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下属无条件地服从你的命令
要让人听命于你,你必须找出可以让他百分之百服从你的隐秘动机。
如果能够找出对方需要什么,然后告诉他听命于你即可得到它,你便胜券在握了。你将拥有对他彻底的把握力和支配权,你总能取得最满意的结果。
你可以运用以下3种方法分阶段让对方“进入状态”,无条件地服从你的命令。
1.称赞
承认其工作,确认其价值。假如你想让对方对你全力以赴,假如你想让他绝对听你指挥,那就要称赞他。告诉他干得如何出色,你多么需要他,你是多么离不开他,有他在你手下你是多么高兴。
称赞是让人感到自己价值的最快捷、最可靠的方法,也最为经济,因为称赞他人的工作根本不费你吹灰之力。
一旦你把对方如此看重和渴求的、价值感、赞赏和承认统统给他,那么,他不仅会不打折扣地听你指挥,而且几乎会对你唯命是从。
2.让他的工作有意思,值得做
让人清楚他的工作为什么重要,对全局的成功有何贡献。如果他了解其工作的目标和在总体计划中所起的作用,他对工作会有更大的兴趣。
3.给人情感保障
如果人们经常担心失业、降级、停职或受某种处罚,他就不可能发挥其全部才能。恐惧和威吓不会有最好的结局。恐惧导致仇恨,而他一旦对你怀恨在心,就再不愿听你指挥了。
你可将此3种简单的方法在自己孩子身上试验。你用称赞代替批评,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你是何等重要。给孩子爱和情感保障而不使用恐惧和威吓,你会对他们给予你的合作大吃一惊。
领导者应与下属交谈
领导与部下交谈是交往应酬中经常的事,也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
1.要善于激发部下讲话的愿望
谈话是领导与部下的双方活动,如果领导者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而使部下没有讲话的机会或无讲话的愿望,谈话就要陷入僵局,难于继续下去。因此,领导在与下级的交谈中,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感情和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部下的讲话愿望,给对方讲话机会,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
2.要善于启发部下讲真话
谈话所要交流的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但是,有的部下出于某种动机,谈话时弄虚作假,见风使舵,领导喜欢啥就说啥;或者有所顾忌,言不由衷。这都使谈话失去意义。为此,领导一定要克服专横的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好恶显现在面部并且尽可能让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的话,消除对方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要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一方面领导本人要以身作则,在一般礼节性问候之后,便迅速转入正题,阐明问题实质;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和阻止对方离题的言谈,要知道,多言是对信息实质不理解的表现,是谈话效率的大敌,还会使谈话主题不突出。
4.要善于表达对谈话的兴趣和热情
正因为谈话是双边活动,一方对另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反馈,能使谈话更津津有味,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领导者在听部下讲述时,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插话和感叹词等——来表达自己对部下讲话内容的兴趣和对这次谈话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微微的一笑,赞同的一点头,充满热情的一个“好”字,都是对部下谈话的最有力的鼓励。
5.要善于掌握评论的分寸
在听取部下讲述时,领导一般不宜发表评论性意见,以免对下属的讲述起引导作用。若要做评论,应放在谈话末尾,并且作为结论性的意见,措词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要采取劝告和建议的形式,以易于部下采纳接受。
6.要善于克制自己,避免冲动
部下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又正是在指责领导。这时领导要头脑冷静、清醒,不要一时激动,自己滔滔不绝地辩解起来,甚至反感、愤怒。
7.要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部下在讲述中常常出现停顿。这停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故意的。它是部下为试探一下领导对他谈话的反应、印象,引起领导做出评论而做的,这时,领导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部下进一步讲下去。第二种停顿是思维停顿引起的,这时领导应采取反问、提示等方法接通部下的思路。
8.要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
谈话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多在工作时间进行,后者多在业余时间进行。作为领导,也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在业余时间无主题的谈话,是在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哪怕是只言片语,有时也会得到意外的信息。
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
1986年菲律宾大选,竞选者科·阿基诺夫人曾被人指责为啥也不懂的家庭主妇。她上台发表竞选演说,不少人以这种眼光看待她。反对派则公开叫嚷说她只配围着锅台转,要她回去烧饭菜。她一开口便说:“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对政治和经济都不甚了解,也没有经验。”这诚恳、真挚的大实话使听众一下静了下来。接着她又说:“对于政治,我虽然外行,但作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我精通日常经济!”听众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某厂宣传部长按厂的宣传工作计划,到一分厂宣传时事政策。分厂一些工人正为下岗问题忧虑。但在这节骨眼儿上又不敢不来听。当分厂厂长讲了部长要宣讲的时事政策内容后,台下一下炸开了锅,吵吵嚷嚷,不可开交。部长扯开喉咙大喊道:“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台下顿时静了下来。部长故意停了一下才说:“我爱人下——岗——了!”台下先是一愣,随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部长就从自己爱人如何主动要求下岗讲起,将夫妻的对话、儿女反对的言辞惟妙惟肖地描述一番。待听众情绪完全调动起来后,才简要讲了讲为什么要下岗,当前下岗的形势等问题。事后,大家都说部长真会讲话。
