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30000000002

第2章 还是走了

在生死面前,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只有当父母处在生死的临界点,你才会懂得所有陪伴与等待都是值得的。所有的慢时光都散发着金子般的光芒,你不会再用速度去追求,你不会再不耐烦地催促,允许他们像孩子一样慢动作,允许时间以慢半拍的速度,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回放一样,一遍又一遍,在你看来,都独具意义。

死,也许于婆婆是一种解脱,尽管她有那么多牵绊,尽管她那么珍爱生命,可是宿命早已将结局定下。

生命原是如此急不可耐,像一辆疾驰的列车,飞速地运动,明知每个人的终点都是同样的地方。可是,有些人乘坐的列车,向着那个终点飞奔而去;有些人匀速运动,缓缓地靠近生命的终点。

而每个人乘坐在属于自己的列车上,根本不知道它会在哪一站停下。当生命的刹车在某一刻戛然而止,你发现没有任何信号灯,没有提前出示的安全旗,向你提示这便是生死相别的交点。人如蝼蚁般地不知反抗,也根本无力回挡,便猝不及防地甚至来不及和一个个亲人告别,就被带到另一方不熟悉的土地上。

生命原不受安排。婆婆也在短暂的昏迷之后,没有与每一个孩子亲自道别,便匆匆地被带走了。

总是在电视剧中,看到旧式大家庭中生死离别的场景。当一位老人行将就木时,总是有许多的子子孙孙陪伴,一帮人跪的跪,蹲的蹲,站的站,里里外外的几层,有人哭哭啼啼,有人闹着嚷着,睡在大木床上的那位老人不断地喘着粗气挨个地给儿子、孙子们留话,让这个孙子听话,说那个儿子让他最不放心,嘱咐这个,叮嘱那个,要说老半天,然后用留恋的眼神将全家老小心不甘情不愿地扫射一圈,最后才无比安静地闭上老眼。此时,房间里响起一片哭声,甚至还有呼天抢地的哀号声,叫着“妈,奶奶,大姨……”等等。那样的热闹,也像是家族里一种热闹的聚会吧。

而今天的我们,在父母膝下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安安然然地守着父母的最后几分钟,握着她(他)的手,认真地在最后的时光里细数老人的每一条皱纹,清楚地记住父母的每一根白发,牢牢记住父母的模样。

孩子们总是太忙了,总是以太忙为理由,不回家看父母;总是以太忙为理由,将孩子放在父母一边,继续打扰他们的晚年生活;甚至以太忙为理由,忙得都没有时间为老人送终。

唉,我就是那样的子女。在婆婆将走的那一天,出来干什么呢?知道她已走到生命的尽头,我们又在忙些什么呢?客户就那么重要吗?将肠子悔青了,也换不回婆婆的一声轻唤,原以为重要的事,在生死面前算得了什么呢?而我们是如此愚笨,生活给了我们重重的一次教训。

当我们接到姐姐的电话,十五分钟之后赶往医院病房时,我们看到了刚刚“睡着”的婆婆,那一刻,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难过,只是觉得她睡得很安静,脸色还没有失去原有的光泽,我去拉她的手时,依然有着余温,这样的婆婆就像睡着一样,并不可怕。我静静地看着她,就想记住她的模样,我怕我们会像走丢的亲人一样,慢慢地忘记彼此的模样。而这一刻,我没有泪水,只是仿佛置身于黑洞,看不到光亮。后续的事情还有很多,要通知亲戚朋友,要联系一条龙的丧葬服务队,要与医院办结算……脑袋麻木地运转着,我甚至没有时间哭泣,总之,那一刻,我其实没有完全接受那样的现实,我不觉得她是真的走了。

医院的老婆婆为婆婆换上寿衣,黑黑的衣裤,黑色的布鞋。当她将被子掀开时,我看到婆婆躺得笔直,那黑色的衣服,不是她平时喜欢穿的颜色,她羸弱的身子在宽大的黑衣里像风飘柳絮般无所依靠。

这一袭黑衣,仿佛才郑重地向我们宣布,婆婆真的离开我们了。眼前就是这样的一具躯体,不能移动,不能说话,更无法给我一个笑容,也不会在我面前述说疼痛,看似她睡着了,其实她已走了。她真的走了。

第一次作为成年人,为老人送终,操持这样的后事。开始打电话给亲戚朋友,打电话通知“一条龙”丧葬服务队,来将婆婆的遗体接走。让姐夫找了个离家近的地方,去搭灵堂。

最后的守候,我们只有这最后的守候了。在重庆,将丧事和婚事一起被称为红白喜事。可是我确实不知道面对一个亲人的离世,喜从何而来?

