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83500000005

第5章 特稿(4)

从《樊郦滕灌列传》、《佞幸列传》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何等重视从私生活的角度来写自己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描写无疑具有丰富的人性内容和宝贵的认知价值。司马迁写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世界,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从心理学、伦理学等角度认识汉代最高统治者和汉代政治生活的可靠资料。不仅如此,他的叙事还具有政治学意义上的启蒙性。《史记》的深入“宫闱”日常生活的叙事,真实地揭开了最高统治者的神秘面纱,扫去了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这就有助于打破我们对帝王的盲目崇拜,有助于我们把他们当作寻常的人来看待。《史记》告诉我们,自战国迄于秦汉,几乎没有一个帝王是值得我们完全信赖的,几乎没有一个人配得上人们的尊敬和赞美。他们甚至有着比常人还要严重的道德弱点和人格残缺,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毫不设防地把自己的一切都交付给他们,否则,就会造成巨大的人道灾难,人民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例如,在《樊郦滕灌列传》里,刘邦生了病,心绪甚恶,不想见人,一连十几天,躺在禁宫里,与宦官相狎亵。樊哙便排闼直入,看见“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日:‘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振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在《项羽本纪》和《樊郦滕灌列传》里,司马迁两次写到同样一个令人吃惊的细节:在被项羽追击的时候,刘邦为了自己逃命,竟然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丢下不管——“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一个人,如果如此缺乏承受痛苦的意志品质,那又怎么能指望他把一个国家的希望和命运担负起来?

如果他对自己的儿女,尚且如此无情,怎么能指望他以仁慈之心善待他人?

如果说汉代的皇帝普遍薄情寡义的话,那么,武帝刘彻恐怕是他们中间问题最严重的人。在汉代的历代帝王中,武帝的宫闱生活尤其混乱,对正常的行政生活的破坏也最为严重。据《佞幸列传》记载,他先后宠幸过邓通、韩嫣、李延年等“佞幸”之臣。刘彻高兴的时候,赐给邓通铜山,使他“得自铸钱”;韩嫣“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李延年则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等到刘彻兴尽爱弛,则邓通被立案侦查,最后“竞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韩嫣被“赐死”,李延年昆弟则被“禽诛”。读这些文字,令人油然而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交给刘彻这样的人,真是可怕——他们是多么无情,多么容易堕落,多么不值得信任啊!

虽然汉武帝像秦始皇一样暴虐和昏聩,然而,自古以来,就有人对他大唱赞歌,说他有雄才大略,北伐匈奴,南诛两越,东灭朝鲜,西征大宛,功绩卓着;说他懂得用人,所以,在他的时代,人才济济,各显其能。然而,这些轻飘飘的赞词,其实全然是靠不住的,全然没有看到他的好战激化了民族矛盾,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无尽的灾难,正像司马迁在《平准书》中所说的那样:“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抚弊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赡。”那些歌颂刘彻的人,也没有看到他因为冷酷和褊狭,扼杀了多少人才,甚至剥夺了多少杰出人物的生命,例如,李广一家,三代名将,却都毁于刘彻之手:李广不被赏识,未尽其能,兵败自杀;李敢又被霍去病射杀,刘彻却为“方贵幸”的霍去病遮掩罪行,编了“鹿触杀之”的谎言:李陵之败降,刘彻亦难逃其责——若不是他出于私心,偏护李广利,屈抑李陵,结局断断然不会如此。甚至魏其侯与武安侯囚睚眦之怨而两败俱伤,刘彻也要承担主要责任——他在“廷辩”时的低能表现和首鼠两端,正是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如此者多矣,岂能一一。

关于刘彻,唐人马周作过一针见血的评价:“孝武帝虽穷奢极欲,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旧唐书》卷七四《马周传》)对这样浅薄无德的“今上”,司马迁自然是不满意的,甚至是鄙夷的,因为,他在《五帝本纪》里,完整地表述了自己评价伟大君主的标准,如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和合万国。”而汉武帝离尧帝的境界,实在是太远了。李长之说,“汉武帝在许多点上,似乎是司马迁的敌人,抑且是司马迁所瞧不起,而玩弄于狡猾的笔墨之上的人”(李长之:《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第18页)。他说对了。司马迁的确是含着极大的失望和不满来写汉武帝的。他不仅写出了刘彻道德和心智上的残缺,而且还揭示出了中国所有暴君的本质。难怪清代的杨琪光读了《外戚世家》,要如此赞美司马迁的写作勇气:“读此篇,汉宫闱不堪数矣。《史》、《汉》皆为直笔之,皆若无为忌讳,汉法虽严,其如彼何哉!班氏从后书之,犹可无畏:史公竟指摘并世事,直哉!铁笔如山,难为动摇矣。”(杨琪光:《汉史求是》卷九《外戚世家》)敢向权力说真话,敢批皇帝之逆鳞,司马迁的无所畏惧的伟大叙事,仿佛高高的航标灯,历两千多年而不灭,成为引领中国文学写作的伟大力量。司马迁的永恒的光荣,就来自于这种正直而勇敢的良史精神和文学精神。从人格气度和人文精神上看,司马迁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现代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世界知识分子——他的博大的人道情怀,他的伟大的文化抱负,他的深邃的历史眼光,他的坚定的求真热情,他的成熟的理性精神,他的不羁的自由意志,他的傲岸的独立人格,他的豪迈的侠骨义胆,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伟大典范。

