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很少,1个月才1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1万日元,但是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这1万日元。”
年轻人听后,感到非常奇怪。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小伙子,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你也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这个积累的过程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代利收回来。”
松下先生的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
许多年后,已经作了报社社长的年轻人,回忆起与松下先生的谈话,深有感慨:“对于年轻人来讲,注重才能的积累比注重目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把工作和自己的事业联系起来,对公司负责,时刻站在企业立场,你就能容忍工作中的压力和单调,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使命感和成就感。如此,晋升加薪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你也终将成为企业里最需要的员工。
阿基勃特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他无论在什么场合中签名,都不忘附加上公司的一句宣传语——“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时间长了,同事、朋友干脆给他取了个“每桶4美元”的外号,他的真名反而没人再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听说了此事,便叫来阿基勃特,问他:
“别人叫你‘每桶4美元’,你为什么不生气呢?”阿基勃特答道:
“‘每桶4美元’不正是我们公司的宣传语吗?别人叫我一次,就是替公司免费做了一次宣传,我为什么要生气呢?”
洛克菲勒感叹道:“时时处处都不忘为公司做宣传,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员工。”
5年后,洛克菲勒卸下董事长一职,阿基勃特成为标准石油公司的下一任董事长,他得到升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之前站在公司的立场,坚持不懈地为公司做宣传。
阿基勃特之所以成功,归根究底,是因为他在当普通员工时从没有以“薪水太少”来逃避责任、来回避问题,而是发自内心地对公司怀有一种归宿感和责任感。当然,对于他这样时刻以公司立场作为出发点,发自内心深处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到举足轻重的抉择,都责无旁贷地全身心投入,以此作为对自己所在公司的报答的人,公司也给予了相应的回报。
马云说过:“在职业上升期,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而要将钱看‘轻’,一个人头脑里面老想着钱,那他成不了大事。”抱怨工资微薄于事无补,掌握真才实学,才是最过硬的安身立命之本。
7.撇开“没有指示”:有些事不必老板交代
你必须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在领导未下达指令前,积极去考虑,主动寻找自己应该做的事。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纵使面对缺乏挑战或毫无乐趣的工作,你终能最后获得回报。当你养成这种自觉自发工作的习惯时,你就有可能比别人更进一步获得职业生涯的成长。
曾经有这么一段相声:小偷得到情报,警察将要打击小偷的公司,可是小偷的公司机构臃肿,官僚作风严重,凡事必须层层汇报,最后贻误时机,小偷公司的人全部锒铛入狱。小偷最后感慨:
官僚主义害死人啊!这段相声具有很强的现实讽刺意义。其实,不仅是政府部门,任何企业的员工都要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主动去执行工作。“早请示晚汇报”本来是一件好事,也是我国过去一种表现工作中下级对上级尊重的形式。但是如果任何事情都因为“没有指示”就不去做,不但可能影响工作进度,甚至贻误良机,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职场中有很多这样的人,经常闲着无事可干,走过去一问原因,就说:“老板安排的事情做完了啊!”这样的人每个公司都大有人在,他们认为,只要做完老板安排的工作任务就是做到最好了。
这种老板安排一件事情就只做一件的人,迟早会失去工作,因为,老板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安排他的工作。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员工,那么,就要做到不等老板来检查,你就做了你的工作,而且还要懂得主动去做更多的事情。
一天早晨,当钢铁大王斯威伯的轿车刚刚停在自己钢新铁厂的停车场时,立刻就跑过来一名速记员。斯威伯打开车门,向他询问原因。这位速记员说,他立刻赶上前来的原因,只是希望如果斯威伯先生有任何信件或电报要写的话,他能够马上提供服务。
没有任何人吩咐这位年轻人一定要在场,但他有足够的想象力,让他能够看出,他这样做对自己的前途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从那一天起,这位年轻人就“注定”要踏上成功之路了。斯威伯先生之所以独独看中这位年轻人,是因为他做了贝泰公司其余十几名速记员能够去做然而一直没做的事。
后来,这位年轻人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家药品公司的总裁。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做到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工作必需的,但它还不足以让你脱颖而出,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外,不能因为“没有指示”就给自己推卸或逃避的借口,而是应该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为你的老板、你的客户考虑一点,这样才能让自己吸引更多的注意,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
对于主动的人来说,有些事是不必老板交代的。如果老板说:
“给我编一本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小册子。”主动的人得到老板指示后,会转身就去寻找密码电报资料,并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认为把小册子做得便于携带、容易查询是必要的,于是用电脑清晰地打出来,变成一本小小的书,甚至用胶装订好。而被动工作的人呢,他们听到老板的要求,就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者数个问题:
“从哪儿能找到密码电报?”
“哪些图书馆会有这样的密码电报资料?”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让杰克去做呢?”
“急不急?”
然后,他会随便简单地编几张纸,完成任务即可。
如果你是老板,你必定会对那个满脸狐疑的家伙随后交来的几张皱巴巴的密码电报纸不放心,还得经过仔细的核对和确认后,才敢在飞往欧洲前把它放入自己的公文包。
老板交代的任何事,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做成60分,也可以做成90分。但只有主动的人,才会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主动的人实际完成的工作,往往比他原先承诺的要多,质量更高。主动的人不缺乏加薪和升迁的机会。任务是老板布置的,但是做到何种程度,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有些事情,不用老板都交代。
姜婷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经理。有一次,她去一家销售公司联系一款最新的打印设备的销售事宜,因为是一款大众化的新品,并且厂家即将展开大规模广告宣传,为了开拓新市场,厂家对经销商的让利幅度也非常大。姜婷决定在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之前同一些一直有往来的经销商敲定首批的订量。不巧的是,同她一直保持业务关系的那家公司的老板不在。当她提起即将推出的新品时,一位负责接待她的员工冷言相对:“老板不在!我们可做不了主!”