后来看韩国电影《爱你》,片中的老人七十七岁,因为疼惜身患绝症的老伴一个人去了,会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于是男人将家里的门窗关得死死的,再用胶带封上所有门窗的缝隙,决绝地开启煤气,然后紧紧地握住老伴的手,平静地一起面对死亡。

之后,孩子们不明真情,以为是煤气泄露造成的事故,并未深究。在祭奠大礼上,一个孩子还在向来客叙述,说老人已经七十七岁了,如此干脆地去世也算是没有拖累,也算是喜丧。旁边一个知情的老人痛恨地跳起来,说:“什么是喜丧,没有人死去是喜丧的。难道他们七十几岁就该死了吗?”

我被这句话击中,泪湿眼眶,是啊,没有哪一个人的去世会是喜事,即使这个老人已老得大家都觉得他的列车已年久失修,早该废弃。如果他不愿意放弃生命,没有人有那样的权力。

而对于那些至亲的人来说,这样的离别便是永生不得相见,便是永世不能对话,便是阴阳两条路,这一切对于亲人来说,都是无法企及的疼痛,是无论如何都“喜”不起来的。

婆婆真的走了,没有和我们真正地告别,没有等待我们,瞧上我们最后一面。而那无法再补上的最后一面,便成为永远的伤痛留在了心底,纵使几年以后,结了痂,也依然是稍一触碰就会有复发的疼痛。

没有妈妈的家还是真正的家吗

我知道在道士一句句的念经声中,婆婆的灵魂越走越远了。她真的越走越远了,我们是在送她最后一程。她还能看见吗?所有的家人是那么筋疲力尽、心力交瘁,没有妈妈的家还是真正的家吗?

婆婆的灵堂就设在厂区公路旁的一块空地上,只是搭上了彩条布遮风雨,地面是凹凸不平的那种土路,没有打过混凝土。如婆婆这一生都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一样,婆婆生命结束的时候,也在如此朴素的地方,朴素到寒碜的地步。

婆婆的灵棺放在正中间,左右摆着几张桌子,桌上摆着些瓜子、花生、糖。一条龙服务队把锅碗瓢盆摊开来,放在灵堂的外面,我傻傻地站在灵堂外面,有些缓不过劲儿来。晚饭没有吃,一直在张罗着。

姨妈来了,舅舅和舅妈也来了,我们一起吃着方便面充饥,可是肚子里一点没有饿的感觉,只是机械地吃着。

夜慢慢来了,我要守着婆婆到天亮。

夜里,婆婆的灵魂一定会出来看我们。那一晚,我一直守着婆婆,看烛火是不是还亮着,看油灯是不是还亮着。那是要为婆婆引路的。这个夜里,东就成了没有妈妈的人了,我看着他长满胡须、憔悴的脸,越加心疼,在心底暗暗对自己说:“这个人在世上没有了妈妈,以后的路我们要一起走过,我们一定要好好度过。”

和亲戚们一起回忆婆婆最后的日子,姐在讲着婆婆最后远去的情形,我的心便开始感觉到疼痛,偷偷地跑到灵堂外对着那晚的月亮独自哭泣,那是那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她却这样舍了儿女们走了,不给我们一个满月。这是那天第一次痛快地哭泣。

第二天,东和我的朋友们,还有儿子,我的爸妈,以及一些亲戚都来为婆婆守灵,等着第三天天亮时,将婆婆一起送上山。

我们请来了道士,为婆婆诵经。婆婆生前不喜欢大操大办,也不希望请乐队来唱歌,于是我们只是安静地为她送别。

按照习俗,我们在道士的念念有词中围着婆婆的灵柩转圈。当我再次离婆婆那么近,与我相对的却是搭着一床布的灵棺,我甚至看不到婆婆的脸,这时,我才真正感觉到生死相隔是多么遥远。即便你离她再近,她也不能音容俱在地站在你面前,给你暖暖一笑,向你伸出温情的手了。

没有温度,只有距离;没有真颜,只有老旧相片;没有暖心的话语,只有凄凉的心景无语独白。这时,我才感觉到从心底钻出来的刺心的疼痛开始折磨我,我忍不住一边走一边泪如雨下。道士的每一句念词仿佛都直刺心底,我知道在一声声的念诵中,婆婆的灵魂越走越远了。她真的越走越远了,我们是在送她最后一程。她还能看见吗?所有的家人是那么筋疲力尽,心力交瘁,没有妈妈的家还是真正的家吗?

