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逊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先生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上述观点:“有一次,我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我布置一些窗帘。等到账单送来后,我大吃一惊:费用远远超过了我所预计的。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我,问起窗帘的价格,我告诉他以后,他说:‘什么?这太过分了!他占了你的便宜了!你怎么会上当的呢?’“我吃了亏吗?是的,他说的是实话。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否定自己判断力的实话。作为一个凡人,我开始为自己辩护了。我说:‘好货总有好货的价钱,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质量的东西。’“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他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有兴趣。他说要是负担得起的话,也希望在自己的家里布置上这样的窗帘。我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我说:‘说实话,价钱太高了,我也负担不起,我后悔订了这些窗帘。’我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起来。
可见,如果对方处理得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如果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里,结果就适得其反了。”
谁都不喜欢改变自己的决定,也不可能在强迫和威胁下同意别人的观点,但人们肯定愿意接受态度和蔼而又友善的开导。
三百多年以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说:“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一个人在决定是否接受说服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衡量对方与自己的熟悉程度和亲善程度。所以,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这时,你即使搬出所有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也无济于事。
因此,不要逼别人认错。事实上:承认错误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愿意承认错误的人毕竟很少。心理学家高伯特说,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
既然认错的人如此之少,你应该竭力争取的是人们的心,而不是他们的见解。可是,有些人却完全相反,非要在观点上争个高低上下,分个青红皂白。最后双方争辩得脸红脖子粗,却没个结果。原因就在于争辨的目的不外乎是想显出别人是错的,所以必然会伤了对方的感情,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做法是,“把一切面临争辩的事情暂且搁下”。不要小看这拖延的措施,它可以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功效,那是让别人有机会去反省自己的错误。大多数人在感觉事情未能解决时,总要自己花点时间来想一想的,如果错误确属自己,那么下一次他就要有所纠正,即使他口里并没有承认错误。你不一定非得听见别人念念有词地说:“我错了,我错了。”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想听到别人认错,觉得别人说“我错了”是美妙的音乐。可是,扪心自问一下,当你犯了错误之后,你希望别人喋喋不休地谈你的过错吗?
不要在口角上压倒别人
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可是,有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试图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他们在实在争辩不过别人的时候,经常于拂袖而去前撂下最后一句话:“等着瞧吧!你会知道谁是谁非的。”
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这句话等于说:“我会使你改变看法,我比你更聪明。”──有谁喜欢听到“我比你更聪明”?这实际上是一种挑战,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困难呢?如果事实真的证明他是错的,他也会说:“现在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时间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他却不会说:“事实证明:你显然是对的,我错了。”
一般人都不愿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此,要想在生活和工作中使自己更受欢迎,人际关系更融洽,你就不要去努力证明别人是错的。
当有人向你陈述一件你不以为然的事情时,你不要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错误。你要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目前来看好象稍有不同。
譬如,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你这样说不更好吗:“呃,我倒有另外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试问,谁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呢?人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动物,在感情与道理之间,人往往偏重于感情。通常一件事情大多数人都是用三分理智七分感情去判定的。感情是人类的优点,也是弱点,利用这种优点也是弱点去进行应酬,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而应酬的最高效率,是你绝未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而使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去做。
多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舌,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多利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多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多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作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多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多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多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
看了一会儿多利就发现,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不过劳利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多利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多利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这样一来审察员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开始消除。渐渐地把审察员整个态度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多利的看法。
结果是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多利顺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一提到批评,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紧张的气氛和不愉快。但婉言却能使批评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收到“直言”所收不到的效果。
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之王,是因为懂得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川之王。圣人若想领导人民,必须谦卑服务,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人们都喜欢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没有人喜欢接受推销,或被人强迫去做一件事。人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东西,或照自己的意思行动,希望别人在做事时征询自己的愿望、需求和意见,不喜欢别人妄下主张。但是有些人做事的时候往往忽略这一点,那是因为他们做事的时候,被一种占有和控制的欲望驱使着,想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意愿从事。但是这种一意孤行的做法往往会落空,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他人支配。
韩敖东专门从事将新设计的草图卖给服装设计师和生产商的业务。3年来,他每星期,或每隔一星期,都前去拜访纽约最著名的一位服装设计师。“他从没有拒绝见我,但也从没有买过我所设计的东西。”韩敖东说道,“他每次都仔细地看过我带去的草图,然后说对不起,韩敖东先生,我们今天又做不成生意啦!”经过150次的失败,韩敖东体会到自己一定是过于墨守成规,所以决心研究一下人际关系的有关法则,以帮助自己获得一些新的观念,找到新的力量。后来,他采用了一种新的处理方式。他把几张没有完成的草图挟在腋下,然后跑去见设计师。“我想请您帮点小忙。”韩敖东说道,“这里有几张尚未完成的草图,可否请您帮忙完成,以更加符合你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