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说一下东汉的政府构成:在东汉,皇帝是国家元首,中央政府机构实际上由两套人马组成,即在皇宫上班的内朝官和在宫外上班的外朝官。外朝官就是前面介绍过的三公九卿,而内朝官由中央办公厅(尚书台)的秘书(尚书)、各种名号的将军(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以及皇帝身边的近臣如侍郎、常侍、侍中、议郎等构成,相当于内阁,管决策,而三公九卿只能管执行。一句话,内朝官有权,外朝官没权。这里还要特别说明一点,东汉末年,宦官控制朝政,国家权力又转移到了宦官手上。
三公虽无实权,但曹嵩对三公职位却无限向往。好在思想开放的一代昏君汉灵帝及时创设西园卖官(178年开始),解决了曹嵩的这一烦恼。
东汉官员的品级不是按一品、二品、三品、四品这样的顺序分类,更不是按现在公务员的一级、二级、三级这样分类,他们的品级是和年薪挂钩的,从最低的百石(石,古代容量单位,汉代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13.5千克)到最高的万石,大约分为17级,称为“若干石”。比方说,乡村干部的年薪是百石,太守是二千石,刺史是六百石,州牧是二千石,九卿(内阁部长)是中二千石,而大将军、三公级别最高,号称“万石公”。
汉灵帝的西园卖官实行明码标价,基本行情是一石一万钱,这样算下来,二千石的太守就是二千万钱,一千石的县令则为一千万钱。总之,一切按市场规律办事,不管你的家庭出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个人形象、业务技能如何,金钱面前人人平等。
东汉通行五铢钱,一枚就是一钱。我根据资料折算了一下,以购买力来看,东汉的一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0.5元。因此,折算下来,当时的人如果想当太守就需要花1000万人民币,想当大县县令需要500万元,想当小县县长需要200万元。这真是一个好方法,让金钱说话,谁也没话说。
为了充分表达对领导西园卖官事业的衷心支持,也为了表达自己对太尉职务的一往情深,曹嵩充分发扬了大无畏的贪污犯及马屁精精神,抛出惊天大手笔——出一亿钱,而且是一口价!他的价码一出来,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曹嵩太舍得了。要知道,那时的市场行情是地方官比朝官吃香。由于地方官油水多,属于抢手货,最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故实行溢价销售;而朝官由于不直接和百姓打交道,没什么油水,属于清水衙门,常常打折搞促销。比如九卿的价码理论上应该是二千万钱的,但推出的市场促销价也不过区区五百万钱(折合人民币250万元);而三公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其挂牌价也只有一千万钱(折合人民币50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既有钱,又想进军政坛,那你只需要支付一千万钱就可以圆一次总理梦,实在是相当的实惠。
为什么三公只值这个价?因为没权。前面说过,汉末的朝政大权都集中宦官在手里,三公有名无实,是中看不中用的政治花瓶,因此,哪怕你投入再大,到手的也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曹嵩的报价是一亿钱,大体相当于现在的5000万人民币,真是下了血本。
东汉公务员的待遇、级别都是以年薪来计的,称为年俸。实际情况是按月发放,而且政府为广大公务员考虑得还很周到,俸禄为一半现金,一半粮食,所谓“半钱半谷”,连物价因素也考虑进去了,即使遇到通货膨胀也不怕。
但东汉的皇帝是比较抠门的,那时也不兴高薪养廉,公务员的工资是很低的,以中二千石级别的九卿为例,他们每月的工资是九千钱,外加72斛大米,相当于现在每月八九千元人民币,放到现在,也就是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的工资水平。堂堂中央部长日理万机,就拿这么点儿薪水,的确不高。万户人口以上的大县县令的年俸为一千石,实际每月到手的工资是四千钱,外加大米21斛。这样算来,县太爷的月收入相当于现在3000多元人民币,也就是现在一个普通员工的收入。县令尚且如此,其他小地方的公务员更不用说了,工作相当具体,薪水相当迷你,如此条件还要艰苦奋斗,实在难为他们了。
而且,相比朝官,东汉的地方官是比较可怜的,朝官逢年过节还有红包(皇帝赏赐)拿,而二千石以下的低级官员除了死工资,什么年终奖、全勤奖、绩效工资、福利待遇通通没有。如果平时不收受红包,搞点贪污受贿,就凭这点工资,别说买车买房,恐怕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当然,职务越高,收入越高,高薪阶层也是有的,比如三公号称“万石”,每月只有350斛谷米。按现在的物价水平,也就是月薪2万元,但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很牛气的了。如果加上节假日皇帝的赏赐以及各种灰色收入(这就不明说了吧),应该相当凑合吧。凑合?那看怎么比,如果这官是花钱买的,那就相当不凑合了。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头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曹嵩投资5000万元,一年的收益回报(年薪)是20多万元,请问,正常情况下,曹嵩要收回投资需要多少年?正确答案是200年!还凑合吗?当然不。好在曹家老底子厚实,不用贷款不用按揭,否则他就是把棺材板卖了都不够啊。
花5000万元买一个空头总理,曹嵩真的是疯了。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是没有银行、支票和信用卡的,通行的货币为四出五铢、黄金和丝绸,曹嵩要支付的买官款是天文数字般的一亿钱。我估算了一下,如果用四出五铢(汉灵帝时期发行的五铢钱名为“四出五铢”,又名“四出文钱”)支付,保守估计也有36万千克(一枚四出五铢重量在3.6~4克之间),约合360吨!即使全部采用黄金支付,也要5000千克,东汉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00克左右,所以,曹嵩需要孝敬皇帝大约2.5吨黄金,马都要累死几匹!曹嵩真是有钱人啊。
