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开元天宝时期,大唐王朝迎来了它的辉煌盛世,国富民殷。虽然朝廷上有些不和谐音符,但似乎不影响大局,志得意满的唐玄宗沉浸在温柔富贵乡中,尽情享受生活。然而就在这种看似平静的背后,其实正暗流涌动,那么这股暗流是什么呢?从今天开始,蒙曼老师将为我们讲《长恨歌》的最后一部分《长恨悲歌》,而制造这个悲歌的与一个人密不可分。我们知道,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有两个政治明星的冉冉升起格外引人瞩目,一个是杨国忠,另一个就是安禄山。这两个人的发迹都颇具传奇色彩,杨国忠的发迹此前的节目已经讲到,那么安禄山又是如何出现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的呢?他是如何得到唐玄宗的宠幸呢?
蒙曼:
天宝十载,有一天唐玄宗退朝回宫,只见一群宫女抬着一个锦缎做的大襁褓就出来了,那个襁褓里头呢,裹着是一个大胖子,胡子拉碴的,一头黄头发。然后一路就笑声一片,唐玄宗就赶紧问左右怎么回事啊,左右回答讲,没事,是这个贵妃在给禄儿洗三呢。小孩生下来三天,妈妈给他洗洗澡,这叫洗三。唐玄宗一听哈哈大笑,说贵妃这个当妈的辛苦了,赶紧放赏吧,赏了一大笔钱。这个被包在襁褓里这个禄儿是谁啊。他就是安禄山啊。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可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身份可不是一个叛军将领,当时他正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将军,也是杨贵妃的干儿子。那么这个殊荣他是怎么得到的呢?
安禄山是何许人,《资治通鉴》有这么一句交代,说“安禄山者,本营州杂胡”,什么叫杂胡,杂胡是唐朝人对粟特人的一种统称,这粟特是古代中亚地区的一个商业民族,在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对沟通亚洲和欧洲的物质文化交往作出了很大贡献。粟特人呢,他们一路经商,也一边建立着自己的聚居点,这个营州就是他们在大唐境内建立的这个最东边的聚居点。就在今天辽宁省的朝阳附近,安禄山他就出生在朝阳,今天的朝阳,古代的营州。安禄山他的第一份职业,他是一个互市牙郎,就是在边境的互市贸易中做中间人的那种人,掮客。他怎么得到这么一个职业呢?因为安禄山这人啊,有一个特长,外语特别好,懂九蕃语,九种少数民族语言,当然也有一个说法,是六蕃语,反正当时在营州地区,像安禄山这样的懂几门外语的,不是什么稀罕的,所以他这个互市牙郎也转不了太多的钱,赚的钱不够花怎么办?安禄山又经营了一份副业,什么副业呢?就是做贼啊,偷羊贼,这手偷羊,那手卖羊,产销一条龙。本来这日子过的还是挺滋润的。可是呢,就是在这个时候呢,他的人生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折。怎么回事啊?
因为当时河北北部,包括东北地区生活着两个少数民族,一个叫做奚族,一个叫做契丹族,这两个少数民族经常攻打唐朝的东北边境,搞得唐朝很是头疼。怎么办呢?这时候唐朝就新任命了一个幽州节度使,名字叫做张守珪,这个人我们讲过,让他到这边来控制奚和契丹,张守珪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到哪儿去了?就是整肃社会风气,严厉打击小偷小摸等行为。当时呢,营州就属于幽州节度使的管辖范围。这样一来,这营州的偷羊贼安禄山就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给抓到了。抓到了怎么办呢?张守珪说,这种人乱棒打死,眼看着大棒都举起来了,安禄山突然大喊一声,“大夫不欲灭奚、契丹耶?奈何杀壮士。”大夫,难道你不想去把这两个少数民族给控制住吗?你怎么会杀我这样一个壮士呢?