给听众设一个悬念,大家才会集中注意力听你的演讲,而且这样说话也会激活现场沉闷的气氛。
总之,领导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都是十分尖锐的,倘若你避而不答,无疑便是承认确有其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从容地进行反驳或解释。只有这样,你才能树立起你的威信。
适当用诗词名句耐人寻味
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艺术品味很高。从先秦文学到唐诗宋词,词藻繁富精丽,读后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能陶冶人的性情。其中不乏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成为至理名言。在讲话中适当引用,可大大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毛泽东同志非常喜欢古典文学作品,擅长从中汲取营养,并注意把其精华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讲话艺术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领导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引用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教育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鲁迅为榜样,无论对于什么凶恶的敌人绝不屈服;甘愿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引用孟子的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来说明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教育我们的干部学会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
他引用《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来批评某些领导干部为评级而闹情绪,说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
他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来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道理。
除了名言警句外,许多诗词歌赋也同样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江泽民虽然是学工科的,但他非常爱好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讲话中经常引用古典诗词。1993年4月14日,他到海南大学视察工作,来到阅览室,面对众多的同学们说:“我听你们尹校长(尹双增)讲,苏东坡在海南几年,对海南的文化教育影响很大,你们学校还塑了他的像。你们有谁能背诵他最有名的词?”其中有一位学生背诵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后来,这位学生背不下去了。江泽民便接着背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泽民兴致勃勃,接着又和大家同背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最后,他说:“苏东坡还有首很不错的诗叫做《悼亡妇》,你们会背吗?这诗知道的人不多了。”于是,他又动情地开始背诵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大家都流露出敬佩的神情,谁也没有料到总书记有如此深厚的文学修养。一番亲切交谈过后,同学们面前的总书记,已不仅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一位富有学识、亲切、可敬的老师和长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人人都喜欢,因为它凝练、深刻、上口,给人以美感,令人回味,发人深省。一个人讲话是否具有哲理性,能反映其思想是否深刻和成熟。诗词名句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特定的含义,其正确性是被无数事实证明和后人所公认的,在讲话中适当引用诗词名句,能增强讲话的哲理性。
高度概括要得其要领
人们在交流思想、介绍情况、陈述观点、发表见解时,为了使对方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领会要领,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问题的本质特征表达出来,以达到一语中的、以少胜多的效果。不少领袖人物都具有这种能力,他们善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且能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达,其作用和影响非同一般。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在一次溯江视察途中与同船的船员们握手时,有一位工人却缩着手,面对总统腼腆地说:“总统,我的手太脏了,不便与你握。”林肯听后笑道:“把手伸过来吧,你的手是为联邦加煤弄黑的。”
短短一句话,听似极为平常,却高度概括,得其要领,充满感情。
事实上,不管世事多么复杂,不管产生多么深奥的思想,说到底,就是那么一点或几点经过概括和抽象了的认识。而这些要求,是精华,是核心,是本质,只要抓住它,就能提纲挈领,一通百通,产生“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恩格斯曾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难怪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等名言警句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简明扼要不高谈阔论
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有时由不得你长篇大论,侃侃而谈。例如在战场上、在抢险工地、在各种危急关头,甚至是一对情侣在汽笛已经拉响的月台上话别,谁也来不及去高谈阔论。在这种情况下,惟其简明扼要的话语,才能显示其特有的锋芒。
