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野心,这是有识之士的共望。特别是朝廷食言不封你为王,大家更是愤愤不平了。大哥还记得攻破安庆时彭玉麟给你的一副对联吗?”
“你别说出来!”如今想来,曾国藩仍心有余悸,那副对联叫他揉碎吞到肚子里去了,曾国藩说,“你们都想陷我于不仁不义。”
曾国荃这时不声不响地又掏出一张纸来,铺到桌面上,曾国藩过去看时,也是一副对联,上有题款:重抄胡公林翼对联一副。正文是“东南半壁无主,我公岂有意乎”,底下是密密麻麻的签名,有彭玉麟、杨载福、鲍超、萧孚泗、李臣典……等湘军统领三十余人。“你这是干什么?”曾国藩又惧又怒,大叫起来。
忽然,门开了,以彭玉麟、杨载福、萧孚泗、鲍超为首,三十多个签过名的将领一拥而入,齐刷刷给曾国藩跪下了,他们什么也没说,人人眼含热泪,其“劝进”的真情那是无声胜有声啊。
曾国藩茫然而又惶惑地望着这些随他起家,随他征讨,与他荣辱与共的湘军爱将们。
鲍超打头炮,说:“大帅,我们跟着你出生入死,为了什么?你讲仁义,讲信义,你对朝廷那么忠心,可人家对你怎么样?你替他们再造江山,这功劳比天大,连一个王也换不来吗?老师,你一退再退,一让再让,这样下去,将来说不上怎么样呢,也许死无葬身之地,你也寒了我们大家的心啊!”
李臣典大叫:“我们只忠于老师,别人凭什么要我们尽忠?”
彭玉麟说得要婉转得多,也见学问:“古来王侯并非世袭,有德者居之。我一直在想,大清已是江河日下,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老师是德高望众之人,今日良机坐失,将悔之莫及。”
直挺挺跪着的三十多个将领个个都是泪流满面的,曾国藩心里又冷又热,一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走上前去,一个个把他们扶起来,然后仰面负手走了出去,谁也没看一眼。
曾国荃想跟上去,彭玉麟暗中扯了一下老九的袖子,不让他去打搅曾国藩。彭玉麟可以想到,曾国藩内心必然要经历一次翻江倒海的冲击,叫他自己去衡量、取舍和决断吧。
曾国藩独自一人来到长江边上。他站在乱石嶙峋的江岸上,瞩望浩浩长江,不禁思绪联翩。
古往今来,在这条大江的两侧,走马灯一样上演过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剧呀?可哪一个不是折戟沉沙?什么样的风流人物不是被时间的浪涛和黄沙掩埋?人能留下什么?财产、地位、美女,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曾国藩坐拥二十万众,以他的实力和威望,振臂一呼,改朝换代,开创曾氏家族的皇家基业,肯定是势在必得的,自古以来治乱交替,江山易主也是常有的。腐朽的清王朝已经里里外外烂透了,哪堪一击?他也未尝没动过废立之念。
可曾国藩渐渐冷静下来,被部将鼓噪起来的热度迅速退了下去。向来以道统为己任的曾国藩什么都不看重,他看中的不就是身后的名声吗?他不怕史官不能秉笔直书,他怕自己给自己留下恶名,篡权夺位成功了的历史上不乏其人,可成功与当上皇帝并不能抹去他们乱臣贼子的骂名,王莽、董卓、司马懿、赵匡胤,哪个能够逃脱史家的挞伐?