第三天早晨六点,东和他的一帮哥们儿将婆婆的灵柩抬上了车,我们要送婆婆去殡仪馆了。那是最后的见面,最后的告别。

当主持人在殡仪馆里让所有的亲人向婆婆告别时,她的每一句说词,仿佛都要将我扔进无底的深渊,我穿着羽绒服,却像钻进刺骨的寒夜般直打哆嗦。婆婆脸上盖着的白棉布揭开了,露出她如纸一样“腊黄”的脸,此时她的脸再也没有了血色,与她生前的模样相差很远。脸上没有了笑容,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冷冻,只有冰凉,没有尘世的烟火,她不再是她。

哀乐声起,主持人在抑扬顿挫地念着那些早已熟烂于心的陈词,带着哭腔,不知道她每日要给多少人主持这种告别仪式。可是她的声音,让我的心底伸出一双手来,那是一双挽留的手,要拉住婆婆,因为这是最后的相见,最后的告别……

我开始小声地啜泣,似乎号啕不是我这样一直将情绪含蓄着的女人可以所为的。想到再也见不着她了,想到再也不能和她拉家常、摆龙门阵了;想到以后在我家的厨房里,再也不能和这个女人一起并肩站在那里为家人做饭了;想着家里永远少了这个人,家再也没有团圆之日了。而和她在一起的回忆,太多,太多了。这个女人在世间受尽了折磨,终于以这种方式去了,去到天堂,我相信天堂很美好,天堂没有疾病,没有病痛,婆婆会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安享属于她的日子。

可是,这一切的思念与哀念,不能让我放手。我因“再也不能与这个女人一起做我们想做的事”的固执念头而痛哭流涕,我再也顾不得别人如何看我,我再也顾不了我的身份只是个儿媳妇,我有什么好躲藏的?我有什么好隐瞒的?我就是要哭出来,我就是要大声地哭出来。我靠在东的肩膀上,从小声地哭泣变为了不可扼制地哭了个惊天动地。自己都被自己的哭声吓倒,也许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如此放肆地哭过。没有,一次也没有。

1989 年外公去世时,我只有14 岁,那时我也痛哭过,只是眼泪顺着脸庞流过,压抑着,无声的,用年少的细腻的情感,感知着外公远离我的事实。我依然记得当时妈妈像疯掉一样跺脚,嘶喊,将身体拼命地往外公的棺材盒上扑,眼睛里早已没有了泪水,只有喉咙发出的嘶哑的哭声,仿佛是习惯性地号叫,无休无止。那时的我拉住妈妈,和她一起泪流满面,嘴里发出呜咽声,早被妈妈的声音盖住。旁边的亲人,也在让我努力地止住眼泪,对我说,“要坚强,你再这样痛哭流涕,妈妈更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我被赋予了另一种坚强,虽然从小在外公身边长大,虽然我对外公的感情也极其深厚,可是我只能小声啜泣,或者无声泪流。

不过,那时的我也许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妈妈痛失父亲的心情。而在婆婆走那天我明白了,那种阴阳相隔的痛苦,永不相见的遗憾,夹杂着种种心疼扑面而来,重得让你无法承受,你只有拼命地任泪如泉涌,你只有大声地嘶吼,你只有用平常无论如何也发不出的声音来表达自己,你只知道世界上那个最疼你的,你也最爱的那个人走了,那种撕心裂肺、掏心挖肝的痛,仿佛将心底隐藏得最深的那块朱砂连根拔起。那块朱砂平日里藏于内心深处,不痛不痒,在心底安然无恙,忽然有一天,它就那样突然地被横刀割去。那样的疼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唯有自知。

忽然感觉自己像似无根无须飘浮于空中的大树,就是长得再茂盛,也有种失去地基的虚无。父母就如那大树的根和泥土般厚实的基座,有他们在,作为树叶的你,在风中跳舞、在雨中唱歌都安然自得,你也许从未注意那些曾经非常粗壮的根已经在腐朽、在硬化、在沙化、在风化。你的日子过得太美了,你可以看日出,你可以陪着月亮一起安眠,而年老的父母欣喜地仰望着你伟岸的身躯;也许你抬头便可看蓝天、听鸟语、闻花香,你享受着你认为美的一切,而父母只是默默地感受着你的美、你的好,看你在枝头起舞,听你在风里唱歌,他们甚至知道你不再需要陪伴,他们默默地任你忽略,直至有一天,他们化作风雨而去,你才意识到你有多爱你的父母,而他们却不再给你机会,让你看见他们,让你陪伴他们。也许这便是老天的惩罚吧。

妈妈也是在失去外公之后,充满着遗憾与愧疚。当时正值80 年代末期,妈妈觉得好日子刚刚到来,还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他却因为脑溢血就这样在来不及留一句遗言的情况下,急匆匆地走了。后来,妈妈还经常念叨:“你外公还没有享受过用热水器洗澡,外公还没有享受过自己家独立的厕所,外公还没有享受过……”妈妈的言语里充满了遗憾和作为女儿的愧疚。当时,我们家并不住在外公住的小城里,妈妈也只有逢年过节,工厂放假时才能去看看自己的父亲。不过也是匆匆见上一两面,又走了。

二十岁,妈妈离开家上班,到外公去世时,算起来每年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二十天。而妈妈没想到,一向健康的外公会突发脑溢血离世。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不会因为别人的等待而延长,而我们一向最容易犯的错误便是以为对一切都了如指掌,一切都接受我们的安排,任何事情都可以按部就班,按计划行事。而谁曾想,生命根本不理会这套,也是不受安排的。而那时只有十四岁的自己,也不会真正体会妈妈的那份痛楚。