安禄山喊了这么一嗓子,把张守珪就给震住了,这偷羊贼蛮有心胸的啊,再一看得又白又胖,粟特人是白种人啊,感觉挺符合唐朝审美标准的,很有气势,干脆放了他吧,留在帐下,当了亲兵了,具体是什么亲兵呢?捉生将,就是抓活口的,抓舌头的,侦察兵。当了侦察兵,安禄山可就成长起来了,他利用人熟地熟这个优势,很快就立功了。怎么立功法?有一次呢,张守珪让他带着五个侦察兵去探听一下契丹人的举动。早晨去了,下午回来了,五个兵一个没损失,后面拖着一串俘虏,好几十个,这就不是一个顶俩了,是一个顶十个啊。这样能干的兵张守珪能不喜欢吗?很快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平卢讨及使,这是节度使之下的高级武官了。另外呢,还按照北方民族的习俗把安禄山收为养子,眼看着一条金光大道已经铺就在安禄山面前了吧,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又一件事情发生了,这件事真是对安禄山来讲最最倒霉,也最最幸运了。
就在开元二十四年,张守珪派安禄山去讨伐奚和契丹。安禄山恃勇冒进,做得很冒失,被人家包了饺子了。契丹没有打败,唐朝的兵马损失了不少。主帅有责任啊,按照当时的军法,安禄山是难逃一死。可是眼看着干儿子平常也没少立功,张守珪有点不忍心,他觉得胜败乃兵家常事,真的就因为这么一件事杀了这个安禄山,他觉得不太忍心。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张守珪把这个矛盾给上交了,他没有就地正法安禄山,相反他把安禄山绑着送给朝廷了,随人送上的还有一封奏疏,上面既写着安禄山这次失利的经过,也写着他以往的战绩,请皇帝、请朝廷裁决。那么朝廷是怎么裁决的呢?
我们刚才说了,这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当时的这个宰相,首席宰相可还是文官张九龄啊。张九龄是一个文人,当时正忙着打击皇帝对于边功的过分热情呢。现在一看,一个武将给绑了来了,这不是撞到枪口上了吗,马上大笔一挥,格杀勿论。安禄山就要被拖出去斩首了。正在这时候呢,有一个人说话了,说,此人是个勇士,还是留下来吧。这话谁说的?唐玄宗说的。唐玄宗亲自来给他解围来了,唐玄宗为什么这时候给他解围啊?其实道理和张守珪一样,也被他那个又白又胖的长相给吸引住了。小伙子长得帅气啊,而且我们东北正需要人才,何苦自剪羽翼啊,就算是有错,可以让他立功赎罪啊。所以就主张特赦他,可是我们也要知道,张九龄这个人是什么人啊?是一个非常正直,也非常固执的人。经常跟皇帝闹别扭,特别是在边将问题上,基本上从来没有和唐玄宗取得过一致意见。现在一听,唐玄宗说要放人,张九龄又不干了,张九龄说陛下,这个人放不得,这个人有反相,我怕以后会酿成大祸。那么听张九龄这样说,唐玄宗又是什么反应啊?唐玄宗哈哈大笑,说张爱卿啊,你不要神经过敏好不好?就算是你觉得他有危险,咱们就让他把所有的官职都剥夺掉,让他白衣从军好了,就是一个普通一兵的身份上前线好了。就这样,因为唐玄宗出手搭救,本来必死无疑的安禄山毫发未伤,又回到营州战场上去了。可能有人就要说了,这宿命论看来不信是不行啊,你看,唐玄宗不信张九龄的法眼,他非要救安禄山,最后不是自己栽在安禄山头上了吗?这不就是命吗?是不是呢?我觉得啊,其实所谓宿命论它不过就是一些马后炮。要知道,当时可才只有开元二十四年啊,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足足20年呢。难道张九龄就真的能够看出来安禄山有反相吗?我觉得不是。这恐怕只是文人官僚对于武将恃功跋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能的反感罢了,它不太靠谱。
画外音:
安禄山确实是个幸运的人。虽然经历了不少的波折,但每次都能够起死回生,逢凶化吉。但仅有这些还不足以让安禄山平步青云。事实上,在安禄山发迹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人物无意之中给他帮了一个大忙,这个人是谁呢?他是怎么帮到安禄山的呢?