曾国藩觉得这是最可怕的。
月牙不知什么时候升起来了,像仕女们新画出来的柳叶眉。风停了,浪消了,一江波涛静寂无声地东流而去。他心上的风也停歇了,风暴过去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
谁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离开江边的。
快天亮时赶来江边的彭玉麟和曾国荃发现,沙滩上留下了一个很规则的、椭圆形的轨迹,那是曾国藩踏出来的,竟然没有一步“越轨”。
两个人相互看了看,不禁讶然。他们不知道曾国藩是不是也不可能在道统和理念的轨迹上不越雷池一步?他们赶快返回去等着听曾国藩的最后抉择。
曾国藩心平气和地回到了中军帐,他发现三十几个将领仍在鹄立等待,像在等待一个鸿蒙初开的新时代。
像是经历了人生一次重大的磨难,像是经历了人生一次重要的洗礼,曾国藩显得十分冷静。
他给他的部将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没有话,双方却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他感激这些随他征战多年的弟兄,他们的忠诚与真情足可以让曾国藩享用余生,可他不能因为他的私欲而妄改历史。
他宁做一个完美的名教中人,不愿做一个叫后人非议的显赫大帝。
曾国藩又拾起了那张有三十多位将领签名的纸。他只能无言地回答他们的拥戴:东南半壁无主,我本无意。他把这张纸凑到火上烧了,火光中,将领们望着那副对联、那片希望、那片心……化成了一缕缕青烟灰。
众将有的摇头叹息作惋惜状,有的是敬服,有的是失望。曾国荃也对曾国藩失望了,他对众将无可奈何地说:“此事不要再提及了,就当从来没发生过。”
鲍超号啕大哭出了中军帐。
当众将纷纷退出后,曾国荃也想走,但曾国藩叫住了他:“你等一等。”
“大家的心意我岂不知?王闽运、胡林翼、郭嵩焘,都是劝进的人。功越高,越如履险,自己再有非分之想,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停了停,他忽然说,“尽快让李秀成写完自供,我们改过后上报朝廷,将李秀成就地正法。”就地正法也是曾国藩在一瞬间决定的。
“不解往京师了?”曾国荃惊问,“上谕可是严令押往北京的呀,这你就不怕抗君命了!”
曾国藩说:“这好办。就说,折差以为我去安庆,将上谕误投安庆了,辗转送到南京时为时已晚,我恐夜长梦多,又有陈玉成、石达开就地处死的先例,故而已在接到上谕之先杀头了。这么一来,朝廷也就无话可说了。”
“我不明白,”曾国荃问,“李秀成无害于你我,为什么一定要由我们杀他?解到京师,让京官们见识见识,不也是替你扬名吗?”
“这个名不扬也罢。”曾国藩向弟弟道出了不可留李秀成的几点理由:
第一,李秀成是亲自护送幼天王洪天贵出逃的人,他会把真相说穿。
第二,李秀成本为民间百姓扭送湘营,我的专折上却说为部将萧孚泗生俘,萧孚泗也为此加官进爵,现在把李秀成解送京师,他必道出原委,这又给我们添乱。
第三,天京城里圣府、各王府到底有多少财宝,李秀成当然了如指掌,现在湘军一两银子没交,又屡奏“公库”并无银两,对证出来,不是又坐实了一条欺罔之罪吗?
第四,李秀成会道出湘军大掠三天和在天京纵火灭迹的罪行,而我们弟兄上奏说是“长毛临行放火”。
第五,我们几年来在各战场上或胜或负,在奏折中也都有夸大、有隐瞒,一旦李秀成一一指正,我们岂不是前功尽弃?
曾国荃不能不佩服兄长的细心和神算。
【曾国藩纳妾】
同治元年初夏的一天,湘军水师大帅彭玉麟提剑闯入曾府,声言要斩了韩正国这个小人。韩正国是曾国藩的贴身心腹,彭玉麟杀他干什么?