写作《史记》的司马迁,正像黄履翁所说的那样,始终“如天马骏足,步骤不凡,不肯稍就笼络”。一个作家如果只想轻轻松松地写作,只想写一些媚悦时代和市场的作品,那就无话可说;如果他还有更大的抱负,还想写出有正义感、有生命力的作品,那他就应该像司马迁那样“不肯稍就笼络”——即使没有他敢批皇帝逆鳞的勇气,至少也要在权力面前保持基本的人格尊严,或者,至少不能低三下四地对暴君“心怀感激”,更不能卑躬屈膝地对他大唱赞歌。至于错把他乡当故乡,将“大秦帝国”当做“高端文明”的样板,或者,把“大清帝国”当做道德隆盛的典范,那就简直近乎文化犯罪,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对真相的可怕无知,而且意味着对良心的严重背叛。

2011年2月7日,再改于北京平西府

聂华桐:为学术而学术

姜晓采访张静芳整理

聂华桐,一九三五年生于武汉。

童年颠沛流离,十三岁时随家人迁至台湾。一九五七年从台湾大学物理系毕业,考入哈佛大学。一九六六年获博士学位,即被杨振宁相中,进入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此后两人合作共事长达三十余年。

一九九七年,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在杨振宁、王大中的邀请下,六十二岁的聂华桐辞去纽约州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教职,只身来到北京,出任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你们先找到清华大礼堂,我们楼就在大礼堂的西南方向,我在门口等你们!”

电话中传来一个年轻而亲切的声音,很难将此与一位七十多岁的着名物理学家联系在一起。不一会,见到清瘦的聂华桐先生,站在一座红砖小楼的黄铜大门前,笑容温和。聂先生主持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就位于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三层小楼中。

这是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就在这座小楼里,聂华桐先生接受了我的访谈——姜晓(以下简称姜):您从纽约到香港,帮助筹组香港科大,又从香港到北京组织建立清华高等研究中心,虽然您在自我介绍中从来都是一笔带过,但我知道这个过程很不容易。这么些年,您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不要一句话回答我,讲讲您内心的想法,一句话的回答我已经知道了。

(笑)聂华桐(以下简称聂):我是怎么说的?

姜:“为中国做点事情。”

聂:老套了是吧?(笑)但那是真的。假如回到国内能做一点事情,当然是很好的。假如我们这个研究中心最后能成为在世界上站得住的一个学术机构,那也算真正做了一点事情。

姜:您在这里做的其实是“开荒牛”的工作,这比进入一个成熟的机构要辛苦得多,而且您毕竟到了这个年龄,重新开始“创业”,您是怎么想的,一点思想斗争都没有吗?

聂:好像没有唉。(笑)很自然的。

姜:我知道香港大学的薪水跟内地的差距有多大,我也知道您在香港的退休金有多高;而且,您已是祖父辈的人了,可这十几年只您一个人在这里……聂:钱基本上够用就好了,生活很简单,自己都可料理。

姜:过了六十,重做“开荒牛”,尤其是此时此地,是不是更多的需要理想和勇气。

聂:过了六十岁,觉得人生已经很短了,何必在乎那么一点钱呢?年轻的时候也许不这样想,现在年纪大了,至少在这一点上可以洒脱一些。我现在就是尽量去做一些自己还能做的、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最后能做成什么样子,我也管不了。

姜:难度很大?

聂:我当然会尽量去做。但是我感觉,中国现在整个学术文化是不对劲的,这跟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关系,跟现在中国的国情当然也有关系,太功利。为什么中国的科学始终不发达,我想是有很深的原因的。中国人做学问,不是为了做学问而做学问,总有一个现实的目的,一个功利的目的。我不是说功利一定不好,可它有它的局限性。我感觉,中国传统做学问和希腊传统做学问的精神是不一样的。

姜:是怎样的不同?

