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和风融喜气;一派生机发春花。——对联
大地有色皆春染;人间无处不东风。——对联
雪消门外千山绿;春到人间万户欢。——对联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对联
人间传喜讯,一元复始;大地发春光,万木争荣。——对联
春意盎然,祖国山河景色秀;东风浩荡,神州大地气象新。——对联
元宵节
【相关题目】
元宵节之夜
元宵节诗话
火树银花话元宵
闹元宵
元宵灯会
元宵杂谈
难忘元宵
那一年元宵
记一次难忘的元宵节
【构思指要】
元宵节有两个不变的节目,吃元宵和赏灯会。
吃元宵要突出一个“甜”字。圆圆的元宵洒上桂花红糖,入口甜而不腻,那股清甜会长久地留在齿尖。一家人团团坐在席边,一种甜蜜的心情会萦绕在心间。嘴里甜,心中更甜。
赏灯会要突出一个“闹”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灯会热闹的情景,可见一斑。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涌向大街,顿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彩灯照着彩衣,彩衣映着彩灯,整条街似乎要沸腾起来。老百姓看皮影戏、猜灯谜,一时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一个使全城甚至全国人民都来参与的节目,其热闹程度不同凡响。写灯会,宜抓住一个非常典型而形象的细节或片段着重刻画。
当然也可用团圆的节日来反衬对离人的思念,在描写节日的热闹、欢乐时,透出淡淡的忧伤,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成语谚语】
一朝一夕火树银花
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云掩中秋月,雨打元宵灯。
【名诗佳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隋·杨广《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唐·白居易《正月十五夜月》
月华连昼色,灯影杂星光。——唐·沈佺期《夜游》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天碧星河欲下来,东风吹月上楼台。玉梅雪柳千家闹,火树银花十里开。——宋·何梦桂《灯夕乐舞》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宋·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明·唐寅《元宵》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花市又移星汉,莲炬重芳人海。——宋·吴礼之《喜迁莺·闹元宵》
回首沉沉,人间此夜。误春光一刻千金,明日问红叶青鸟。——元·彭元逊《汉宫春·元夕》
笙歌杳杳,金珠簇簇,灯火家家。——元·周文质《青杏子元宵》
珠楼缈缈,人月两婵娟,尊前月,月中人,相见年年好。——宋·毛滂《蓦山溪·元夕词》
灯火烘春,楼台浸月,良宵一刻千金。——宋·刘镇《庆春泽·丙子元夕》
雪月梅柳开春景;花灯龙鼓闹元宵。——对联
清明
【相关题目】
清明随想
清明的雨
清明祭
难以忘却的纪念
扫墓
祭祖
【构思指要】
清明是一个笼罩在烟雨蒙蒙中的节日,在片片雨丝下,隐藏着的是人们淡淡的哀伤和深深的思念。
清明节有很明显的天气特征。在这个怀念已逝亲人的节日里,天气为人们提供着最佳的悲伤气氛,所以雨是少不了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写雨来衬托雨中人们的心情是最常见的手法。但要注意清明节的雨不能过大,它如烟似雾,就像一层笼罩在人们心头的愁云。
清明是一个被愁锁住的季节,人愁天愁。描写人们心中无形的哀愁,可从神情入手。对面部表情细致入微的描写,往往可以映射出一个人的内心感情。
【成语谚语】
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时节近,采茶忙又勤。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麦怕清明霜,谷怕冬来雨。
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清明种瓜,立夏开花;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
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高粱谷雨花(棉花),谷子播种到立夏。
【名诗佳句】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对联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对联
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对联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对联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对联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对联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对联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对联
叶落归根,睹物思人。——对联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唐·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南唐·冯延巳《蝶恋花》
东风催下清明雨,莺老花残又一春。——明·袁宗《清明日偶成》
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清·郭《积雨》
