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选自ш·A·阿莫纳什维利着《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你们好!》的姐妹篇)一书。本书论述了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思想和对小学二、三年级进行教育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由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高文等同志译,中译本即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人性的学校》(школачеловечности系指阿莫纳什维利在实验学校创设的对小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课及有关教育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养成社会主义社会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习惯,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新人。本文具体介绍了他对小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
开场白亲爱的同事们!
请允许我从“我为什么在我的班级里开设人性的课?”这一问题开始出声地进行思索。
我想在这些课上培养儿童的这样一些个性品质,如:讲礼貌、富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热心助人、善于与人们交往。我正是在这些课上,根据儿童的可能性帮助他们理解这样一些概念:祖国、爱国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劳动、友谊、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当然,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放弃对儿童身上这些特征的培养。然而,我确信,这一切是自发地发生的,而且通常或者由儿童破坏道德规范,或者由教材(特别是阅读教材)的要求所引起。在这样的情况下究竟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在小学教学的全部时期中,每个儿童可轮到数百次的教训、斥责、禁令、处罚和赞扬(不过,对于后者,教师是很吝啬的),但是,最终,他也想象不出人道关系的整体的反映是什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之一是儿童获得的支离破碎和点点滴滴的教导是缺乏系统性和顺序性的。
我们的教育过程是由哪些点滴、破碎的东西组成的呢?请原谅,我将以最简单概括的形式来说明这一想法。基本上是这样的:一碰上孩子破坏了道德-伦理规范,我们就匆匆忙忙地对他“宣讲”从中应获得的教训--羞愧他,谴责他,揭穿池,禁止他,威胁他。正因为在这些情境中我们总是发急,所以通常都火冒三丈,而且,坦率地说,有时甚至不能合乎道德地对待儿童:我们常常提高嗓门,打着威胁性的手势。发生这一切还因为,我们善于发现对通行的准则的破坏,而儿童良好的举动则往往从我们的教育视线中滑掉。
儿童们需要人性的课,在这些课上他们将了解并感觉到人的关系、人的相互感情的重要性和美妙,将确定自己道德立场并进行道德-伦理举止的练习。华西里·阿历克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最基本的科目应该是人学(челоекоевдение)。他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到这一点的,他指的是,全部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应该渗透着在青年人的身上培养对人的需要。不过,他还注意到,需要一门专门的学科,这门学科将联结并综合学校为把人培养成真正的人所做的一切。
我就这样在班上开设了《人性的学校》,我每周上两次课。华西里·阿历克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成了我们学校的座右铭。
--沃瓦,请你说一下,在我们的课开始以前,你们在黑板上写些什么?
沃瓦:在开始上课以前,我们中的一个人在黑板上用大写字母写道:“你生为人,但还应该成为真正的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有时,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在所有的三块黑板上写上这些话--谢谢,瓦沃!
现在让我涉及一下我们的人性的学校的若干教学法问题。
语言的教育从我对孩子们的工作的最初日子开始,在我的面前产生了一个他们的语言教育问题。我指的不是发展语言,扩充词汇,等等,而是完全另一回事。我指的是,许多孩子的语言沾染了粗野的称谓,有时还有驾人的话。在他们的语言中表现出恶意:在相互交往时,儿童不乐意用亲切温存的词语,而热衷于侮辱同学。
令我不安的还有以下这种情况:这些孩子一般很容易转到打架、触犯、纠缠和压制他人上去。我担心其他人也可能沾染上这些坏习惯。
孩子们可能从什么地方,从谁那里学到这种,可以说是不道德的用语呢?