原来,韩正国在外访得一湖北籍陈姓女子,介绍给曾国藩当了小老婆。四月十四日,陈女被接进曾府,饭后便和曾大帅拜堂成亲。在此之前,曾家老五国葆曾为大哥介绍过两次对象:第一个“体貌厚重,特近痴肥”,国藩不满意;第二个匆匆一见,“未有成议”,没了下文。韩正国这次作媒,恰恰符合事不过三的规矩,双方一见钟情,郎有情来妾有意,一顿饭的工夫,便结成一桩婚姻。
但是,彭玉麟不乐意了。其时,湘军正在筹划对南京的总攻,为振肃军纪,严禁将士掳掠民女;身为统帅,曾国藩自应以身作则,节骨眼上却讨个小妾,将士们怎么看得下去?清廷规定:地方官不得娶辖区民女为妾;曾国藩正总督两江,陈氏虽是湖北籍,却在安徽生活多年,勉强也算两江部民。曾国藩娶了她,或多或少违犯了干部管理条例。此外,妇人在军营不吉利,也令讲迷信的军人无法接受……胡林翼在湖北,就为了不惹这个闲话,自己老婆都不让来营。而最令彭玉麟气愤的,尚不在此。他一直奉曾国藩为师,认他是道德楷模,当代圣人;孰料圣人竟也贪享声色,娶个小老婆,那岂不是让偶像崩溃死了?这可怎生得了!只是,尊卑有序,他也不便露骨地干涉曾大帅的私生活,于是,彭玉麟提着三尺剑,口里喊着小贼韩正国的名字,便直奔曾国藩而去。曾国藩何等样人,一见便知来意,乃佯问道:雪琴(彭玉麟字),这是唱的哪一出啊?彭玉麟停住脚步,绷着脸,一口气讲出好几条道理,末了要老师务必给个说法。讲道理,曾国藩自然讲不过,但是,曾氏此次讨妾却另有苦衷,并非贪图男女之欢。他将彭玉麟拉到一边,说:没办法,为师痒得难受啊。
原来,自少年时代起,癣疾就一直陪伴着曾国藩。幕友薛福成亲见曾氏下围棋时,一边下棋,一边遍身挠抓,洒得整个棋盘都是皮屑。每当时势紧张、公务繁冗,癣疾发作还特别厉害。眼下总攻南京的大战即将展开,曾国藩之痒也就日甚一日,难以忍受,再不找个夜里挠痒痒的人儿,就干不下去了。痛可忍而痒不可忍,谁都知道。故此,彭玉麟闻言,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只好对着老师尴尬一笑,离开了。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过了些日子,李鸿章来了。他把白胖的脸凑向曾国藩,一双眼睛闪烁着,说:“有人中伤老师在国丧期间讨小妾,违制为甚。”
曾国藩的心咕咚一沉,又怕又气,又愧又羞,如果转达这中伤之语的不是他的学生,他也不至于这么发窘。他十分后悔,悔不听彭玉麟的忠告,那时如当机立断割爱,岂有今日之祸?否认是没意思的,曾国藩料想李鸿章一定是探知了他的隐秘的。坦白吧,又不好意思,这么一犹豫,他竟好一会回答不上一句话来,脸一会儿白一会儿红,老大不自在。
李鸿章知道他难堪,马上给了他一个台阶下:“大家都知老师品行、操守,断不会有此事。不过三人成虎,谣言可以杀人,老师不可不防。”
曾国藩说了句“我知道了”,这话很含糊,没承认也没否认。他真想向李鸿章讨一个主意,可那又必须先吐露真情,这他又办不到。
响鼓不用重捶。曾国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这李鸿章是来报信,也是婉言相劝来了,李鸿章嘴上说不信老师有悖名教,他其实是信有其事的。曾国藩油然记起了那次李鸿章在自己住处看见女式长坎肩的情景,也许那时他就什么都明白了,他也想起了彭玉麟的谏劝。
他不能让这丑闻再传播下去,他必须在皇上派员下来访察前清除一切香艳的痕迹,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亲手毁掉自己营造起来的香巢,倾覆那个他舍不得离弃的温柔之乡。
他如坐针毡地好歹熬到了宴会结束,马上回到了后宅去。
曾国藩进去时,赵曼把洗澡水都替他备好了,换洗的内衣搭在床边,甜品也放在了茶几上。小屋里流荡着温馨可人的暖流,望着这一切,曾国藩叹了口气。
官声、政声、人品、操守,还有他多少年来立定的做天下道德楷模的准则,像一座座大山向他压过来,他必须屈服于这压力。
曾国藩费了大半夜的力气,总算对赵曼陈明了利害,让她懂得她必须离去的理由,当然他不会把见不得人的理由端到她面前了。但赵曼也绝不会相信仅仅是国丧纳妾的事,当初你要我的时候,怎么不顾及这个呀。
但是她知道,在男人面前,尤其在曾国藩这样顶天立地的男人面前,她不过是草芥,是一粒尘埃,可以随时拂之而去的。
她哭了很久,她也不知自己为什么而哭。为自己的不幸?为身世的飘零?还是对他的依恋?又是,又不全是。
鸡叫二遍的时候,曾国藩不能容许她再啼哭下去了,当机立断,帮她挽起打好的小包袱,从后门送出去,曾贵在门外等着呢。他将用肩舆把赵曼送到长江边上,那里已雇好了一只小船,送她回故乡荆州去了。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此外,曾国藩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的风云人物,晚清时代最具创新精神的改革家,中国历史上最具完善人格的士大夫,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理想的化身。有人认为,曾国藩的离世,象征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