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显得真诚。赞扬对方的关键,一定要找到恰当地真正值得赞美的地方,这就需要态度诚恳。如果显不出真诚,虚情假意,会令人怀疑居心不良。这时赞扬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会招致冷遇,把成功挡在门外。那如何才能让人觉得自己的赞美是真诚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会适度。赞扬一个人,不要乱说一气,任意夸大情节,评价失衡,那样是难以起到正面效应的。言过其实,对方就会透过你的溢美之词,看到内心的动机,同时也会让人觉得虚情假意,进而远离你。
其次,方式要适宜。人与人各不相同,赞扬要因人而异。这就像给人穿衣服,你先要看准对方适合哪种型号的衣服,不能拿着同一件衣服不分对象,见到谁就给谁穿。年龄档次不同,赞扬时也应有所区别。对年轻人应多鼓励,对老年人应多尊敬;对小朋友应多引导。因人施赞,一定会“弹无虚发”的。
最后,频率要适中。这里的频率是指相对时期内对一个对象赞扬的次数。次数太少,达不到效果;次数太多,也会削弱应有的效果。赞扬的频率是否适中,是以受赞扬者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的进展程度为尺度的。如果被赞扬者的这种“优良行为”同赞扬的频率成正比,则说明赞扬的频率是适度的。如果成反比,则说明赞扬的频率过高,已经到了“滥施”的程度,对方就不珍惜了,如此一来,适得其反。赞美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你正确地把握好赞美的尺度,从而助自己一臂之力。
救人于危难之中
对于一个身陷绝境的穷人来说,一块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受一下极度的饥饿,或许还能干一番事业,开创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迷途难返的浪子来说,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重建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勒马之后。闯出自己美好的天地。
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你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了。不要小看对失意者随口说出的一句温馨的话语,对将倒者从旁轻轻伸出扶助的双手,对无望者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支持、宽慰。
范仲淹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宋代英杰,除了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支配着他一生的行动外,他还乐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范仲淹在睢阳做官时,经常以自己的薪俸资助穷苦的读书人。曾有个孙秀才,特意来请示他接见,范仲俺很关心他,见过以后送给他十千铜钱。
第二年,这位孙秀才又来了,范仲淹又赠给了十千铜钱。范仲淹问他他:“你这样辛苦地来回跑路,究竟为什么?”孙秀才悲伤地回答:“因为我没有办法养活老母亲,只好这样奔波,来求得一些帮助。倘若我每天能有一百铜钱的收入,就足够维持生活了。”
范仲淹说:“我看你不是一个专门向人乞讨混日子的人。这样辛苦奔波能得到多少资助?我替你补一个学职,每月有三千的薪俸可供衣食之需。但有这安排以后,你能安心在学业上下功夫吗?”
孙秀才特别高兴,一再拜谢。于是,范仲淹安排他研习《春秋》。孙秀才果然十分刻苦,日夜抓紧学习,而且行为谨慎。严于约束自己,范仲淹很喜欢这个人。过了一年,范仲淹的职务调了,孙秀才也结束学业回去了。
10年以后,人们都说在泰山之下有位教授《春秋》的学者孙明复先生,学问和修养都很好,受到人们的赞誉。范仲淹把这位先生请到太学来,原来就是当年贫穷的孙秀才。范仲淹颇有感触地说:“贫穷,对于人来说,真是个大的困难。如果衣食没保证,到处奔波,求帮助,一直到老,即使是孙明复那样的人才,也就被埋没了。”范仲淹正是救孙明复为危难之中,才成就了一个人才。同样,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施耐庵也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传说他除了著述《水浒传》外,还喜欢画画,画的牡丹远近闻名。由于他画的牡丹太逼真,风格独特,因而当地很多盐商渔霸都想以高价购买,可都被他谢绝了。
有一天,有个挑私盐为生的叫王大的人,抱着孩子从门前走过,求人买下他5岁的孩子。只见那男孩拼命地抱住王大,哭个不停。施耐庵看到后非常难过,叫住王大问他为何落到这个地步。王大哭诉道:“前年我死了妻子,借了人家二两银子办后事,两年下来连本带利已欠了十两银子。现在债主天天在催,我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呀!”
施耐庵立即递给王大一张画,告诉他将画拿去可卖得十两银子,还了欠债,不要卖自己的孩子。王大捧着画来到大街上,盐商渔霸争着买画。王大还了债,高高兴兴领着孩子回家去了。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帮助他人,不图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做人一定要学会在别人危难的时候拉一把。
帮助他人要真心付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的善良和爱心,只要凭良知做事就行了。不必担心别人辜负了你,只要时时照顾别人就是了。助人为乐贵在主动真心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恻隐之心是助人为乐的起点或基础。
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对人的一种同情心。同情心,是与他人发生同样感受的情感,是看到他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看到他人痛苦自己也痛苦的情感。有恻隐之心的人会像使自己得到快乐和使自己摆脱痛苦一样地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摆脱痛苦。这种行为的目的,不但毫不为已、毫无私心,而且还往往是自我牺牲的。这才能使人付出真心。因此,有侧隐之心的人能够理解和体谅他人的痛苦与困难,从而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和实际上的帮助。
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大臣名叫赵简子,他有两匹心爱的白骡子。为了救一个普通的士兵,他心甘情愿地杀死了这两匹白骡子。因为那位士兵哭着对他说;“赵大人,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快要死了。医生说只有吃了白骡子的肝脏才有救。请你赐给我一些骡肝吧!”
