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相关题目】
登泰山
游黄山纪实
山魂
我爱家乡的山
山思
山的启示
【构思指要】
山的精髓在于它的形貌、态势和色彩。
山有形貌,因此有大山、高山,山峰、山腰、山脊、山脚、山岭、山崖、山谷等称呼。每种形貌有每种形貌的魅力,或壮丽慑人,或清秀撩人,或峥嵘吓人……抓住山体的特征进行描写,能增加山的立体感,使山体跃然纸上。
山有态势,因此有雄伟、奇绝、威武、磅礴、峻峭、险峻、秀逸等赞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文人的抒怀;“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是伟人的赞叹。但各山山势差异很大,即使是一山之中,也是一步一景,气象万千,更何况不同的作者还有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审美情趣。正如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要着重描写山势,用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来衬托山势的特点,把山的特点烙进读者的心灵世界。
山有颜色。因山的土质、石头和山上的植物有无、疏密、颜色的关系,形容山的颜色,有青山、雪山、苍山、黛绿、蓝幽、浓郁、淡雅等说。
除以上三方面外,还应考虑山与日、月、云、雾、水、石、花、鸟、草、木等其他自然景物所构成的共性时的景观。
写文章总是寄托着作者的喜怒哀乐。面对高山峻岭,不应作枯燥的客观的解说,而应“登山则情满于山”,将自己的情思贯穿于山川风物的描绘之中,使自然景观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成语谚语】
高山崔巍壁立千仞崇山峻岭层峦叠嶂
屹然特立悬崖峭壁千岩万壑山川秀丽
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山是一步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来的。
山再高没有心灵高,路再长没有双脚长。
近山用木,近水食鱼。
【名诗佳句】
山高水深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宋·翁卷《野望》
山因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宋·郭熙《林泉高致·画训》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宋·林外《洞仙歌》
山清水秀
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宋·陆游《山行》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唐·李白《题山水风景》
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唐·岑参《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崇山峻岭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宋·寇准《华山》
顶浮天地阔,傍掩日星残。——明·马汝骥《北岳二十韵》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唐·孟郊《游终南山》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唐·贾岛《宿山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唐·李白《蜀道难》
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李大钊《山中即景》
这里万山矗立,神态各异。既有泰山的雄伟,又有庐山的清奇;既有峨眉山的秀丽,又有黄山的峻峭。——刘卫祖《神农架探奇》
这座山像插天的利剑,那一座山像玉柱撑天,另一座山又像一位庄严的老人,伫立天表,俯视大地,再一座山又像一位娇羞的少女,用白云作纱巾,遮住美丽的面颜。——李鉴尧《芝市风情》
层峦叠嶂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宋·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
流水无还有,乱山高复低。——宋·王十朋《五律·过天台》
山连山,山叠山,山外有山,山上有山,山峰插进了云端,林梢穿破了天。——曲波《林海雪原》
这边看,远山连绵不断,恰似一条长龙飞向天边;那边看,群山重叠,层峰累累,犹如海涛奔腾,巨浪排空。——李鉴尧《芝市风情》
一重重的山,一叠叠的岭,越过了一道又一道,转过了一山又是一山;转弯的地方,尤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妙处。——郑振铎《西行书简》
幽谷深壑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唐·孟郊《游终南山》
鸟语谷中静,树凉泉影清。——宋·欧阳修《幽谷晚歌》
山谷峡谷边峰岭对峙,投下暗影,山路更黑了……山谷很长,越走越窄,仰头望望,两边石岩耸立,峭壁连片,只露出狭窄的一条天空。——李云德《沸腾的群山》
黑黝黝的深谷,阴气迷漫,深不见底。——佚名
悬崖峭壁
双崖依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唐·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宋·辛弃疾《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顺着一条石壁山沟,往正北下去,沟两旁的石头全是吊崖,望上去眼晕头昏。——曲波《林海雪原》
高耸的石峰,陡峭的岩壁由山腰直插到山顶,石岩兀立,乱石横生,石缝子龇牙咧嘴,有几处开成天然石洞。——李云德《沸腾的群山》
许多地方是陡立的峭壁,简直是两道高高的石墙夹着一条通道。——魏巍《东方》
抬头向上望望,那耸立着的岩石,高高地悬在头顶上,就好像随时要掉下来似的。低头向下看看,那绝陡的石壁,像刀子削的,又高又深,使人觉得仿佛是走在半天空里。——峻青《山鹰》
奇岩怪石
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南朝陈·高丽定法师《咏孤石》
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宋·苏轼《石钟山记》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唐·白居易《太湖山》
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唐·童翰卿《昆明池织女石》
谁骑苍鸾来,啄破苔花碧。经年不归去,化作山头石。——明·顾璘《飞来石》
那沿着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是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杨朔《画山绣水》
林立着无数嶙峋的石块,青黄色的身上,现出许多蚝壳的白斑点。潮一来,它们便不见了,潮一去就又全现出来,好像一群海兽,在做着躲躲藏藏的游戏一样。——艾芜《海潮》
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尖厉的石岩拔地参天而起,好像是把刀刃朝天立放着的斧头。——沈仁康《登华山》
【阅读链接】
《雁荡杂记》,林斤澜。
海
【相关题目】
沧海赋
大海颂
海边拾趣
海魂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海潮
大海的早晨
海上生明月
宁静的海湾
向往大海
面朝大海
【构思指要】
大海的景象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涨潮时惊涛骇浪,落潮后恬静安详,日出时灿烂辉煌,月光下隽妙神秘……这是大海的魅力所在,也是海景的描绘的多种角度。
