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对创造的研究中只限于艺术和科学活动。现在愈益通行的一个观点认为,创造与劳动是分不开的。在对创造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个关键性问题,它使所有其余的人都为之费尽心机。这就是关于创造的本质的体现者、关于创造的个性问题。所有其它问题与这个中心问题相比较,都处于从属地位。
创造性潜力和心理健康
关于天才与丧失理智有血缘关系的奇谈怪论至今尚未绝迹。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创造性能力与心理病理学的特征是相缔合的。
但是,还有另一种意见,认为创造性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每个人所固有的,而且只要创造性潜力一实现,不管其范围如何,都使人在心理上处于正常状态。一些精神神经病学家认为,借助于唤起病人创造性能力的精神神经治疗,应当是心理疗法的全部目的。他们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比作使神经官能病患者养成克服对他们来说困难情境的行为的心理治疗程序。培养解决日常问题的战略方面的课程,加强了人的心理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并不是所获得的知识,而是有可能变换策略和使行为正常化的灵活性。根据这种观点,“个人创造性天赋”与“正常人的心理”的概念的意义是相同的。
在心理方面,这种正常的个人是什么呢?
早在上一世纪,维也纳外科医生比利洛特就得出结论说:正常心理的人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都是易动感情的,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冷漠无情的,而是对任何工作倾注以热情。在许多“心理标准”的定义中,“比利洛特标准”最简单实用。诚然,它还需要两个更准确的说明:易感性在任何活动形式中都应当是相称的,就是说,人在高兴的情境中欢乐,在悲伤时忧愁,而不是相反。微弱的刺激引起微弱的反应,强烈的刺激引起强烈的反应。
创造性个性的某些特征
具有创造性天赋的人们通常具有高度的智力。当然,智力和天才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依赖性。“存在着智力的阈限”——智商为120。低于这个阈值,创造能力是不能实现的。但是,比它更高的智商的增加,也不会对人的创造机会有任何增加。
创造性个性的特征是准备冒险。这个特征是根据这样的情况而来的,即具有许多思想的人,应当有胆量把它们大声说出来。但是,因为喜欢广泛地讨论并在信息不完备的条件下作出决定,所以更多地承担错误风险。“思维的大无畏精神”正是允许说出猜测来,甚至在这种猜测的真理性尚未完全证明的情况下说出来。无才之辈所达到的安宁与信念正是由于只求与养成他平稳的习惯的作业打交道。
天才则不把自己局限于一种职业、一种选题、一门科学学科和一种风格之内。他不怕超出习惯了的东西的界限。
易冲动性、阵发性、意见和评价的独立性被认为是创造性个性的标志。
在大学读书时,这些人对教师和学者们的教学大纲显示出批判态度。他们自己决定研究什么样的课程和什么样的选题。
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传记》中回忆到,在他求学的宗教学校中,全部5分并不认为是令人羡慕的成绩。这是很平常的现象--许多人都学得很好。但如果学生在一两门课程上学习得很出色,而在余下的课程上学得不好,这就迫使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他——这是不是天才?因为创造性个性特征之一是极其喜爱在使他感兴趣的那一领域里劳动。
另一些是对有高度天赋的人们的研究,在他们中间发现了出乎意料之外的特征。问题在于,这些研究带有经验的性质。因为没有对它们详细研究的理论,所以就始终没弄清楚哪些特征是基本的,哪些特征是次要的。而且意料之外的东西又往往是不可解释的。例如,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创造上有才能的大学生,他们的父母往往会演奏各种乐器和系统地阅读一些科普作品。这些大学生(物理系或生物系的)在童年时代,宁愿与比自己年幼的或者比自己年长的孩子相好,而不能与同龄者和睦相处。
对“游戏”的爱好,也是有天赋的人们的一个特点。他珍视幽默,对滑稽是富于敏感的。在对幽默和机智所进行的专门测验中,一般地说,都是显示出了优等的结果。
幽默感是与一些极为重要的个性特性相结合的。如思维的广阔性、联想的敏捷性、“思想游戏”的大胆。这些是难于加以定义的性质,让我们用实例来说明它。
在学术会议和代表大会上,参加者常常用有趣的寓言作严肃的发言,同时不怕在解释中插入笑话。但另外一些人,好象西的拘束而做不到这一点。看来,差异是表面上的,但是其原因是十分深刻的,在于创造个性极其重要的本质。
