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居民小区内,三个居民家发生了争吵,引来了小区干部及民警前来调解。原来一姓张的女士因与其两家邻居不和睦,为了泄愤,她竟将自己养的两只小狗起了两家邻居孩子的小名,分别叫“贝贝”和“园园”,张女士与丈夫出门遛狗时,时而骂园园,时而骂贝贝,什么“坏蛋”、“不是东西”。不久两家邻居分别找到其丈夫质问为什么要骂孩子。民警要求张女士给狗改名,张女士竟说,这狗名叫熟了,哑巴牲口改名也听不懂,还是给人改名吧。张女士滥用指桑骂槐法去攻击邻居和朋友,也是有违人情事理。
给对方限定苛刻的条件
彼得在酒店门口停住了。他非常想走进酒店,但袋里没有钱。没办法,彼得从袋里拿出一只干面包,放在烧菜的锅子上,让蒸汽把面包软化了再吃。吃完面包,准备要走时,酒店老板在后面叫道:“喂,你怎么吃好了就走?要付钱!”
彼得说:“我吃了你的什么菜?我不过是把面包放在蒸汽上弄软了再吃。”
“这是一样的!没有火,就没有蒸汽;没有木柴,就不能生火,要知道,木柴是我用钱买来的!”
彼得说:“我没有钱,你要对我怎么样?”
老板说:“要是这样,让我打10棍子!”
“好吧,你去拿棍子,让你打10下,我们再算账。”彼得说着,来到路当中太阳照得最热的地方。
老板拿来木棍,走到彼得面前,彼得突然对围观的人们叫道:“你们听好!刚才,我没有碰他的小莱,只是把干面包在蒸汽上放了一会儿,他就骂我,要我付钱。现在,他也同样不能碰我,只能往我的影子上打10下。”
在这样苛刻的限制条件下,老板自然占不到任何便宜,彼得机智的口才为他救了驾。
用对比性材料来否定对方的观点
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
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上,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了。”
对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在周恩来的反驳中,用了两个对比性材料来否定对方的观点。700年与100年相比较,你要否认700年而承认100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承认100年就得承认700年这个事实。对比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因为强弱优劣的对比可以使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更强烈地表现出来,从而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大大强化优势,加强对方的印象和认识。
日常生活中反驳别人的技巧
一个吝啬的老板叫伙计去买酒,伙计向他要钱,他说:
“用钱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不花钱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伙计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
“你让我喝什么?”
伙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显然,老板想不花钱喝酒的言行是不适当的,而如果伙计不知如何机智应对的话,或者可能遭到老板的严厉斥责,或者自己贴钱给老板喝酒。
在现实生活中,反驳别人的不适当言行可采用这样一些技巧。
(1)比对方更荒谬
一位记者向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
“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0亿美元!”
显然,这一提问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来的。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而易动感情的敏感问题。蒙博托听了后发出长时间的哈哈大笑,然后反问道:
“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吧?”
记者的提问显然是认为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不廉洁,但并没直说,而是用引证的方式来委婉表达的,蒙博托如果发脾气正言厉色地驳斥,则既有失风度体统,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心平气和地解释恐怕也行不通,谣传的事情能够三言两语澄清真相吗?于是蒙博托除了用“长时间的哈哈大笑”这种体态语表示不屑一顾外,还引用一位比利时议员的话来反问记者,似乎在嘲弄记者的孤陋寡闻,但实际上是以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间接地否定了记者的提问。
(2)委婉点拨
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非常严肃认真,非常注意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蛮入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章节继续演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过一会,又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这样,脱下戴上,戴上又脱下,接连好几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他:“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是不是太热了?”
“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艺术贵在独创,这样才能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风格乃至形成流派;抄袭与模仿,则只能在艺术巨匠的浓荫中苟且偷生,毫无建树。因此,要反对单纯的模仿,更要杜绝抄袭行为。罗西尼对模仿、抄袭行为的深恶痛绝概源于此。然而,直接的指斥恐怕会使对方十分难堪,罗西尼便用体态语及其说明(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来委婉地表示:“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言外之意是你抄袭了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明说,那位作曲家的脸一定会涨得通红。
(3)循循善诱
俄国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嚷道,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皇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
农民们一听这话,列宁并不反对他们烧,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
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朴直、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愤激的群众,列宁的五句循循善诱的问话,理清了群众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认识,保住了皇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他采取的步骤是,首先理解和赞同群众的观点,这样可以争取到引导群众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皇宫原来是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回归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点头。最后一问,是强化迂回诱导的结果,让群众明确表态:“皇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目的。
(4)针锋相对
有一位女作家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一时成为最畅销的热门书。有个评论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绝,怀恨在心,经常在评论中旁敲侧击地贬低这个女作家的才干。有一次文学界举行聚会,许多人当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贺,称赞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忽然那位评论家分开众人,挤到前面,大声向女作家说道:
“您这部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女作家还陶醉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冷不防他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有人偷偷发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势,做问题以外的争吵于自己不利,她马上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评论家说道:
“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一本书是谁替您读的呢?”
评论家的问后,用意十分明显。而女作家的反问,同样针锋相对,潜台词是说,你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作的评论无非信口雌黄。连书都不读的人,有什么资格作评论!巧妙的反问,使评论家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处境。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挑衅地对我国外交代表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
面对这种挑衅性的无稽之谈,我代表回答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须向他国做什么保证。”说到这儿他话锋一转,反问道:“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向我们做什么保证吗?”
这针锋相对的反法,使对方无言以对,讨了个没趣,满脸窘态。
(5)运用幽默的力量
有时候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肯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受到某种不合理的阻挠或不公正的待遇时,不妨哇哇叫几声,这也是在运用幽默的力量。
当问题已经十分明显,这时再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懦弱的表现。有一家公司的餐饮部,伙食很差,收费昂贵。职员们经常抱怨吃得不好,甚至也谩骂餐厅负责人。有一回一位职员买了一份菜后叫起来,他用手指捏着一条鱼的尾巴,把它从盘子中提起来,冲餐厅负责人喊道:“喂,你过来问问这条鱼吧,它的肉上哪儿去啦?!”另一位职员要的是香酥鸡,他发现没有鸡腿,于是他也叫起来:“上帝啊!这只鸡没有腿!它怎么跑到我这儿来的呢?”
同样,当别人妨碍你的工作时,你也可以提高嗓门回敬他一个幽默。
有一位女乘客不停地打扰司机,车子每行一小段路程,她就提醒他,说她要在某个地方下车。司机一直很耐心地听着,不吭声。后来女乘客大叫:“你不说话,我怎么知道要下车的地方到了没有!”
司机也叫起来:“那你就看我的脸吧!我的脸笑开了,你就下去吧!”
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有一次拍摄一部巨片。这部巨片的女主角是个大明星,大美人。可她对自己的形象“精益求精”,不停地唠叨摄影机的角度问题。她一再对希区柯克说,务必从她“最好的一面”来拍摄,“你一定得考虑到我的恳求。”
“抱歉,我做不到!”希区柯克大声说。
“为什么?”
“因为我没法拍你最好的一面,你正把它压在椅子上!”
在和不喜欢的人相处的时候,运用幽默的力量,既能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能避免造成过分尴尬的局面,伤害别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