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必须注意三点:其一,赞美的话语表达要准确,不能偏离事实。其二,赞美必须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言语,不要夸张。其三,赞美之时要专注,让被赞美者感到你有分享其光荣和快乐的心情。
让上司在多项建议中作出选择
对国外出生的学究式人物亨利·基辛格来说,他在美国政府中的生涯可谓壮丽辉煌。他第一次崭露头角引起国民注意是作为已故的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顾问,当时洛克菲勒竭力向理查得·尼克松推荐基辛格,终使基辛格后来成了美国的国务卿。继尼克松之后,杰拉尔德·福特接任总统,他上任后办理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任命基辛格为国务卿。还有罗纳德·里根,虽然他被迫向极右支持者们许诺他将不会任命基辛格为国务卿,然而他经常需要基辛格的帮助。
与总统或将成为总统的人打交道,基辛格喜欢用的手段之一就是让他们做各种选择。至少在重要问题上,他努力向他们提供许多可能性以便他们选择,而不是提出一个特定的政策或是特定的行动方针。
基辛格总是精心地列举各种可能性。他列出每个可行的方案,并且认真地写下它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但他绝对不会只推荐其中的任何一个。
从上司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种方法不只局限于外交活动场所,在处理相当细微的琐事的时候,也可以有效地使用它。
比如,波特正在为一家小公司处理雇员关系。这家公司已经接受了大量的订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公司增加了劳动力,因而,曾一度宽敞的公司停车场变得拥挤不堪。雇员们为了有限的停车场开始激烈地争夺,而且,所用言语刻毒,就在这天早晨,两个雇员为了争夺停车场发生口角,导致动手打架。
波特觉得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上司的重视,因为他所能想到的任何一个解决方法,都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但他列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不是把这件事情往上司身上一推了事,或者提出一个拟定好的方法劝他采纳。波特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主要包括:扩大停车场,租车在停车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之间接送工人,停车收费并把盈利作为雇员的娱乐基金,组织汽车联营等等。所有这些方案各有利弊,拟订方案时,他仔细但简要地说明了这些利弊。结果波特的建议被顺利地采纳了。
用“不”时博取领导的青睐
一般来说,贪图权位的上司总是喜欢“愚钝”的人,记住这一点是不会有什么差错的。任何领导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部属超过自己并取而代之。因此,在人事调动时,如果某个优秀、有实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属下,上司就会忧心忡忡,如履薄冰,因为他担心某一天对方会挤了自己他便可高枕无忧了。
聪明的部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当领导阐述其观点后,他马上会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第一个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暗地里或用暗示等办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在表面上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时间一长,尽管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儿“弱智”,但领导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一个明智的、有魄力、有眼光的上司更需要提拔那些忠诚可靠,但表现并不一定那么出众的下属,因为他认为这更有利于他的合作和发挥。
李凡在某钢厂宣传处工作,有一天,处长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其实,这是处长对李凡的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李凡是否还能继续在机关呆下去。本来对这样的材料,他并不感到为难,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不得不格外精心。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写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处长的桌子上。
处长当然高兴,快嘛,字又写得道劲、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处长越看到最后,笑容越收紧。最后,他把文稿退回,让他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李凡转身刚要迈步,处长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这不合文字规范,你把它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
处长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还一个劲地道:“来得快,不错。”这一下考试自然过关!
显然,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处理上司交办的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快速完全,而不要过分讲究办事的完美和技巧。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领导比你高明的地方。不然的话,当上司的就会感到有“功高盖主”之嫌。
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他一旦认为“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缩短与你之间的距离。
其实,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儿,也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许多。试想想,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置不下的敌意呢?就像那位处长,当终于发现一个错别字的时候,他不是立即又多云转晴了吗?你要明白,只有当他对别人谆谆教诲的时候,他的自尊和威信才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也得到满足。
上司让你去办理一件事,你办得漂亮极了,有的地方显得比上司还要高明。岂不知,这样会弄巧成拙。你的上司因此可能会感到自身的地位将会遇到危险,你的同事因此可能会认为你逞能,爱出风头。陷入这些琐碎的纠缠中,你能感觉到没有压力吗?能开心吗?