聂: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当中,我对中国的了解恐怕也是不够的。回国后,有时候翻一些书,比如看看冯友兰、张岱年的书,对中国哲学至少比以前了解多一些了。我感觉中国的传统哲学跟西方做科学的精神是很不相合的,比如中国人说“天人合一”,自然和人是合一的,把“人”投射到“自然”里去,而不是把两者分开、为了研究自然而研究自然。还有“真善合一”,中国传统认为善的才是真的,可其实“善”是社会性的,是人为的。中国人不注重知识论,重了悟、顿悟。所有这些就反映出,从深层次来讲,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跟西方人不同。这是第一。

第二,中国儒家是很人世、很现实的,做所有事情都要对人有用处,对社会有用处。我不是说它不好,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它不适合追求学问,尤其是科学研究。

另外,中国传统把科学和技术也混在一起。其实,科学和技术从精神上来讲完全是两回事,理念完全不一样。科学追求的是对自然,包括对人的探索,至于这些认识有没有现实作用,科学是不管的。你看那些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对社会、对人类有什么实际用处呢?大多数都不是当时直接有用的。

姜:有对人类发展没有用的吗?

聂:多数恐怕是偶然的。在科学研究的范畴内,很多学问可能对人类有用,也可能对人类毫无用处,即使后来有用,也是偶然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宇称不守恒,对人类有用处吗?五十几年了,至少到现在还没有。

姜:如果这样的话,科学有意义吗?

聂:那你说,做诗有什么意义?画画又有什么意义?了解自然界本身就是意义啊。

姜:我还是觉得从长远来说那些是有意义的。

聂:你看,连你也这么想……即使没有实用意义,科学也应该研究啊,这是做学术的最本质的东西。

姜:但我确实是那么想的,因为我们就是在批判“为学术而学术”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聂:一些世界一流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是没有工学院的。它们标榜追求知识,而不是追求应用。但如果我们返回去看古希腊的话,它实际上也走了极端,凡是有功利目标的,他们都认为不是学术。

姜:那么应用科学呢?

聂:应用科学有实用目的,是为了对人有用处,当然非常重要,只是和纯粹科学的精神不一样。中国人真的很聪明,因为很实际,将来在技术方面一定没有问题,但是对于科学,我并不乐观,因为认为它没有用。其实艺术跟科学有相似之处。

我很喜欢吴冠中的画,也喜欢他的散文和小品。他也讲到,以前艺术要有主题,要为社会服务,但现在他画画的心境跟做科学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艺术而艺术,不是为了有用而艺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像牛顿、爱囚斯坦,也一定是这样的。

中国现在确实越来越富有,但是要真正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一定要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这还需要很长时间。中国现在需要有一批真正为求知识而上学、而做学问的人。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做比尔·盖茨,我碰到不少孩子都在犹豫:是要去做科学家,还是去做比尔·盖茨?其实这很滑稽,比尔·盖茨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也不是能培养出来的,那是在一种环境里面自然地冒出来的。

姜:现在中国也还是有一些人,一心一意、甘愿清贫地在做学问。

聂:你讲这话的时候就已经认为这是一种付出了,这就不行,你懂我的意思吧?

有些人根本不在意这个,他是自然地进去了。

姜:是。痴迷地进入,那就是他的幸福世界。

聂:这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吧。有些人觉得做学问很快活,不见得瞧得起那些有钱的人。如果相当多的聪明人有这种心态就好了。

姜:这是一种没有算计不求动利的境界。

聂:我们中心成立的那一年,清华开设了一个基础科学班,进来的同学都非常优秀。现在第一届已经毕业好几年了,其中有一个同学到我们研究中心来了,做得非常好。上次我问他,基科班第一届六十个人,现在有多少人还在继续做学术性的工作?他想了想说,大概有百分之十吧。也就是说,只有不到十个人还在做学术性工作,其他人都赚钱去了。当然,如果这些人在其他行业做得很好,那也是贡献。

姜:真正做学问的确实很少。

聂:第二届基科班有两位同学后来到我们中心做研究生,两个人都非常优秀,去年博士毕业后马上就被国外的大学抢去了,一个去了斯坦福,另一个去了麻省理工。我们现在找人很不容易。基本上六十岁以上的我们就不考虑了,人到一定年纪后,特别是在物理学领域,基本上都是只能做老问题,很难做到新的领域去,所以我们最想找的是四十几岁的人。在这个领域,国际上做得好的也就只有几个人,而且我们还一定要找华裔,非华裔不现实,不可能长期在这边工作。这几个人当中有好几位表示愿意回国,而且回国的话就一定到我们中心来,可是因为家庭等缘故一时都不能回来,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现在想再往下找,找更年轻的,像我刚才提到的去国外的那两位,真的很好,到处都在抢他们。到斯坦福去的那位,可能是那一行里最近二十年出来的最好的年轻学者,我们希望能把他请回来做教授,但是他已经被斯坦福留下来任教了,虽然很可惜,但我们还是很高兴,从中国培养出来的博士研究生,能在美国一流大学任教,物理学界他是第一人。