蒙曼:
要知道开元二十四年,不光是安禄山的幸运年,它同时也是李林甫的幸运年啊。就在这一年的年底,李林甫取代张九龄成为首席宰相,李林甫当宰相期间,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建议,对安禄山来讲是大大的有利,大大的福音。什么建议呢?李林甫说,“文人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任用将领原则的建议。他说用将领的时候不能用文人,因为文人胆子很小,会临阵脱逃的。应该用什么人啊,应该用胡人,用胡人就勇敢善战,另外还得用寒门,因为寒门出身的人在朝廷里就不会结党营私。李林甫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条建议啊?说白了,就是因为他想专权啊,李林甫是一个爱权力的人,但是他有两大缺陷,不利于他专权,哪两大缺陷呢?第一他没有文辞,第二他没有边功。而这两项优势在唐玄宗时代都是特别强调的,正因为如此,李林甫就特别恨那些有文辞的人或者有边功的人,如果谁能把文辞和边功结合到一块儿,那李林甫简直就是恨之入骨。谁最有可能把文辞和边功结合到一块儿啊?那就是那些文官出身的节度使啊,他们受过教育,有文辞,然后在边境打仗立了功了,这不就等着出将入相嘛,如果他们出将入相,这不就会威胁到李林甫吗。所以李林甫就想着怎么样能够把他们拿掉,怎么拿掉呢,他就提出了这么一个用将的原则,起用胡人将领,胡人大字不识,再怎么着也不可能到朝廷里来当宰相吧,这不就不会撼动他的地位了吗?李林甫处于自私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来,那么唐玄宗会不会同意李林甫的这个建议呢?唐玄宗可不光是同意啊,唐玄宗觉得这条建议简直提到他自己心里去了,为什么?因为不光是李林甫害怕别人抢位置,唐玄宗他也害怕别人抢位置,唐玄宗晚年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有人特别是有武将勾结太子抢班夺权,可是如果任用汉人将领的话,难保不会和太子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可是如果按照李林甫这个建议,任用胡人的话,胡人生长在边疆地区可就跟太子没有什么渊源了,那他们以后和太子勾结的机率也就会大大降低了。所以这是一个好建议啊。就这样唐玄宗同意了李林甫这个用人方略了。
李林甫这个用人方略对谁有利啊,对安禄山是大大的有利,首先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胡人,另外在胡人里头他也是一个寒门,出身非常低,天时地利都对安禄山有利,能不能出头就看个人造化了。安禄山造化怎么样呢?造化也是超一流的,到天宝元年,他已经荣升为平卢节度使,张平卢节度使是多大的建制呢?按照唐玄宗时代那个规格,大概是三万五千人上下,从三万五千人之一一跃升为三万五千人之首。这个跨度可是够大的,那我们也都知道,当时符合寒族胡人条件的肯定不只安禄山一个,怎么他就蹿升得这么快呢?
画外音:
在李林甫为唐玄宗出主意的时候,他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日后给唐朝掀起滔天巨浪的安禄山会因此发迹。但是也要看到,当时符合条件的胡人很多,为什么偏偏安禄山能脱颖而出呢?安禄山的身上有那些优势呢?
蒙曼:
安禄山除了外部条件有利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个人素质也是非常好的。个人素质怎么好,他有两项素质非常优秀,第一,安禄山特别能战斗。我们不是讲过,当时唐朝在东北的主要敌人是奚和契丹吗,这两个民族经常联合作战,把东北搞得很不消停,很多节度使包括发现安禄山的那个张守珪都栽在他的身上。可是自从安禄山当了节度使那就不一样了。朝廷就经常能听到捷报了,而且这个捷报可不是浮夸风,虚报数字,那是实实在在地能抓到俘虏啊。《资治通鉴》记载,说安禄山是“岁献俘虏,不绝于路,州县疲于递运”。什么意思呢?每年都往朝廷献俘虏,而且一拨又一拨,州县都运烦了。
最夸张的一次是天宝九载,他一次性献奚人俘虏八千人,多大的一个数字啊,可能我们就要研究研究了,安禄山比别人强在哪儿啊。他怎么就能这么战功卓著呢?唐朝那本笔记小说《安禄山事迹》有一段话总结得非常非常好,是这样说的。“蕃人归降者以恩煦之,不伏者以劲兵讨之,生得者皆释而待,锡以衣资,赏之妻妾,前后节度使招怀夷狄,皆重译告谕夷夏之意,因人而传,往往不孚,禄山悉解九夷之语,躬自抚慰,曲宣威惠,夷人朝为俘囚,暮为战士,莫不乐输死节。”
