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慧眼识机遇
常听有人在机会的耳边抱怨:牛顿家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掉在我的头上?如果上帝成全你,照样一只苹果掉在你的头上,结果呢?你却把它吃了,所以说并不是没有给你机会,而是你没有把握住机会。
他们总是将成功寄于好的机遇,于是痴等着机遇,却不知道在这痴等的时候,机遇已与他擦身而过。机遇固然重要,然而通过个人努力抓住机遇更为重要。倘若不做任何努力,仅仅幻想机遇从天而降,那么纵使机遇真的来到你跟前,你也不会发现它、抓住它。因此,想要抓住机遇,自身的努力是十分重要的。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八一,原是松下电器的一名普通员工,因为一次演讲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轨迹。
胡八一毕业后,进入松下电器工作。按照松下的规定,他在一周内需在各个部门和科室见习。一周后,他向领导申请更多时间去了解岗位。见习完毕,松下公司对胡八一的七份报告比较感兴趣,给他的评语是“胆大心细”,建议他做质检员职位,主要负责检验微型马达。
松下的早会,要求每名员工轮流上台读企业精神,发表没有任何主题限制的感想。每次早会,前面都坐满了领导,很多人见到这种场面就害怕,甚至有些人故意请假。胡八一刚开始也很紧张,每次提前写好讲稿,由于学文科出身,他很快适应了,并经常旁征博引,即兴发挥。
有一天,胡八一在上班路上看到两个骑自行车的人相撞了,起初双方都毫发未损,但争执到最后,一个人去了医院,一个人进了拘留所。然后,他引用了圣经里耶稣宽恕待人的故事说:“尽管同事之间有合作、有竞争、有利益冲突,只要相互体谅,什么事情都会海阔天空。”
现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胡八一都主动演讲。他心想:“反正演讲是我的强项,松下有这么多人才,难得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人事处决定:“既然你对人文感兴趣,那就到人事处做人力资源工作吧。”于是,胡八一成了人事专员。
后来,胡八一先后在杜邦、光辉国际做人力资源顾问,现如今他又成为柏明顿人力资源总经理。胡八一说:“人在职业转换过程中,在不断积淀自己的同时,还需要时刻抓住身边的机会。如果没有当初在松下早会上的演讲,我今天也许只是一名高级质检员。”
法国微生物学巴斯德曾说过:“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由此可见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在哲学上,主观努力是内因,机遇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作用,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最重要的在于从头的心理品质、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在于勤奋努力。正因为这样,牛顿能从落在他头上的苹果这一现象里发现万有引力规律,正因为如此细菌学专家能在发霉的培养液里发现青霉素;也正因为这样,爱迪生能在千余种材料中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这些成功在旁人眼里无一不是机遇,认为这些成功纯属巧合。但数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被苹果砸中过,不知有多少人见过发霉的物品,不知有多少人与各种金属材料、植物纤维打过交道,但他们发现不了万有引力规律、青霉素、灯丝,并不是没有机遇,而他们没有抓住机遇。人生的机遇何其多,繁如星斗,但不抓住机遇,那些机遇也不过是烟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路透是个美国青年,在一家玻璃厂专门从事玻璃瓶的设计工作,有一次,他与女朋友约会,看见女朋友穿一件十分流行的套装,这种套装在腰部附近变窄以展示少女的曲线美,路透感觉这套衣服简直美极了。这时,一个大胆的念头也在他的脑中迅速产生了。
约会一结束,路透就回到了工厂参考女友身上的套装样式,画出了草稿然后制作出一个人体瓶子,路透兴奋地将设计专利带到了可口可乐公司,该公司总裁对他的创意十分欣赏,当场与路透签订了合同。这就是现在的人体型可口可乐瓶子。机遇的可求,在于人们主观努力;机遇的不可求,是由于人们的不努力。机遇能否抓住,关键在于人的努力,正确地认识内因与外因即主观努力与机遇的关系,才能使自己认识机遇、抓住机遇,从而获得成功,对于始终努力的人来说,机遇是必然的;对于懒散、不思进取的人来说,机遇是偶然的。
抓住了机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另一半是什么呢?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对此做了很精僻的阐释: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懒汉。
人生中,抓住机遇并且成功的人,不算很多,但终生没有遇到机遇的人,又的确很少。现实中,许多继续落魄的人,都会讲到自己当年如何如何地放弃了绝好的机会,要不然的话,自己会怎样怎样的。机遇常在,而识别机遇和把握机遇的智慧却不常有。所以,不成功的人永远比成功的人要多得多。机遇对主动者就是成功的火种,对被动者可能就是灾难。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可能砸昏碌碌无为的路人。有句话说得好:人可以输在起点,但不可输在转折点。
诚然,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使你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会落在别人后面,但你也有拼搏的机会,你也有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机遇,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折点。