描写大海首先要着眼整体:广袤、一望无垠、水天一色,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受和周围的环境来表现。然后抓住个别景点加以描写,如海水和海滩。写海水,主要写它的颜色、状态、气势,海水中奇异而粗犷的水族、柔软而强劲的海洋植物。写海滩,主要写它细软的沙滩、起伏的海潮、水边的棕榈、聚散的海洋动物等。另外,海景的变化与天象的变化关系密切。日、月、风、雨、雾等天气的不同,会使海景异彩纷呈、姿态万千;偶然出现的海市蜃楼,更为海景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海的博大,包含着太多的创作素材。寄情大海,方可启迪人生。臧克家的《海》从质朴的文字中透出人与海、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峻青的《沧海赋》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大海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在不同境况中的各种情怀;文中对大海的礼赞是作者对历史的情愫,是时代精神的一种寄托。
【成语谚语】
浩如烟海海角天涯海誓山盟海市蜃楼
海阔天空海底捞月海底捞针海枯石烂
注而不满,酌而不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江无底,海无边。
人间是海,我心是岸。
【名诗佳句】
天晴见海水,海水清似天。天阴见海水,海水黑如渊。——明·胡缵宗《见海水诗》
碧落一痕天作岸,寒烟几点岛如拳。——清·钱大受《观海》
海上的落日最美。碧涛映着红霞,银浪掩着金沙,云霓的颜色也是瞬息万变的。——王统照《岛上的季节》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苏联]高尔基《海燕之歌》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苏联]高尔基《海燕之歌》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冰心《繁星·一三一》
海水是很蓝的,在晴朗的天空之下,更是像古诗上所说的“水如碧玉山如黛”,光艳得不可描画!那颜色是一层一层的,远处是深蓝,稍近是碧绿,遇有溪河入海处,这一层水色又是微黄的。——冰心《通讯五》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臧克家《海》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郑振铎《海燕》
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条狭而且长的明亮的路,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鲁彦《听潮》
海浪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宋·曾巩《西楼》
海面上后浪逐前浪,层层浪花被曙光染得金黄。——[西班牙]西门尼斯《山村》
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秦牧《黄金海岸》
浩瀚无边的湛蓝的海洋,一道道波浪不断涌来,撞击在岩石上,发出天崩地裂的吼声,喷溅着雪白的泡沫。——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
一阵海浪怒吼起来,像凶恶的野兽,奔腾着,号叫着。——胡万春《“阿粹斯”号》
狂风涌着万顷波涛,像千军万马迎面扑来,摇撼和冲击这脚下的海岛,山摇地动,发出惊心动魄的轰鸣声。——杜鹏程《海与焰火》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身上。——鲁彦《听潮》
潮汐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唐·白居易《潮》
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宋·陈与义《泛舟入前仓》
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宋·刘子翚《次韵张守壶山诗》
潮来涌银山,忽复磨青铜。——宋·陆游《航海》
河汉入楼天不夜,江风吹月海初潮。——元·萨都剌《层楼晚眺》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隋·杨广《春江花月夜》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霓。——唐·丘为《登润州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唐·朱庆余《观涛》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宋·苏轼《八月十五看潮》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明·张岱《白洋潮》
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清·宋琬《西江月·钱塘门外作》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相顾雪成堆。——宋·苏轼《望海楼晚景》
极目秋光夕照开,潮头初自海门来。杳杳江天横一线,如练。疾驱千骑鼓声催。——宋·曾觌《定风波·极目秋光夕照开》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唐·刘禹锡《浪淘沙》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唐·赵嘏《钱塘》
涛头汹汹雷山倾,江流却作镜面平。向来壮观虽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宋·陆游《观潮》
飓风激潮潮怒来,高如云山声如雷。——清·吴嘉纪《海潮叹》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唐·王维《送邢桂州》
【阅读链接】
《读沧海》,刘再复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江河
【相关题目】
长江之歌
我们的母亲河
家门前的秦淮河
三峡游记
长江三日游
悠悠的故乡河
梦中的河
黄河的源头
【构思指要】
江河日夜奔流,源源不断。它以波澜壮阔的胸怀哺育着人民,以无私无畏的气概造就了无数的风流人物。
江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水势。水势与水流落差及水流量的变化相联系。如果水流落差大,或者江河中水量猛增,通道泄洪不畅,必然水势汹汹,波翻浪涌。“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大诗人李白满怀豪情,用他那如椽大笔对长江、黄河巨浪景象的酣畅彩绘,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写江河之景,还可兼写天文、地理、生物、植物诸种环境因素对江景、河景的影响或陪衬作用和人文对江河的影响。江河造福人类,人们利用江河。因此,水面上的船只、劳作的人们等等也是写江河不可忽视的。
长江黄河养育我们的生命,延续我们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大小河流,它们无不映现自身流域内某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从某些小的方面或侧面,对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作补充。因此,描写江河,应站在更高的角度,把自然界的江河与人生之河、历史之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流动的江河的气质和内涵展现得更深更远。
【成语谚语】
江水泱泱澄江如练粼粼烁烁银河倒泻江河行地江河日下
锦绣河山山明水秀一衣带水泛滥成灾浩浩荡荡
猛龙不过江。
黄河东流半是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名诗佳句】
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唐·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唐·刘禹锡《浪淘沙》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明·许彬《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唐·张宾《登单于台》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金·段克己《戊申四月游禹门有感》
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宋·邵雍《题黄河》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长江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