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你可以这样说:“跟着您,我们觉得工作的劲头儿更大了”等等。这些话表明你已承认了领导的权威,并愿意保持对他的忠诚,这是领导者们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你的这种表达他自然会十分欢迎的。
学会倾听上司的话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要想工作顺顺当当的、不被人暗中使“绊”,获得上司的好感是必不可少的。倾听上级的话,表示你对他的崇敬之情,想向他学习的意思,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作为上级的优越感,表现自己的长处。这不失为一种博得上司欢心的好方法。
一般来说,因为身份特殊,上级都有好为人师的习惯,不管自己在不在行,都喜欢对手下指点一番,以表示自己的特别。碰到这种上司,闭上嘴巴,竖起耳朵是比较明智的。即使上司说得不对,你也千万别表现自己的小聪明,那只能是引火烧身。相反,你闭着嘴巴乖乖的听,对他就是一种无声的赞美,告诉他他是个很出色的上司,你对他很佩服。
倾听上级的活,可以认识到他的为人,摸透他的性格脾气,办事的时候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去迎合他。
有的上司,缺乏真才实学,但喜欢用自己貌似丰富的阅历来向下属炫耀,夸夸其谈,大话连篇,这样的领导一般表现欲都特别的强烈,但却是外强中干。不过对付这种人很容易,那就是六字诀:“多动耳,少动口。”
王强刚换到一家公司,第一天就在上司的唾沫中游了新马泰。
“小王,你出国旅游过吗?”
“还没有。”王强颇有心机,知道话中有话,不失时机的说道:“主任一定到过很多地方了?”
“多不敢讲。这些年来因为工作关系去了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
于是一天上午,王强就跟着主任神游列国。
这种领导,在他看似自信的神色下隐着一个自卑的本质。他在那儿口若悬河的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向听者炫耀,以掩藏自己的弱点。这种人因为自卑而比较敏感,所以尽管他把自由女神说成英国的,你也不要吱声,否则因你的提醒或打岔而击碎了他自夸的美梦,他会因觉得丢脸而怨恨你。相反,此时你唯一可做的就是摆出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表示你的崇拜与羡慕,感谢他给你讲了各国的风土人情。
有些领导,当下属赞美他的时候,总是面带微笑,谦虚地摇着头说:“哪里,哪里。”
要是你由此判断这种领导很谦虚,以后便放弃了对他的赞美,那你不可能博得他的欢心。因为这种人很虚伪,嘴上跟人谦虚,其实内心却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
“哪里,哪里”其实含着很微妙的潜台词。“哪里——这里,我这里要赞美呢!”
一般来说,听上级谈话,只要稍加注意,便能发现一些领导喜欢的口头语。从而推断出他的性格和喜好。
例如,有的上司说话前老爱用“本人”、“我看”之类的词。这种上司一般都期待对方能够附和,对这种上司应该敬重,少坚持民主观点。
对领导说好听话的方法
拍马屁并不是坏事,但是要拍得让人舒服又不觉得肉麻,那就有点学问了。巧妙之处在于轻轻地拍,巧妙地拍,拍得不臭不响,让人觉得舒畅又开心。如果练不好这种功夫,却将别人的鸡皮疙瘩拍落了一地,或是一不小心拍到马腿上,惹得马儿狂奔,那还不如不拍哩!
有“太阳王”美誉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平日喜欢做诗自娱。有一次他作了一首情诗,左看右看总觉得不是很好,这时,刚好元帅格拉蒙来晋见,于是他就将这首诗交给元帅。
他对元帅说:“格拉蒙,我觉得这首情诗写得不好,你认为如何呢?”
格拉蒙很快地看了看这首诗说:“诚如陛下所说的,这首诗简直糟透了。”
路易十四一听,扯着嘴角笑了笑说:“作这首诗的人一定是个笨蛋。”
“是啊!绝对是个笨蛋。”格拉蒙在一边附和。
路易十四正了脸色慢慢地说:“噢!谢谢你,其实这个笨蛋就是我。”
大元师一听脸色大变,马上红着脸说:“陛……陛下,让我再看一遍,我刚才只是随便瞧,没有仔细看。”
马屁拍得不巧妙还不要紧,最惨的是用力一拍,竟然拍到了人家的伤口处,让人疼得哇哇大叫。看样子,在不清不楚、模模糊糊之下,还是别逞强,省得一巴掌拍下去,反而激怒了马儿,让马腿给踢得四脚朝天!
政治人物难免需要新闻界的配合来宣扬他的理念,法国的政治家塔雷朗在一个宴会里遇到了新闻界的权威人士威廉·柯贝特,为了想和他建立良好的关系,于是嘻嘻哈哈地说些笑话,攀点儿交情。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塔雷朗忽然谄媚地对柯贝特说:“您是从牛津还是剑桥大学毕业的?”
他本来的用意是夸对方的学问好,所以必然系出名校,但是他并不知道柯贝特根本就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他之所以成名,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这下马屁可拍到马腿上了,正触痛了柯贝特的心事。
只见柯贝特笑脸一收,眉毛一扬大声回答:“我可不是鳟鱼,你再怎么丢鱼饵,我也不会上钩的!”
