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当皇帝的弊病是自己坐在宝座上,心不在焉,结果被奸臣谋算。而乾隆虽然也坐在宝座上,但他想的却是对付别人的本领,用他自己的话说,则为:“须具坐在此、想在彼的本领。”
乾隆皇帝一向尊崇“朝纲独揽”,但久居深宫,又怎能通晓庶务、明察官吏呢?于是,他采取了“广布耳目,收取信息”这一才智。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办法:
一是实行密折制度,使信息充分流通将臣僚完全置于皇帝的监督与控制之下;二是恢复军机处,促成皇帝对国家政权的高度独裁。
乾隆为了加强奏折的保密程度,还采用了一些保密措施:一是坚持满族官员奏事用满文,而不是用汉文;二是严禁将奏折中皇上的批语泄露出去;三是为防奏折呈送途中泄密,把奏折放在匣子里,匣子只有送折人和皇帝才能开启。
对密折的批阅,乾隆大帝非常认真,只要属于绝密的奏折,他总是亲自拆封。有的非常绝密,乾隆就索性把内容记在心里,把原折烧毁。到了乾隆十三年后,乾隆废止了奏本文书,密折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如果官员们有了机密的事情要汇报,往往先以密折形式报告皇帝,在明白皇帝明确的意图后,再以题本的形式向专职部门请奏。这时候的请奏仅是走走形式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奏给皇帝的密折,这完全保证了乾隆能把大权独揽于怀中。
除了秘密奏折制度,乾隆皇帝另一个独揽朝纲的措施即是在乾隆二年出台的裁撤雍正丧期内设置的总理处,恢复军机处。在刚即位时,乾隆是把军机处当作前期政治之弊来撤销的,但头脑敏锐,颇有远见的乾隆很快就意识到:真正的弊端并不是军机处的设立,而是由亲王和重臣把持政务要职。于是,为了充分削弱他们的权力,乾隆大帝又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制定相关制度,使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乾隆是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可想而知,天下庶事繁多,每天都有大量的奏折和问题需要皇帝阅览处理,仅靠一个人又怎能应付得了。然而这时的军机处,说白了,其实还只是皇帝个人的一个秘书而已,里面的大臣所做的事情也不过是些能够贯彻皇帝意旨、通晓文字工作、工作效率也比一般官僚高的高级秘书工作而已。拿乾隆的话来说,“各位纶扉,不过委蛇奉职领袖联班”。与历史上的丞相权力根本不能相比。如果有什么重大决策,完全是由乾隆一个人拿主意出决策,而军机大臣只需要把乾隆每天说的话从口头上移录到纸上,保证无误详实即可。他们本身的种种建议仅供皇帝参考,根本就不能左右局势。在军机大臣的人选上,乾隆完全把皇族拒之门外,但为了保证满族人在清政权中占重要地位,还规定首席军机大臣必须为满人。因为乾隆大帝往往只是一人说了算话,便担心军机大臣们有二心,为了彻底收买他们为自己卖命,又规定凡为军机大臣者可不以资历高低为标准提拔自己的亲信。但重要的用人权当然还是在乾隆自己手中掌握着,他曾说过:“朕临御以来,用人之权从不旁落。”即使是乾隆晚期,极其宠信放纵的权臣和也未曾左右过皇帝的用人决策,更何况其他臣子了。
在乾隆时期的清朝官制中,军机大臣还都是兼职的,不是正式的职务。到了乾隆十年,为了能更牢地牵制军机大臣的权力,乾隆出人意料地把他的小舅子,年仅二十五岁的傅恒提拔为首席军机大臣,这样,傅恒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了。虽然乾隆称傅恒“筹划精详,思虑周到,识见高远”,但傅恒毕竟只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毛头小伙,再有远见卓识,也确实还不大成熟。蒙乾隆如此抬举,他自然会拼上一条命也得为皇帝分些劳苦,并且还可以保证对皇帝言听计从,不会有任何异议,让皇帝放心地在幕后指挥,自己只做个最忠实的传达人。在傅恒之前,乾隆在军机处提拔的还有讷亲,讷亲当时也是一个年纪轻轻的满人,他也是考虑到诸因素而被特殊提拔的,乾隆用人确是费了心机。
为更牢固地独握大权,乾隆一改雍正时军机大臣不超过三人的惯例,而让六个军机大臣分割军机处的事务和权限,使他们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不能有任何越轨之举。他还规定军机大臣不能同时入见皇帝。当时傅恒不认识汉字,特许他可以和其他大臣一起入见。对于象征军机处权力的大印,乾隆对其管理极严,印文钥匙分别由值事太监和军机章京保管,为了保密起见,还规定只能由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少年充任军机处听差,还派御史往来检查,不许任何人在外窥探。
在建立健全军机处及其管理工作制度后,乾隆通过各种方式大肆削弱中央和地方其他机构的权力,把权力集中于军机处,由皇帝亲自领导。实质上,军机处权力的扩大,就是皇帝权力的扩大,它不仅将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剥夺,使之名存实亡,而且也使内阁形同虚设。过去的公文处理要经过众多的环节,有了军机处之后,皇帝的谕旨可以直接从军机处发出,下面的奏折也直接可以从军机处递入,这样还大大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乾隆时的军机处职责主要是帮皇帝撰写上谕,处理奏折,审查内阁和翰林院所拟的诏旨;讨论施政方针;为皇帝准备政事参考资料;参与科举考试的工作;奉旨出京查办事件;陪皇帝出巡;记录和积累有关档案事务性工作;对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使用、任免提出参考意见等等。其实军机处已成为辅佐乾隆行使强权的常设中枢机构,成了全国的政务中心。
乾隆时密折制度和军机处,着实为乾隆独揽朝纲,统领国家政务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乾隆的督促下,密折制度和军机处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完善,而乾隆的皇权得到了空前的集中和巩固。