真正让我理解妈妈失去父亲的疼痛,是在我婆婆去世的那一刻。

那天,当主持人还没念完悼词,我的肩头开始不停地颤抖,我的哭声已变成另一个人的声音。我自己也从来没听过自己这样歇斯底里,不受控制的哭声。当我们围着婆婆的遗体巡走一圈时,当我无限地靠近她时,我扑向了她,我要去靠近她,我要去挨着她,我要最后再摸摸她,再去最后确认一下,她是不是真的没了体温,没了感觉,没了留恋,连我们这些最最挂念的儿女都可以放下。

我被东的大嫂拦住了,我被他们扶着走过,可是我哭着嚷着说:“让我去给妈磕个头,让我去给她磕个头。我就想给她磕个头。”

东扶着我,我走到遗体的正前方,“呯”的一声,跪下了。我说:“妈,我给你跪下了。妈,你听得见不?妈妈,走好啊!”

然后大嫂扶着我坐到门外的椅子上,一边给我擦眼泪,一边安慰我说:“妈妈不希望看到你这样的,她最喜欢你了。她生病那么久,这样的结局对她来说,也是个解脱。”可是,我摇着头,我不想她那么快就走啊,我更为我没有守到她的最后一刻,深深自责。

第一次这样经历生死,当婆婆被推到火炉前,让我们再去看最后一眼时,我跑到那个玻璃窗前去看婆婆,隔着玻璃,看到里面的殡仪师将婆婆放在了一个炉膛前,婆婆睡在一张铁皮做的铁板上。那上面一定很冷吧?这么冷的天,婆婆最怕冷了,那冰凉的气息是否会将她带入另一个冰冷的绝境?人死后也许还一样知道冷暖吧?脑袋里飞速地想着这些问题,眼睛死死地盯着婆婆那张发青的脸,凹陷的脸颊,没有表情,两手放在穿黑衣的身子的两旁。此时的她,让我觉得很陌生,这真的是我的婆婆吗?我依然不能相信。

殡仪师将玻璃窗前的帘子慢慢拉上,婆婆睡在那张冰冷的铁板上,被缓缓地推入熊熊燃烧的炉火中,约一个小时之后,出来的就只会是一堆骨头,不见容颜的骨头。当殡仪师通知家属进去捡骨头时,东抱着骨灰盒进去了。我们在那堆骨灰面前站立着,我已没有了眼泪,无从哭泣,殡仪师毫无表情地说:“你们可以来敲敲这些大块的骨头,然后用钳子把它们放进骨灰盒。这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像金属的,没有烧烂。”我捡起那块金属器,那是曾与婆婆生命相关的呼吸器,永远都插在她开口的喉咙上,保护她呼吸顺畅的呼吸器,而这个东西倔强地不被火炉的高温熔化,也许是婆婆的意思,婆婆是想提醒我们,它靠这个老家伙撑着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她无比顽强地战胜了病魔与病痛。可是,她不想这个老家伙跟着她一起走进另一个世界。在另一个世界,她要成为最健康的那一个。

婆婆就变成了一把灰,一些骨头。人死后,就变成了如此不再负重的粉灰,可以随意抛洒,风一吹,便没了踪迹。人生前所有的一切,都如这粉灰,灰飞烟灭。人世间的一切,繁华、富贵、官位、名誉、地位,于此时的人都毫无意义。一生的追逐,也在人闭眼的一瞬间幻化成无边无际的遥远。真的是没有什么可以带去。

2013 年初看了一部叫《云图》的电影,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的生命从来不只是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每一桩恶行、每一个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我相信每个生命都有轮回,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不同的样子,这样想,会让我觉得生命值得敬畏,在底线之上,什么可以为之,什么不可以为。唯有这样,当生命大限来临时,才可以无所畏惧、无所遗憾地平静而去。

最深的痛还不在生死临界的那一瞬

婆婆曾和别人说,和我这个媳妇交流很愉快,甚至我对她的懂得,超过了自家的贴心女儿。要多少年前世的缘分,才能修得我俩今生的投缘啊?要多少年的时光,才能沉淀出让两个女人都享受那灶台边的温情时光啊?