企图模仿那种随便的和内心自由的作风,会造成放肆和愚蠢作风的印象。因为作风正是由于内心解放涌现出来的,所以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创造。它要求自信心、自尊心(不是自命不凡)和善于在讲台上讲话。
需要有逾越思维的习惯范围和有限视野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职业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这是个性性质,而不是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个性还有一个卓越的品质——独创性,但又不是过分奇异,不是竭力强调自己的特殊性。这些人在复杂紧张的情境中,善于自我觉察,不忙于作出最后的判断,贴上一个标签(习惯于过早的绝对的判断,限制了对新事物的敏感并使个人的经验逊色)。他们的特点是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强烈的感受性和求知欲。
善于集中注意,并且长期地把注意坚持到某一个问题、选题和难题上,这是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之一,无论说到什么问题都是如此。当人们问牛顿,他是怎样得出自己的着名定律时,他回答说:“很简单,我只是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巴甫洛夫同样说道:“不停地思索”是重要成就的前提。坚忍、顽强、目标明确——没有这一些,创造性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能创造性地独立思考的人,其特点是要求严格,而且不只限于自己的职业范围之内。他不满足于没有把握的资料,来自第三手的模糊不清的复述,而是力求更准确的说明,弄清原着,查明专家们的意见,知道这些意见的依据何在。他在各方面都想得到最本质的东西。
如果传递给他的信息有矛盾、逻辑上不连贯和牵强附会,那么他就表现出批评,甚至吹毛求疵和持怀疑态度。
所以,他常常为此请教有详细解释的大百科辞典,而且为了找到所需要的词在别的文章和解释上耽搁,直至弄清楚资料为止。为此,他把辞典拿在手里长久地翻阅着,以便读到某个新词。总之,阅读辞典对他来说,不能认为是没有道理的事情。
在第一章里已经提到了创造性个性的这种特征,就是善于在对别人来说都很清楚的地方找到问题,即寻找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家们说,天才的几何学家能作出定理,能干的几何学家能够证明定理。这种格言是正确的,但又不永远如此。因为还有这样的问题。它不能清楚地叙述,暂时无法解决。
教科书一般是从严格的概念定义开始叙述某一个题目或问题的。而在认识过程中,所提出来的正好相反,只是由于许多困难的研究才渐渐地愈加清楚地认识概念。运用某些不很明确的概念的能力也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之一。
创造性个性的项目还包括另外一些特征,这些特征造成了交往中的困难,引起了同事们、亲近者和教师们的不满。在这里,这些品质被认为是对公认的真理的怀疑、对抗和不愿意接受传统的习惯。
对工作的迷恋以至不问世事,造成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看作好象是次要的东西的状况;这种状况又往往不是周围的人们所乐意接受的。
创造性个性所特有的对自我确定的高度追求有可能采取不令人愉快的,甚至是怪诞的方式:对别人成就的嫉妒,对同事(同学)的羡慕和怀有敌意,对周围的人们的傲慢的、含有敌意的、使人难堪的态度,只叙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不承认同事们和“竞争者”的功绩等等。甚至连如此优秀的德国学者赫尔姆霍茨也抱怨这种情况,而且他还发现了一个规律:依据对待对手的粗鲁行为的强化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本身成就的规模。
在关于底德洛斯神话中讲了这么一件事情底德洛斯的侄儿和学生名叫塔尔,他发明了锯,并将锯演示给老师看。底德洛斯对他宣布:这不是发明,只不过是小刀和矛刃的简单的结合。然后,怀有嫉妒心的底德洛斯利用时机把侄儿推下深渊。(在奥维捷姆讲的神话中有点走样,说发明家的庇护神秘乃尔瓦女神——罗马人称为雅典娜--不容忍这个青年人毁灭,把他变成了一只沙鸡)。但是,这没有使底德洛斯逃脱被揭露、审判和判处死刑。在底德洛斯逃到克里特岛之后,他在那里为牛头人身怪物建造迷宫,把发明锯子的荣誉攫为己有。
美国作家威尔逊的长篇小说《在黑暗中生活》中指出,“推下深渊”这类事情现在不是直接地进行,而是更为精细地进行了。
在只承认创造性活动是被看作赚钱的工具的社会里,有才能的人们往往不能得到对自己劳动的充分理解和应有的评价。
心理学家杰洛尔所收集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美国工业实验室里创造性的人们所处的地位。他统计了被采用的提案有多少是属于科学技术实验室人员中每一位研究人员的,而且这些正好与业务的推动有关。结果是被采用的提案越多,沿着业务阶梯上升的人越少。杰洛尔在对教员们的调查中还查明,创造潜力越大的人,其业务鉴定就越差。