很长的一段话,什么意思呢,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安禄山使用了恩威并施的方法,顽抗到底的固然是死路一条,但是如果你能放下武器投降,那就立刻既往不咎,不仅既往不咎,还要赏给你衣服,赏给你妻子,赏给你出路,什么出路啊,当兵啊,收到自己的麾下。这是瓦解敌人的一个很有效的做法,不杀战俘,吸收战俘。第二个,它的好处是什么啊,长于沟通啊。当年汉人当节度使的时候,也未必不想恩威并施,但是他们的一番好意传达到俘虏那儿要经过几层翻译,一句好话经过几层翻译是很可能被译得走了样的。所以人家那些俘虏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放心你,可是安禄山就不一样了。我们刚才讲过,安禄山这个人他是通九蕃语,所以无论是哪个民族的俘虏抓过来,都能亲自沟通,这是第一个优点,可是我们也要知道,一个将军要想混得好,除了会打仗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会让皇帝放心。
别看安禄山是一个粗人,这点他知道得清清楚楚,怎么才能让皇帝放心,那就装傻充愣表决心吧,怎么表决心呢?举个例子,有一次安禄山去进见唐玄宗。正好太子李亨也在,安禄山拜完皇帝,理论上他应该接着拜见太子了,这是规矩,可是安禄山不一样,他拜见完皇帝之后就戳在那里了,不理这太子,左右看不过去,就催他,说赶快拜太子,要不就失礼了。这时候安禄山说话了,他说,“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者何官?”说我是个少数民族,我不懂朝廷的规矩,太子是什么官啊?我为什么要拜他啊。唐玄宗一听这少数民族连这个都不懂啊,我教给教给他吧,他就说,这个太子呢是储君,等我百年之后,我死了之后,他要继任当皇帝的啊,很重要。听皇帝这么一说,安禄山做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说,“臣愚,比者只知陛下,不知太子,”我很蠢,过去我心里只知道有陛下一个人,原来陛下你还有储君啊,还有太子啊,我可从不知道啊。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啊。你想啊,唐玄宗晚年怕什么,最的就是大臣不忠和太子勾结抢班夺权,现在一听安禄山说,他心里只有皇帝,连太子是什么都不知道。他能不感动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他可得好好待安禄山啊。
再举一个例子,安禄山年轻的时候就胖,到中年以后更加发福了,咱们现在都说将军肚,没有谁的肚子比安将军的肚子更像将军肚了,安禄山肚子有多大呢?自称腹重三百斤,自己说他的肚子有三百斤重。这是很夸张的。他每次从幽州这边到朝廷里去的时候,要经过驿站,驿站都得给他准备特别的驿马,得特别壮实的,一般的,他上去就压死了,马壮实还不够,这马还得特别配两副鞍子,后面一副鞍子是他坐在那的,前面一副鞍子是盛他的肚子的,肚子太大了,要垂到地上了,皇帝也拿他开玩笑,有一次唐玄宗就问安禄山了,说你这个肚子这么大,里头装的是什么啊?安禄山这时候不假思索马上就打出来了,“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资治通鉴》)我这肚子大吗?这里头没有别的,就有一颗赤胆忠心啊。唐玄宗一听哈哈大笑啊,这个安禄山真是傻得可爱啊。很快,安禄山的正面形象就树立起来了。在唐玄宗看来啊,此人是既忠且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得重用。