我与婆婆的情分真的到此结束了吗?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当我回到家,拉开冰箱的一瞬间,我的泪水就忍不住扑簌而下,婆婆生前买来的盐还在冰箱里,她就像仍然在我们身边一样,并未远离。

而我家的厨房也成为我最不能遗忘婆婆的地方。我们曾在灶台边说话,我们曾一边切着菜,一边拉家常。婆婆在生病前不久,在厨房里对我说了一句我此生都忘不掉的话,她感慨地说:“我时常和别人说,我和我们家媳妇很谈得来,比和女儿说话还要愉快。”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得意,能让婆婆对我如此评价,我想我的确该知足了。我并没有说什么、做什么,我也没有刻意去讨好她老人家,只是我们俩的思想特别吻合。她的每一句话,我都能听懂;她那别人听不懂的嗓音,与我交流却非常顺畅;她的每个动作,我都能心领神会,深明其义。我们就像同类人一样找到彼此,相知相惜,相互怜爱。

也许是与婆婆有恰到好处的疏离,这种疏离正是婆媳之间才有的,不像母女之间的那种随意,反而赢得了更深层次的尊重。所以婆婆说任何话,我都不会冲口而出地回她,也绝不会如同对自己母亲那样去反驳她,我们给了彼此最重要的尊重。当然也不会像对待自己母亲那样,偶尔做出不耐烦的样子,说出不耐烦的语句,我们理论上就是相敬如宾,是发自内心的最大限度的互相体谅。

厨房成为我不能忘记婆婆的地方,而对于东来说,母亲的消失也许要延展到孩童时期的记忆,那些曾经如此鲜活艳丽的童年,那些意气风发的青春时光,那些成年以后与母亲默默相对的光阴,那些如此鲜亮真实的日子都在母亲去世后,成为儿子难以自圆其说的痛。

婆婆走后的那些日子,东显然有些失常。我们夫妻常常对坐在车上,却一路无语。不知从哪句开始说,不知可以说些什么。我也生怕提到婆婆。

及至后来看电影《死后七日》,我才终于知道了我们夫妻在婆婆去世后,看似重新滚入生活的平凡洪流中,却比办丧事的那三天情绪还要低落的原因:那是因为之前我们要求自己必须像个正常人那样打起精神来,对付那些与丧礼有关的事。而当这些事都渐渐平息后,我们才真正有时间来接受亲人真正离世的事实。

之前所有的痛哭与悲伤,都只是像强制注入心底的一剂麻醉药,让我们机械地意识到那个人离我们而去了。而当面对生活,最真实的生活,以及那些日复一日的习惯,突然间被打破甚至改变时,我们才真切地意识到这个人真的再也不会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而陷入无尽的难以向外人道的悲哀之中。

盐还在冰箱里,可是不再有人会跟你说,泡泡菜时需要再加点泡菜盐;她吃羹的杯子还在那里,可是你再也听不到她用勺子搅动米糊的声音了;她打的半截毛衣还在那里,可是你再也没有办法看到那件毛衣成形地摆在面前,她笑嘻嘻地让你试穿了……

生活强大的影子,将我逼仄到墙角,我的耳边回荡着她沙哑的声音;推开小房间那道门的瞬间,还产生她仍然坐在床头和我说话的幻觉;走进厨房,似乎仍然看见她在厨房里低头切着洋葱,眼睛里掉出一滴泪来。

一切都看似平常如初的时候,那些家什还摆在原来的位置,她曾坐过的凳子,洗过的毛巾,用过的牙刷,喝水的杯子,穿过的鞋子……可是家里却因为少了这个女人,而将过去那如蜜般的日子撒得满地都是,黏糊糊的,让你想要举足逃窜,却被牢牢地黏上;不情愿地跺脚拔腿,却只会与打翻一地的蜜糖拔丝相见。这时候,所有的挣扎、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待在原处,不发声,甚至不呼吸,蹲在角落里,任回忆这把毒箭将我们刺穿,虽是疼痛难忍,却因为还要面对另一半,而终日捂着伤口,任毒素在身体里肆意发作,直至腐烂。

终于在那日,我们两口子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面对对方时,我们开始分别去找各自的朋友。我把他丢给了他的朋友,我给他的好朋友打电话叮嘱:好好陪陪他,喝酒、聊天都可以,要照顾他。

而后,我开车去找我的女友,开到女友公司的楼下,我打电话给她,让她下来陪陪我。她打开车门的一瞬,我正坐在车里泣不成声。女友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怎么那么低落?我无言,我就是想哭,而这样哭,这种痛,却不能在东的面前表现出来。我压抑得慌,我处处小心着,两个敏感的人都不能提及婆婆,却又都找不到出处,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我和东极不正常地各自压抑着自己,婆婆的去世犹如一枚炸弹,怕它不定时地在我们中间爆裂开来。

我们彼此都保护着对方那根脆弱的神经,可正是这种无所依托的脆弱,我和他都如同失去自己亲生母亲一样的痛,以及无处排解的忧伤,对人生无奈的束手无策,对人之归宿的疑问,让我们无法相互面对。

很长一段时间,我无法向外人提及婆婆。我一说到她,就会没来由地不停地落泪。此后的几年,每年在去她的墓地时,我都怀着一种去看她的心情,好像她从来不曾远去一样。为她买好菊花,为她带去水果,为她打扫墓碑,我们没有离别,我们依然在一起。在这个家里,有她才完整。