公元209年,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仅用了40几个字的话语,就向900余名戍卒发出了起义动员:“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寥寥数语,精炼,概括,极富号召力。
与此相反,在紧急关头作长篇大论,则事与愿违。1812年英美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美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英宣战问题。会上,一位议员的发言竟从下午持续到午夜,而这时会场上大多数议员早已进入梦乡。结果,当另一位议员又急又怒地用痰盂向发言者头上掷去而结束发言、通过决议时,英国人已经打到了美国人的家门口。不难想象,这种“马拉松式”的发言,超出听众心理承受能力,让人无法接受是一方面,贻误战机所造成的损失更难以计算。
为了制止冗长的发言,现在不少国家采取了一些绝妙的措施。美国南部一些地区规定,发言人讲话必须手握一块冰,他讲多久,就握多久。非洲有一个民族,规定讲话时只允许站一只脚,当这只脚站累了,另一只脚落地时,讲话就被终止。如果说写文章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么,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说话则应提倡“有话则短,无话则免”。
利用聊天向对方传达自己的诚意
交谈,作为人类交际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掌握这门艺术,你就会成为人们乐于结识、乐于交往的朋友;生于此道,就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场面,最终一事无成。
有人以为,交谈不就是聊天吗?这谁不会?其实,聊天中也大有学问。
1986年10月15日,邓小平同志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她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
邓小平对女王说:“见到你很高兴,请接受一位中国老人对你的欢迎和敬意。”
这句问候的话中,邓小平以“一位中国老人”自称,不仅表现了谦虚,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英国贵宾的友好感情。
接下去他又谈道:“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很好,这也是对贵宾的欢迎。当然,北京的天气比较干燥,要是能‘借’一点伦敦的雾,就更好了。我小时候就听说伦敦有雾,在巴黎时,听说登上巴黎铁塔,就可以望得见伦敦的雾。我曾登上过两次,可是很不巧,天气都不好,没有看到伦敦的雾。”
爱丁堡公爵说:“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时的产物,现在没有了。”
邓小平风趣地说:“那么,‘借’你们的雾就更困难了。”
公爵说:“可以‘借’点雨给你们,雨比雾好。你们可以‘借’点阳光给我们。”
在这段对话中,双方都在谈“天气”,谈“雾”,谈“雨”,谈“阳光”,这是极标准的“寒暄”了吧?但是从这寒暄之中,双方已开始融洽气氛、联络感情,为进一步会谈打下良好的基础。爱丁堡公爵说“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时的产物,现在没有了”,言语间流露出英国工业历史悠久而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自豪感,而“借”雾,“借”雨,‘“借”阳光之类的言辞,也委婉而巧妙地传达着双方有着互助互利、友好合作的诚意。这样的聊天,谁能说不值得回味呢?
交谈不仅需要融洽的气氛,更需要充实的内容。
1923年,王若飞同志被国民党关押在绥远监狱。鉴于和王若飞同囚一室的两个犯人均被“赤化”,监狱当局便给王若飞换了一个新囚犯为伴。此人在旧军队中当过排长,姓张,所以大家喊他张排长,是个“抢劫犯”。平时粗鲁蛮横,三句话,就会亮拳头,连那些看守都有几分怕他。监狱当局认为:“就当你黄敬斋(王若飞同志当时的化名)是个化铁炉,你也熔化不了这块顽石。”
当这位张排长弯腰跨进牢门时,他打量了一下王若飞。就拱起双手说:“黄先生,他们要兄弟给你来做伴了。一只铁笼里关进两只虎,该不会嫌弃吧?”
王若飞微笑着说:“我哪里是什么虎,要比嘛,顶多只能算头牛,也就不错了……”
张排长一愣,呵呵笑起来:“过谦了,过谦了。你不但是只虎,而且是只猛虎!”又说:“兄弟听好些朋友说,红军里的小伙子,打仗冲锋,个个都像小老虎。你怎么这么谦虚,把自己比作牛?”
王若飞说:“对敌人,我们的确像猛虎。可我们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狠狠打击敌人,也是为了拯救人民。对人民来说,我们就是一头牛。像牛那样驯服地为人民工作,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讲价钱,不使脾气。这样,你说当牛有什么不好呢?”
张排长若有所悟地说:“黄先生,你的道理能服人。兄弟不才,也是照你们的道理办事的。他们说我是打家劫舍,其实是杀富济贫。这和你们的打土豪、分田地不也是一个理吗?”
“不,不一样。”王若飞摇摇头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几户、几十户穷人,而是要把整个旧社会连根拔掉,要解放全世界的穷苦人!不是为眼前一顿两顿饭着想,而是为子孙万代的幸福着想!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要办的事情!”
张排长出神地听着,感慨道:“黄先生,闻名不如见面,我算真心服你了。我一定要拜你为师,给穷人做点好事!”
从此,张排长尊王若飞为师,大小事情都要王若飞出主意,为人也变得谦虚和气了。敌人看见张排长的变化,惊呼道:“怎么办?连顽石也给熔化了。过去多凶的人,一到那里,马上变得像只绵羊。真可怕!真可怕!”
王若飞为什么能“熔化顽石”呢?就是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分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占理,才使张排长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感。可见要使谈话奏效,必须有成竹在胸,这“成竹”不是别的,就是高瞻远瞩的真理。
气氛紧张时不露痕迹地转移话题
有个大约三岁的小孩站在一家玩具店前大声叫嚷:“我要这个!我要这个!”小孩的母亲见到这种情况,便指着天上说:“明明,你看,有飞碟。”
孩子立刻停止哭闹抬头张望,好像已经忘记刚才自己哭闹要求的东西,不久就乖乖地被母亲牵着消失在人群中了。这就是不露痕迹转移话题的绝好方法。
某公司的经营者正在跟劳工代表交涉,快要作出决定时,突然说道:“喂!先生,你的声音相当不错,很响亮哦!”一句无关主题的话使劳工代表们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好,整个会场的对立气氛立刻缓和,陷于一片寂静中。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煮酒论英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