如果换成另一种做法,将上司交给的任务,三下五除二即处理完毕,你的上司首先会对你充沛的精力感到惊讶,效率很高嘛。但是,“欲速则不达”,你因为快,草草完成的任务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原则性”地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你比他略低一筹。并且因为快,你的同事会认为你“并不怎么样”,只是动作“快”一点。同事们认同了你的缺点,就等于在感情上接纳了你,使你不再孤单。
拒绝命令不能含糊不清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为教皇朱理二世绘制宫廷的天顶画时,朱理二世曾要求他必须将圣徒和先知们身上的衣服画得高贵华丽一些。
米开朗基罗对这项要求十分不以为然,但是又不便当面得罪教皇,于是,半开玩笑地说:“您知道的,他们原本就是穷人嘛,何必硬要他们装阔?”
后来,当他开始制作壁画时,教皇又派人传话,要他修改壁画上的人物。
米开朗基罗这次再也按捺不住,以平静的语气对传话的人说:“你回去转告教皇,修改壁画是一件小事,用不着他那么操心,还是请他老人家把心思用在如何把这个世界修改得好一点吧!”
米开朗基罗说话的功夫堪称一流,犀利的讽刺话语使得教皇朱理二世领教后,从此再也不啰唆。
如果你自认没有米开朗基罗的犀利口才,那么,与人交谈时应该注意,答话时千万别含糊不清,否则很容易产生误会,万一你无法自圆其说,必定陷入窘境,任何说话技巧都无济于事。
所以,说话要把握主旨和逻辑,要说得恰到好处,以免言谈有所闪失,授人把柄,甚至作茧自缚。
这是避免错误,摆脱窘境的根本方法。
假如朋友或同事在公开场合责备你,而情况与事实又有出入,这肯定使你难堪。这时,你该怎么办呢?你应该心平气和地直言:“我们是否私下谈谈?我想请你调查清楚了再说话。不然,我以后很难和你相处。”
倘若亲友无缘无故责备你,你也应该明确地跟他说:“你让我十分难堪,请你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我哪里得罪你了?”
面对上级的批评该辩护就辩护
被上级批评或指责,虽然应该诚恳而虚心地听取,但并非说你一定要忍气吞声,不管他说得对不对都要一古脑儿接受,必要时应该勇于辩护,并且要作积极的辩护。一古脑地接受有损你的形象,对你事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晋文公一次用餐时,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
厨官叩着响头,拜了两拜,装着认罪,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了,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小臣的第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炭火烧得通红,肉烤熟了,可是头发竟没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侍臣么?”
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就叫来厅堂外的侍臣责问,果然有个人与厨官有仇,想陷害厨官,于是文公就将此人杀了。
这明显是个冤案,如果厨官正面辩解,有可能使晋文公火上浇油,怒气更盛而降死罪。因此,厨官采取正意反说的方式为自己辩解。他装着认罪的态度供认了三条罪状,其实是为了澄清事实: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绕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烤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自己无罪,同时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陷害自己?厨官的辩解顺其意,却能揭其本质,可谓灵活机巧。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必要和适当的。
有时候,做错了事责任不在下级,大部分却是由于上司的缘故,这时就应大胆辩解了。不辩解,只能使上级对你的印象更加恶化,而他丝毫不会考虑到也有自己的责任。
所以,工作中,同事之间,尤其是下级与上级之间,由于地位不同而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况时,不要害怕会被认为是顶撞,应积极地说明理由,沉默不语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而难以化解。
辩解的困难点在于双方都意气用事,头脑失去了冷静。所以过于紧张和自责,反而会使场面更僵。因此越到这类棘手的对立状态时,更应该积极辩明,明确责任。其要点:
1.不要畏惧。不必害怕声色俱厉的上级,越是嚷得凶的上级,往往心越软。
2.把握时机。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进行辩解也很重要。辩明应该越早越好。辩明越早,则越容易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因为害怕上级责骂而迟迟不说明,越拖越误事,上级会更生气。
3.辩护时别忘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讲话。上级责备下级,当然是出于自己的观点。如果下级不了解这一点,一味认为自已受了冤枉,因此站在本身的立场上拼命替自己辩解,这样只能越辩越使上级生气。应该把眼光放高一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解释这件事,则容易被接受。
4.辩解时不管是何种情况,都不要加上“你居然这么说”。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做错事或和旁人意见相左时,便会积极地说明经过、背景、原因等。但在上级看来,这种人顽固不化,只是找借口为自己辩护罢了。
5.道歉时不要再加上“但是”。千万不要说“虽然那样……但是……”这种道歉的话,让人听起来觉得你好像是在强词夺理,无理争三分。道歉时,只要说“对不起”,不必再加上“但是”。如果面对的是性格坦率的上级,或许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当然该说明的时候你仍要有勇气据理力争,好让上级了解自己的立场。
辩护要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但不能咄咄逼人,否则应付以让辩护充满挑衅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