在研究了一个公司的工作人员的个人事业时弄清了以下问题:在过去,谁的活动给公司带来的利益最大,这个工作人员就频于解雇的边缘了。有时正在他们提出“宝贵的”建议以前不久,主管当局就准备解雇他们了。
美国心理学家们从这些事实中得出了过于仓促的结论,断言有创造性天资的人们,一般是不好列入集体之中的,因为他们无秩序,外表上不守纪律,有时疏忽大意和不负责任,会做出孩子般的狂妄行为,有时又过于好幻想,有点古怪,时而给人以二流子的印象。这些作者没有考虑到各种社会因素,在某种社会所采用的价值系统,社会对待创新和传统的态度,对待越出常规的探索和走向革命性的改革的态度。在不把发财致富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里,创造性个人出色地列于集体之中,因为集体也可能是创造性的。
独创性
什么样的创造性个性的特征才是主要的决定性的特征呢?这最可能是智慧和心灵的独创性。显然,这个品质比其它特征更为重要,因为任何智力缺乏这种品质就不能发挥出来。为了怀疑公认的东西,为了建立更好的东西而去破坏,思考谁也不去思考的问题,在没有精确的逻辑证明时相信自己的直觉,独创性都是必要的。
需要想象的独创性,为的是提出现在不能达到而以后力求达到的东西,为的是使自己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相对立,如果有必要还会与他们相冲突。
普希金关于独创性正是这样写的:“这是高度的独创性:发明的独创性。在那儿,渊博的计划包含着创造性的思想。”
正是这种“思想的大无畏精神”,使得有可能不回避感知和注意到处在某种情境下的全部事实,清醒地注视着事变并估价它们,不诉诸自欺,全面彻底地考虑到它们并作出结论。纵然结果搞出了一个出乎意料、异乎寻常甚至离奇古怪的东西也无妨。
从上面所列举的,仅仅是统计地标志着创造性个性的品质出发,我们着手研究具体的例子。瑞士心理学家容格坚决主张,创造性个性不怕在行为上显示出与自己的秉性相对立的特征,这与畏惧并抑制许多动机的平常人不相同。当然可以推测,这种对立性在具有最高创造潜力的人们那里会强烈地表现出来。对爱因斯坦传记的研究证明,他本质上具有明显的双重性。
这是一位仿佛亲临于创造行为之中细察的具有理解一切的眼光的明哲的老人,同时又是一个终生保持着五岁小孩首次看到罗盘的那种惊奇感的孩子。
非凡的、几乎难以置信的聚精会神,完全陷入沉思,同时又有广泛的兴趣,对感知印象的“开放”,准备答应人数众多的求助,善良又仁慈。
这位在交往中令人愉快的、生动的和机智的交谈者,却从孩童时代就爱好离群独处:“我对社会正义的强烈渴望和社会责任感,与我没有对别人直接接触的要求这个事实,形成了一个对照。”
他兼有智慧与逻辑思维的明确性和学者的美学鉴赏力,以及为了重新表达一般原理而完成思维的飞跃的必要的信念。然而又不限于在经验与理论之间的逻辑的归纳法。他表述了许多思想,但这些思想的来源往往又不是逻辑的,而是美学性质的。基本公式过多,以及对基本原理的解释在美学上的不协调性,比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不一致,更使他焦躁不安。正是这一点刺激着他的思维,迫使他寻求摆脱一切多余的东西的条件。
他不承认官方教会和各种教义,然而又与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睦相处。有一次他自称道:“我是一位深情的宗教无神论者。”
这位科学的革新者同时又是一个不倦地注意着物理思想继承性的保守分子。他不只一次地强调,相对论——世界观进化中合乎规律的一步,是几百年间准备好了的一步。
在他的科学研究中,毫无疑问表现了矛盾的趋向。他在连续统观念的发展中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这极其明显地体现在场的概念中。他又是量子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爱因斯坦清楚地了解这种双重性。当人们指责他在自己的理论中,试图把实验主义与经验主义结合在一起时,他回答说,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摆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高度的抽象性,同时又追求可观察性,这是爱因斯坦的思维所素有的。他很晚才开始说话(三岁时),语言也学得不好。而空间视觉思维又使得他能得出随后用言辞表达出来的结论。对于视觉映象思维的爱好,在他惯用的思想实验中显示了出来。(他想象处在不同空间里的时间示度,光讯号到达观察者的途径,飞驰的火车和雷电闪光的位置。)
美国的科学传记作家霍尔通编辑了这本爱因斯坦《心理传记》并表示了下面的想法:物理学只是看上去象一门完整的科学。在平稳的表面下,相互对抗的潮流在激荡。普通的科学家遵循其中一个学派,并在其基础上解决日常的课题(“在木板最薄的地方钻孔”)。而天才仿佛是把不相容的倾向和思想吸收于自身。因此,天才的学者乃是反映科学发展主要矛盾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