赵筒子扶起士兵,对他说:“我一定会帮助你的。为了保存两头牲畜,而害死一条人命,实在是太残忍了;杀死两头牲畜,却能救活一个人,这都是真正的仁慈啊!”生活的辩证法时时处处启迪着人们: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只顾及个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并且,它也不由自己给自己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不能离开由这些群体所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出来。因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时刻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做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当超越自己生命的狭小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真心的奉献自我,帮助他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宠爱他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从来没有开心地笑过一回,常常愁眉紧锁,郁郁寡欢。
有一天,一位魔术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能让王子快乐起来。国王兴奋地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宫里的金银财宝你随便拿。”
魔术师带着王子进了一间秘室,他用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几笔画,然后交给王子,并嘱咐他点亮蜡烛,看纸上会出现什么。说完,魔术师走开了。年轻的王子在烛光的映照下,看见那些白色的字迹化作美丽的绿色,变成这样几个字:“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依此去做,不久。他果然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少年。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有人之所以生活得有意义,有快乐,有丰足感,是因为他能奉献,而不是处心积虑地想到占有。奉献给人一个实现自我的空间,因为他知道要努力工作,为社会服务,他知道要肩负一个帮助和安慰大众的使命。在努力的目标之中,他发现了生活的意义。
一个人只要肯为别人奉献自我,他就会生活在快乐之中。如果我们养成奉献的习惯,我们就会拥有心灵和财富的富足。
人生的意义是一种奉献,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有智慧的人奉献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奉献体力,没有体力的人奉献财物。没有财物的人奉献技术,没有技术的人奉献言语,没有言语的人奉献微笑,没有微笑的人奉献祈祷。每个人都能尽一己之力以服务人群,不仅利己,而且造福社会。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无偿地给予别人以服务和帮助,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和快乐。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受全世界敬仰的德兰修女,由于和英国平民王妃戴安娜的忌日接近,所以有人将她们二人相提並论,但她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德兰没有戴妃的风华绝代,她个子瘦小,相貌普通;她有的,是一颗美丽的爱心。戴妃在卫生、安全的医院里和艾滋病人握手,会有记者拍下照片刊登在报刊杂志上,让人歌颂她的爱心;可德兰却不知多少次在污秽、肮脏的街道拥抱那些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周身流脓的垂死病人,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让人们享受她的奉献。
许多人一谈到德兰修女。都说她是个伟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可德兰修女却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德兰修女不曾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别人践踏如尘的时候,还给他们做人的尊严,仅此而已。
刘备曾教导儿子刘禅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如善良的力量大。善良并不体现在礼物上,而在于一个人诚挚的内心。有的人能从钱包里掏钱出来送给别人,但他的心却冰冷漠然。用钱财表现出来的好心不仅不可靠,而且往往带来负面影响。
或许,我们做人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德兰修女这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如果常存乐善好施、成人之美之心,这个世界就会减少许多忧伤和怨恨。
助人常有意外收获
生命像回声,你送出什么它就回应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你想要别人是你的朋友,首先你得是别人的朋友。心要靠心来交换,感情只有用感情来交换。同样的道理,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回报。
把别人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的人,别人也会忧虑着他的忧虑;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人,别人也会快乐着他的快乐。用利益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利益帮助他;用道德对待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道德回报他。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情。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会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会尊敬他。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相反,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毁谤别人就是毁谤自己,苛刻别人就是苛刻自己。做大事、立大功、建大业的人,必然是有大德的人。
得到大多数人帮助的人,成功就大;得到少数人帮助的人成功就小;得不到别人帮助的人,只有失败,没有成功。希望获得别人帮助的人,首先要帮助别人,吃亏在前,占便宜在后。
一年冬天,年轻的麦克随同伴来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活尔逊的小镇。在那里,他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正是这位镇长,对麦克后来的成功影响巨大。那天,天下着小雨,镇长门前花圃旁边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于是行人就从花圈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麦克不禁替镇长痛惜,于是不顾寒雨淋身,独自站在雨中看护花圃,让行人从泥淖中穿行。
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满面微笑地从外面挑回一担煤渣,从容地把它铺在泥淖里。结果,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地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麦克说:“你看,给人方便,就是给了自己方便。我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好比花圃旁边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不仅有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那些在雨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顺利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伤害善良的心灵呢?
后来,麦克学会了与人方便,并在自己的艰苦奋斗下,成为了一个大企业家。有一篇叫《慷慨的农夫》的短文,说美国南部有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一位经常获得头奖的农夫,获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如此慷慨,不怕别人的南瓜品种超过他吗?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进给大家,方便大家,其实也就是方便我自己!“原来,邻居们种上了良种南瓜,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过程中,将邻近较差的品种南瓜的花粉传给农夫的南瓜。这样,农夫就能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否则。他就要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疲于奔命。
这也是一个“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例子。你帮助了别人,自己就常常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福乐是每个人都想享有的。如果你处处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就会众叛亲离;着过于孤立,则成功的缘分就渐渐疏离;不该得的财富你处心想拥自己,到头来你会失去更多的回报和机会。试着帮助他人,给他人方便,你会得到更多的收获。美国加州有一种红杉树,它的高度大约是90米,相当于30层楼那么高。一般来说,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应扎得越深。红杉的根却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理论上,根扎得不够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将它连根拔起,红杉又如何能长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这里自然有红杉的生存原理。红杉一大片在一起生长,相邻的树根盘织在一起,形成以个整体。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红杉的生存原理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要依靠别人,只有帮助越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这也便是帮助他人,收获自己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