自然,是从他们成长的地方--家庭中、幼儿园里、院子里、街道上,既从成人那里,又从同龄人那里。
有时,正是成年人本身,还有接近孩子的人教会他骂人,用粗话回答别人。教不是故意的,不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粗鲁的人,我宁可说,他们是为了胡闹取乐。“喂,好儿子,去把妈妈好好骂一顿!”--有的爸爸这样对自己还不成熟的孩子说。
部分孩子是在周围环境中学习下流话的,那里的成年人没有想到,在他们身旁儿童正在成长,他们十分放肆地对待对方,从口中喷溅出各种各样的脏话。这些孩子从自己这一方面,在与同龄人交往中则传播自己的“渊博学识”。
然而,事情还不止于此。我觉得,孩子在掌握语言的垃圾的同时也在掌握道德的垃圾。而且,正因为这一切发生在儿童的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那种易感的年龄期,所以将发生危险,这会使儿童的整个天性倾向于粗暴无礼,儿童会成长为凶恶和粗鲁的人,会习惯于使用下流话。
这就是我在谈及语言教育时所要指出的:从儿童的语言和行为中清除掉受周围人的影响所沾染的污秽,使他们习惯于道德上经过消毒的善的语言。
这种教育如同整个教育,离开了家庭的积极参与是无法解决的。
我自己的工作正是从对家长提出条件开始的,条件是:他们在家庭中的语言和行为、他们与孩子的交往应该是怎样的。我告诉他们,为了使儿童的语流清彻纯净,语调和表情则响亮而令人愉快,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班级中,则对孩子们说清楚,他们应该怎样相互对待,什么应该鼓励,什么必须严格禁止。我还用经常性的要求和提醒来加强这些说明。在这一方面,孩子本身也给了我帮助,他们禁止自己的同学用粗鲁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不久,我开始在班上上礼貌课(礼貌课、伦理课),在这些课上教给儿童礼节性用语,使他们能亲切地说话,做富有同情心和和蔼可亲的人,能谦让并乐意为他人效劳的人。我不仅教给他们礼貌用语,而且教会他们在发音时采用相应的语调(当然是在相应的情境之中)。
为此目的,我给他们布置了各种不同的道德伦理课。这就是其中的几个:“请你设想一下,有一个同学到你这里来,而且你们一起玩得正着迷!这时,妈妈(奶奶)对你说:‘好儿子(好女儿),请你到邻居那里跑一次,取一头蒜来!’你应该怎么办?你将回答她什么?用什么样的语气?表演一下这个场面,作出动作和回答”。
“游戏的时候,同伴撞了你一下,你跌倒了,碰伤了。你应该怎么行动,你将对他说些什么,用什么样的口气?做一下你的动作和回答。现在,你设想一下,不是你被碰伤,而是由于你的过错你的同伴被碰伤了。你该做些什么?你将对他说些什么?用什么样的语气?
表演给我们看这个情境!”
“同伴说话侮辱了你,说了些不好听的话。你对他说什么?”
“你侮辱了同伴,对他说了些令人不愉快、不中听的话。他生你的气了。这时,你将做什么?你对他说什么?用什么样的口气?表演一下这个情境!”
“同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他哭了。你将怎样行动?对他说什么,用什么口气?表演一下这个情境!”
“你得罪了奶奶(你不听她的话),她不愿意和你说话。你该怎么办?你对她说什么?用什么口气?把这个情境表演一下?”
“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很累。你怎样迎接他(她)?做些什么?
说些什么?表演一下这个情境!”
“妈妈(奶奶)给你准备了早餐,要你吃了,然后上学。你如果不想吃,你该怎么办?说些什么?你如果想吃,你该怎么办?说些什么?将这个情境表演一下!”
我在观察儿童时,发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你看,假设有人故意给同伴下绊,而同伴跌倒了。你们怎么想,跌倒的人将做出什么样的反映?必定要报复,以同样的方式对付他,打他,说些粗话,或者,至少跑到教师那里诉说一番。你骂我?这就意味着,我也骂你!你打我,我也打你!你讥笑我,我也讥笑你!你给我下绊,我也给你下绊!
这样一来,如果不及时制止的话,在一群孩子中间就会出现不愉快的事和争吵的“连锁反应”。
在礼貌课上解决各项任务时,我让孩子注意应该怎样谨慎和宽容地相互对待。在我上礼貌课的教学法中有这样一些秘密:我发现谁干蠢事,就要求他扮演受辱者的角色或者演示给他看,孩子们可以对他干的蠢事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我这就来举个例子吉哈,你也许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回忆起什么?
吉哈:我自己就曾说过坏话。在课上,沙尔瓦·阿列克桑德罗维奇把我和其他几个孩子叫了出来。他秘密地对他们说了些什么,却命令我对其中的一个孩子说些侮辱的话。我似乎侮辱了他,而他们立刻包围了我。他们说:“你怎么敢这样!赶快道歉你要知道,如果你再吐出类似的话,我们将怎么对付你!”他们朝我叫喊着、威胁着牢牢地从两旁抓住我我确实害怕了道歉了他们说:“不是这样!你要说得让别人看出你有多后悔!”而沙尔瓦·阿列克桑德鲁维奇过后说:“如果有谁对某个人说无礼的话,你们就要这样用集体的力量迫使他道歉!”接着还有,当大家象我嘲笑别人那样嘲笑我时,没有一个人护着我而沙尔瓦·阿列克桑德罗维奇则问我:“被人嘲笑你感到愉快吗?你看,被你:嘲笑的人也同样不快!”
