奋工作,会使我们养成一种主动工作的习惯,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许许多多的学习机会,不断磨炼自己的办事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素质。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中,唯有依靠勤奋,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才可能成功。
约翰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以前他只是该公司的一名送水工,但是他可不像其他的送水工那样把水桶搬进来之后就没事了,或者躲在角落里抽烟干别的。他在给每一位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在工人休息时缠着他们讲解有关建筑的各项工作,而且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建筑知识。很快,这个勤奋好问的人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
一个月后,约翰当上了计时员,他更加努力、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对所有建筑工作程序都非常熟悉,当建筑队长不在时,他还能负责安排工人们的工作,日积月累,他对建筑行业已经了如指掌,还常常拟计划、画草图,为公司创新方案,公司负责人看到他如此勤奋敬业,就决定让他做自己的助理。如今已是总经理的约翰依然对工作一丝不苟、专心致志,他知道建筑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更加注重居住的条件,所以更应该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不断地创新建筑模式。
其实,约翰先生根本没有很高的学历,也谈不上多么出色的才华,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送水工,但是正是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职场中获得了成功。
着名的推销商比尔·波特在刚刚从事推销业时,屡受挫折,但他硬是一家一家地走下去,终于找到了第一个买家,成了一名走街串巷的英雄。如今的他,成了怀特金斯公司的招牌。比尔·波特说:“决定你在生活中要做的事情,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没有实现它之前要永远地勤奋下去。”
比尔出生时因为难产导致大脑患上了神经系统瘫痪,这种紊乱严重影响了比尔说话、行走和对肢体的控制。州福利机关也将他定为“不适于被雇用的人”,专家们则说他永远不能工作。
可是,比尔在妈妈的鼓励下,开始从事推销员的工作。他从来没有将自己看作是“残疾人”。开始时找了好几家公司都被拒绝,但比尔坚持下来,发誓一定要找到工作,最后怀特金斯公司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他。
比尔第一次上门推销,反复犹豫了4次,才最终鼓足勇气摁响了门铃。开门的人对比尔推销的产品并不感兴趣。接着第二家,第三家……比尔的生活习惯让他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寻求更强大的生存技巧上,所以即使顾客对产品不感兴趣,他也不会灰心丧气,而是一遍一遍地继续去敲开其他人的家门,直到找到对产品感兴趣的顾客。
38年来,连系鞋带、扣衬衫扣子都要别人帮忙的比尔,每天几乎重复着同样的路线,去从事推销工作。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背着沉重的样品包,四处奔波,那只没用的右胳膊则蜷缩在身体后面。最初的3个月,比尔敲遍了这个地区的所有家门。当他做成每一笔交易时,还是顾客帮助他填写的定单,因为比尔的手几乎拿不住笔。
出门14个小时后,比尔会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此时关节疼痛,而且偏头痛还会时常折磨着他,但是他一点也不后悔。
每隔几个星期,他就打印出定货顾客的清单。由于只有一个手指能用,这项简单的工作要用去他10个小时的时间。深夜,他通常将闹钟定在4点45分,以便早点起床开始第二天的工作。
一年年过去,比尔所负责地区的家门一次次地被他敲开,他的销售额也随之渐渐地增加了。最终在第24个年头,在他上百万次敲开一扇又一扇的门之后,他成了怀特金斯公司在西部地区销售额最高的推销员,同时也是推销技巧最好的推销员。
怀特金斯公司对比尔的勇气和杰出的业绩进行了表彰,他第一个得到了公司主席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在颁奖仪式上,怀特金斯公司的总经理告诉他的雇员们:“比尔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有目标的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追求目标的努力中,勤奋地工作,那么工作中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比尔的勤奋感动了许多人,我相信连他自己也会为之感动。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很努力了,其实还不够努力,所以我们没有成功。看看约翰和比尔,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有他们那样努力吗?
请记住:成功不会从天降,全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天道酬勤,只有勤奋才会使我们获得想要的一切。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努力和勤奋了,那么就问问你自己:“我是否勤奋到感动了别人甚至是感动了自己呢?”
6.机会是自己给自己的,没人能妨碍你的上升
不要老是抱怨没有好的机会降临在你身上,不要老想着会有兔子撞到你面前,不要总是想着苹果砸在你头上。成功的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能紧紧地抓住。
有的员工总是抱怨说,牛顿怎么就那么幸运,他被那个苹果砸中之后就出了名,成了世界上着名的科学家;而自己从未遇到那样的苹果,因而只成了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
其实,上帝给每个人的苹果都是一样的,苹果的神奇与否,在于拿着它的人。不善于抓住机会的人,给他的苹果再多也是枉然;善于抓住机会的人,给他一个苹果就足够了。当上帝赐予你一颗“机会”之果时,别不在意,别以为上帝在捉弄你,机会一般都是悄悄来临或者以一种“试探”的面孔到来的。
聪明的员工能从一件小事中得到大启示,有所感悟并化为成功的机会。而愚笨的员工即使机会放在他面前也不知,就如同阳光、空气时刻弥漫在我们周围,可是还是有人说黑暗、说难以呼吸一样。
我有一个朋友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有一次愤愤地对我说:“在这个公司里,没有人欣赏我。老板一点儿都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老子就跟他拍桌子,然后走人!”
我问他:“你对这家文化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把他们做畅销书的窍门完全搞通了没有?”
我朋友摇了摇头,不解地望着我。
我给他建议:“我觉得你应该先把怎么策划选题、怎么加工组稿、怎么写封面文案、怎么设计版式、怎么做媒体推广,甚至怎么起书名、列标题以及跟作者的沟通技巧等完全整明白了再走,甚至连怎么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看着我朋友一脸迷惑的神情,我接着解释道:“这家文化公司其实还是不错的,是一个免费学习和培训的地方,你把什么东西都搞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既可以出气,又有收获,何乐不为?”
朋友听从了我的建议,从此便默学偷记,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这家公司做畅销书的方法和模式。
几个月之后,我在聚会上碰到那位朋友,就问:“你现在大概都学会了,可以走人了吧?”
“呵呵,我是学会不少了,可是我发现这两个月来,老板不再刁难我,而是事事找我商量。我现在终于明白,之前不是老板有意刁难,而是我自己不够努力。现在,老板对我好像比以前重视了,还给我涨工资,并让我负责运作一本重点书,我现在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哈哈,其实这我早就料到了!”我笑着说,“当初你的老板刁难你,是因为你能力还不够,而你又不肯努力学习。在你痛下苦功努力学习以后,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了,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了。”
很多员工都有过我这位朋友之前的想法,认为老板总是刁难自己,却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查找原因。由于这种心态在作怪,他们总是很难真正地投入到工作中,更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不要总是认为老板在刁难你,认为整个世界都在与你为敌,擦亮眼睛看看自己做得是不是真的已经很优秀了,看看身边的人是不是比自己更努力、更勤奋。仔细地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对老板刁难的问题认真地思考,争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前进,而不要每天纠结老板是不是在刁难自己,这样做对你的前途会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