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学目的问题在制订课的计划时,应提出恰当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并在考虑了教学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教养、共产主义教育及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将任务具体化。这样来提出的目的和任务才会使教师为实现它们而选择适于强化的手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不仅应给自己提出任务,而且应善于用及引人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应使规定的目的同学习动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强化任何一项活动的有利因素。
在苏联人民教师扎哈连柯所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包括课外活动),他们深入研究与运用马卡连柯关于“远景教育”这一方针,来综合地解决各项教育任务。例如,使学生养成为追求具有社会意义的目的而生活的习惯,养成以恰当的(而不是任何的)内容充实自己生活的习惯,团结在集体的统一目标周围,使外因逐渐变为符合儿童学习和行动目的的强大内因等。他们确信,任何一项有目的的,即儿童能理解的活动,如果儿童能把这个目的理解为是他个人的目的,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对社会是有价值的,则他们的学习、劳动和其他活动就能做到强化。
3.在课堂上扩大信息范围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学习较大范围的大纲材料,而关键问题是要找到传授大知识量的万法。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达维多夫从理论上确认了利用总结这一传授知识的形式来提高信息密度的可能性。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已创造了不少方法,如教学女教师萨斯利用一组示意图来增加教材内容的信息密度。这种示意图的本质是直观地、提纲式地阐述相当大数量经过精选的新知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质量也是好的。化学教师古齐克拟定了五种课型组成的教学体系:教师对课题作理论分析、学生自己(分成小组)根据大纲和教学计划及有关规定对课题进行独立分析、课堂讨论、实习、知识的检查和评定。在学习任何一个课题时,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这样就确保了全体学生能逐步地掌握教材。他还力求留最低限度的家庭作业,主要保证当堂消化和掌握,所留的作业多半具有创造性质。这样,教师就为每一个学生在最佳水平上进行个人学习创造了条件。
4.加快教学活动的速度教学中过分的、非最佳的快速对学习是有害的;而那种有意放慢教学速度,认为这样做可以解决提高学生知识质量问题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课堂上学习速度的松弛,会扼止学生的智力发展,赞科夫的发展教学的原则之一恰是快速教育;松弛会使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丧失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教师来说,要在大纲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教完大纲内容也是不可能的。反之,紧张的、快速的教学会调动儿童的全部智力、情感和意志力,使他们积极活动起来。但也不能把速度问题绝对化,苏联教学法家恰巴达里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恰恰是放慢速度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如在讲解某项十分重要的原理、法则、规则或某种思想时,有意放慢言语的速度,反而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但这里的放慢绝不是放松,它依然是紧张的、最佳的速度。
苏联教师们认为,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最佳学习速变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为使他们紧张地在课堂上学习45分钟,就要求教师事先作过细的准备,付出艰苦的劳动。
5.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的多种教学形式苏联普通中学按1984年教改基本方针的要求,努力改进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如广泛采用讲演课、讨论课、座谈会、实习课和辅导课等教学形式。仅以讨论课为例:俄罗斯联邦教育部于前年对某市30所中学的高年级作过教学形式的调查,在一个学年中共进行了259次讨论课(包括物理、历史、文学、数学、化学等科)。他们认为,上好讨论课,教师要考虑一系列条件,如班级的知识水平,所讨论内容的教育教养意义等;教师要作许多准备工作,如作一定的辅导等学生也要提前作发言准备(一般提前二周)。这种教学形式为学生的积极学习,综合地解决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发展诸项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有助于培养他们逻辑地、连贯地、有根据地阐述自己思想的技能,独立评价所读书籍的技能,养成依靠事实进行引证和熟练运用已获知识的能力等等。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发展其独立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教学教育过程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
6.合理地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近年来苏联已把训练儿童学习能力的要求列入各科教学大纲之中,要求确定各年级每门科目学生必须掌握的最恰当的技能和技巧范围。因为只有在达到了所要求技能的基础上,才可能提高教学速度和增加教材的信息密度,才可能使教学过程强化。这些技能是:读和写,会突出重点,编计划和提纲,作摘要和简介,会使用参考书、辞典、百科全书、目录等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学生应当掌握的十二条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就是要求合理训练学生学习的技能。苏联的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尤其重视教会低年级学生流畅地、理解地和有表情地阅读的技巧,体会从读书中得到满足的情感,这几乎成了他们的头等重要任务。目前在苏联,已有更多的教师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一些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的学生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不会阅读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特别在阅读上下功夫。
重点培养的另一项学习技能是:会突出重点、突出本质问题。因为这种技能在相当程度上是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发展的整体的指标。
心理科学证实,如果儿童会突出重点、突出本质问题,那就是说,他会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分类和系统化,即掌握了全部必要的一套智力思维的程序。由此可见,学习技能的合理训练也是实现强化教学过程的必备条件。
7.改进管理工作,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能否内行地进行管理是能否发展教师的首创精神和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之愿意和能够进行强化工作的重要条件。学校管理好坏的标准是什么?苏联教育界认为,只从管理本身来评价管理是不够的,而首先应该把教学教育过程的效果,即学生和学生集体的知识,技能,技巧、受教育程度和发展水平作为管理效果的标准。在当前,要达到这种标准,必须强化教学教育过程才有可能,从教师角度看,只有当他创造性地设计最优教学方法,仔细备课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为此,学校领导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保证教师的时间,以便组织好他们的教学方法研究工作,并鼓励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当然管理工作本身也有一个强化的问题。因此,那种认为大量发布了命令、指令、严格规定的指示等,就是强化了管理工作,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强化管理,不是指管得多,而主要指管理得适当,即更多的不是指管的数量,而是指管的技巧。
8.强化教学过程的要素除上述内容外,还有其他一些,如正确利用技术教学手段问题等目前,苏联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广泛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各种练习器、音响设备、录像放映设备及其他电子计算器材等。利用技术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节省课堂时间是确定无疑的,而且也能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情感和想像。但苏联教育界的一些权威人士认为,目前主要的应该是让教师了解,不能为了强化教学过程而什么手段都使用,过多的使用技术教学手段会导致过分的直观性,这样会阻碍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甚至反而会浪费时间。总之,教学过程的强化只有在学生较高水平的一般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上述强化的诸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因而只运用个别的强化要素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效果,只有利用全部的强化手段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