怎么叫重用呢?重用首先就要给官的,天宝元年,安禄山不是担任了平卢节度使了吗,到天宝三载又兼任范阳节度使,到天宝十载又兼任河东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治所在现在辽宁的朝阳,范阳节度使治所在今天我们的脚下,北京,河东节度使治所在山西的太原,整个东北边境被他控制住了。而且这三镇节度使有兵力多少呢?超过20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唐朝全部边防军的40%就在安禄山手里,不仅如此,安禄山当时还兼任河北道采访处置使,这意味着什么啊?整个河北道,比现在河北省范围要大。这里头所有官员的升降就由安禄山说了算了。你看一个将军,把握着全国边防军40%的兵力,再加上一道的官员升迁处置权,这是一个不得了的权力,前无古人。这是第一条,给官做,给权力,光给权力还不够,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宠幸那就更没边了。怎么宠幸啊?第一个,给他的评价高,评价高到什么程度?唐朝每年都要考核官员,考核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安禄山考评为什么等级呢?天宝九载安禄山不是献俘虏吗,唐玄宗特地跟考评部门打招呼,给安禄山上上考,就是第一等,这上上考是什么概念啊?这上上考是一个从来不会给人的殊荣,别看设着这么一个等级,但是以前从来没有给过任何人,你看姚崇是一代贤相吧,当时也就评为中上考,李林甫特别擅长巴结,最高就评到上下考,这上上考其实就是高悬在那儿的一个理想,是圣人级别的,从来不会真的给任何官员,可是人家安禄山就得到了,考评为上上考还不算,唐玄宗还给他封爵做东平郡王,由边将而封王,这在唐朝历史上也是破题第一遭。
这是第一个评价高,第二个身份高,身份又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乱套的程度了。安禄山他既是杨贵妃的哥哥姐姐的干兄弟,同时还是杨贵妃的干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说到天宝六载,有一次安禄山陪着皇帝家宴,当时杨贵妃的哥哥姐姐都在座,这时候安禄山就说话了,说我是一个胡人,陛下把我擢拔到这个地步,我无以为报,我就希望哪一天能为陛下战死,唐玄宗一听很感动啊,正好当时不是贵妃的哥哥姐姐都在场吗,跟他们说,跟安禄山认了干兄弟算了,以后安禄山就是他们的哥哥了。那认这个安禄山做干哥哥的人里头有没有杨国忠啊?没有。杨国忠当时还是一个小毛毛虾呢,连想都没想起他来。那是人家杨贵妃的三个亲姐姐,还有比较近的两个堂哥才能得到这样的跟安禄山攀亲戚的荣耀呢。既然攀上亲戚了,以后安禄山出入宫廷就更密集了。
有一天,他就腆着脸跟唐玄宗讲,我希望能够认杨贵妃做干妈,当时安禄山多大岁数呢?45岁,杨贵妃呢?29岁,安禄山比杨贵妃还大16岁呢,这个干妈认得有点离谱。既然是贵妃的干儿子了,待遇和一般大臣可就不一样了。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宴会,一般的官员,文武百官都在楼下坐着,只有安禄山,人家在唐玄宗旁边设了一个小榻,在楼上坐着,这一般官员比不了啊,谁让人家是干儿子呢。这是第二个,身份高。
再看第三高,待遇高。这个安禄山不是经常到长安去觐见皇帝吗?天宝九载,唐玄宗发话了,以后别住旅馆了,给你在这儿建一个宅子吧。这宅子怎么个建法呢?唐玄宗对经办人员是千叮咛万嘱咐说,“但求壮丽,不限财力”,一定要建的好,咱们要面子,有了皇帝这个交代,那施工人员心里就有数了,那就可着劲儿地排场吧,很快一座豪宅就建起来了。
这豪宅豪到什么程度呢?笔记小说上说得那就说的没谱儿了,咱们拣正史,咱们《资治通鉴》是怎么记载的呢?这个豪宅最好的“豪”处,它是给安禄山量身订做的,一切都按照安禄山的规格来的,安禄山不是胖吗,床就做加长加大版的,床是长一丈,宽六尺,那床大,帐子也得大吧。帐子是一丈八尺,定做的。那人既然长得壮,想来吃饭就得多,所以厨房用具也做大号的,大到什么程度呢?他用的淘米盆和饭碗啊,都能装得下五斗米,别说喂一个人,喂一个狗熊都够了。这个做特殊型号的,还不算什么的,更奢侈的是材料。那一般家具材料高贵,我们也能想象,最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厨房用具这个材料也特别高贵,高贵到什么程度呢?它不是金子做的就是银子做的。比方说吧,我们刚才说盛五斗米的饭碗,那个上面是涂金的,那个淘米盆是上面涂银的,洗菜的菜筐银丝编的,捞菜用的笊篱银丝编的。这样一下来,安禄山奢侈程度已经超过唐玄宗本人了,为什么把他搞得这么有点僭越啊?因为唐玄宗每次都派宦官来传达最高指示,什么指示呢?“胡眼大,勿令笑我,”说人家安禄山是粟特人,粟特是商人出身,世代经商,什么金银财宝都见过,人家眼界很高,所以咱们做的时候千万要高规格,别让他安禄山笑话我。那你想,有皇帝这样指示,做得能不好吗?安禄山他怎么就会这么得宠呢?唐玄宗为什么对他这么过分呢?