当我告诉女友,我在写关于婆婆的书时,她告诉我,是该放下的时候了。把她放进心底,不要再执著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执著,可是我相信朋友所说:你与婆婆的缘分实在是太深了。我宁愿相信这样的说法。

生命的深省

婆婆的去世,唤醒了我更多的对生的思考,对死的不惧,如何活得更好,如何让自己发出爱的光辉,用人性的微小光芒去传递,去传承,去感染,去学会爱,这些富有色彩的内容让我觉得生命更具意义。

婆婆走了,可是有关生命的思考,让我更加深省。

看过一则小故事,说一只狐狸看到一个花园,非常想看看花园里有些什么,但是它胖胖的身子让它不能挤进花园周围的栏杆,于是狐狸就坐在花园外不吃不喝,等到身体瘦得可以钻进花园了,它愉快地进去了。哇,花园里有好多食物,它坐在地上吃,爬在树上吃,不停地吃啊吃,身子又长得圆滚滚的了,可是它又无法出去了,于是它又坐在栏杆旁,不吃不喝很多日,等身体终于瘦回原来的体形了,它才又从栏杆里挤了出去。有人在旁边感慨道:其实人这一生也是如此,赤裸裸地来,也只能赤条条地去,什么都不能带走。生的过程,追逐太多,不过也只是浮云。

这则寓言小故事真的给我们讲了一个最深刻的道理。

曾是复旦大学教授的于娟在身患绝症之后,写出《此生未完成》一书,上面写着:“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她在书中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的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有多少人可以在健康时有这样简单的生之理念,而人最后的醒悟与代价,只能在生死临界点才可感知。人此一生,奔忙来奔忙去,不过是因为有那口气的存在,因为有口气,让我们觉得奋斗一生,做出点成绩来就是生的极致,而这种成绩有时是做给别人看的,有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而当我们呼吸顺畅时,从来不会想到如果有一天你已经呼吸困难,如果全身如有千条虫子爬过一样,难受得像被它们一块块侵蚀,你的愿望是什么?你还会在乎今天有多少存款吗?你还会分不清什么对你最重要吗?你还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吗?你还会比较自家的车子没有别人的好吗?你还会在意自己混到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职位,比隔壁家的老王丢脸得多吗?是不是只有当生命一息尚存时,人才可以活得最简单?

于娟在书中写道,当一次化疗结束后,于娟回到家里,刚十九个月的儿子土豆趴在她的膝盖上,奶声奶气地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时,她流着泪想:也许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变成了草。她还写道:“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生之容易,在大限来临时,才会变得如此简单。我想婆婆也是一样,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苦苦地渴求着奇迹的产生。而奇迹没有在她身上出现,十多年前从多日的昏迷中醒来,相安无事地又过了十几年的奇迹没有重新上演。老天爷曾经厚待过她,不过没有慷慨到再给她第二次的机会。

婆婆去世后,我有意看过一些有关生死的电影,在一部叫《写给上帝的信》的电影里,患脑癌的弟弟一直坚持给上帝写信,他的信并不是为自己祈求健康,他只是在信中写下了对家人、对邻居、对身边人的祝福。他知道上帝并不一定能收到他的信,了解他的愿望,可是他乐观而勇敢地活着,他认为自己就是上帝选择的勇士,他要担当起勇士的责任,他用勇敢,用生命的活力感染着周围冷血的人,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让那些觉得自己一切都做得很糟的人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他做到了。

尽管因为最后上帝迫不及待地想见他,弟弟毫无悬念地走了,可是那些写给上帝的信依然让周围的人看到了生命本来的面目,并不是残存的无奈,不是无可奈何的得过且过,不是埋头走路的辛苦,不是心凉如夜的孤独奔跑,都不是。生命是可以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向行进的,只要你的心底有最坚定的信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就会有足够的力量吸引你想得到的。

化一纸无情的力量,换作我们生的勇气。人生到最后,不过是殊途同归,想来浑浑噩噩也不过几十年,生之意义在所有人看来,不过是纸上谈兵,轮到自己头上时,未必会清醒自知。

而如林徽因所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在不慌不忙中坚强,多么可人的说法啊!尽管很难做到,我们也要为之努力。

婆婆的去世,唤醒了我更多的对生的思考,对死的不惧,如何活得更好,如何让自己发出爱的光辉,用人性的微小光芒去传递,去传承,去感染,去学会爱,这些富有色彩的内容让我觉得生命更具意义。

于是我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取舍,如何不计较,如何融入社会,又清醒地看清自己内里的需要,内心的清醒与自持,让我活得比前些年更加明白。在婆婆去世后的第二年,我进入一家杂志社,做了我最喜欢的文字工作,每天穿行在文字的喜悦里,让我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我知道什么才可以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愉悦,我懂得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要比加班的时间更多;我懂得了适时地说“不”,活得更加明白,也让我活得更加自我,更加自如。如作家洁尘所说:三十五岁的女人,有了神赐的力量。

写这一章时,我几乎总是泪流满面。在书房里,我一边小声地啜泣,一边继续敲打着键盘。回忆总是那样的清晰,总是将人推进那一天的殡仪馆,那最后的生死一面,我永生无法忘记那天直刺胸骨的疼痛。而今天,事隔四年之后,无论何时何地,想起那天冰冷的一幕,我都会悲从心起。我不知道如何放下那一刻,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以后无数次的亲人离世,一个个的,我爱的亲人,我的父母,他们都有可能先我而去,我究竟该如何面对这么多次的生死离别?