嘉景清明渐远,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晴又雨。——宋·柳永《西平乐》
夜雨轻寒拂晓晴,牡丹开尽过清明。——宋·张耒《暮春》
10端午
【相关题目】
飘香的端午节
端午佳节
赛龙舟
吃粽子
青青粽叶
艾蒲飘香
感怀端午
【构思指要】
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含愤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当作节日。艾蒿高挂,雄黄飘香,粽叶滴翠,香囊系身……端午节的民间风俗虽各地不同,但都围绕驱妖祛邪。描写这个节日要抓住本地区端午节的特色,不可泛泛而谈。
端午节的赛龙舟因其场面壮大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被描写的次数也颇多。描写赛龙舟时首先不能忽略对龙舟本身的描写,龙舟多饰以鲜艳的颜色和玲珑精巧的饰品。其次比赛时的场面描写很重要,鼓声呼呼,千帆竞发,水面上浪花飞溅,百舸争流,可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也可以从观众席、龙舟上等全方面刻画。在刻画比赛过程中,一些精彩瞬间,可增加竞赛的精彩激烈,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从中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成语谚语】
端午节,划龙船,挂蒲挂艾在屋檐。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端午不吃粽,老了无人送。
未吃端午粽,布袄未可送。
【名诗佳句】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唐·储光羲《官庄池观竞渡》
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唐·张建封《竞渡歌》
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宋·黄公绍《端午竞渡棹歌》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唐·殷尧藩《端午日》
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宋·苏轼《皇太妃·端午帖子词》
细草摇风,小荷擎雨,时节还端午。——宋·周紫芝《永遇乐·五日》
【阅读链接】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端午日》,沈从文。
11中秋
【相关题目】
月饼的外套和社会责任
行乐中秋
月饼,“贵”在心情
中秋之夜
八月十五赏花灯
一样的月光
中秋情思
今晚好月色
天地团圆
【构思指要】
写中秋节要注意对月满之夜夜色的描写。那是一种温馨的、沁人心脾的月色,每一寸月光都透出幸福,每一层月晕都映出快乐。天上的圆月对着地上圆圆的月饼,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爱的信息。此时此刻,用笔一定要突出和美的氛围。即使不在一处,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应是一种浸满甜蜜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一夜,人们对月饼情有独钟,圆圆的月饼暗含团圆或圆满之意。如有必要,可描写吃月饼或赏秋月的场面,但切忌写成俗里俗气的吃喝玩乐,应当突出合家欢乐、思念亲人、团结友爱等积极意义。
【成语谚语】
月白风清银光闪闪皎月当空摇曳生姿
花好月圆天伦之乐千里共婵娟万籁俱寂
月到中秋分外明。
十五月亮十六圆。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月亮代表我的心。
【名诗佳句】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对联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对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阴。求满直须当夜半,要明仍候到天心。——宋·邵雍《中秋月》
西风吹得闲云去,飞出烂银盘。桐阴淡淡,荷香冉冉,桂影团团。——元·张可久《人月圆·中秋书事》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明·徐有贞《中秋月》
我爱秋宵永,西林待月斜。百年几圆缺,今夜倍光华。——明·何景明《查城十五夜对月》
天空有意作中秋,风吹天开见天底。——清·陈沆《中秋饮李双圃寓斋放歌》
中秋云净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唐·许浑《八月十五日夜宿鹤林寺玩月》
皎皎中秋月,团团海上生。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唐·李华《赋得海上生明月》
凉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唐·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唐·许棠《中秋夜对月》
独占秋光盛,天工信有偏。清辉千里共,皓魄十分圆。——宋·朱淑真《中秋玩月》
遥天千里淡如水,明月一轮光满楼。——金·段克己《中秋应教》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唐·司空图《中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悲欢徒自感,圆缺本无情。——宋·韩琦《中秋月》
慨人间之忧乐,感上天之缺圆。——明·章懋《中秋赏月赋》
弦与望,从圆缺。今与昨,何区别?——宋·辛弃疾《满江红·中秋》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秋云微淡月微羞。云黯黯、月彩难留。只应是嫦娥心里,也似人愁。——宋·周紫芝《沙塞子·中秋无月》
银河澹滟秋如水,人是今年,月似前年。重上南楼思悄然。——明·冯鼎位《采桑子·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