画外音:
在唐玄宗一生宠幸过的大臣中,安禄山可以说是独占鳌头,无出其右者,那么安禄山为什么会这样得宠?有人认为,就是因为安禄山常常说漂亮话,哄唐玄宗开心,那么对于这一点,蒙曼老师怎么解释的呢?
蒙曼:
是不是就是因为安禄山会说那几句傻话讨唐玄宗喜欢啊?如果我们要这样想,那真是小看唐玄宗了。事实上,唐玄宗之所以那么宠幸安禄山,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心里装着东北边防,他希望能够笼络安禄山来巩固东北边防,我们原来讲过,唐朝嘛,首都是设在长安,是在西边,所以西北防务一向重于东北。从战略意图上来讲,西北这边一向是采取攻势,东北一向采取守势。可是防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自从武则天时代开始,契丹人和奚人就在东北地区屡降屡叛,唐朝真是不胜其扰啊。在这种情况下,人家安禄山横空出世,居然就能把东北局势给稳定下来,这让唐玄宗是相当满意,在他看来只有安禄山把东北局势稳定了,朝廷才能腾出手来用更多的精力去考虑西北。所以安禄山在唐玄宗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就好比是东北边疆的一条看家狗啊,只要把家看得好,多扔两块骨头给他又算得了什么呢?唐玄宗这个想法谁能理解啊,杨贵妃聪明啊,杨贵妃就能理解,我们开头的时候不是讲,杨贵妃给安禄山洗三吗,这看起来是一件挺荒唐的事,其实倒是忠实地执行了唐玄宗的旨意。唐玄宗既然想笼络安禄山,杨贵妃作为一个妃子干嘛不帮他点忙呢?就陪他们闹不就是了吗,不过我们也知道,花颜月貌的一个贵妃给一个40多岁的大胖子洗澡,无论如何还是有点惊世骇俗,所以一直以来,就有人讲,杨贵妃跟安禄山私通,特别是宋朝以后,那些道学家讲得更多。但是呢,有一点,既使是宋朝以后的道学家也不得不承认,就是杨贵妃洗三的时候,唐玄宗不仅不生气,反倒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啊?这不是像他们所说的,唐玄宗当时都老糊涂了,啥问题也看不出来了。恰恰相反,唐玄宗明白得很,人家杨贵妃这是在帮他做工作,他还有什么可挑眼的呢?唐玄宗和杨贵妃还有朝廷整个都宠着安禄山,是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大家考虑考虑,它有没有风险?这个风险是有的啊,有什么风险呢?叛乱的风险。要知道,唐朝前期在军事上,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制集中在中原,特别是长安地区,所以举四方之力,不敌关中。关中最厉害了,别处都比不上它,因此基本上不会发生边将反叛的事。这叫做内重外轻,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就不同了。唐玄宗时代,随着府兵制瓦解,内地基本上就没兵了,相反,边疆节度使手底下倒击中了大量的驻军,内重外轻一变成为外重内轻了。这风险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可是在开元年间,这样一项有风险的制度还有两个保险栓呢。什么保险栓呢?第一个,边疆节度使要用忠厚名臣,希望他对朝廷有一种自然的忠贞之心,第二个节度使不久任,不兼统、不遥领。什么意思呢?节度使不能长期任职,不能多方任职,不能遥控任职。这其实也是对节度使个人权利膨胀的一种限制,而且当时很多节度使是文官出身,可以出将入相,本身对中央的向心力就是很强的。可是到了天宝年间,因为宰相自私,因为皇帝糊涂,还因为很多很多主客观的其他的原因,这两个原则就被突破了,我们从安禄山身上看得非常清楚。你看他出身于杂胡,这可就不是忠厚名臣了,让他产生自然而然的忠心是不太可能的,他虽然整天献忠心,但是那是一种表演。第二,他任职多年,而且是兼任三镇节度使,兵强马壮啊,早就形成了难以撼动的个人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忠诚于皇帝则好,但是一旦他不再忠诚的话,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那么这种不堪设想的情况,会不会出现了?玄宗君臣又将怎样应对呢?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