姜婷继续把厂家准备如何做该款新品的宣传、需要经销商如何进行渠道开拓的设想向这位接待人员讲解,试图得到他的理解和回应。但是,令她失望的是,那个销售人员根本不听她的解释,只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搪塞:“老板不在!”
姜婷来到有业务联系的第二家公司。不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虽然很失望,她还是想试一试,看能否说服接待她的人。接待她的是位新来的年轻员工,不仅人长得精神,而且非常热情,他马上倒了一杯水给姜婷,还主动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当姜婷向他说明了来意后,他觉得是个不错的商机,便主动要求姜婷第二天就给他们公司送货,其他具体事宜就等老板回来以后定夺。后来,自然是这位年轻员工为公司接到了一大笔生意,因为这是一个新产品,而且他们公司是独家代理,所以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近3000台,净赚了6万多元。老板大大表扬了这位员工,还提拔了他。
而第一家公司的员工则因为以“老板不在”为由,推卸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份子应该负的责任,得到批评并降职的结果。
老板不在正是考验一个员工的时候,一个优秀的员工此时更应该时刻保持应有的忠诚,绝不可因小失大,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失掉做为一个优秀的员工所具备的品质。
老板不在时我们还应该具备一种职业使命感。一旦有了使命感,不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任务,都会有一定要完成它的坚强信念。
具备坚强使命感的员工,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8.不怕“市场难做”:积极行动并抓住时机
“市场难做”,这是一句出现在销售部门的陈词滥调。如果市场容易做,那还要优秀的销售员干吗?不能因为市场难做,就觉得反正也无法扭转局面,干脆混着。结果谁也不愿意做,使公司市场区域日益缩小。这样,公司没有“效益”,你更没有“利益”可得。
把梳子卖给和尚,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把防毒面具卖给森林中的马鹿……这些市场看起来够难做的吧?对大多数推销员而言,这些都是客户并不需要的产品,看上去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对推销高手与销售精英而言,更多的则是接受类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超越自我的挑战,他们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将幻想变成理想,将理想变成现实,将所有的不可能通过努力和技巧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能!
在营销界,有这样一个故事广泛流传:
某公司创业之初,为了选拔真正有效能的人才,要求每位应聘者必须经过一道测试:以比赛的方式推销100把奇妙聪明梳,并且把它们卖给一个特别指定的人群——和尚。
甲跑了三座寺院,受到了和尚无数次的臭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终于感动了一个小和尚,买了他一把梳子。
乙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乙先生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一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乙先生的说法得到了住持的认同,住持买下10把梳子。
丙来到一座颇富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把梳子。最后丙被录用为市场部主管。更令人振奋的是,丙先生的“积善梳”一出,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香火更旺。于是,方丈再次向丙订货。这样,丙不但一次卖出100把梳子,而且获得长期订货的优异成果,实现了营销工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而对于公司而言,最大的收获不止是订货单,更是丙这位创建非常之功的非常人才。
不知道你在看完了这则故事后,有何思考和启示?“市场难做”,这的确是一个客观的问题,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但是丙并没有以这个作为借口,而是转变了推销的方法,投人所好,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联系上了。从不可能的商机中,开发出潜在的广阔市场。
美国亿万富翁约翰逊说:“遇到障碍我会诅咒,然后搬个梯子爬过去。”如果无法改变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市场的确不好做,如果你消极被动只会错失良机,那何不积极行动抓住时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特别是在今天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自己不先动起来,将很难抢占到属于自己的份额。面对市场,不管有多么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勇敢地行动起来。
1988年,24岁的杨元庆正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做论文。他当时的人生目标是到美国拿一个博士学位。为了在出国前锻炼一下自己,杨元庆决定先在中关村找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当时恰逢联想第一次大规模面向社会招收高层次的人才,他便什么都没准备就去应聘。主考官对杨元庆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面试,经过初试、复试后,他被正式录取。
此时,他还没有正式毕业。进联想工作,对他而言只是临时性的。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被分到了公司销售部门,工作内容是卖Sun工作站。这并不符合他的专业,因为他学的是理论,是搞科研的。
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这份工作,而是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四处转,推销产品。当时,联想还没有自己的产品,主要是替别人代理。这样一来,他不仅代理了产品,也代受了许多气。他的电话被客户挂断过,他也经常站在客户的门口一等就是半天。现实状况和自己的梦想相差甚远。
这份临时工作让他得到了全面的锻炼。接待客户、开票收款、焊接网线、出差去用户那里一点点地调试机器,跑来跑去做售后服务……学了7年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用得很少。虽然忙得要死,但是他因此练就了在那个时代中国企业家最缺少的一种能力——做市场。
对于杨元庆来说,他并没有因为“市场难做”就放弃,尽管他所从事的职业和当初想要的、所学的专业是不一样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他收获了另一个方面的知识。因此,从现在起,请不要再把“市场难做”作为一个借口了,任何事情都有好与不好的一面,只要你坚持下来,就会发现,最后你竟然从中得到了另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