曹嵩出手就一掷千金,如此阔绰,连见多识广的皇帝也被这气派震惊了,在震惊之后却是感动。能不感动吗?原本卖价一元钱的土豆,如果有人问你“十元,卖不卖”,是你也得感动啊。
这年月,如此稀缺的大傻帽儿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但汉灵帝也面临一个小小的程序性问题——太尉的位置上已经有人了,叫崔烈,而且人家的官位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拿真金白银买的,只不过出手寒碜了点,只有五百万钱。当然他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当了司徒,因为表现好,才当上的太尉。
皇帝左右为难:由于曹嵩对名位的感情实在太深,他如此舍得,自然是非太尉不要;而要把崔烈活生生地挤下去,多不好意思啊。但从经济效益角度讲,曹嵩显然更有诚意。
曹嵩是古今第一官迷,与之遥相呼应的汉灵帝是古今第一财迷,在这方面,两人是不缺共同语言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汉灵帝最后决定本着“竞争上岗、能者多劳”的卖官宗旨,管他是崔烈还是崔狗,钱多者胜出!于是,中平四年十一月,曹嵩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朝思暮想的太尉。皇帝发了大财,曹嵩也实实在在过了一把官瘾,双方实现了双赢。
但不幸的是,曹嵩的官瘾还没过多长时间,就不得不中断了。因为到第二年的四月,他就不幸下课了。满打满算,他在职时间不过半年,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亿钱,高消费半年,就被皇帝给撸下来了,真是太倒霉了。不过,也不能怪皇帝不仗义,东汉的三公原本就最难当,尤其汉灵帝还是个典型的认钱不认人的主儿。在他眼中,各级官位,管他是县令还是三公,都是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放着这么一大笔资源不好好开发再利用,那是大傻帽儿。一个空头总理的印把子就可以在市场上卖出天价,换起来也不麻烦,如此一本万利的买卖,不干是傻蛋。再说,那时也没有消费者协会帮助打假维权,皇帝大人订立的霸王条款,你不服都不行。
当了一次冤大头,曹嵩似乎亏大了。也未必,一向精明得脑袋冒烟儿的曹嵩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呢?失去的金钱他会施展“吸金大法”加倍捞回来的。至于他施展了何种法术又如何捞钱的,史书上没说,我们也不能妄加猜测,只知道后来他被陶谦派人干掉时,随身财宝就装满了百余车!这就是他这么多年辛勤劳动的最终成果,你说他是亏了还是赚了?
对于曹嵩来说,除了赚钱,还有一样东西比金钱还值钱,那就是他的儿子曹操的前途。
曹操小时候非常机警聪明,但他却不把这种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而是成天吊儿郎当、东游西荡,而且不服管。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曹操是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即使长大了一点,这些坏毛病也没多大的改观,他依然和一般的街头小混混没啥区别。但不同的是,街头的小混混除了偷鸡摸狗、调戏妇女外,是玩不出多大名堂的,但曹操就不一样了,他除了有一个了不起的爷爷,还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有这样深厚的家庭背景,想不嚣张都难啊。
但曹操的恶劣品行还是让有些人看不惯的,比如他的叔叔。为了挽救这个桀骜不驯的问题孩子,他常常自告奋勇地跑到曹嵩那儿去告状。告状起了多大作用不清楚(以曹操同学的一贯表现来看,估计接受点家庭暴力是免不了的),但副作用却极为明显——曹操很讨厌这个叔叔,两人关系一直很紧张。也难怪,自古以来,打小报告的人都被归为叛徒、间谍一类,都是不受欢迎的。于是,曹操决定给叔叔一点颜色瞧瞧。武力对抗是万万不敢的,但其他的歪脑筋还是可以试试的。他用的法子是装病——抽风而且配以痛苦不堪的特写镜头。
侄儿抽风,热心肠的叔叔当然会赶紧去告诉曹嵩。但曹嵩赶到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曹操同学活蹦乱跳,哪里像个病人的模样?待曹嵩问起,曹操先发制人,一脸无辜地说:“我没事啊,叔叔不喜欢我,他才巴不得我抽风呢。”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曹嵩原本就对弟弟经常告状有些不以为然,这下他再也不相信弟弟的话了。曹操的反间计获得成功!这样看来,曹操还极有表演天赋呢。
其实,早在曹操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胆子特大的人了。有一次,他在老家的涡河里游泳,不巧遇上一条蛟龙(有人说是鳄鱼,我认为应该是水蛇一类的东西)。此时,曹操显示出了过人的胆量,不但不逃跑,反而主动出击,与蛇共舞。水蛇眼见讨不到什么便宜,只好溜走了。
曹嵩拜曹腾为干爹后,曹操也和父亲一起搬到京师洛阳,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后来,曹操和袁绍认识了,两人逐渐成为要好的朋友。当然,要指望两个纨绔子弟在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不可能的,搞点恶作剧倒是蛮在行。有一次,曹操同袁绍一起去观看别人的婚礼,看着人家热闹,两人也想帮着添把火——将新娘子抢走!这么做不图别的,就为刺激,娱乐一把。
这可是高难度任务,要知道,抢人老婆、坏人好事历来都是被人切齿痛恨的,何况参加婚礼的亲友团人数众多,要是被人家抓住了,喜剧就变成悲剧了。但天大的困难也难不住这两个机灵鬼。他们先溜到主人的花园中藏起来,等天黑尽了,就猛然放声大喊:“有贼,快抓贼啊!”