有成功欲望的人警惕着听到的和看到的每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主动的去寻找机遇。相反,倒有一大批人即使不满足现状,不去寻找和把握机遇不说,还在抱怨生活。生活中总能听到这样的抱怨的声音:如果早几年下海,经商,炒股就如何如何了;更有甚者把牢骚发向了自己的父母亲,如果早出生几年就怎么怎么了,等等,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为什么人们不换成一种思维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呢?改革开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确给一些对生活和商机敏锐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创造了刘永好、史玉柱等人物,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但人还是不能老想着过去,机会不会因为你老想着过去就会踯躅不前,它不会因为你的意志而改变的,既然你不能左右机遇,不妨去怀着一颗成功的好奇心,去发现和把握一个新的机遇。
也许你已经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也许你正在失业中,也许你想改变现状,也许你想早一点实现人生的梦想……如果有人有一个很好的事业良机介绍给你你是否会无动于衷呢,你是否应该来个打破沙锅问到底呢?
记住这一点:成功是永远给那些有好奇心并有成功欲望的人准备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的。
成功源于精心准备
不管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做到有把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精于准备。准备是很重要的,没有前期的准备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成功。没有细心的准备你也不会有信心能做好任何事情。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谁准备的最充分,谁就离成功最近,也就离危险最远。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一匹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匹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经过,焦急地说:“你怎么还躺着,难道你没听说,狮子要搬到咱们这里来了,还不赶快去看看有没有别的地方适合咱们居住。”
“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再说这里的羚羊这么多,狮子根本吃不完,别白费力气了。”躺着的狼若无其事地说。那匹狼看自己的劝说没有效果,只好摇摇头走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只来了一只,但由于狮子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快极了,这匹狼再也不像从前那样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食物了。当它再想搬到别处去时,却发现食物充足的地方早已经被其他动物捷足先登了。
这个故事说明:危险无处不在,惟有踏踏实实地做好准备,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否则,当你醒悟过来的时候,危险早已经降临到你的头上了。
不管你相不相信:只有准备能够使你赢得一切。
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有一家银行,分别贷巨款给四位20岁的青年,条件是:他们必须在30年内还本付息。
第一位青年心想,突然有了一笔款,可以放松了。于是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还不到5年,他的钱花光了——他一无所得。这位青年的名字叫“懒惰”。而第二位青年很兴奋,每天忙忙碌碌,恨不得每周工作8天。但是办事不用脑子,差错不断,他付出的劳动比别人多,得到的却很少。勉强坚持到11年,还是赔了本。他的名字叫“蛮干”。
第三位青年小心谨慎,凡事服从,总是等到命令才动手。常常临时抱佛脚,结果事倍功半。累死累活才在30年后还上本钱。他的名字叫“盲从”。只有第四位青年工作很积极,并且懂得准备的重要,因此工作效率很高。只有他,不仅在第十年头上还本付了息,还可以拿出余款贷给别人。谁都知道,他的名字叫“效率”。
当年,给他们贷款的银行,叫“工作银行”。
其实,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人生的贷款,是要自负盈亏的。
可以这样说,任何企业都不会招前面三个人。
不要感觉到奇怪,要知道准备和失败是成反比的,你越轻视准备,失败就会越重视你。
宝洁公司曾经也吃过准备不充分的亏,它的销售市场遍及世界各地,在德国和中国香港市场都一度非常畅销。但好景不长,不久,德国的销售点向总公司汇报:德国的消费者反映,宝洁公司的尿布太薄了,吸水性能不足。而中国香港的销售点却向总公司汇报:香港的消费者反映,宝洁公司的尿布太厚了,简直就是浪费。总公司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同样的尿布,会同时出现太薄又太厚两种情况呢?这让公司的管理人员有点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是宝洁公司的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产品时缺乏应有的准备,对产品销售的不同市场没有经过细致的调研和考察所造成的。