锁紧了眉头,我不愿意想这样的问题。生命如同一场修行,我怎么也学不会看轻生死。也许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父母年老时,多陪伴在他们身边,每周去看望他们,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看似无所事事的相处。对他们耐心,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的提问,关心他们的身体,带他们去体检,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要求,又有多少儿女能做到?

亲人的离世,让我彻底警醒:在亲人都健康时,与家人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将那些相处的微小细节作为互相依存的信念。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没有那么多庞大的开篇和辉煌的结束,那些琐细的日子,最容易让人忽略,却是生活的底色,平淡而有趣,是上天最有心的恩赐。在爱与被爱中流放自己,活出恩宠,活出简单,活出愉悦,让生命存在的每一天,在流走的时光里释放自己微小的光芒,爱人以及被爱。

同类推荐
  •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本书主要内容有:国学的内涵、特性、意义、方法,儒家“人性论”的现实启示,现实需要老庄,儒道之外说诸家,史学经典导读,传统戏曲的特性,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传统小说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等等。1、内容上,与常见的国学专著不同。本书一般的资料性、记忆性知识不讲或少讲,增加了一般国学书中没有的古诗读诵吟唱艺术和诗歌、戏曲、小说的特性解读等,更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兴趣的和教学实际,适合作为教师的国学培训教材。2、写作上,与一般的教材不同。本书采用通俗的文字和师生互动对话的形式,读来比专家学者的国学书更亲切、更鲜活,更易懂,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阅读。
  • 夏娃的花环

    夏娃的花环

    该书是作者马季的第一部散文随笔集,所收录的文章曾陆续在高端文学报刊发表,其中有优美的文化散文,细致的作家研究,客观的网络文学现象分析,新颖的阅读心得,敏锐的社会观察和专业的艺术赏析等。是作者十多年散文、随笔写作的结晶,分为:京城文化、品尝生活、边走边读、作家现场、文化视野和社会万象等六个部分。作者本人从事文学编辑和文学创作多年,艺术经验与思想积累丰富厚重,文笔清新、流畅。作品的特点是从细节人手,以小见大,知微见著,富有原创精神与鲜明的文学追求,可读性很强。
  • 直上三楼

    直上三楼

    母亲和父亲早就认识他。当年--1938年,我父母在武汉刚入党,恰巧王震有事过武汉,他们见过面。解放初期,王震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任中共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母亲则参加中央访问团来到新疆。返回后在报刊写过不少文章,王震在新疆看了很高兴,还专门写信表示感谢。1955年,王震奉调进北京,担任新组建的国家农垦部部长;1957年,我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此后虽在同一个北京,但从父母这边讲,已经自惭形秽了。
  • 许地山精品选

    许地山精品选

    《许地山精品选》系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系列书之一。《许地山精品选》由许地山著。《许地山精品选》由散文小品、蛇、笑、三迁、愿、山响、愚妇人、蜜蜂和农人、爱底痛苦、信仰底哀伤、暗途、梨花、难解决的问题、暾将出兮东方、花香雾气中底梦等内容。
  • 为民所想:农业部正式启动菜篮子工程

    为民所想:农业部正式启动菜篮子工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热门推荐
  • 名媛第一嫁

    名媛第一嫁

    他是超级帅哥,万人迷,集团最高掌陀人及某特别行动组织首领。他得天独厚,卓尔不凡,有一群出生入死令人艳羡的好友,一个与之智慧对等的恋人。他亦是上帝的宠儿,他手眼通天,能力超群,掌控着某个富可敌国的财团,还管理着非常著名的国际投机基金,是国际上有名的金融巨鳄,同样出色得令眼刮目相看。他们的第一次交手,便在两国的金融市场掀起一场狼烟四起的腥风血雨。彼时,是为了各自最好的朋友。他们再次交手,却是因为一个女子,再次掀起了一场几近两败俱伤的战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点一世界

    一点一世界

    这是一个你们闻所未闻的故事!源自一点,一个冥界,一个不同却又相同的冥界,这里有人世的万物同样也是:万界灵魂的归宿。亿万位面的最外层......一个少年探寻其中,一边成长,一边与众美邂逅。......禁忌不可触!!
  • 清远公子传