不管伯马屁为迎合或是妥协,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借这种方式,来寻求最佳的沟通切入时机,让双方产生共识,借这种表达,可以激发对方的好感,使得良好的对话气氛得以延伸。
当年美国国会参议院评估建立全国心脏病基金会时,曾邀请芝加哥大富翁琼斯来参议院作证,这位热心的富翁是个慈善家,投注了许多精力和金钱在心脏病的研究上。
琼斯带着研究组织所准备的学术性演讲稿,来到参议院,坐定之后才发现排在他之前的五位演讲者,都是具有学术专业背景的医师、科学家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专家。没有医学背景的参议员们,对这些专家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似乎一知半解,双方一问一答,你来我往,找不到共同语言来交流。
到了琼斯发言时,他突然将原先准备好的演讲稿放在一边,很沉稳冷静地对大家说:
“各位先生、女士,我原来准备了演讲稿,但是在听过这么多杰出的各家,以他们的研究结果为各位详尽分析之后,我决定不用这篇演讲稿,因为他们精彩的论证,已经提供各位所需的各种实际数据了。”
在场的参议员们都睁大了眼睛,想听听看这位富翁不用学术性数据,那么要用什么来说服他们。
琼斯不紧不慢地陈述道:“我所想要表达的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观点,但是却又非常重要。以各位来说,每一位都肩负重责大任,是这个国家的支柱,掌握美国的政经命脉,对于现在身处于生命高峰,日夜为国事辛劳的你们来说,是最容易因为工作过量、劳心劳力,而增加心脏负荷的时候。所以,首先有可能会因为心脏病而牺牲的人,就是各位了。”
参议员们听了,对啊!像我们这么辛劳的人,是最有可能会得心脏病的。心头一惊,不禁微微点头。
琼斯见到大家动容了,于是就改以非常感人的口气说:
“所以,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兴衰、各位家中时时为各位健康祷告的妻儿,以及大力支持各位进入议会殿堂,为大家服务的选民们,我请求各位务必要投票通过这个提案,谢谢各位。”
琼斯一番感人的演讲,获得了经久不息掌声。这个关于参议员们切身利益的演讲,很快地就得到大家的认同。
提案很快地就通过了,美国政府于是成立了全国心脏病基金会,而首任会长,就是慷慨陈词的富翁琼斯。
即使拍领导的马屁也要有些技巧,没有三两下子可不能乱拍。拍得生硬了,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拍得太明显了,又让人恶心;搞不清楚状况,拍错了地方,那就更惨了,不但话收不回来,人也会被马腿踢得连翻几个跟头,那可就出丑啦!
称赞令上司引以为荣的事情
赞美别人如同撒香水,你撒向他人时,自己也浑身散发着香气。赞美是最好的口德,人们喜欢戴高帽子。不过,赞美别人要注重方法,要称赞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有人认为,人不过是历史的符号,同时在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又满载着历史记录,其中不乏自己引以为荣的事情。对这些引以为荣的事情,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较高的评价,如果能够得到衷心地肯定和赞美,更是让人高兴和自豪的事。
了解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如果是经常接触的人,他的言谈之中常常会流露出一些线索,“兄弟在美国的时候……”“我年轻的时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那一年……”所以,一个人真正引以为荣的事情是常常挂在嘴边的。
对于陌生人,则可以从他的职业、所处环境及历史年代大体判断其引以为荣的事情的范围。一位将军引以为荣的往往是他曾经取得的赫赫战功。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则必然对自己发表的论文和专著引以为豪,如果你想对一个陌生的学者,尽一点赞美之意,不妨对他说:“先生,您的论文和专著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久仰大名。”律师则会以自己办理影响力较大的案子而得意,碰到一名律师可以说:“做律师的人都不简单,您办的好多案子都相当出色。”纵使是一个农民,也会为今年只有他多种了地瓜,又碰上地瓜行情出奇得好,而有几分成功感。你买瓜时不妨说:“老兄,你真有眼力,今年这地瓜行情算是让你给瞅准了。”
真诚地赞美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使你更好地与对方相处。
楚汉战争的结果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心里自然很骄傲,常常问他的大臣们自己为什么能打败项羽之类的问题。大臣们都非常了解刘邦“胜者为王”的心理,于是都对他的才能赞叹不已。刘邦逐渐产生了自满情绪,执政的积极性慢慢懈怠下来。
一次,刘邦生病后整日躺在宫中,下令不见任何人,不理朝政。周勃、灌婴等许多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元勋也都找不到劝说的办法。
大将樊哙想出了个办法,闯进宫中进谏,他掷地有声地先对刘邦的过去进行了一番赞美:“想当初,陛下和我们起兵沛县定天下之时,何等英雄!上下团结,同甘共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社稷大业。”
几句话激起了刘邦对自己辉煌历史的自豪之情,然后樊哙话锋一转:“现在天下初定,百废待兴,陛下竟这般精神颓废,大臣们都为陛下生病惶恐不安,陛下却不见大臣,不理朝政,而独与太监亲近,难道就不记得赵高祸国的教训吗?”
一席肺腑之言终于震醒了刘邦。以后,刘邦专心朝政,休养生息,汉朝一片兴旺发达景象。
樊哙先是称赞了刘邦征战时的辉煌战绩和勤政作风,而后又巧妙批评了当时刘邦的颓废和懈怠,赞扬与批评相结合。樊哙正是通过称赞刘邦引以为荣的历史进行劝谏,终于达到了说服刘邦勤政的目的。
蒋介石曾经就任黄埔军校校长,这是他一生中引以为荣的事情。在此期间,蒋介石不仅博得孙中山先生的厚爱并委以重任,而且也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一批杰出将领,如杜聿明等人。黄埔学生军在东征、北伐等战争中也都取得了辉煌战绩。蒋介石对这一期间的发达津津乐道,常常在客人面前提起。国民党军队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都知道蒋介石的这个癖好,所以大家都尊称他“校长”,以表达对他的崇拜和敬仰之情,蒋介石则乐此不疲,如果有黄埔学生称他“总座”、“军座”,他反而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