在总公司通过详细的调查后发现,同时反映太薄又太厚的原因,是德国和中国香港的母亲使用婴儿尿布的不同习惯所致。虽然中西方婴儿一天的平均尿量大体相同,但德国人凡事讲究制度化,完全按照规矩行事,德国的母亲也是如此,早上起来的时候给孩子换一块尿布,然后就这么一整天都不会去管他,一直到了晚上才会再去换一次。于是,宝洁公司的尿布相对于这样的情况明显就显得太薄了。可是香港的母亲却是把婴儿的舒适当作头等大事,孩子只要尿布湿了就会换上一块新的尿布,一天不知道要换多少次,所以宝洁公司的尿布在这里就显得太厚了。显然,宝洁公司的产品开发人员并没有考虑到产品市场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设计新产品的时候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结果弄得怨声载道,使宝洁公司蒙受了不少的经济损失。
产品开发人员只不过在不同地域使用尿布的习惯上忽视了调研,等待他们的就是无情的市场风险。曾经省下的调研成本,现在却要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代价。
不要担心自己成功不了,只要你精心准备了就没有发生不了的事情。记住:成功永远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一匹拖着两轮车的毛驴,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告诉当地的居民,说他能捉到野猪。人们都嘲笑他,因为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到那些猎人做不到的事。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村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里了。
他向居民解释他是怎样捕捉那些猪的。
他说:“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然后就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诱饵。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来,一头老野猪尝了一口,其他猪也跟着吃,这时我就知道能捕到它们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了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树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像幽灵一样,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谷粒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以后,它们又回来吃了。当时野猪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猎物了。此后,我要做的是每天在谷粒旁边多树立几块木板而已,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每次我加几块木板时,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吃。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就这样,它们成了我的猎物。”
经验丰富的猎人所做不到事情,被一个能够耐心做准备的老人做到了。看来,有些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困难,关键是在行动之前,你都做了些什么。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故事,是关于迪斯尼公司进军欧洲市场的:当时,刚刚在美国和日本取得空前成功的迪斯尼公司制定了一个覆盖全球的总体战略,决定在欧洲修建一个大型的迪斯尼乐园。这是一个很大胆但又蕴藏着丰厚利润的战略,现在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方向性的错误。但在实施这个战略时对准备的漠视却使迪斯尼公司遭遇了灭顶之灾。
由于之前在美国本土和日本取得的成功,迪斯尼的市场开发人员天真地认为,只要把现成的经营模式直接套用过去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去做什么市场调研,抓紧时间实施这一伟大的战略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们很快就像公司的决策者们提供了一份激动人心的报告:新修建的迪斯尼乐园预计总投资44亿美元,占据巴黎以东2000多公顷的土地,建设超豪华的餐厅和宾馆……这份报告的依据是这样的:欧洲的人口比美国要多得多,美国每年都有4100万人来光顾迪斯尼乐园,按同比例计算,新建的乐园每年应该接纳6000万游客才合理。同时,由于欧洲人休假的时间比美国人长,他们一定会在这里多停留一段时间,高档的宾馆和餐厅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可惜,这一切只是他们天真的臆断而已,这些数字的计算并没有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没有准备的猜测只能把企业决策者的目光引向歧途。新乐园建成以后,迪斯尼马上就遭受到忽视准备的惩罚。从1992年4月开业以来,尴尬的经营状况就使最善于制造幽默的他们再也幽默不起来了。第一,他们没有预料到,富有的欧洲人竟然非常节俭。到乐园来的游客中,许多人自带食物,根本不在乐园吃住,他们对乐园的餐厅宾馆视而不见。就是住宾馆的人,也不像美国佛罗里达迪斯尼世界的游客那样,一住就是4天,他们最多只会住两天,许多游客一大早来到公园,晚上在宾馆住下,第二天早上就结账,然后再回到公园进行最后的探险。迪斯尼乐园的门票是42.25美元,宾馆一个房间一晚是340美元,相当于巴黎最高等级的宾馆价格。如此高昂的价格,让节俭的欧洲人望而却步。他们宁愿以减少游览时间来节约成本。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时间的缩短不仅使宾馆的收入减少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部门的收入。
第二,他们不仅不了解欧洲人的节俭,更不了解欧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