    清远公子传

    洪荒时代,曾有远古神祗生活在中土大陆上,古神之战后诸神神隐,只留下了些许远古神迹,及种种诡异秘术。三百年前一场战争震动中土,东南西北四境诸侯相互厮杀,七王称霸斗得昏天暗地之际,一群身着黑袍的秘术师自黑暗中走出,操纵邪魅,施术将星门逆转,以致世间万千魑魅魍魉横行,百姓沦为血食。三百年过去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是谁,最后又为何烟消云散。只有一位紫衣公子,自秘教圣地清流山走出,他带着一身的秘密和灵力云游四海,收下徒弟洛林,旅途所见诸人诸事,欢笑悲哀,满纸映泪。
  • 江城有鱼眠

    江城有鱼眠

    富甲天下的程家长房嫡子和山野丫头的凄惨之恋。世人皆知程家长房嫡子身体孱弱,因不能与心爱的人厮守,后忧思过度而死。却无人知晓,他心爱的姑娘是妖,本有几百年可活。可有人为了私心,剥了她的皮,吃了她的妖心,甚至不惜请邪道灭了她的妖魂。江城有鱼眠,一睡不知起。
  • 神奇宝贝之辉煌

    神奇宝贝之辉煌

    王辰与另一名同样热爱神奇宝贝的少年穿越到神奇宝贝世界,成为与小智一起出发的新手训练家,奇妙坎坷的冒险在等着他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犬妖降临逗个妻

    犬妖降临逗个妻

    狗若爱了你,就会永远爱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经历了多少时光。狗跟你的关系,像是传统而古板的婚姻关系,沒有丝毫分居、离婚的念头,从一而终。因为它对你从来就不懂背叛、欺骗与怀疑。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爱的人其实是条狗……赚啦!**兰雨默,医学世家出生,爱狗痴狂,因此不走医人之道,成了一名女兽医,一天她救了一只即将被狗贩子宰杀的狗,取名小狼,然后……就被这只狗吃干抹净了。犬魅罗,山海界犬妖一族的王,血统纯正,妖力强大,貌美如花,堪称妖孽中的妖孽,一天他误入人界,因轩辕帝在远古时期设下的镇妖结界之故,妖力全失,成了一只普通的狗,被狗贩子逮住,将死之际遇到了兰雨默,从此走上了一条妻奴的不归路。**场景一:兰雨默曾以为眼前这只大狗是上天赐给她的宝贝,它却在眼前缓缓化作人形。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因为变身,他、什、么、都、没、穿。他眯了眯眼,随着她的视线往身下看……抬头,邪魅的抿唇一笑。她冷不丁看见一片树叶,冲动的捡了起来递给他。“遮……遮……”她已经语无伦次了。他接过,蹙眉,比了比。树叶太小根本遮不住!她鼻腔一热,噗的一声,瞬间喷出两柱鼻血。**场景二:“大王,你的妖力还没恢复吗,耳朵没收回去啊!”忠诚的仆人对于貌美如花又英明神武的大王顶着一对毛茸茸的狗耳朵,怎么看怎么别扭,勇敢的提出。“本王高兴!”“可是,低等的狗妖才会露耳朵……”妖是分等级的,越是像动物,等级越低,越是像人,等级越高。大王愤恨的望着远处对着犬夜叉海报正发花痴冒心心眼的兰雨默,咬牙道:“你懂什么,现在就流行这样……”**场景三:兰雨默在参加犬族的一场相亲会后向大犬妖问道,“小狼,你们狗妖的择偶条件是什么样的?”某忠仆立刻回道,“这还用问吗?看她一窝能生几只狗崽!”另一个忠仆补了一句,“一窝八只最佳!”兰雨默:“……”这……什么狗屁条件。她抹了把汗,又问:“没有其他条件了?”大犬妖瞥了她一眼,又勾了勾手指,“你过来!我悄悄告诉你!”兰小妞凑了过去……拐走!门板震颤两小时……吃干抹净!**作者友情提示:如果你喜欢狗,本书绝对适合你,如果你喜欢犬夜叉或杀生丸,又或是钢牙,那么本书你不能错过,如果你喜欢狐妖巴卫或忠狐双炽,那么本书不会让你失望。本书不是同人文,以山海界为背景的原创故事,女主不花瓶,有脑子,偶尔逗逼,但绝不掉链子,非白莲与圣母。这是一个美女兽医和她的犬科动物后宫,哦,不对,是犬科护卫队的冒(爱)险(情
  • 大长老来了

    大长老来了

    她是谁?来自哪里?要到哪去?她应该被光笼罩才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财神在都市

    财神在都市

    整天做发财梦却一事无成的主角温昊阴错阳差之下带着财神的神位穿越到异界,将特种养殖带到异界,主角运气离奇养殖方面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奇遇。开始了他从街头小乞丐到富甲天下的财富掌控者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