这一招声东击西效果果然不错,参加婚礼的人们纷纷从房内跑出来。曹操乘乱钻进房内,拿了把刀子就将新娘劫持出来。袁绍一看玩大了,那就赶紧跑吧。也许是做贼心虚,袁绍慌忙中掉进了带刺的灌木丛中,怎么也爬不出来。还是曹操脑瓜活络,急中生智大喊道:“小偷在这里!”这时袁绍也顾不得疼痛,从灌木丛中一跃而起……由此可见,曹操的胆略实在让人刮目相看。
综合那天晚上两人的表现来看,曹操胆大、灵活善变,当仁不让是首犯,而袁绍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也就是个从犯。但千万不要因此以为袁绍胆子不如曹操,那要看在什么时候。有段时间,曹操和袁绍为一些事情关系处得很僵,袁绍决定给曹操一点颜色看看。考虑到自己说又说不过、打又打不赢的实际情况,袁绍决定玩点阴的——派出杀手去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和我过不去,就让你吃飞刀!袁绍不愧是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的高干子弟,连思维方式也异于常人。刺客领命出发,从窗户外向曹操的房间甩出一把飞刀,结果扔低了。没关系,低了那咱就再补一刀,可这次又高了。怎么回事?原来曹操早已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身体状态,趴在床席上,这才化险为夷。曹操有如此精准的算计,袁绍只有吐血的份儿。
小时候玩不过曹操也就罢了,更可气的是,长大成人后的袁绍还是玩不过诡计多端的曹操,实在让人郁闷之极,最后还是官渡之战帮他解脱了——从此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曹操真是他的克星啊!
爷爷曹腾圆滑,老子曹嵩腐败,根据遗传学推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儿子曹操也应该不是什么好鸟,从曹操小时候的表现来看也的确如此。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按照曹操小时候的表现,成年后的曹操也应该没有什么大出息。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成年后的曹操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既是能臣、实干家,也是英雄,作风比较正派,方式也比较激进,要说什么政治野心,那简直就是没影儿的事情。
但正派并不意味着老实,曹操打小就是一个无比狡猾的人。自古以来,官场上混的老实人都是走不了多远的。个别能力特别拔尖的、运气又特别好的,能混到相当于丞相的位置上也就阿弥陀佛了,比如诸葛亮、鲁肃和荀彧。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必须小时候是小滑头,长大是大滑头,老了还是老滑头,不然早就被同道中人给玩死了。人不但要有真本事,还得像泥鳅一样滑来滑去,才能在江湖中立足,不容易啊。
言归正传,现在就说说曹操是怎样走上仕途的吧。由于曹操从小不务正业、诡谲奸诈,是个问题孩子,大一点又是个问题少年,长大后更是个问题青年,不爱死读书,也不爱读死书,太不符合时代潮流。因此,从小看大,他这个官二代(应该是官三代)除了吃喝玩乐,把家败光外,今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但也有人看好曹操,觉得假以时日,他一定是个栋梁之才。其实,以曹操的家庭背景,入朝为官那是小菜一碟。
在东汉,想当官容易吗?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说它困难其实很容易;说它容易其实很困难。这里就涉及东汉的选官制度。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变化:秦朝以前实行贵族世袭制,秦汉时期实行察举制,魏晋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贵族世袭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字:接班。老子是什么官爵,儿子今后接班还是什么官爵,一个金饭碗,世世代代传下去,慢慢吃利息。
进入隋朝,隋文帝开创了伟大的科举制,科举制简单地说就是考试制度。形式上有点类似于当今的公务员录用考试。想当公务员,光靠老子的身份就想吃白食,蒙一个官做是不行的,肚里没墨水更是不行的,无论阿猫阿狗,一切在考场上见,让成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