--谢谢,吉哈!后来,我们在班上建立了只有男孩参加的真正的男子汉协会。协会成员向最勇敢、最有礼貌、最富于同情心的孩子授予《普罗米修士》的称号。现在,吉哈和沃瓦都已经是《普罗米修士》了,对吗,孩子们?
吉哈、沃瓦:是的我们是今年选上的授予了《普罗米修士》的证书我们还有一个《亚玛孙女子》协会。这两个协会分别召开秘密会议并解决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确定自己的“法规”。
“怎么表现自己!”
我们曾在一年级按实验教材分两部分上过“怎样表现自己?”的课。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H·阿莫纳什维利和T·洛拉德泽(在我的参与下)为孩子们写的。第一部分说明在家庭中的行为规则,第二部分是在街上的行为规则。书中共有供64节实践课的16个课题。这就是这些课题:
在家庭中我的举止怎样(第一册①对待家庭所有成员要和蔼可亲,要关心人。
②帮助年长者。
③不妨碍年长者。
④照顾弟妹,关心他们。
⑤努力使奶奶和爷爷高兴。
⑥准备家庭作业,阅读书籍。
⑦保持清洁,爱护自己的东西。
⑧在桌旁我的举止是这样的。
在街上我的举止怎样(第二册⑨上街要规矩。
⑩遵守市内交通规则。
1对待行人有礼貌。
12保持街道整洁。
13爱护社会主义公共财物。
14遵守横穿马路的规则。
15在交通工具上我的举止是这样的。
16我不在街上玩耍。
书中每一个课题可展开为四页内容。
第一页提供课题名称、意义相对立的关键词语、图画。
第二页用于对课题内容的叙述。按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书本的主人公(书本的拥有者本身就是主人公)认真思索着,在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下,他怎样表现自己,和邻座交谈,对他提出问题。让我们列举以“我爱护社会主义公共财物”为题的这一页的内容:
“在街道花园、停车站上有几条长凳:疲倦的人坐在这里歇息一会儿。
这些长凳是属于大家的。
我不乱划、乱折,不损坏长凳。而你是怎么做的?
街上有电话亭。可以给妈妈、同学打电话。电话亭是属于大家的。
我不去损坏亭里的电话机。不拉扯听筒。
而你的举止如何?
街上的树木为我们遮挡炎热,清洁空气。在绿色的城市中生活是舒适的。
这棵树是我种的,而你也种了自己的树了吗?
我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我们社会主义的公物。
而你将怎么办?”
在第三页上用图画提出习题。这些图画由共同的作业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图片中找到我!为什么你认为这是我?也找到自己!”
在这一页上画着框框。在框框上面写道:“如果你的举止和我一样,成年人和同学们可以说我们”这里指的是,将利用关键词语作为评价(善良的、和蔼可亲的、认真的、富有同情心的、关心人的、爱劳动的、朝气蓬勃的、能克制的、谦虚的、仔细的、可靠的同志、勤奋的、努力的、知感恩的、小心的、拘谨的、有先见之明的,等其他个单词,这要根据内容而定)。在该页的下端要根据课题提出两条行为规则。
第四页是专写作业的。孩子在完成作业时,根据各种不同的道德伦理情境确定自己立场并确定在这些情境中自己可能采取的举动的性质。这些作业是由“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这一问题联系起来的。
现在我们正在编写另外两本书--第三和第四册:在学校里怎样表现自己、在公共场所怎样表现自己。这样,所有四本书讲述了孩子在他必须生活、交往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中的行为。
这几本书的学习给予了孩子很多有益的东西。认为儿童已经相当清楚地认识到,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坏的,而且只要给他树立良好行为的榜样,他就能立即发生变化,开始按规则行动,这种看法是天真的。孩子可能了解行为规则,然而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当他已经破坏规则而且他的行为已妨碍他人的利益时,他才会回忆起这些规则。这样一来,结果是:在学龄早期的学生那里,他的举动往往先于那些已经学过的规则在意识中的出现,先于他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的意识。
在学龄早期学生那里,道德伦理规则应该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