同类推荐
  • 传媒赢利模式

    传媒赢利模式

    本书的核心是建立传媒产业竞争的模式理论,在总结当今传媒主流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渠道产品模式”。该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传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每天都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或是擦身而过,但是你可想过,这些我们视为习以为常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也许就是改变我们生活、让我们事业迈向成功的贵人?没错,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并不像我们的亲朋好友那样的重要,但是往往就是这些人才能以客观、抽离的观点提供我们事业的机会、看问题的方式,还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相支持与关怀。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本书内容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评估方法、步骤和评估实例等,以及甘肃省防治土地退化法规、政策和机构能力建设评价综述。希望能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行政官员、科研人员以及关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公众了解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提供有益的参考。
热门推荐
  • 万古无用系统

    万古无用系统

    萧古穿越了,身体的前一任主人刚刚被冻死,马上就轮到他了。“叮,万古最强系统正在启动中……”
  • 宋世乾坤

    宋世乾坤

    宋,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时代宋,一个我们为之骄傲而又位置扼腕的时代宋,一个自强不息,经济腾飞的时代宋,屹立在中国的苍茫大地上,影响万代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新编》
  • 赖上特工甜妻

    赖上特工甜妻

    简云薇,表面柔弱好欺,其实是个特工,为人冷漠、伪善,擅长美人计。穆辰希,冷酷霸道又面瘫,表面平淡无波,内心却风起云涌。当冰山撞上冰山,当天之骄子撞上特工杀手,是横眉冷对,还是干柴烈火?结婚三年,也演了三年的戏!
  • 命澜沧海

    命澜沧海

    介绍:天不生我海棠花,小说万古如长夜-————人来真介绍:如果修仙很平常了呢?如古果法器很普遍呢?如果国家之间在没有战争呢?如果……如果这一切都是一场又一场的阴谋呢?1、这不热血要看热血的出门左手2、这书慢热看爽文出门右手3、会有很多借鉴经典,也会有白文套路的嘲讽不满意的出门直走4、标签位为仙幻悬疑,但男频没有,女频勉强有我也不知道怎么选
  • 不做小三好多年

    不做小三好多年

    【外冷内热火爆女】与【妖娆冻人名小三】灵魂互换之后的杯具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止风不止

    云止风不止

    能挑能抗能打的流氓女王爷×面冷心硬的黑心小狼狗前期女追男,全程无尿点,轻松欢脱向女主有权有钱,男主有颜有才,非爽文,1v1
  • 变美女配她被真香了

    变美女配她被真香了

    陆荏觉得自己疯了,否则她怎么敢在所有人面前向与她毫无关系的校草告白?事后她才知道,原来她只是完成了自己存在这个世上的唯一任务——作为一个女n号,衬托一下男四号的出众。面对告白风波后降临在她身上的巨大压力,陆荏不得不选择了离开。然而命运又给她开了个玩笑,陆荏变美了,很美那种。这一次,作为女二号,她,又回来了。。后来陆荏才知道,那个人因她而来,势必要以一种强势的姿态,住进她的世界里。。全校师生:这位……真的是那个叫人见了一百次都记不住的那个谁?大佬:没错,是我的爱情#我们是自己的主角##虽然是个真甜饼但剧情需脑,建议谨慎食用#
  • 终极魔武圣

    终极魔武圣

    一个乡村穷小子历了冰火九重天的的少年,在这太平盛世之中怎样成为一个绝世奇才呢?他是成为英雄,还是恶魔呢?还有他的精彩而又刺激的冒险之旅将会是怎样的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爆宠娇妃:冷傲王爷无良妃

    爆宠娇妃:冷傲王爷无良妃

    “王爷!从了人家吧!”“……乖,别闹。”她只是莫家不受宠的四小姐,而他却是高高在上的八王爷。原本她与他只是水路相逢,却不想她他的缘分却因此纠缠。她的灵魂被换,不再是那懦弱可欺的四小姐,从而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无良女少;高冷孤傲的王爷,从不喜好女色,却因为她破了例……某女表示:这不科学!说好高冷王爷只喜欢弱女子的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